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皮影的作文

【篇一:剪纸】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剪纸、茶、皮影、糖葫芦等等,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在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很会剪纸的老婆婆,有时候我到她家去玩,看到她在剪纸,她能剪出各种奇形怪异的图案,美丽极了。她还经常给我们讲很多很多剪纸的故事。老婆婆告诉我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寓意很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她家有很多剪纸作品,有猴子吃桃、小白兔吃萝卜、小松鼠吃松果……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小松鼠吃松果。一只顽皮可爱的小松鼠正捧着一个又大又可口的松果,还嬉皮笑脸的呢,好看极了。

那么多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了老婆婆心灵手巧、聪明才智。我也想尝试一下剪纸,老婆婆就耐心地教我剪纸,我也认真地学习。刚开始我剪得不知成什么东西,后来慢慢的我就能剪出小花类的小东西了。我喜欢剪纸,也羡慕那些会剪纸的人。

【篇二:我喜欢的传统文化——象棋】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古至今,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皮影、剪纸、象棋、书法、国画、糖人……,要说最喜欢的,那要数象棋了!

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从战国的时候就开始流行了。

记得去年的一个周末,爸爸第一次教我下象棋我就对象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爸爸教我基本的走法:马走日字,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从此以后,我就经常缠着爸爸和我下象棋。每次下棋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像在战场上一样,我们就像军师一样,要掌握全局,每走一步棋都要瞻前顾后,因为走错一步,将可能被“将军”,那可就全军覆没了。虽然现在和爸爸下象棋我还没有赢过,但我也不气馁,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赢过爸爸的。

虽然我赢不过爸爸,但在和同学下象棋的时候,我可算是“高手”了。有一次在绿园玩的时候,我看到有两个我们实验学校的学生在下象棋,看着看着,我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就和他们下了两局,没想到,我还赢了呢!哈哈!

同学们,你们喜欢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篇三:孝义碗碗腔】

孝义三绝:皮影、木偶、碗碗腔。我对皮影木偶还比较了解,欣赏过多次,好玩又好看。但对碗碗腔还真不太了解,只略知一二。因为碗碗腔属于戏曲一种,我不喜欢看戏。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我们孝义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年俗文化节活动,今年也不例外。孝义的年俗文化节年年搞得红红火火,地秧歌、碗碗腔、皮影木偶,轮番上阵,以“孝·义”为主题的字画、剪纸、花馍……让人久尝不厌。正月初四,爸爸忙里偷闲,带我去崇义园品年味。一进崇义园就听到唱戏的声音,顺着戏音,我们来到崇义园北门处。只见小广场上,人山人海,中老年人居多。这时我听到台上正唱着:到如今日寇来烧杀掠抢,亲眼见你爹爹被捕进牢房……真好听。我好奇而兴奋地拉着爸爸挤进人群,走到台下。天气虽然冷,但我足足看了有半个小时。爸爸说这就是碗碗腔,但我问爸爸碗碗腔有什么特点时,爸爸也只知道点皮毛。我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正月初七,爸爸托朋友介绍,见到了碗碗腔剧团的杨师傅,杨师傅详细给我们讲解了碗碗腔的来历和特点。

碗碗腔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演唱过程中,全程都有一个“碗碗”状的铜铃来伴奏,所以叫“碗碗腔"。据说碗碗腔是由陕西艺人在清末传入山西,分为两路。一路流行于晋南曲沃一带,一路流行于晋中孝义一带。后来各路又分别演变成了当地独有的唱腔。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孝义碗碗腔被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义碗碗腔剧团上演过《红灯记》、《夺印》、《沙家浜》等传统样板戏,还有后来的《柳树坪》、《三上桃峰》和"风流三部曲”。其中主演张建琴就是凭借《风流婆媳》、《风流姐妹》、《风流父子》这三部戏获得了中国第十六届戏曲“梅花奖”的美誉。孝义碗碗腔有四大独特:唱腔独特,板式独特,伴奏独特,动作表演独特……我介绍的不太全面,如果想更深入了解碗碗腔,建议去孝义碗碗腔剧团走一遭。

