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针灸的作文

【篇一:我的爸爸是中医】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头发理得短短的,圆圆的脸,鼻梁上架着副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能看到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热情的光芒,他脸上常常挂着谦和的微笑。

爸爸从事的是证券工作,但他却是个十足的“中医师”。

首先是他的藏书。爸爸房间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绝大部分都是与中医有关的书。爸爸的车上、公文包里经常都带着一本中医书,无论去到哪里,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书来聚精会神地看,边看边记笔记,别提有多认真了。有一回假期,我们开车回老家,高速公路很拥堵,每次一堵车,爸爸就会拿过放在副驾驶座上的中医书来研读,前面的车开始动了,他还沉浸在中医的世界里浑然不觉,等听到我们的喊声方才回过神来继续开车。

其次是他的各种装备。我们家备有针灸、艾灸、拔罐、刮痧要用到的东西,墙上贴着张穴位图,桌上立着个小铜人,是爸爸闲暇时用来辨认穴位、练习扎针的。还有一个大大的柜子,每格抽屉里放满了中药颗粒包,有当归、党参、黄芪、桔梗……都是最常用的中药材,爸爸手写标签纸贴在一格格的抽屉上,把每种药材的药性和常用的搭配统统熟记于心,自己会开药单,像极了中医馆里的医师。

每当我风寒感冒时,爸爸会第一时间给我望闻问切,并嘱咐妈妈用艾灸灸我背上的大椎穴,祛除体内的风寒。然后打开他的中药柜,取出几味药剂,加点水放锅里烧开,让我趁热喝下,这样感冒没几天就能好,特别灵验。每当爸爸回老家时,常常会询问奶奶和姑姑身上有哪里不舒服,根据情况给他们针灸,或者开药方,特别厉害。

这就是我的“中医大师”爸爸,是我敬佩而骄傲的爸爸!

【篇二:我的妈妈】

一双温和的眼睛,戴着一幅眼镜,高挑的身材,乌黑的长发……她就是我心目中美丽的妈妈。

妈妈很有亲和力。她经常面带笑容,说话时声音很柔和。她创办魏氏经络龙悦居店已经四年多了,进门就是一张茶台,每天许多人一过来,就一起喝茶聊天。遇到身体、饮食等问题,妈妈都非常乐于给他们提供中医方面的专业建议。

妈妈很喜欢钻研中医,很多年以来都乐此不疲。她店里的服务项目可多了,把传统中医和现代高科技相融合,贯通中西,可以调理体质,健康减肥,包括拔火罐、针灸、艾灸、熏蒸……60岁以上的老人来针灸,妈妈还给他们打五折……很多顾客身体调理好了,减肥成功了,都非常感谢妈妈,和妈妈成为了好朋友。

妈妈很勤劳。她每天早出晚归,早上一般7点多就出门,开车到深圳北站附近的龙悦居店,晚上经常忙到9点多才开车回到家里。因为很多顾客需要服务,妈妈有时忙得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妈妈对我很严格。她只要见我做事分心时,就会批评我。她总是说:“我每天上班,就跟你每天要上学一样。可你每周都有假期,每年放假的天数占全年五分之二,而我只有过年时放几天假,休息一下。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会比我更辛苦。”

妈妈很关心我。为了治疗我的近视眼,妈妈为我购买了昂贵的“一只老鹰”护眼宝盒产品,使用后我的近视好了很多;为了督促我锻炼身体,最近她每天早上陪我登山、跑步;为了提升我的综合素质能力,她给我报了许多的课外班,如古筝、画画、作文、口才等等。过生日时她都给我买很多礼物,今年的生日蛋糕还特别大、特别美味。

这就是我那美丽而有亲和力、爱钻研而又很勤劳、对我严格要求又很关心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我为她感到骄傲!

朱妤馨妈妈、魏氏经络传承人魏海燕。

【篇三:扎针灸】

有一天下午两点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个最让我害怕的地方。你们想知道什么地方吗?

星期天下午两点的时候,我的爸爸带我去永泰诊所。一到那里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看看那里面是做什么的。妈妈说那里是做针灸的。我问妈妈针灸是什么?妈妈说进去就会知道的啦!

我和妈妈一进去,就看到一个阿姨在用针给个小弟弟针灸,但是那个弟弟却好像没被针扎一样。我知道疼的,我走过去问小弟弟,你为什么不怕针扎呢?还是扎肚子。我奇怪地问。弟弟说:“扎针真的不疼。不信你试试!”

阿姨也说:“的确真的不疼的。”

我半信半疑地躺在了床上,阿姨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个大针头。我被阿姨的针吓得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就拼命地往外跑。

爸爸把我抓住说:“你怕我就不怕。”说着躺在床上扎了31个针。

我惊讶万分,然后妈妈也说加油呀!你一定能成功的!

