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磨墨的作文

【篇一:我的偶像】

三尺书房,博览群书,看尽世间风景。

从小,我就对书中风趣而又蕴含哲理的文字所吸引。等到少年强说新愁时,我便爱上了古诗词。而“诗仙”李白,也逐渐成为我的偶像。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从他的词中,我体会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领略到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自信与昂扬;感受到了“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与惋惜……

记起我“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却被第一次月考敲响了警钟。其他人欢声笑语,我却看不到远方的希望……

我决定拿书来冲淡忧愁与悲伤。正当这时,李白的诗再次跳入我的眼帘。没错,李白早已在惆怅与迷惘之中,“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玄宗面前,他让杨贵妃磨墨,让高力士脱鞋。即使在被贬之后,仍然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独自享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自由;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慨……

而我呢?一次小小的失意考试就垂头丧气,对人生充满灰心。想想李白吧!他的人生颠沛流离,充满坎坷。却依旧悠然自得,享受生活乐趣,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既然李白可以战胜挫折,我为何不可以?之所以他成为我的偶像,是因为他的自信、坚毅和浪漫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重振旗鼓,寻找解题方法,掌握文章思路,更加努力学习,让我的青春变得绚丽多彩。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将学习李白,学习他的自信、坚毅和浪漫。

【篇二:美好的相遇】

砚台,一方端正儒雅,涵藏了多少文人墨客轻吟的诗句,承载了千年历史风华的记忆。“非人磨墨墨磨人”,那一次相遇我真切地体会到,何谓墨磨人心。

路边一家墨香四溢的小店里,一个老奶奶端坐在桌旁,认真地磨墨。金黄的阳光流动在她的满头银丝里,跳跃在小小的墨锭上,流转到那一方古朴的砚台上。我安静地走到她身边,她缓缓停下手中的墨锭,微笑着随手拉过一把木椅让我坐下。一种奇妙的感觉飘逸在身边,没有其他店里推销的嘈杂声,没有平日生活的压力,就这么恬静的氛围。

她在磨墨,我在看。

美好的气息随晕开的墨香一起氤氲着。她食指放在墨锭顶上,其他四指扶稳锭身,手臂放平,一圈一圈地来回打转。一边转,她一边喃喃着:“这磨墨,不能像研墨那样求快,慢慢来,有耐心,墨才会细腻。”我静静地听着,看着她缓而有力地磨着。那块墨锭,则慢慢地化开,缕缕墨丝溶在水中,扩散开来,像是随风飘舞的云烟,又像是池塘里泛起的涟漪。她磨着,每一个动作都伴有淡淡的墨香。

须臾,清水不够了。她小心地拿起旁边一个砚滴,轻按上面的一个小孔,微微倾倒出几滴清水,慢慢地,等它们吸收着浓浓的墨汁。她则沉心静坐,继续磨着那浓郁的墨汁。我也静下心来,尽情地感受着这一丝特别的幸福,一切尘世的喧嚣嘈杂似潮水一般散去,世界只剩下我和她、那块小小的墨锭、那方砚台。

她累了,便停下。“你来试试。”她淡然地说。我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接过墨锭,学着她的样子,在墨水上来回转着。“慢一点,否则会起泡沫。”她说着,轻轻推着我的手,带着我一圈一圈地研磨。我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墨锭的韵律,看到了磨沿着砚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在这缓缓的墨香里,我的心像是沉入了那渲染开来的墨圈中,一种安然的感觉温柔地融进了情愫,缓缓流淌……

一块墨锭被磨去些许,一段迤逦的时光悄悄徜徉而过。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我与磨墨第一次相遇,还邂逅了一位看淡了盈利、只是耐心地研磨着时光的老人,当然还有一颗经过了研磨的内心。

有时候我们为了尽快见到成效,总是急功近利地加快步伐去完成,可那些只是敷衍了事的,往往很快就会被淡忘在记忆中。所谓“慢工出细活”,有些事物是需要静下心来去耐心研究,才能有细致周全的计划和富有意义的成果。

