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面粉团的作文

【篇一:中秋厨房】

说起中秋,有很多地方都是很热闹的,但是,最热闹的地方,应该就是厨房了吧。

为什么说厨房最热闹呢?啊,那是因为中秋节,人们都不远万里回到家乡,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热乎的团圆饭。而在我们家还有个惯例,就是一定要有一碗汤团,汤团在我们家乡又叫圆子,象征团团圆圆,很多人家都是自己动手做圆子的,这时的厨房就是最热闹的啦。

我们家人做圆子一般都要三个成年人,你看这时她们已经聚在厨房里开始动手做汤团啦。先是和面,只见奶奶用滚烫的开水倒在面粉堆上,用手不断地揉搓面粉,等和成了面粉团,就揪起一小团的面粉团,捏成小碗状,再在这精巧的“小碗”中放上预备好的豆沙、芝麻、或搅拌好的肉团,包成风味不同的各类汤团。一个个汤团成型的过程中,妈妈、舅妈也一起打下手,期间还夹杂着我们一群小屁孩儿的踊跃尝试,这厨房能不热闹吗?

除了忙活做圆子,厨房里的女人们还要张罗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或晚餐呢。她们一会儿洗菜、择菜,一会儿烧水拔鸭毛,一会儿放油炒菜,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三三两两的人在一间厨房里不断地进进出出,刚刚才出去一个人,一会儿又进来几个人,这样的厨房怎么会不热闹呢?

中秋,你也睁大双眼找找自家厨房的热闹吧!说不定,热闹程度还远远超过我家呢!

【篇二:年味】

又是一年春节,大街小巷,无不透着浓浓的年味。窗户上贴着栩栩如生的窗花,大门边贴着对仗工整的对联,树上还挂着火红的灯笼……这时我才发现新年真的来了。

说到新年,我想到的首先还是饺子。我们一大家子把面粉、肉馅还有其他一些工具都拿到客厅里面来。然后经过一系列讨论,最终使每个人各有所职,共同做饺子。我的任务是用擀面杖将面粉擀成饺子皮。经过等待,妈妈终于把面粉做成了面团,并给了我。我拿起面粉团,像电视中那些米其林五星大厨一样,用力地甩着面团,然后放在砧板上,用擀面杖用力地推,不一会儿,厚厚的面粉团一下就擀薄薄的一层。接着,我用刀按照一定大小,切成饺子皮,然后放到一旁。我的第一个饺子皮就这样完工了。差不多过了三十多分钟已经有将近六十多个饺子皮完成了,我越做越熟练,最终经过努力一个个像刚出生的胖娃娃的饺子做好了。外婆将它们放入冰箱,等待0时吃。

春节的另一大特色,肯定是放烟花。虽然城市里已经少有私人放的烟花了,但是乡村却不同。每年回老家,我都定能欣赏美丽的烟火。舅舅把许多烟花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好了之后,叫我和姐姐妹妹到马路上等待。我迫不及待地盯着手表,等待着0时的到来。秒针咔哒咔哒地转着,我的心也随之蹦跳。终于,随着耳畔一声轰鸣,我知道2018到了,炫丽的烟火点亮了寂静的夜空,五彩斑斓的烟花如同一个个绚丽多彩花儿在空中绽放。它们昙花一现,便消散得无影无踪,它们承载着我们新年的美好祝愿,飞向遥远的天边,为我们美好的未来之梦前行!此美轮美奂之景,我难以忘怀!烟花似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展动自己的小翅膀,翱翔空中。烟花似一个个妙龄女子,回眸一笑百魅生……

恍然之间,我才感受到了过年的味道。这些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年味已逐渐消逝,越来越多的人只是抢红包发红包,沉浸于手机间。但我仍然希望,大家仍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品尝真正的年味!