我被爸爸的勇气感染了,慢慢地有了勇气,就跟阿姨说:“我要扎针!”我说到做到,马上躺在床上等着阿姨帮我扎针。一开始阿姨拿着罐子把针放里面然我用手一弹一弹地打进去,我觉得很疼,但是还是忍到了第三针。

等扎到第三根针的时候,妈妈让我看一会儿书,我说不用了。

最后可以拔针了,我兴奋极了!阿姨一下子就拔掉了我前面扎的三根针。

以后,我想每周都来,防止生病。

【篇四:我身边的好老师】

有人说,陪你上半辈子的,是父母;陪你下半辈子的,是伴侣。而这中间,陪你并赋予你无穷的知识的,则是老师。

黄老师是我身边的一位好老师。他十分胖,胖中带着一种福气。他带领我们卓远班全体同学勇往直前。回顾八年级这一个多学期,我们挥洒汗水,在黄老师的指挥下,打过无数场大大小小场“战争”,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想起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校开学典礼……

我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在操场上站着。一开始,我精神抖擞,好像攒足了许多力气。但时间越过越漫长,我渐渐地吃不消了。天呐,多久没锻炼了,本来站一天都没有问题的我,一个小时不到就吃不消了。我的身体一边向下倾斜,一边祈祷着主席台上的老师能快点儿讲完。但那位老师却滔滔不绝地讲着,我的体力也快耗尽了。我,该怎么办?

一直在后面观察的黄老师似乎看出我的不适,急忙走过来问我:“禛婕,你没事吧?”我一边说着“没事没事”,一边身体却不诚实地倒了下去。黄老师急忙叫另一位女生帮忙扶起我,把我搀扶到阴凉的地方。渐渐地,我没了意识……

有人在用针扎我,我却浑然不觉,一点痛感都没有。渐渐地,我有了意识,原来,黄老师叫一位懂针灸的老师给我治疗。见我醒了,老师贴心地问我是否好一些了。黄老师还跑去给我买了一瓶水。见我有所好转,黄老师又打电话给我妈。不久,我妈就来接我走了。离开时,望着黄老师目送我们的身影,觉得很幸运,因为我有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好老师会在我背着书包坐下时“调侃”我:“走这么累了,书包还不放下?”他会在我不适的时候,带我去休息;会在我们已经入眠的时候,没日没夜地做成长视频……哪位老师会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

黄老师,我身边的好老师,仅此一位。

【篇五:优秀作文】

呵呵!我跟你说,我的老妈可会七十二变哦!不信?那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摇身变“唐僧”

“啊!终于写完了那堆如山重的作业!”我心想下面有的我好受了!说着,拿起电视机的遥控器,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电视,正当我兴致勃勃的时候,妈妈“骑着马”跑来,叽里呱啦的。“欣欣啊!你作业写完了?及时做完了,也不应该看电视啊。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完习还是学习,你呢?”“哦!”我心里尽管很不爽,只好服从了。我站起来,妈妈又开始了念经了!“欣欣,先苦后甜,妈妈这段时间比较忙,没有时间管你,你要学会自觉啊。都快期末考了,英语复习了?数学看了没?”

哎!我的老妈,我拜托你了,下次变成什么都好,别再变成了“唐僧”好不好,算我求你了!

家有“观音菩萨”

我还跟你说我妈还会变“观音菩萨”不信,那快来瞧一瞧!

我妈在工作上可是一个“观音菩萨”啊!妈妈其实心地善良。客人们都说在妈妈这里,他们过得很开心。因为妈妈这个人比较随和,她的针灸收费说是说2500。可是,只要客户说少一点,妈妈就爽快的答应了。特别是平穷的客户,妈妈干脆不用他们开口,自己就会减少点钱。当在做针灸的时候,妈妈会跟客人们说说笑笑的,谈一谈最近的事,说一说自己的观念。我和妈妈每次上街,假如遇到了乞丐或者是残疾人士,妈妈毫不犹豫的'捐出钱,尽管是一元,五角,还是五元,在这里都包含这妈妈对社会献出的一份爱······

其实,我对这个观世音菩萨挺满意的,也挺喜欢的,更是爱这个“观音菩萨”!

我这个会七十二变的老妈,咋么样?说实话,我也挺喜欢会七十二变的老妈的!