真希望孝义碗碗腔,能走出山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享受到孝义碗碗腔艺术的熏陶。

【篇四:襄阳唐城一日游】

放假了,妈妈带我到襄阳唐城去游玩。唐城是襄阳的影视基地,早就听说唐城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宜人、令人向往,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到了唐城,妈妈在售票口买了票,我就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进入唐城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名为“凯旋楼”,它是一座纪念碑式的单体建筑。在凯旋楼的两旁耸立着两座雄伟的石狮子,时时守护着凯旋楼。在凯旋楼两侧的墙壁上雕刻着两条龙,栩栩如生。

穿过凯旋楼来到明德门。明德门黄墙红瓦、宽敞明亮,有五个门,听说在古代的时候最中间的那扇门仅供皇上通过,左右两旁的两扇门供文武百官通过,最外面的两扇门供车马通过。

参观完明德门,我们来到了东市和西市。东市和西市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在一处空地上,有一位叔叔在表演爬刀山。我想:脚踩在刀上真的不疼吗?真是佩服啊!这位叔叔成功的完成了表演。接着我们随着游玩的人群一起向前走啊走啊,突然一位老爷爷喊:“小朋友,过来看皮影吧!皮影可好看呢!”我问妈妈:“我们可以去看皮影吗?”妈妈说:“可以啊,我们去看看吧!”我又问老爷爷:“老爷爷,皮影的节目是什么啊?”老爷爷笑着说:“进屋里去看吧,看了就知道了。”我迫不及待的拉着妈妈走进表演皮影的演播室。皮影开始了,耳边响起了《西游记》的主题曲。哦!原来皮影戏是《西游记》啊!开始表演了,真有趣!看完演出,我和老爷爷告了别,老爷爷说:“欢迎下次再来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环殿。它是一个环形的结构,中间是个圆盘,走过小桥可以去里面玩。环殿非常的漂亮,我和妈妈还在环殿外留了影呢!上午11时环殿有一场表演,令我最震撼的就是变脸了。我很好奇,问妈妈:“妈妈,变脸是怎么练成的呢?”妈妈说:“你猜猜?”我想了想,喔!我明白了,一定是苦练而成的。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辛勤付出的结果!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襄阳唐城一日游我玩的非常开心!唐城真的很美,不信的话,你亲自去看看吧!

【篇五:博物馆游记】

星期六,爸爸说要带我去四川博物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爸爸说:“博物馆里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我做梦都想去看看,我从来没有去过,好奇的不得了,今天终于美梦成真啦!一路上我都在催爸爸开快点。

终于到了博物馆,我们去排队,可是轮到我们的时候门卫叔叔却说: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才能进去。啊MYGOD!不是吧!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真是欲哭无泪,好失望!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情,他说:“没关系,我们现在马上预约,明天再来。”

第二天,我一边唱歌一边叫爸爸开快点,终于到了博物馆了,我和爸爸进去看到了好多文物,有古代的房子、有蜡像、还有皮影……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埃及王后戴的皇冠,我从出生到现在都没见过古代的皇冠,那闪闪发亮的宝石,那金黄璀璨的颜色,真是耀眼夺目、价值连城!要是我能戴上它的话,那各位的眼睛不是要被我闪瞎,哈哈哈哈哈!

这两天虽然一波三折,但是我过得好充实!我下次还要去!和我约吗?