【篇三:传统文化闹国庆】

国庆假期,爸爸说要带我去体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大餐。十月二日,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梁迷你游乐场。

到达目的地,眼前的一切让我大吃一惊。不大的游乐场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一个项目,有做糖画、皮影戏、捏面人和打年糕等,这些可都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传统技艺了,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呢。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捏面人,一位老爷爷坐在一个柜子面前,柜子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面粉团和一些成品,有孙悟空、猪八戒等一些小动物,柜子前面围满了好奇的小朋友,一双双铜铃般的大眼睛认真地注视着老爷爷那双灵巧的双手,不管小朋友们要什么动物老爷爷都能迅速地捏出来,还栩栩如生,就连爸爸也看得入神。

做糖画也非常有趣,阿姨把一块糖稀放在锅中,糖稀慢慢融化变成糖浆,然后用个小勺舀上一瓢糖稀,像画画一样在烤炉上挥洒自如,不一会儿,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就诞生了,小朋友们拿着精美的糖画口水直流却都不舍得吃。

不知不觉快到吃饭的时间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场。一路上还在回味着艺人们那精湛的技艺所带给我的惊奇与知识。这样的传统手艺已经越来越少了,希望它们能够永远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小朋友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四:爱,就是这么简单】

寒风驱赶了前些天的晴朗天气,天空中笼罩着阴云。冷风夹杂着丝丝细雨打在了清冷的街道上。虽然气温地急遽下降,但并不影响人们过年的喜悦心情,屋子里的温暖足以化解屋外的湿冷。

明天就是除夕了,家家户户自然少不了一些准备工作。我和妈妈一大清早就到市场上买了面粉、馅料,今天肯定是要大干一场了。妈妈将馅料剁碎并烹炒,又烧好了热水混进面粉里滚成面粉团,而我和姐姐只是小帮工,负责在旁边打杂。几道工序下来就可以开始包饺子和汤圆了。

包的过程并不复杂,我和姐姐有样学样地边看边学。然而要做漂亮并非那么简单,做成第一个就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我一会儿面皮太薄了,一会儿又没捏紧,一会儿肉馅又掉了出来。面对我这个“问题少女”,妈妈有点儿无奈,但还是耐心的教我。做了几个以后,碰壁少了,基本上能掌握技术,但不足还是有的。突然,老姐指着包好的饺子说:“瞧,妈妈包的是大号的,我包的是中号的,妹妹包的是小号的。”我顺势看了一下,果真如此。因为我们三人包的大小不一,就像大大小小的贝壳陈列在沙滩上。我们三个都笑得直不起腰,差点丢掉了手上未成型的饺子。

担任煎饺子的爸爸禁不住嘴馋,竟自己躲在厨房里偷吃,不幸被老姐看见了。结果姐也被诱惑了,不甘落后地从锅里抢了两个嘻嘻哈哈地冲了出来。看见他们偷吃,我生气地向妈妈抱怨道:“妈,你看看他们,他们造反了!”妈妈一边包,一边指责他们道:“行了,都正经点!”我心里又急又气,恨不得马上向他们扔面团。

经过我们母女三人齐心协力的合作,包饺子的工作总算是完成了。爸爸捧着一碟新鲜出炉的饺子,端上了桌面。我立马手疾眼快抓了一块往嘴里塞。粘滑的面粉夹杂着美味的肉馅,咬下的瞬间油慢慢渗出,结果我吃的满嘴都是,爸爸笑开了怀。

世上最珍贵,最真挚的莫过于亲情,小小的房子虽然空间有限,但却满载着温暖。爱就是这么简单,一切尽在点滴的小事中。

【篇五:家乡的特色美食】

在我的家乡——三门县,这里的美食千千万万。有鲜甜鲜甜的小海鲜。软软糯糯的松花饼。各种口味的麦饼……不过我最爱吃的就是传统美食麦焦了。这道美食一直出现在传统节日里的家乡人们的餐桌上。这不,今年的元宵节,外婆外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外婆负责做麦焦皮,我则在一旁学习打下手。大大的盆子里倒入一大袋面粉,有些淘气的面粉宝宝们按捺不住还上蹿下跳着,差点没把我呛个半死。接着,外婆一只手往着面粉里慢慢倒入加了少量盐的凉水,另一只手则快速地搅动起来。不一会儿,面粉和水相互融合在一起,变成了有点湿湿的面粉团。然后,热上平底锅,刷上一层薄油,外婆在盆子里摘一小团面团,由平底锅的中间向外面快速摊开,不到半分钟,一张又薄又圆又Q弹的麦焦皮就成功完成了。

外婆凭着熟练的经验把面团变成了一张张薄薄的麦焦皮,外公在另一边忙着炒菜。不一会儿餐桌上排满了菜,有米面、豆面、胡萝卜丝、土豆丝、鸡蛋丝、红烧肉、鱿鱼丝……这些可都是我最爱的菜呀!

