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平桥的作文

【篇一:美丽的平山塔】

平山塔位于浉河之畔,安桥之南,雷山之峰。

在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开车前往平山塔。走到安桥上时就看见耸立在山顶上的平山塔像个巨人一样眺望着远方。

我们来到山脚下,仰望平山塔,数不清的台阶又宽又陡。沿着台阶往上走,我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平山塔底。

沿着小路往上爬,一股青草的香气扑鼻而来,路旁的花儿朝我笑,天空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像是在对我说“早早早”。我兴奋极了,一口气跑上山顶,一座雄伟的正方体高塔出现在我的眼前!平山塔高五层,塔壁上有许多雕刻图案,有龙腾虎跃,花鸟鱼虫……既古朴美观,又振奋人心!

塔的四周有一圈雕刻有图案的护栏,小巧精致。凭栏远眺,我看见幽深的谷底有涓涓细流,高大的树木,直冲塔顶。再往远看有一条弯曲的小河,听妈妈说这就是我们信阳的母亲河——浉河。河水清澈见底,自西向东流淌,像一条碧绿的玉带一样飞奔在雷山脚下。河上有一座小桥——安桥,桥上车来车往,人们都行色匆匆,大概都是辛苦去上班的人吧,要是他们也能停下脚步来到这美丽的塔上大叫几声放松心情,那该多好啊!

平山塔装扮了平桥,美丽了信阳,我爱平山塔,我爱平桥!

【篇二:以桥为题的作文】

桥自古是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古代有诗人来表达自己愁情“自古柳桥多送别”;也有“二十四桥明月夜”说扬州桥的魅力。于此说来,园林桥的美也不分上,在各大园林中都是重要组成,是风景景观也在路与水起中介作用,也可变化路人游览路线。曾作为皇家园林的燕园也有保留,未名湖畔就有五座园林桥,两座平桥两座拱桥,和一座踏步桥。

首先向北沿湖行走,第一座便是湖东桥,位于未名湖的东边,其实际意义并不大,只为湖中四座桥做对称美观使用,或许是作者有意立桥为另辟蹊径,刻意为之,又名糊涂桥。这是座拱桥,仅有一孔,桥长9。69米,中间宽2。6米,桥高4。8米,整座桥型“瘦高”,周围种满树木,隐蔽于两侧树影,着实像一条“蹊径”不易好找。

下一座回头桥架于北京大学未名湖中岛北侧,由此桥入湖中岛,但出仍需折返,也喻有回头踏上新征程之意,得名回头桥。此桥建于清朝,是圆明园的一座遗桥,也是西洋式古建筑。回头桥占地面积最大,桥长9。25米,两端宽7。3米,中腰宽3。55米,桥面为平板束腰式,两宽中短,呈现一个完美的弧形。回头桥也是梁氏平桥,有三个桥梁,每个桥墩上都留有当年西式番草石雕。石雕样式精美,个个巧妙绝伦,融入了西式风格,似乎还留有一丝圆明园的气息。原先桥旁有西式石栏,但由于某些原因,今无遗存,实属可惜。走进湖中岛,有一块天然石头在东岸水中,通向石舫,无名。它就是踏步桥,是园林桥中特殊一种,多数为天然浅滩大石块,目的为增加园林情趣。这桥比湖东桥还要难找,又小也不大起眼,但自身作用重大,连接着石舫,许多人在登上石舫必先踏上它,

沿湖继续向前走,在红四楼对面有一座桥,因有学子通过此桥时,经常道“人莫之奈何”,便有奈何桥一称。两根柱立在两旁,中间搭上石板,组成板式平桥,奈何桥有一大方孔,桥长4。7米,桥高1。85米,此桥中间宽2。35米,与回头桥相比,又短又宽,多了一排石雕扶手,紧紧连接红楼,有那么一番可爱。

湖南侧正中央小道,将近沿湖一圈后,是最后一座拱桥——二分桥,在这将未名湖水从外观一分为二,但湖水又为一体。“二分”一词取于佛教,左或是右,南还是北,主观还是客观,亦因人在此桥左右分行。二分桥长8。32米,中间宽2。58米,桥上护栏有三孔,每孔大小适中,讲究对称,很是美观,安安静静的在湖上躺着。

以上是五座园林桥,都纷纷带有各自园林桥种类的特点,优美的,在未名湖畔上继续发挥自身作用。

【篇三:甪直的作文】

甪直是我的家乡,那是一个非常美丽,到处都有小桥流水的古镇。

甪直有两多,一是水多,二是桥多。正所谓“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正是对甪直古镇的真实写照。你到那里去看看就会发现:虽然那儿有许多大街小巷,但这里的河更多,许多人家发、都是住在河边的。

甪直的桥特别多,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如果一座座认真仔细地数一下,那数量就可以和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比比了。下面我就来给你介绍几座吧。三元桥,俗名三官桥,建于清朝乾隆之前,是花岗岩石梁梁式平桥;万安桥,俗名矮凳桥,花岗岩石砌成梁式平桥,建清朝乾隆之前;该桥与三元桥构成了典型的三步两桥。众安桥,俗名麻皮桥,修茸于清顺治年间;和丰桥,原名中美桥,建于宋代初叶,是甪直镇历史最悠久的古桥,它是拱形结构的,每块桥面石上均施浮雕,图案典雅,雕刻精美耐看,为镇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还有环玉桥等等。

甪直的名胜古迹也很多。其中保圣寺为江南名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梁代,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寺内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仍保存完好。古银杏树也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在保圣寺四周有四棵,最大的一棵已一千多年的树龄,高度五十多米,树身三人合抱也围不住。甪直的名胜古迹还有叶圣陶纪念馆,万盛米行......