【篇六:一次难忘的拜访】

我喜欢医学,这方面的书看了不少,产生的疑问也不少。我常向爸爸妈妈请教,他们总说“不知道”,学校里我也找不着同学和我交流,我真希望有个人能帮我解答心中的疑问。

放寒假了,爸爸帮我联系了一个即将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哥哥。这天,爸爸带我去拜访他,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一点也不在乎。见到大哥哥,我先做了自我介绍。大哥哥就从一个小袋子里拿出医用棉签、碘酒、还有针灸用的银针,问我这些东西分别是什么,我全答对了,大哥哥满意地点着头说:“真不错。”大哥哥告诉我,针灸是最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人做针灸最早用的石头,是靠许多人总结经验才慢慢形成现在的针灸疗法。大哥哥捏着一根银针问我:“我把针扎进体内,你认为会流血吗?”我认为会流血,他就亲自示范一下给我看。只见他在肘部的一个穴位上涂点碘酒,我知道那是消毒。接着,他捏起银针,对着穴位轻轻地旋转,银针很快就扎进体内,可他的表情一点也没变。过了一会儿,大哥哥把银针拔了出来,我惊讶地问:“哥哥,银针上怎么没有血呢?”大哥哥说:“针没扎到血管,怎么有血呢?”啊,针灸真神奇呀!大哥哥微笑地问我:“听说你有许多问题要问我,是吗?”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说出藏在我心中很久了的疑问:“脑出血是怎么回事?”大哥哥张嘴就给我答案:“脑出血大多数患者是老人,因为人老了,血管就变得没有弹性,脑血管有时会变成‘L’形,当高血压的时候,由于血流太急,血液来到这里,就会冲破血管造成脑出血。”我又问大哥哥:“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怎么形成的?”大哥哥一边画图一边给我解答:“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有两种原因,一是股骨骨折,二是使用激素,使血液无法把营养输送到股骨头。治疗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把血管接起来,另外一种是使用人工关节。”我不断地向大哥哥提问题,他都耐心地为我讲解,当我问到“一个人所有血管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许多圈,心脏为什么能这么快让血液做全身循环?”时,大哥哥说:“这个问题现在对你说不清,要等你以后学了物理、化学等知识再给你说。”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要走了,大哥哥又对我说:“想当医生是有条件的,努力学好每门学科,将来当医生就没问题了。”我记住大哥哥的话,满怀信心地和爸爸回家了。

今天,我解决了不少疑问,我还希望能有机会多向大哥哥请教。

【篇七:针灸的感受】

暑假里我的眼睛不太好,刚开始医生以为是过敏,可是到快开学我还没有好转,甚至更严重了。妈妈很着急,带我去看中医,决定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第一次针灸时我很害怕,眼泪直流,医生手中的针快要扎下时,我紧张地蜷缩起来,用手紧紧捂住要扎针的部位,大叫“我不要扎针!我不要扎针!”妈妈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说:“于罗清最勇敢了,从来打针都不哭的。针灸的感觉就像小蚂蚁一夹,不疼的,你越紧张反而越疼……”在妈妈的安慰下,我又重新躺好,但眼睛还紧紧盯住医生手中的针。第一针扎进去了,“疼!”我忍不住叫出声来。医生和妈妈都劝我:“一定要放松!一定要放松!”我赶紧闭上眼睛,在心里不停地念叨:“放松,放松……”针终于扎完了,果真后面要好一些,我长长地松了口气。

第二次,我就有心理准备了,针很顺利地就扎完了。当时我还看见一个小弟弟在“哇哇”大哭,我想到自己第一次针灸的样子,暗暗庆幸:“幸好我没有火上浇油,给他做个坏榜样呀!”

现在,每次针灸时,医生都夸我勇敢。其实,针灸的疼痛是很快的一瞬间,越放松就越不明显。针灸时,我常常会想到这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篇八:让我感动的人物—— 张海迪】

让我感动的人物是张海迪。

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她就开始了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她无法上学,只有在家中自学小学中学的课程。

面对残酷的病魔,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张海迪虽然没有进过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翻译英语小说,创作文学作品。20多年来,张海迪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重印了3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更是超过100多万字。

多年来,张海迪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温暖,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海迪不仅自己学医,学针灸,不仅为自己针灸,解决痛苦,还帮其他残疾人针灸,解决他们的痛苦。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我觉得张海迪是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于社会,奉献人民,是中国新一代青年的骄傲。

张海迪那“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深深地让我感动,我们应该向张海迪学习,做一名新世纪的有志少年!