【篇六:南岳松麓街游记】

前一段时间,听老师说南岳有一条古色古香的松麓街,那里将要举办一场联展,我非常好奇,前几天终于有了时间和姐姐一起去看一看。

天色渐暗,我们随着人流走进松麓街,街上车水马龙,灯火辉煌,喜气洋洋。随后看到了第一个展馆——“剪荟潇湘,大美南岳”湖湘八人剪纸联展。以前,我一直都认为剪纸只是用各种纸剪下图形,然后粘贴在一起成一幅作品。但当进入展馆后,我大开眼界,原来每一副图剪得那么精美呀!远远看去,那一幅幅剪纸竟然像极了被定格在画框中的相片……展馆有许多幅剪纸,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白蛇传》和《南岳四绝》,《白蛇传》中的人物景物很多,连接紧密,要剪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作者不仅能剪的如此精美,并且把人物的神态和动作都体现了出来。我心里暗暗地想,作者的手可真巧啊!《南岳四绝》这幅作品,则刻画的是南岳有名的景区,它将深不可测的方广寺,清秀的藏经殿,奇妙的水帘洞和高耸的祝融峰都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看到这几幅剪纸时,我还以为是照片,走近一看才发现,这原来也是剪纸,作者的手艺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看完剪纸展,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第二个展馆前,也就是“天下南岳”版画展。进入展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镇馆之宝——《天下南岳》大型主题版画作品。眼前正是一幅休闲、安逸的农村山水图景,农民在辛勤的劳作,小孩们追逐玩耍;房屋都依山傍水,山高高的耸立在云层中,真是画中有诗!

最后,我们参观了版画展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那里陈列着精巧的皮影,有趣的剪纸和流光溢彩的界牌五彩瓷。五彩瓷上图纹精美,主要以红色为主,一眼望去,耀眼夺目。

这一晚,在松麓街虽然只是停留短短片刻,我却从中领略到了妙趣横生的剪纸艺术之美,生动形象的版画艺术之美和精巧可爱的皮影艺术之美。中华民族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篇七: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虽然这是一个小县城,但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这里被国务院评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榜罗镇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一片热土养育着我们40多万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美丽的家乡。

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有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新建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和20多处红军长征期间中央领导人旧居、毛泽东首次朗诵《七律·长征》的纪念诗碑、红军长征南园文娱晚会旧址、义岗四岩山革命烈士陵园、华家岭阻击战遗址等。

这里的书画产业发展壮大。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全县有集创作、装裱、交易、鉴赏等为一体的专业书画经营场所320多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小曲、剪纸、春叶、遮面、皮影等民间艺术,"通渭小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渭皮影、通渭脊兽、通渭剪纸等7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人憨厚淳朴老实。素有“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之称正是通渭人的真实写照,东汉时期有为我国五言诗的成熟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近代有赵荣、牛树梅、李南晖、王瓒等文化名人,当代有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和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

这里的农业产业初见规模。经过十年的政府推动,全县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初具雏形,走出了"修梯田-覆地膜-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还田"的旱作循环农业路子。

这里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素有陇上"陇上神泉"之美誉的通渭温泉是游客洗浴、疗养、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

这里的文化胜迹丰富多彩。"仰韶"、"齐家"文化等文化璀璨夺目;战国秦长城横贯全境,南北绵延125公里;通渭被誉为"千堡之乡",石峰堡、鸡川寨等古堡寨保存完好;秦嘉徐淑公园成为人文旅游的好去处。

这里的小吃各具特色,有懒疙瘩、酸棒棒、搅团、散饭、甜醅子、凉粉、荞圈圈、油煎饼(俗称“摊馍馍”)、酿皮等等,这些小吃让人馋的直流口水。

就是这样一片土地,从古至今始终洋溢着独特的韵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辛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磨砺着一代又一代通渭人民的意志,使他们都具有了通渭人特有的“通渭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才俊,孕育了各种别具风姿的通渭文化,逐渐形成了各种独具通渭特色的饮食……它们是通渭的精髓、是通渭的魂。

热诚欢迎你到我美丽的家乡大美通渭来做客。

热门推荐
1我有一个武侠梦
2最美的风景
3妈妈的手
4故地重游
5老鼠整容
6好书伴随我成长
7我的小乌龟
8新年回家趣事
9记事的作文
10我们的发现
11爱的欣赏
12放逐梦想拥有天堂
13向着平凡前行
14我发明的环保餐巾纸盒
15美丽的燕子洞
16成语接龙
17翻过那座山
18最后一个“六一”
19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20荒岛求生记
21挑战·拼搏
22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23文字本无用
24观察蜜蜂
25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26同学的声音
27她走进我的青春
28要有一对善听的耳朵
29随笔
30上海之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