这就是我的家乡古镇甪直,听了我上面的介绍,是不是很想来玩?其实我还有很多地方没介绍呢,快来吧。

【篇四:人间有味是清欢】

紫陌红尘,迷离人世,有味才是清欢。思绪微绕弯,拐进那盛满淮安乡味的记忆……

老家住在美食街,淮阳菜系,风味小吃沿着一条街铺满,抬眼望去,甚是馋人。最难以割舍的还是那家的平桥豆腐,只是个女人支持着,记忆中蓝衫白裙,头发随意挽成一束,嘴角总挂着阳光般的微笑,恰恰好。

那日阳光正好,好似佛教里的弥勒佛,暖的人心痒痒的。悄然站在女人身旁,见她挑出各种材料,忽然双手似一对白鸽,手握碗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食料落入沸水中“噗噗”几声,不等察觉,便从调料碗中舀上一勺盐撒入锅中,顺手又勾上点芡粉,将切成丁的豆腐悉数倒进锅里,小煮。那清香随之渐渐升腾,缭绕弥散于屋内,不用一会,便充斥了整个屋子,直叫人嘴馋。细碎的阳光透过窗户直直的打在豆腐羹上,熠熠的,小鱼样跳跃着。 女人也是知我嘴馋,随即盛上一碗热乎的豆腐羹,浇点香油,拌点香菜,撒点胡椒粉,荡了荡便递给我,临了嘱咐一句:“小心烫哦。”接过那碗,也不等,便麻利的舀上一勺,送进口中,热的舌头颤颤的,那香,早已勾了我的魂,哪还在意这些。临近碗底,才晓得要慢慢品尝,这才一小嘬一小嘬的咻着,爽滑不腻。汤羹随着舌尖裹进腹中,温热了身心。那香在全身不安稳地窜动着,撩拨着根根神经,惹人颤动,此甚为人间的一味清欢!

因常来此处,渐与女人混熟,才知她祖上也是做这这门手艺的,以诚信生意,实在做菜为理念,流传至她这已有百年了。这生意也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在她家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从来只会买不到的。即便如此,女人却依旧着着蓝山白裙,嘴角微勾地淡笑着,眉眼间依旧是那副从容淡定。总觉着,她能将每个日子都过成清欢。心中的那根弦仿佛被挑断,暗暗动容着。

后来女人卖了店,摆起了摊位,继续张罗起生意来。问之晓得她家中急需用钱治病,不得已卖了店。心中却依旧放不下那门手艺,想继续做下去。女人陈述时,依旧那么笑着,不蔓不枝的妖娆。心中的那块坚硬仿佛被击碎般,只剩下了柔软。也许,这就是她人生的一味清欢吧,我美美的想着。

暮色沉沉,余晖淡淡,舀上一口平桥豆腐羹,热气渐渐升腾,朦胧了双眼,恍惚间,感受到了女人那份对于传统手艺与家族精神的执着传承,和乐观从容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

【篇五:以桥为题的作文】

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坐落着五座园林桥。园林中的桥更多是为美丽的风景而生,本身常常就是园林一景,在景观艺术上有很高价值,往往超过其交通功能。

在这五座桥中,有两座平桥。一座是是奈何桥,桥宽2。5米,长5。3米,长方形的桥洞宽1。8米,高1。1米。桥中部左右两侧的桥栏就像两块长方形的石板垂直放置,前后两端的桥栏如同从高到低流动的祥云。

另一座平桥是回头桥,这座桥位于湖心岛之北,因往返湖心岛都必须经过此桥,故名回头桥。同样是平桥,与奈何桥相比,这座桥显着开阔多了。桥长8。6米,中间宽3。6米,由中间向两头桥面逐渐变宽。全桥有3个拱,拱上雕刻有西洋风格的浮雕。这是一座圆明园的遗桥,桥栏已经遗失。

两座拱桥分别是二分桥和湖东桥。因为二分桥位于未名湖南路中央,人在此桥,必向左右分行,所以以此为名。二分桥是一个典型的拱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拱宽1。83米,拱高1。3米,两侧桥栏柱上各有四个莲花样式的浮雕。

湖东桥,在未名湖东北角上,此桥似乎可有可无,因此亦名糊涂桥。湖东桥的拱较陡,拱高1。75米,桥栏由许多根立柱组成,其上刻有精美的祥云样式。在不远处有一条道路即可通行,因此湖东桥存在的价值似乎是为了给美丽的景色再添加一些诗意。