【篇九:坚强的母爱】

母爱如水,清澈深沉;母爱如山,质朴绵延。居住在武进区牛塘塘口村的蒋杏官老人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坚强的母爱”!我们怀着对她的敬佩与赞美、尊重与爱戴来到了蒋杏官老人家中,听她慢慢讲述往事。

43年前,蒋杏官老人的女儿蒋晓莉只有十个月大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无疑对当时的蒋杏官夫妇是个打击。亲戚们都在劝她,这个孩子都这样了就别救了,估计长大了也是个废人,这不是在自讨苦吃吗?可是即使这样,蒋杏官老人始终不肯放弃女儿,女儿毕竟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而且一个生命的诞生也是不容易的。说到这里时,蒋杏官老人哽咽着,眼睛都红了,我相信许多人都会被深深感动。

蒋杏官老人从女儿小时候一直照顾到如今,这其中的艰辛、坎坷、挫折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难想象蒋杏官老人是如何做到的。

在蒋杏官老人的女儿蒋晓莉患上小儿麻痹症之后,蒋杏官老人便带着女儿去针灸,隔一天针灸一次,慢慢的,她的女儿也可以搀着走路了。蒋杏官老人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与同龄人一样去上学,于是,每天拖着女儿上下学,天天去送饭,这在她女儿上学期间从不间断。蒋晓莉初中毕业后,蒋杏官老人想让女儿接着读高中,但是女儿去南京治疗了两年,并在南京念书。女儿回来后蒋杏官老人便开了一家小店,平日里让女儿帮忙看店。蒋晓莉不辜负妈妈的期望,刻苦好学,自学了雕花和雕字技术。

蒋杏官为女儿感动骄傲,她时不时就会说到自己的女儿很坚强,说自己的女儿在做手术时从来都说不疼,可实际确实痛得要命,经常躲在被子哭。我想,蒋杏官老人的女儿这么坚强有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正是蒋杏官老人的坚强,才会使得自己的女儿也如此坚强。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母爱是无私的……这些都很好的体现在了蒋杏官老人身上,但是我想,在蒋杏官更体现了一种坚强的母爱!

在采访时,我无意间发现在蒋杏官老人的家中有一个燕子窝,看到燕子来来回回的喂养雏鸟。不经意间,就觉得蒋杏官老人与她的女儿就如同这燕子窝中燕子一般。燕子窝规模也是我见过最大的,估计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不正好象征了蒋杏官老人对女儿的无私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吗?象征了蒋杏官老人对女儿的爱,那种坚强的母爱!

【篇十:知中医爱中医】

今天万里无云,我们小记者们荣幸地去中医院参观了一回。

一路上我们嘻嘻闹闹的,不久就到了这诺大的中医院门口,刚走到里面,原本七嘴八舌的队伍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而且还特别有礼貌地齐喊门口值班的护士姐姐:“姐姐好!”护士姐姐温柔地对我们微笑,说:“你们好!”

我们爬到六楼,听一位中医介绍关于医学的知识,比如:中医、西医的特点;中医、西医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四大经典》有哪些;中医有哪些名人……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还是一门哲学。学好中医,不仅可以养生、治疗疾病,还可以修生养性。

后来我们去了针灸、拔火罐的治疗室。我们来得真是巧,刚好有一位叔叔在做针灸,好奇的我们立即上前围观,还调皮地问那位叔叔:“叔叔,疼不疼啊?”叔叔每回就摇摇脑袋,摆摆手说:“不疼不疼。”医生还把叔叔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让他配合着做了一次拔火罐教学,叔叔这个“小白鼠”乐在其中。医生先用镊子夹着一块煤,再用打火机把煤点燃,煤一下子就燃出了一团火焰。医生用熟练的手法将火罐在煤上烧一下,然后迅速地轻轻摁在叔叔背上,拔火罐吸住叔叔背上的肉,慢慢的肉由白变红,再由红变紫。当我们看到了这一系列变化又马上问正在闭着眼睛享受的叔叔:“叔叔,舒服不?”叔叔慢悠悠地回答我们:“嗯~舒服极了!”

我们还去了最后一个地方—中药房。走在离中药房还有十多米处,就传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当我们越走越近时,那股难闻的味道竟奇迹般的消失了。中药房里有蟑螂、甘草、灵芝、板蓝根等许多中药。

天气越来越冷,所有的同学以及老师们都要多穿点衣服,以防感冒,这样才不会进医院。就算进了医院,我们也要乖乖地把药喝光,毕竟良药苦口利于病嘛。

热门推荐
1守着花田守着心
2大自然与我
3最柔软的遇见
4生命的意义
5奇怪的表弟
6四季
7魔方高手
8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
9因为有了期盼
10想家的日子
11晒出的幸福
12牛鱼嘴生态游记
13太空想象作文
14
15秋天的歌
16新学期的我作文
17生活的美丽
18春天真美
19张北草原天路
20我尊敬的人
21文明素养
22乐于助人的我
23名字的故事
24心爱的笔袋
25有趣的乡村生活
26春天的作文
27斗兽棋
28遗失的父爱
29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30参观红苹果幼儿园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