磨墨就在于慢。慢慢地研磨,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倾注感情,过一段像墨落砚台荡云烟的恬淡生活。

【篇三:关于墨】

一幅水墨画,便是一处景,画中有景,景里含情。点点墨花开尽了人世繁华,道道墨痕诉完了人间沧桑。

墨,一种单一的颜色,但它却又是千万种颜色。千万的黑凝聚于一体,成就了墨色。淡墨、中墨、浓墨,水与墨完美地交融铸就了这种奇妙的色彩。当墨渲染于山水中时,天下磅礴之势便融入其中,这时的墨可是山中鸟兽的绚丽皮毛,可是万千碧波中的清泉一瓢,也可是那深秋枫林中的火红落叶。群山为黑,唯水独白。墨虽为黑,却为群山带来青翠,墨亦非白,却使水雾缭绕于山间。古代文人用这墨写人写物写沧桑,画山画水画离殇,这墨绚烂出一方梦幻天地,氤氲出一幅烟雨江南。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便从那画纸上随着墨香深植于人们心中。

墨,钟情于宣纸,唯有在那宣纸之上才能肆意洒脱,酣畅淋漓地展现自己。饱蘸浓墨,于宣纸之上寥寥几笔,那墨便晕染开去,流动出王羲之的兰亭序,奔腾出徐悲鸿的奔马图,那人间之势,便清晰地跃然在那一张小小的宣纸之上。宣纸随着那墨的深入而逐渐变得柔滑,轻触那一个个由墨书写而出的字,仿佛触到了文化的厚重,历史的深幽。

取一方砚台,浇上少许温水,握一块墨锭细细地研磨,时光仿佛在这一方小小的砚台之上静止,沉淀。墨锭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跨越千年,来到如今这世界。现在虽有那墨汁,但那由墨粉与水的混合物还有什么值得人迷醉的呢?唯有自己在那砚台前细细地研磨,才能体会到那墨的空灵与缥缈吧。磨墨就如同一场庄重而严肃的祭典,这既是对墨的尊重,同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人在磨墨,墨亦在磨人。有人说水墨无情,而我却觉得这水墨同样有情,那墨同样能看人世繁华,能品人生如梦。

墨,宛如一位窈窕的江南女子,温婉贤淑,极致优雅。这从墨滴入水中时的姿态便可得知。当一滴墨滴入水中时,它并不是随即消散于水中的,而是分为一股股细丝,缓缓地沉入水底,向四周散逸,这似烟却非烟,似丝却又不是丝的墨线,便是那墨优雅的灵魂。几场春雨后,墨在这片多情柔软的江南之上开出朵朵素雅清幽的花,不与牡丹比富贵,不与莲花比清高,只是自己静默在历史的一旁,在那宣纸之上晕染出一方水墨天地。江南在水与墨的交融中氤氲而出,而墨也在江南的美景之中透露出高雅的气质。这江南不知是在水墨之中,还是水墨之中有着一处烟雨江南。

那墨,雕刻出人世的悲欢离合,书写着游子的思乡之心,勾勒着历史的兴衰崛起。这墨已不是墨,而是一位从历史风尘中缓步而出的老者,荣辱不惊地静默着,听潮起潮落,观云卷云舒。

毛笔几番勾挑,那一处处山水奇景便跃然纸上,水墨画虽不如速写的简略,也没有素描的立体,更不具油画的妖娆,但水墨却是那样宁静恬淡。苦练素描,或许能将原画原模原样地临摹在纸上,而苦练水墨画却无法完全地描绘出原画,因为墨含有一种磅礴的气势,独特的神韵,不是每个人都能描画出来的。

墨香依旧,流水潺潺,江南的墨已融入我的心中,那墨,可望,但却无法触摸,墨,世间最美的颜色,就如同那江南一般,停留在缥缈的烟雨之中。清晰?模糊?恐是无法知晓了,只需记得在那极致的美景之中,曾有那一抹墨色荡漾。

【篇四:因为创新世界才会进步】

创新,是需要有勇气、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来开创的。从以前到现在,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如今的多功能智能电视;从最初的马车到现在的汽车……这些发展,都是创新给我们所带来的,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精彩!