到了湖心岛,便能踏上石舫,踩过的便是踏步桥。踏步桥简直不能说是桥,只不过是一块位于水中的石头罢了,长宽不过大约1米。这种桥只具备交通功能,让人能借一步踏上石舫。

有人说,燕园有24座桥。若是能欣赏着湖畔美景,再踏上一座精致的小桥,大概是能有别样的意味。

【篇六:关于桥的作文】

燕园中未名湖景致的美已叫很多人为之称道,未名湖的桥虽只是作为点缀但其中也大有文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精妙之处。

未名湖的桥大体上分为两种,其中一种就是拱桥。例如二分桥,这座单孔石拱桥坐落在未名湖的南边小岛上。其桥长8。1m,宽2。95m,短、窄、小,又与周围景物融为了一体,远看丝毫不打眼。但走近看就会发现桥上栏杆雕刻十分精美,石柱是待放的莲花形,石栏上刻有祥云图样的浮雕,为桥身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气息。二分桥不仅有观赏性,也极具实用性。“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二分桥将未名湖巧妙地分为大小两个湖面,这也是它得名“二分”的原因了。它桥面平缓,便于通行,每天都有许多北大学子从此匆匆而过。

同样是拱桥的湖东桥与二分桥相比大了不少,可实用价值却不高,此桥旁边有一条大路,所以过桥可有可无。但它结构匀称,样式新颖,与周围松柏相映成趣,为未名湖畔增添了一抹色彩。

另一种桥就是平桥了。桥梁学家茅以升曾把桥比作板凳,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平桥结构就与之类似。比如回头桥,又名方外观西式平桥,通向未名湖湖心岛的桥,位于湖心岛之北。回头桥桥为五孔,桥墩上部有汉白玉石雕西式番草。桥面为平板束腰式,中腰宽355厘米,两端宽730厘米,桥板长925厘米,利于通行。回头桥历史悠久,建于清朝,是乾隆帝特意为香妃所建,原为圆明园西洋楼方外观门前之溪桥,桥面原有西式石栏杆,今已无存,可以算是圆明园的遗迹了。同样奈钟亭西面路上通向红楼的奈何桥也是平板桥。

还有些特殊的桥,如由天然石块形成的踏步桥,由湖心岛通向石船,在园林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桥与园的关系来说,就是“万草丛中一朵花”,常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如此,未名湖的桥也寄托了燕园的文化与故事,连接两岸,也联通了心灵。

【篇七:美丽的古城公园】

我今天要去古城公园了,我十分开心,在小路上柳树和小花对我微微点头,似乎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古城公园位于临汾市滨河东区中段,到了之后我与汇华作文的同学们开始了高兴的游览。

我们先踏上用宽大的石板做的台阶,来到名人广场,对面有一个名人画墙,那里有50位名人画像,比如有春秋霸主晋文公、割骨救主的介子推、大汉英雄卫青、华夏始祖帝尧、有勇有谋的张良、荀子、平阳公主……都是我们临汾的骄傲。左边还有一座十分精美的雕像,是一个老爷爷手中拿着一本《平阳志》,手指着名人画像墙,旁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儿,像在给小女孩儿讲那50位名人的故事,小女孩儿听得津津有味,她的手里还拿着平板电脑,代表着科技的进步。

下了名人广场,我们去了元代戏台。元代戏台十分高大,有四根红色的柱子立着,每一根上都有着十分精美的图案。戏台下面的广场更是漂亮,左右各有9个戏曲脸谱,一共有18个,形状各异。

离开了元代戏台,我们到了十分有特色的吊桥,在这古城公园中一共有三种桥,分别是吊桥、平桥、拱桥。我踏上吊桥摇摇摆摆的,桥下边有碧水,像一块大大的翡翠一样,吊桥上摇摇摆摆,虽然可怕,但是却也十分的好玩。

我们继续来到了龙牛广场,龙牛广场上有龙牛雕像,是龙和牛合二为一,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牛是我们临汾的象征,二者合二为一,象征着临汾和中华民族秉承历史,盛世腾飞。

走过了拱桥,我们就抵达了古城展示台,上面儿有许多用青铜做成的小房子,看最高的就是鼓楼。临汾有句古话说:“临汾有座大钟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说的就是这鼓楼。原来这就是古城旧貌。

走过了平桥,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再见了,古城公园。愿你越来越美丽!

热门推荐
1我们班的新老师
2人生难得几回搏
3手可摘星辰
4读《老人与海》有感
5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6逆风奔跑作文
7我的校园
8书架上的故事
9生活中的启示
10秋天的乡村作文
11鲸的自述
12行走在校园中
13真情无处不在——读《那个黑色的下午》有感
14只言片语
15我的妈妈
16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变
17新发现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与书同行
20一花一世界
21未来的房屋
22军训日记
23第一次包饺子
24走进婺剧文化
25触及那颗明星
26我的妈妈
27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28一封家书表孝心
29爱从未远离
30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