终于可以开吃了,卷麦焦也要讲究技巧,取一张麦焦皮平铺在桌上,把各种各样的菜铺在麦焦皮的一端,先上下铺软软的东西,中间铺上硬点的菜,这样才能使麦焦皮不容易破,然后轻轻地卷起来就可以了,对了卷的时候要把麦焦的下端皮也要包起来,否则拿起来吃的时候菜可要漏了哦。因为都是我最爱的菜,所以这张麦焦可真像个大胖子,咬上一口,露出各种菜,五颜六色,好像彩虹的颜色,真是色香味俱全。

麦焦的口味有很多,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菜来配。就比如一百户家庭就有至少有一百种口味。有了麦焦的万千包容,才会有大家对这道传统美食的无限喜爱,这也就是麦焦的魅力所在。

【篇六:我们一起过冬至】

秋去冬来,又是一年冬至,回想着往年冬至母亲为我添衣,大清早起来为我做我最爱吃的麻糍,羊肉汤,莫名又有些想家,心想:母亲不在身边,这些,也就是不存在的了吧……就在这时,英语老师走到了我的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惠惠,下课来下办公室。”“哦,好。”我答道。想:我作业都写完的,默写也没错,最近表现也可以,老师找我干嘛?就这样,我带着疑惑进了办公室。

推开门,麻糍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喊了声“报告。”老师笑着向我挥了挥手,说:“惠惠,来!”我小跑进去,走到老师旁边,只见有一袋已经和好了的面粉团和一盆红糖麻糍粉,这时,疑惑的心提的又更高了,问道:“老师,这是干嘛的啊?”老师笑着对我说:“你知道吗?今天是冬至,我们`师生小家庭’安排了一项活动,让我的`儿子’`女儿’们体验一下生活,就也是`搓麻糍’”

首先,老师揪下了一堆面粉给我,让我把它搓圆,我找做了,可是由于“用力过度”,面粉团就像被风吹落的“散沙”似的,落了一地。可是“妈妈”怎么会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孩子呢?她重新揪了一团面粉给我,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做,她的手,如四月天时春风,如小溪的谆谆流水,如此温和,如此美妙。原来,妈妈不在身边,还能有妈妈的味道。

接下来,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陆陆续续的到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揪起了一堆很大的面粉,因为他们说做的大点,等会吃的也就多点,哈哈哈哈,原来我们一家都是十足的“吃货”呀。

锅里的水煮沸了,不错的,像我们的心一样,滚烫滚烫的。麻糍就要下锅了,它们如同一个个乖巧的孩子,从锅边滑下。谁就像它们的故乡似的,一入水,它们在水中尽情地跳跃,玩耍。过了几分钟,这几个“孩子”都“成熟”了,浮在水上,离开了故乡。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他们的“新世界”就是麻糍粉和面粉,老师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捞上来,把它们带到了“新世界”,它们“成熟”了,没了孩子那般的调皮,多了几分稳重,我们用筷子帮麻糍裹上一层粉,看起来能让人多几分食欲。身边的几个“吃货”可按耐不住了,直接“上手”,送进嘴里,看着他们“陶醉”的神情,我的手也不由自主地伸进了碗里,然后放到嘴里。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五个字—“妈妈的味道!”

