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爱的薰马肉】
我的家在新疆,春天来得晚,冬天却来得很早。
我们这里居住的哈萨克族比较多,每年一入冬,天气转冷的时候,哈萨克族家里都要宰冬肉,家里条件好的要宰一头二三百斤的马或者牛,条件一般的也要储备一些冬肉。哈萨克族叔叔们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把宰好的冬肉切成条,拌上盐和皮芽子(洋葱)腌制半天,然后挂在房间的木杆上,用果木进行熏制。随着在新疆居住的年份渐久,我们也慢慢地习惯了他们的传统,每到冬天便跟着他们一起储备起薰肉来。
每逢周末或者平时家里来了客人,爸爸总要取下一些薰好的马肠子和马肉让妈妈洗好了烹煮。满满的一大锅水将薰肉整个淹没着,不一会儿水开了,薰马肉的味道飘散到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那种扑鼻而来暖暖的肉香气让人忍不住流下哈喇子。这时候,妈妈会和一些面,切一些皮芽子,等薰马肉煮好以后,全家人就围坐在榻榻米上的小炕桌上一起享用。妈妈先把肉捞出来装在大盘子里,上面撒上切成丝的皮芽子,爸爸再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把整块肉削成很多的小薄片。大家就着皮芽子吃着肉有说有笑,不亦乐乎。最后,妈妈端来下好的皮带面——一道正宗的哈萨克族美食,我们就着熏肉吃着皮带面,那滋溜滋溜的声音像极了一首极富旋律的歌儿,再来点儿手动节拍,一顿饭被我们吃得载歌载舞!
这就是我最爱的熏马肉,新疆最独特的一道美味!
【篇二:那一瞬间】
放学了,我踩着秋风捎来的花香,独自悠闲地漫步在回家的路上。
哼着轻快的歌,偶尔瞟一眼天上飘荡着的厚重云彩,踢着沿途的小石子,吓唬吓唬那几只只会瞎蹦跶的蛐蛐儿,好不自在。
突然,第六感觉告诉我,后面有东西跟随自己,保护本能的存在让我猛然回头,这一看不要紧,恐惧感与之剧增,一条黑色的狗!本来对狗就有种天生惧怕的我,此时更是魂不附体,再加上近来的疫苗事件,我的思绪是如沸腾的锅水,万一被咬,疫苗不管用,这不毁了……刚抬腿要跑,却想起狗最喜欢追运动的东西,便慢慢地放下,此时的汗毛孔已经张开,汗水顿时冒出,沿着脸颊流到了下巴,滴到了地上,我边走边回头看,它一直跟着我,我便停下,它也停下了,再走,它却朝我跑过来!完了,我心想,这下怕是小命不保了,我并不准备挣扎,便闭上了眼,但是,我的喉咙始终没有被咬,就又睁开了眼。
它正蹲坐在我前面几米处看着我呢,从头到尾,它都没有冲我吠叫一声,我便觉得它对我应该没有恶意,我转过身也便慢慢地向前走,不再回头。
装作漫不经心地捋了一片冬青叶在手里拨弄着,我的心里却忐忑地很,被一条狗尾随着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低头来,那片可怜的冬青叶竟被我揉碎了。将冬青叶扔进垃圾桶,我才发觉那脚步声消失了——那只黑狗像它来时一样突然消失了。一摸后背,那里早已洇湿了一片,风一吹便凉飕飕地。
突然间,我发现一种叫困难的东西也是这样,你越是急躁,它越是凶狠,克服它的难度就会增大;你若不理它,它也就悄没声地消失了——化作水滴流进了一条叫过去的河里。
教师简评:放学路上,本是悠闲,偶遇狗的跟随,让故事顿起波澜,一场充满着惊心动魄较量,描写细腻、真实,联想水到渠成。孙淑林
【篇三:晒出故乡的味道】
暖冬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田野。村前古樟树下,野草上昨夜的凝霜还未消融。远处稻田间的小溪,晨雾袅袅,朦胧了四周的景象。一路上嗅着泥土的清香,我回到了这别已久的小山村。
鞭炮声渐渐响了起来,一束束烟花直窜云宵,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时分,我难得回到了故乡。刚踏进奶奶家的小院,一阵肉丸的香气扑面而来。奶奶端着一锅肉丸,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孩子,你回来啦!快过来吃碗肉丸。”
这碗客家肉丸,是每一个客家游子最亲切的怀念。各地的肉丸虽大同小异,但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做的肉丸却是最好的。一大颗肉丸放进嘴里,热气蔓延全身。哪怕在寒冷的冬天,一颗肉丸也足以令人感到浑身温暖。咬开肉丸,慢慢嚼碎,肉的香气在嘴中散发开来。这过程十分令人享受,令人吃忍不住再吃一个。
从小到大,奶奶做的肉丸都是我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至于奶奶是怎样做肉丸的,我却从来没有看过。毕竟一年做肉丸的次数少之又少,即使到了过年,也才做上一两次。直到有一天,奶奶终于答应亲自做肉丸给我看。
冬日的清晨,小村庄里一片寂静。太阳刚露出脸,奶奶已经开始忙活了。到村里买回新鲜的猪肉,装在竹篮里。再带上薯粉和盐,一同提到村里打肉泥。一路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终于,肉泥打好了。端着一大盆肉泥回到家,婶婶已经烧好了一大锅水等着我们。小小的厨房里雾气弥漫,格外的温暖。
奶奶站在灶边上,一手抓着肉泥,另一手拿着瓷勺。奶奶挤出一团因泥,用瓷勺放进锅里,一个个圆溜的肉丸就诞生了。望着奶奶的双手,早已爬满皱纹,但做起肉丸来却如此灵巧。这,或是奶奶对传统的传承。
一颗小小的肉丸,都足以给身在他乡的游子心灵上的安慰。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尝各种各样的肉丸,却怎也找不到奶奶做的那种味道。夕阳西下,望着天边渐渐泛红,我不禁感慨道:这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