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功利性的作文

【篇一:精神文明vs实用品格】

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那么一个泱泱大国所以来的那根柱子难道不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标记的精神?答案毋庸置疑。但是这种精神是什么?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种精神的主导是实用品格。我们的儒家思想却是是具有独特的中国味道,但它的提出是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亦摆脱不了这根深蒂固的实用品格。在这种浸着实用品格的礼教思想的熏陶之下,从古至今,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有多少是真真正正地为了读书而读书?尤其是现在,每个孩子从小被灌输的思想便是读好书以后挣大钱。当然极个别的钻研读书的学者却被世人不屑地称为“书呆子”……在这种功利性那么强的社会中,课堂中以及家庭中,如何培养出那些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等等?所以说功利的衡量标准已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精神生活的贫瘠,而我们确实仗着所谓的”儒家思想”沾沾自喜,到处吹嘘我国是文化博大精深,却不知老本即将被啃完。

而对于外国来讲,精神不仅仅是种实用品格这几乎物质化得东西,而更有脱离肉体,脱离凡俗,是灵魂遨游在知识的国度的意味。为何诺贝尔奖几乎都在外国人手中,而不落在我国手中?究其根本,我们太功利地想得到这虚荣,对知识的本质却不钻研。与之相反地,外国许多学者是真正为了自己去探求这些知道而钻研。就如托马斯曼虽然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却满腹牢骚,因为他觉得文学院给他颁奖准备的评语否定了他的《魔山》的文学价值(他当年是以《布登勃洛克一家》拿到的奖),从他的满腹牢骚,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他的每部作品都投进了心血,每部作品其中的文学价值对于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倘若是我们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凭其心中的功利性,估计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又如萨特,一位法国作家,当宣布他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却拒绝接受这项巨奖。在他的认知力,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所以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若以如今我们国人的心态来看,估计没有哪个人会拒绝这所谓的“无上的荣耀”吧。这便是如今我们国人与外国的差别所在。为了钻研而钻研和为了利益而钻研,这不仅仅是心态不同的问题,更会造就整个社会的风气,从而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柱子需众材附乃立,得勋者助群谋乃成。所以精神不仅仅就是那么一个“儒家思想”,而是在哲学,宗教,文学以及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体现出来的;所以精神有着不可比拟的神圣价值和不可用的物质尺度衡量的独立价值。

那么真正的学术便是不拘于考据,训诂,追求功利,而是能通宇宙之至妙,人生之精髓,启迪人心扉,让自己真正到达精神的高度。所以当中国人民能去钻研真正的学术,社会形成学习真正学术风气之时,便是中华大国重新崛起之时!

【篇二:浅阅读】

世界读书日,唤起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书本的热爱,在此同时,怎样读书成了问题,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浅阅读脱颖而出。

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是浅阅读的特点,毛泽东曾说:“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讲究读书的方法。在方法上我比较喜欢浅阅读,浅阅读就像吃快餐,讲究一个快字。也不用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只需整篇速读下来,哪一段看不懂就再返回去看,若遇到自己不感兴趣或文采不好的一段还可以跳读,读完文章能够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既满足对课外知识的需求又可以节约时间。

现在学习,不仅要细读,更要精读,不仅需要识记作者乃了解文章梗概,复述内容,理清结构层次,还需要理解掌握字、词、句,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等,恨不得把一个字掰成两半看,只为考试,形成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功利性阅读,长此以往,学生越学越没兴趣。而浅阅读可以在知识中获得实用能力,并愉悦身心,获得美的享受。

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平易近人,才能让阅读在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时代在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与各种诱惑中抢占领地。

同学们,让我们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在浅阅读的天地里徜徉,天黑了都不知道。

【篇三:面对多彩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页白纸,你要为它涂上鲜艳的色彩,你的人生才会变得绚丽多彩,于是我拿起笔,构画着自己的人生图。

