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堂公开课】
昨天下午我去学校,看肖培东和其他老师给我们上的公开课。我的感受很深,所以晚上谢老师一说有16个名额,可以去明天上公开课。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妈的手机赶紧抢名额,所以今天能坐在讲台中听肖培东老师给我们上公开课。这节课上的内容是《湖心亭看雪》,作者是明朝张岱。因此文我觉甚好,想记录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与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遗恨、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那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肖老师上课很有趣,能让我们进入文中情景,让学生个个回答问题,更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和记住。比如老师问:“第一段和四五两句哪些字最重要?”
张家宇问答说:“痕、点、芥。”又有人说是三个一、还有两个三;还有同学说前三个是数词,而后面一个是写出了张岱的狐独。当肖老师让我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自己认为,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之中的三个“与”,如果去掉这三个与,读出来没有节奏感,间断就没有那种感觉了。因为天与云与山与水,说明大自然连在一块儿,由远到近,有大到小,由上到下。而天与云、与山、与水自然好像就连不在一起;天云山水又连的太紧。这天与云与山与水写出作者的孤独,更写出了作者想和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感觉。
作者张岱(1597一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他前半生过的十分奢华,好精舍、好美食……。但后来国破家亡,他十分悲痛,就算是清朝开始,他的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写出了他爱国情怀。大湖十小婷子十张岱那悲伤的亡国之心就是湖心亭。因为张岱在湖心亭上看雪,所以诗名――《湖心亭看雪》
肖培东老师讲此课时,有时声高;有时声低;像有音乐样让我轻松记住了,那个大雪飘飞的“西湖,”那个远望沉年们“湖心亭,”那个深夜不断落下的“大雪。”《湖心亭看雪》。
【篇二:扩写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的十二月份,我那时客居在西湖。杭州的大雪,接连下了三天三夜,天气十分的寒冷,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笼罩着这个世界。
此时,湖中的以往的人声,鸟声,全部都已经消失了。到了那天晚上初更以后,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上厚重而又暖和的毛皮大衣,带着一个炽热的小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去了。
此时,刺骨凛冽的寒风肆无忌惮地刮着,冰花在眼前一片弥漫。那时,天与云与山与水全部早已成为雪白一片糊上所显映出来的影子,只有一道长长的堤痕的影子。一点湖心亭的轮廓,与我的一叶小舟,与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
靠近了岸边,我在漆黑的夜晚独自走到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将毛毡子铺在地上相对着坐下,一位童子正将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十分惊喜的对我说:“想不到湖上还有这样的人!”此时我心里也十分的兴奋,他们将我拉过去一起痛痛快快的喝酒畅饮着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才离去。临走时问他们的姓氏得知她们原来是金陵人,也是客居在此地。
到了下沉的时候,船夫独自一人自言自语地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篇三: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因对西湖美景而沉醉其间,便定居在了西湖。
大雪已经接连下了三天,西湖上早已没有了行人和鸟鸣的声音。到了初更以后,我因感叹世事的悲凉,便穿上了毛皮衣,带上了刚刚烧温的炉火。走到了岸边,撑着一叶小舟,独自一人去湖心亭观赏雪景。现在雪下得正急,一朵朵冰花弥漫在空中,飘飘洒洒,寒风刺骨,令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天上的云,河岸的山,铺着一层薄冰的西湖,似乎浑然一体,只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雪。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所露出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小舟轻轻的划过水面,这一切,大自然都尽收眼底,而我却只是其中的沧海一栗。
小舟停在了湖心亭岸边,只见有两个人已经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面前是一壶热酒和两个酒杯。在一旁,一个童子盘膝而坐,正在把炉子里的酒烧热。相对而坐的两人看见了我,先是一惊,随即,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说道:“想不到湖中还有像我们一样半夜来赏雪的人啊!”说着,有一人起身拉我坐下,替我倒了杯酒,邀请我一桶饮酒。我见到这样的知己,自然也很高兴。一连喝了三大杯酒,只是我酒力差,喝三杯已经很吃力了,眼睛已经有些模糊,就与他们聊了几句,便回到了小舟上,准备回去了。还顺便问了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和我一样仰慕西湖的美景,就决定在这里客居。
当我在湖岸边下了船,隐约听到了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呢。”听完,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篇四:这样很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只有在自己选择的归宿中才能很快乐。
闲人之乐
一束柔和的月光透过轻柔如纱、薄如绢布的窗纸,偷偷地落在地上。你见这月光,仿佛就有了不睡的理由,于是欣然起行。
承天寺里月光安静。你疑心这里是否有潭湖水。水中的水草、荇草相互缠绕,轻轻在湖底招摇。微风阵阵,身旁的竹丛轻轻摇晃,发出竹叶相触的声音,如发声沙哑的乐器,低声回荡在风去过的地方。怀民与你并肩相伴,白衣相随。古寺的钟声悠扬沉厚,一声声击打着你的心田。
被贬至此如何?粗茶淡饭又如何?闲人自有闲人乐。在竹涛声中,在月光里隐去,这样很快乐。
无违之乐
他本是有“大济苍生”之梦的人,见证一次次腐败官场,终于无心政治,吟下“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摘掉乌纱帽,辞官归田。
他换上粗布短衣,扛起镰刀锄头,披星戴月。清晨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襟,田里的杂草刺破了他的手指。他的房前,是陪伴着他的五棵柳树,春天迎风吐芽,尽展生机一片。南山下,是橙黄高洁的菊,秋日迎霜怒放,尽显傲寒斗霜。
简屋陋室如何?早出晚归又如何?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南山下,田野间,这样很快乐。
痴人之乐
西湖大雪纷飞,你端坐屋内,凝视窗外白雪。这分明是明朝的雪,又怎会落在清间?三日后,傍晚,雪停。西湖寂静无声。大地素白,天空素白,已分不清地平线在何处。就像你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你披上大衣,泛舟于湖面。一袭黑色大衣坐于湖心亭中,旁是一烧酒童子。你走上湖心亭,与二人对饮。他们说自己是金陵人。你的眉梢跃上一丝喜悦,那金陵便是明朝最初的国都啊!眼前两人可否与自己一样是大明子民?
你坚信,你仍活在大明。清朝是什么?皇太极又是什么?你痴痴守住心中大明,这样很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定的选择。苏轼选择清幽月光,这样很快乐;陶潜选择门前五柳,这样很快乐;张岱选择西湖雪景,这样很快乐。有自己的选择与归宿,这样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