原来,妈妈不在身边,还能有家的味道……

【篇七:幸福的冬至】

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是什么节日吗?我来和你们说吧!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因为,汤圆里的“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所以,汤圆又称“汤团”。

不过,今年的冬至节很特别,我们没有和最亲的家人一起品尝汤圆,而是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动手包汤圆,做麻糍,尝美食,共同庆祝这个美好快乐的节日。

等啊,盼啊,终于盼来了下午第二节课。我们每个人都乐得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笑容,雀跃得像一只只蹦蹦跳跳的鸟儿。

开始包汤圆了,阿姨们把面粉一端上来,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一把糯米粉。可是,面粉太顽皮了,像小宝宝一样到处乱跑。好不容易把面粉团找齐,经过我努力地揉,终于把面粉捏好了。我取了一点芝麻馅儿加进去。但是,芝麻馅不想被面粉“吃”了,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了外面。我皱起眉头,感觉糯米团破裂开来的地方,蘸上黑乎乎的芝麻馅儿,像一张可怕的大嘴,冲着我邪恶地笑呢!“哼,小样,敢对小爷呲牙咧嘴,看你怎么逃出我的手掌心。”我撸起袖子,使劲地又搓又揉,汤圆只好乖乖地听话,在我的掌心里滚来滚去,苦苦求饶。我赶紧把做好的汤圆放进盘子里,好像打了胜战似的,心里美滋滋的。

做好了汤圆,开始烧汤圆了。汤圆要进锅了,有的胆小的汤圆眯着眼睛跳下去;有的汤圆很放松的样子,还扭着屁股蹦了下来;还有的勇敢的汤圆大摇大摆地晃下来。雪白的汤圆,在水中上下翻滚着,好像优雅的舞蹈家在跳水中芭蕾,又像矫健的游泳高手在大海中浮潜,真有趣!

我正看得入迷,耳边传来李老师甜甜的声音:“香喷喷的汤圆来啦!”我们赶紧端正坐好,眼里流露出无限期盼,希望老师先给自己盛一碗。一个,两个,三个……终于轮到我了!接过热乎乎的碗,我闻到了一股香甜的味道,夹杂着奶油的香味,把我带入了美好的梦乡。我仿佛脚踩着软绵绵的云朵,轻飘飘地飞到了天上……忽而,我才晃过神来,我是在吃汤圆呢!我轻轻地咬了一口,甜甜的芝麻馅流了出来,在舌尖上尽情狂欢。汤圆可美味了,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有的慢慢品尝;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吃得太急,把芝麻都贴在嘴上,像长了胡子的老人一样;还有的因为太烫,把汤圆吃进去又吐了出来,不停地吐吐舌头,那滑稽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这个冬至可真有意思,让我念念不忘啊!

【篇八: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清风拂过,丝缕芝麻的清香溢满那个不太大的庭院,似与屋旁的那棵水杉倾心交谈。

然而,我却无心品尝,我犹心系于眼前成堆的作业,默默叹息。直到无意间瞥见桌角的那一碗正冒着热气的芝麻汤圆,那一双饱经沧桑的糙手,才为之一震。

曾记,何时,水深微微徘徊于空中时,我也曾与那汤圆有过不解之缘,也参与你亲密无间。

火热的阳光熠熠生辉,我扎着两个大麻花辫儿一蹦一跳地扑到你跟前,刚刚及你腰的我紧紧地抱住你的大腿,仰着面儿,一脸灿烂的笑容晃动着,高嚷着:“奶奶,我要玩!”

你缓缓的低头望向我,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脑袋,随即嘴角上扬,发出一个好看的弧度。在阳光下,你仿佛被镶上了一道金边,银光闪闪,将你装饰得如同妙龄的少女,光彩耀人,浪漫美好。

“丫头,奶奶教你包汤圆吧!”你翕动着双唇,慈爱的目光射入我的心田。

鸟儿在枝头歌唱,水杉踮着小脚丫,在空中旋转舞蹈。我坐在你的身上,眼珠儿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一片片白嫩嫩的面粉团上,看着他们不停的在木板和空中跳跃,翩跹,看着那一双又黑又瘦的大手将它不住地翻来覆去。不一会儿,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便展现在眼前。

我伸出小手儿,学着你的模样,把面粉团挽成了碗形,用筷子挑上一点点芝麻塞在其中,在笨拙的想尽办法把那个黑色的窟窿填上。刚一捏完,我便乐呵了,高举着圆球硬要给你看,你只是用手指头轻轻点了点我的鼻尖,会心地笑了笑,而我却感到了痒痒的,甜甜的,暖暖的。

回想现在的我,每天只是枯燥的与作业拼搏,完全不给自己任何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还总是抱怨着时间不够用。其实,难道真的是时间不够吗?我只是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设立了十分遥远甚至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我又何曾能像小时候那样,静下心来,体验一下生活,温暖一下亲情呢!