红色,代表着热情,火一般的热情。人生在世,对任何事物都要有高度的热情。红色还代表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中国的过去,要建设美好的未来。

蓝色,代表着青春,美好的青春。青春就像广阔的蓝天,而我们就是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小鸟。青春的我们有点叛逆,有点顽皮,有点疯狂,有点独特。十五岁的我们肩负了很多,很多;中考的压力,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希望。青春让我们有点迷茫、彷徨,我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对异性的欣赏,心中有种冲动的欲望,但也让我们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面对的挫折还有很多,这一点点考验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是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性,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才发现是那么令人怀念。青春虽然有苦恼,但更多的是梦想,是幸福。我毫不犹豫地画上了漂亮的蓝色。

金色,是丰收的象征,是成功的标志。俗话说“光阴似箭”,初三了,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半了,这更让我们懂得时间的宝贵,我们要跟时间赛跑。九年的努力将在这一刻有所结果,将在这一刻有所转折,有所收获。想着,我又在纸上抹了一笔金色。

灰色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代表着失败与挫折。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时时都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惊涛骇浪,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做一个乐观向上、性格开朗的人。我迟疑了一会,涂上了一笔灰色。

这时,我低头看了看画纸,只见原来那张白纸,现在已经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人生因为有了酸甜苦辣咸、快乐、困难、成功才丰富多彩。细看图画,仔细思量,这不正是多彩的人生吗?我们要迎接未来,在人生的白纸上画出一笔又一笔的精彩!

【篇四:爱上阅读】

读一本好书,如同品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文豪谈话,读一本好书,如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但“读书”并非是功利性读书。

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磨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点强求与逼迫。

读一本好书,如同走进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城。进入小城,第一眼就会看到一座长着青苔的石拱桥静静的站在潺潺流水之上。

小城中有着许多沉重的石门,推开石门,里面就是各种名人在教导学生:孔子正在向弟子和前来听课的人们讲述儒家精典;法布尔正在教学生们昆虫的特征;爱迪生正在教学生做小发明;泰戈尔正在……这里的每个老师,都拥有渊博的知识,不知疲倦地向学生们传递知识。

在这座小城中,可以学到知识,丰富见识。在这里既可以了解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又可以接触到国外多姿多彩的文化。

爱上阅读吧,在书中,可以与朱自清一起月色下,池塘边赏花;可以与陶渊明一同享用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可以感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爱上阅读,让生活更加丰富!

【篇五:文化功利性时代】

文化的功利性,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题记

如今,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文化,钻研文学的人恐怕不多了,在这个功利性时代,做什么事都具目的性,对于纯粹的精神探索,更多的人对此嗤之以鼻:这又不能当饭吃。这个时代,往往是功利抹去了真正具价值的珍宝。

文化的功利性,伤害了祖国的未来。小时候,对于我们的兴趣,家长们总会以“这些没有用”来浇下一盆冷水。上学时期,对于那些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予以轻视。“不考,成为“不学”最大的藉口。甚至,连出国留学,也无非是想在回国后谋一份更好的工作,而不是潜心去研究深造,高分,物质,官位……这些功利性的目的,决不是学习文化的最终结果,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多少学习能做到放下功利,投入文化中呢?

文化的功利性,亦连社会中搅出了一趟浑水。快餐文化成风,一些所谓的名人学者,没真正搞好学问就赶着出书,借此显示自己多有学问,而这苦的是我们读者。读者就象是食客,作者则象是烹调美味的大厨。可现在,菜尚未成火候,厨师就已经将其起锅装盘,送到食客面前,这样得到的只是一份令人失望,外熟内生,毫无营养可言的菜肴。

烹出这无质量无水准的菜肴,能全怪厨师吗?不,现在的读者,受传媒、网络的影响,阅读往往功利性很强,不注重内涵,只是囫囵吞枣地了解个大概,便已达成目的。浮躁与功利这两个可怕的名词的确会毁掉精神文化,并堂而皇之地占据人们的精神生活。

功利性的文化,足以使一个泱泱大国的精神脚步停滞不前,前总理温家宝曾痛心发问:“为何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不了大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离不开“功利”二字。如果一个国家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以知识换取物质”的心志来看待文化,那么文化仅仅成为一个俗气的获取物质的工具,而不是滋养人们心灵的精神慰藉,甚至,连科技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为经济服务,在这个时代,大概能做到追求创新而不仅仅注重GDP的人也屈指可数了。这样的现状,中国国民的精神文化又可将何去何从?