假如世界不创新,那么时代就不会进步,人们永远停留在以前的旧社会,没有创新,思想就没开拓,那就没有文明,没有变革,人们就不会知道新的事物,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人类历史的进步。所以,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十分的重要呢!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比如我们所用的笔,古时候用的是毛笔,然后再到圆珠笔,钢笔,到现在的中性笔……都是在不断地变化。毛笔在古时候要用墨水,并且还要先磨墨才能使用,别说这磨墨有都么麻烦了,就单说毛笔,在写字作画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弄到衣服上,假如让我生活在古时候,像我这样毛手毛脚的,一定会弄得到处都是,所以特别不方便。随着时代的创新,新的时代新的事物,现在我们用上了钢笔、中性笔,这些笔可比毛笔好的太多了。不只用着方便,而且外观漂亮,携带方便,现在的钢笔还分为两种,一种是吸墨的,另外一种可以直接换墨管,至于中性笔,用起来更为的方便,它和钢笔相比,根本不用担心会弄到手上和衣服上了,现在考试都用的是中性笔了。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

如今现在这时代这么发达,这么进步,谁又能说得清以后世界会变得怎样呢?正是因有许都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文明、更进步、更美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创新的思想,开拓新思路,创建新世界。我们新一代的时代人,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从先辈中获得力量,开创新天地!

【篇五:聆听心的方向】

当你越飞越远的时候,就会像风筝断了线似的,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主宰着你的不是其他什么——而是你的内心。茫然若失时,你内心掌舵的船只会不会顺着正确航线行进,全凭着你的坚持。

我很少静下心来去好好聆听它一肚子的倾诉。可是它就如气球一样,气充足了自会飞上天去,你想抓也抓不住。初一的生活早就不是像小学那样惬意安然,而是每天都得跟上时代的节奏去挥洒汗水、努力拼搏。

“成功的花儿,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到了初中它才真真切切地让我发自深省。是的,初一是个奠定良好基础的桥梁。但是,这桥梁并不是平平坦坦的,却处处布满了荆棘,一不小心你就会被伤得遍体鳞伤。我有想过放弃,但我却又不敢放弃,因为我不想让美好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爸爸妈妈失望,我不想看见他们那泪眼婆娑的双眼和充斥在身边的“失望”二字。随着时代的快马加鞭,如果我们还像磨墨那样过着生活,恐怕就会被淘汰吧。Standup!这是在我脑海不断徘徊的命令,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刻都会放映在大脑电影院的屏幕上。现在的人们因为强烈的紧迫感生活过得堪称枯燥无味。学生除了上课学习仿佛就已经没有其他课外娱乐时间了。有时候看着堆积成海的书籍,头就会变得肿胀,灌了铅似的。

心就是那永远的航海家,我愿追随着心的方向,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尽管眼泪总是没用地依赖着脸庞,但我也会站起来面对迟早该学会克服的一切。每一天都得接受学习的挑战书,我的脆弱的一面毫无保留地会在它面前释放,宁愿自己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也不想被别人看见自己最软弱的时候。“孩子,跟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我会帮助你更坚定地去学习,收获知识,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小孩,而不再是那稚嫩的孩童。”是心在说话么?

拨开迷雾的那天就是我成功的时候吗?世上伟大的人太多了,他们的成功就是见证了跟着心走的是对的。哪怕在路上受人唾弃、白眼,挺过去不就见到希望女神在向你招手么!心酸的练习成就的是比海洋还宏伟的景观,比宝石还闪耀的未来,比繁星还要繁密的希望,比天空还要湛蓝、纯真的心……这就好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信吧!望眼欲穿的是希望。是我们内心的希望,好好聆听它的心声吧!那是一个值得倾听的朋友……