我放下了手中的笔,端起汤圆,轻嗅,满足,安宁。

【篇九:白玉兰】

“白玉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箭,如勺,其色如玉,种类繁多。”这篇文章你读过吗?对了,它描写的就是白玉兰。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它吧。

白玉兰中等大小,比一根手指胖一些,整体分为花瓣、花蕊两部分。花瓣是白色的,就像小白兔的耳朵,一朵花上大致有五六片花瓣,摸上去好像摸到了地毯似的,软软的。而花蕊长得不怎么好看,咋一看就像是一个“迷你仙人掌”,上面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黄色,虽不美丽,但却相当别致。

白玉兰原产于印尼的厄瓜多尓,在那儿人们有一个白兰节。到了那一天,每家每户都要用白玉兰熬成粥,来纪念这个节。其实在中国,白玉兰还可以用来美容,做糕饼,我妈妈就会做白玉糕呢!先把面粉拌入鸡蛋,再把白玉花瓣弄碎,用模型把面粉团定型,再把白兰花瓣放上做装饰,最后放在烤箱里烤熟,可好吃了。

白兰花的香气,很迷人!它不像牡丹一点都没有香气;不像桂花香飘十里;也不像百合花香浓郁。那一种花香是一阵一阵的,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我想:“这就应该是白兰花独特的品质吧。”默默奉献不计名利,从不索取,这种品质令人敬佩、赞美。

我喜欢白兰的高尚品质。

【篇十:吾家小妹“趣事集”】

吾家小妹属马,五岁,叫声尖细,人小鬼大,趣事一箩筐,今天细数二三,一一道来。

一、贴纸大王

妹妹对贴纸迷之喜爱,而·乱贴,家里雪白的墙壁都逃不过她的“魔爪”。不紧贴墙壁,她还很“慷慨”,见人就贴,边贴还边说:“因为你很听话,所以给你奖励一枚贴纸。”贴好之后还要对大家说:“你们看,他表现好,所以我给他奖励了贴纸,如果你们表现好,我也会给你们奖励哦!”有一次,舅妈走在路上众人都看着她,很奇怪,她赶紧去洗手间照了照镜子,啊!原来脸上有个贴纸!

二、面团大盗

妹妹非常喜欢面团,她觉得面团软软的,捏扁搓圆很有意思。有一次她来我家玩,发现厨房里有一个面粉团,立刻两眼放光。抓起面团就去客厅玩了起来。她先把面粉团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再把小圆球连接起来,变成一条长长的“贪吃蛇”。然后还看着自己的作品“咯咯咯”傻笑。妈妈听到声音,跑到客厅一看,乖乖,一个活脱脱的“小面人”,只剩下两只乌溜溜的眼珠子了。

三、吃土女孩

妹妹最喜欢吃巧克力了。有一次,她起床发现舅妈正在阳台上浇花,便撅着屁股屁颠屁颠跑过去。妹妹发现花盆里的土和巧克力的颜色一模一样,以为那些土是巧克力粉,想也没想就抓了一把塞嘴里,但只一秒便都吐了出来,舅妈见状赶紧带她去漱口。哎哟我的妹妹,你真是太可爱了,难道你就是传说中的“吃土女孩”吗?

这就是我的妹妹,她的趣事还在上演,希望她健康、快乐、幸福!

热门推荐
1七年级感动作文
2尝试
3赞绿叶
4家务的作文
5扎针灸
6最吸引我的童年梦
7回顾与展望
8有心栽花
9以亮为题作文
10和谐之美美在宽容
11
12想想别人
13开学那一天
14小猴学艺
15第一次看戏
16历史的选择
17在感恩中邂逅温情
18考试之后
19我的奇思妙想
20老师真好
21我不再浪费时间
22犹豫时刻
23什么不可怕
24峡谷漂流记
25学生的优秀作文
26粽子里的爱
27面对父亲的背影,我流泪了
28陪伴的理由
29烟花
30写雨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