【篇一:生命如风】
风,可以穿越荆棘。
好一个生动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去匆匆,不着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我们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哭,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满身伤痕,依然要面对一片片布满荆棘的丛林。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留下壮观的痕迹。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是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蹁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而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顿悟。于是,他寄情山水,忘却世俗。
他,一个艺术家,在向日葵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无人能解,也卖不出去。这无人欣赏的艺术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好比无人重视的生命。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他们向前、向前,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于是他也成功了。
关于风,太多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丛又一丛沉默的荆棘林时,它在昭示着什么?
【篇二: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温柔如春风,拂面而来,夹着野花的芬芳,沁人心脾;热情如夏风,直面扑来,夹着太阳的燥热,点燃激情;凄婉如秋风,迎面掠过,夹着淡淡的愁怨,心生愁意;冷酷如冬风,呼啸而来,夹着刺骨的冷冽,狂傲冰冷。
风,时而温婉,时而狂躁。但唯有风,才能呼啸而过,撕裂前方的障碍,不屈地向前,在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狄金森把人生比喻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要层层翻越,事实上,篱笆上缀满了荆棘,每一次,都让我们伤痕累累,烈日暴雨来过,风沙走石来过。我们苦,却无从躲藏;我们累,却无从休止。在困苦中不止,在挫折中涅槃。你看,那股劲风带着不屈的意志在篱笆外千萦百折,呼啸而过。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四处流离,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里,他心灰意懒,看山间之明月,做着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苦痛缠绵身心,江上一阵夜风嘶吼着,倔强地前进着。他心中郁结的块垒也消散了。
从此,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可那夜的风却已遗忘,无人记得……
现代的都市里,五彩斑斓的霓虹灯闪烁在夜晚的街道上,人们沉迷在这些灯红酒绿的招牌中,沉醉在纸碎金迷中。他们的心在此时隐没在这雾气中,遮住了心灵的窗户,一步步走向黑暗。当他们站在牢笼中,才悔悟过往的愚昧。清风掠过,消了心上的浓雾,散了心灵的污浊,缕缕阳光撒向心田。
从此,他们保住心灵的净土,修剪枝杈,不再被世俗蒙了双眼。可那清风却融在了空气中,无从捉摸……
从古至今,探索者那一双双睿智的眼睛发现了风,认识了风,领悟了风。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