【篇六:老砚台】

我家有块古色古香的砚台,它的造型外方内圆,一边雕刻着一束红梅。别看这小小的砚台不起眼,却传承着我们家四代人的故事。

这还得从我的太爷爷说起:太爷爷的文化程度不怎么高,只读到小学毕业,但他却十分喜欢写毛笔字。那时候,用砚台的机会不多,每逢过年过节有喜事,太爷爷会拿出砚台磨墨写“寿”字、“喜”字。红色的纸张衬着黑色的汉字,贴在家家户户的门上、窗上、墙上,似乎蕴藏着新的希望。

后来砚台传到了爷爷手里,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把它带到学校,用来写通知和评比表。学生们总爱围在他周围抢着磨墨。

爸爸上小学四年级时,爷爷把砚台传给了他。这个年代用墨汁方便省时,可爸爸还是喜欢边磨墨边用毛笔写小楷,写出来的字体方正、隽永。这方砚台陪伴爸爸度过了小学、中学,一直到现在,他还时常拿出砚台来写字。每当此时,我就在一旁一圈又一圈地磨着墨。砚台身上又悄悄地留下了许多痕迹。

从小耳濡目染,让我觉得毛笔字大气,饱满刚劲,于是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一直学习书法。每次练习时,爷爷总爱在一旁用这方砚台磨墨。爷爷告诉我: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世界上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笔会写秃、墨会研尽、纸会用完,而唯独砚台可以超越时间,超越历史,历久弥贵。

小小的砚台传承的是文化,承载的是长辈们的希望。每当我练字时,在缓缓的慢墨细研中,我的心就慢慢沉静下来。老砚台,你一定会陪伴着我茁壮成长。

【篇七:清明记】

日历一页页地往下翻着,不知不觉,清明节到了。

我跟着外婆和妈妈来到了外太公的墓前。鱼、肉、饭、茶、豆腐,一样又一样地端到墓前。墓前非常静穆,按照风俗习惯的,外婆先是祭拜,一些程序完毕,与外太公说着话,她的眼角悄然落下泪,晶莹的泪珠投射出暖暖的回忆……

外太公生前最爱坐在摇椅上,拿着一张报纸,在院子里边看边晒太阳。外太公,躺椅,阳光,融为一体的景象,慢慢地摇曳在我的心头。

外太公已经是百龄老人了,可是他的头脑好着呢!每当我蹑手蹑脚地走进走廊,屋里传来一声:“是谁呀?是南南来看我了吗?”哎呦,他又猜对了。我像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扑进他的怀里,他的脸上绽放出菊花般的笑容,是慈祥的,甜蜜的。

他老了,可心未老。他始终是一位“老小孩”,他会玩我喜欢的游戏,我便成了他的小跟班。他写字,我磨墨;他画画我洗画笔;他看书,我也静静地在一旁翻着自己喜爱的连环画。

可月亮是有阴晴圆缺的,人也是有悲欢离合的,外太公在那一年的那一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接到消息,我急匆匆地赶到外太公家里。他安然地躺在床上,平和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他就像睡着了一般,没有一丝异样。我没有哭,像外太公那样善良、慈祥的老人,在天堂,或许也会成为一名教师吧。

外太公,一路走好!

……

外婆还在说着,似乎把对外太公的思念之情都倾述在语言之中。外婆抹了一把泪,离开了墓前,踏上回家的路,途中她几度回头,望向外太公的遗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恐怕是对清明最好的诠释了吧!

热门推荐
1考砸之后
2彩色的风
3春雨
4爱的足迹
5搬木头
6彩秋
7雨后的味道
8绿野仙踪读后感
9“一”的遐想
10谦虚使人进步
11有你真好
12勇敢是这样炼成的
13我和书的故事
14小学关爱作文
15友情的颜色
16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7初一军训日记
18参观绿博园
19汉灶村的文化礼堂
20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满的作文
21观察家人炒菜
22美丽的惠州西湖
23崂山一日游
24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25再见时光
26逆境出人才
27我心中的偶像
28下雨天真好
29妈妈的唠叨
30我的好朋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