中华文化的积淀,上下千年,本是国人的文化宝藏。在这个时代,到处充斥着浮躁、功利,这些正是将人们与真正的文化分离:一个沉积于底,一个浮于表面。要使它们产生交汇,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需大家共同努力,驱赶对待文化的功利性,换上一份真诚,以真性情去面对它。这,是我们大家的期望。

这,也是这个时代对文化的期望。

【篇六:摒弃功利,追求心灵的富足】

近年来,人们开始带着功利性的目的阅读学习古代文学文化。成人带着“读了它有什么好处”的疑惑阅读,学生带着“考试可能会考”的想法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亵渎,而追求心灵的富足才该是我们学习古文化的最终目的。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瑰宝。有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积极入世的《孟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子》,“爱人若爱身”的《墨子》……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受益匪浅。但如今,面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带着功利性心理学习的学生们首先想到“使动用法”“判断句”“句子翻译”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再深刻一点呢?这句曾鼓舞万千寒门学子追求正义和浩然之气的名言,竟不能在他们心中泛起半点波澜,思绪再次涌动,也不能让他们有所启示。

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开始麻木追求功用,但心灵却日渐枯竭起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快餐式阅读,一条条夺人眼球的爆炸性新闻不绝于耳。尽管自己从网络上获取了不少知识却仍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腹中无墨;空暇时去再多的社交场所娱乐仍不能阻止自己的思绪早已从脑袋中飞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静静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好好读一读古文学,你会体会这其中带给自己激励人心的力量,用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使自己的的心灵得到慰藉,使自己纯粹正派的思想充溢于天地之间。

“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功用思想看待古文化的人,也定是没有文化修养底蕴的人。纵有再好的皮相,也只能让人在谈吐中一眼看穿他的道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古文化装裱自己,哪里比得上使自己拥有古典气质?像那些功利阅读的学生一样,只学习考试有用的关于古文化的东西,但学到的只是皮毛,其灵魂精髓却无法得到领悟,没有对古文化的深刻领悟,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修养极佳的人?唯有不带功利之心,不带既定目标,认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浸养在文化的氛围之中。

唯有抛开功用之心,感悟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富足起来,成为一个由里及外散发文化气质的人,才能使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自己正义之气、善良之心,才能使喧闹的社会中多些安宁静谧的天地,才能使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才能不断影响社会价值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充满心灵富足,思想超脱,拥有浩然正气,高尚文化修养的人们的社会。

古文化带给人们积极的力量正在式微,更需要人们摒弃功利,纯粹追求心灵的富足和愉悦。挖就古文化精神的力量。

热门推荐
1写给胡峰铭的一封信
2路在脚下的作文
3秋天的山
4我发现了母爱
5秋天的校园
6不寻常的爱
7你让我的世界多一份童真
8筑梦路上
9以快慢之间为主题的作文
10描写自己的作文
11长大的感觉真好
12精彩的艺术节表演
13怀念一种害羞
14一品天下橘之最
15给朋友的一封信
16雷锋,就在我身边
17穿越时空想象作文
18向你推荐一本书
19遇上碎片化的阅读
20星语心愿
21我的文具盒
22风景
23为了心中的梦想
24我的宠物
25记忆里的爷爷
26翠华山
27红星公园
28不一样的春天
29人生需要规划
30“爱管闲事”的胖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