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成器的作文

【篇一:虎妈与猫爸】

虎妈,对我很严厉,甚至有些苛刻;猫爸,总是笑眯眯,对我很温柔。他们不同的爱造就了我今天的一切,使我奋勇前行。

有一段时间,我的几次考试成绩都还不错,不禁有些飘飘然了,作业开始漫不经心地糊弄,特别是作文,以前写完作文反复修改的好习惯被全部丢掉。

又是一个周末,我匆匆写好作文,仅是草草了事,然后便得意扬扬地沙发上一躺。

爸爸走过来地问:“赵成祺,你写了一篇什么‘大作’?把自己乐成这样?”

我挥挥手说:“就在桌子上,你看去吧!”

爸爸一边看,一边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爸爸发表了评价:“作文写得还不错,建议你再修改一下吧。”

“哼!改什么改,像我这种佳作还需要改?反正我看是没改头!”我头也没抬了冲了爸爸一句。

爸爸想再说些什么,但欲言又止,过了一会,耐着性子说:“那你去给妈妈看看。”

我没吭声,反正妈妈懂得比爸爸多,她一定更加懂得欣赏我的佳作……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妈妈从房间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把作文递给她:“妈,写得怎么样?还不错吧!”

妈妈简单地看了看,随手将作文扔回原处:“还不错?整篇文章没有中心,可笑的是,连句子都读不通!真是一塌糊涂,你还好意思显摆?吃完饭去重写!”

怎么会?爸爸骗我!我委屈极了,眼眶也湿润了。

爸爸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赵成祺,你还不明白吗?我说作文不错,是对你的鼓励。告诉你,不错的作文,经过修改可以更好;而你妈妈的严格,是想让你明白: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草草了事。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粗糙的玉石,只有经过反复精心雕琢,才能制成晶莹剔透的艺术品。作文也不例外,只有经过认真地修改才能写好。许多中外著名作家,他们的名著也是经过反复琢磨、推敲后,才与读者见面的。你说对吗?”

我无言以对。

虎妈、猫爸,两种爱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让我变得更好,更优秀。这便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很庆幸有这样的虎妈与猫爸。

【篇二:心不静,不成书】

古人常云:“以静修身。”五千年来也于“静”字构成一条长河。先有吕蒙因劝学而静心阅书,颇有成器;后有禹锡先生被贬但仍因静心在荒境中寻得美景。静一字,成就五千年来多少佳话。

老子常提“以静修身”,《三字经》中也常有解读,更不论诗书礼易/古诗佳作。传统文学经解读后,再入了今人眼。鲁迅先生挑灯夜译,毛主席口袋揣书……其实不论是伟大人物还是无名小辈,都与“静”息息相关。

我的生活中也少不了听到“静”这一字。

就好比疫情期间,我没有认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心里就是闹腾。最爱看的书摆在眼前,哪怕只翻两页都觉得烦。直至开学,我的心仍未静,在老师一阵教育下,我才渐渐找回该有的心态。如今我的耳中仍会回响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话:“你能不能静下心来?”

“心不静,不成书。”这话我牢记于心。那段时间,我总想着如何静,在与好友交谈后我又整理了许多结论。那么,该如何涵养静气呢?

书本、笔墨、花草就能给予我们静气。常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老话说的没错——书有千百条道理,细细品味,细细思考,心也就静下来了。而这时思绪也会如潮水涌来,堆积成知识高山。老师们总说多看书,理由也就是如此。而练毛笔字、培植花草也亦是如此。心不静,写不出想要的横竖撇捺;心不静,养不出想要的芳香。

有个词叫“动静结合”。提此词有因,即“动时该动,静时该静,勿动中求静。”其意为:渴望玩乐就痛快地玩完它,该静心学习时则应该专心投入,心无杂念。切勿在认真学习时,想去玩乐。这即是最重要的“动静结合”。

仍是那句话,“心不静,不成书”。不只是不成书,更可能是不成器。所以,我们该“静”了。若难静,便先静身,身静心也渐静了,涵养静气从中来。

寻静,寻书中静,寻人生静。愿各人都能与前人于静中相遇,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静气。

【篇三:忆往昔】

往昔已过,旧事重提,幸得吾师,幸甚幸甚。光阴如梭,时空已改;物是人非,旧情难忘。儿时虽少,记忆存焉;时过境迁,吾师自在吾心焉!

初入学堂,无知如我,东询西问,吾师解焉,其惑如滔滔江水,师心如母待初生。大千世界,皆为未知,道途混沌,谁执灯焉?吾师拥我,以心友之,耐心无尽,身化烛而照前途。少时无恭,不理堂规,铃响不入,铃响飞出,不见艰险,四下胡来,窗棱桌角,危吾身也,吾师现焉,执吾之手,悉心授道,解惑答疑,立吾险境前,断吾歧途路,彼时厌师,今朝泣零,甚幸有吾师,少年知礼义。

古来学礼,色恭礼至,吾待吾师,不似仁人,“恶语”相向,冷眼加之,但观吾师,行如儿母,往来反复,遇疑亦宜,语尽儿言,添增吾知,奈何吾愚,不受教焉。师何汲焉!吾何戚焉!天性使然,急之无用,学而无成,每自否焉,师必励吾,古闻今事,励吾志焉,奋起先也,再三反复,亦无所成。父母急焉:“我儿愚鲁,不宜学焉?”师否其曰:“此良子也,必成大器。”倾以心力,费以金时,课下学前,吾师影随,细微入质,如雕木根,雕兮玉不见,复雕亦然,师静待焉,淡然以对,师心如母,又何求焉,外人疑焉,师无论也,吾生如此,师何怨也?师乃师也,万生不同,师如一也,待人平善,不念本智,但思本心,善以导之。师之心力,皆在生身,一生平凡,闪耀我心,永不忘怀,师之耐坚,如松如柏。

吾自弃也,吾父弃也,吾母弃也,吾师不弃,不离不弃,尽心尽力。若吾为朽木,师则为雕师,以金玉饰木,朽木终成器,成器莫敢忘,一日吾还来,还伴吾师旁,再答一悉疑,再洞一悉理,重温旧时光。以文记吾师,吾师何其人,在吾心内藏。文墨本秽污,写吾师自洁,白纸黑字间,文辞不尽意。

花园学校九年级六班 郝炜杰

【篇四:毕业啦】

当我第一次踏进六小,第一次走进四班,第一次见到我最最亲爱的同学们到现在,已经过了六年。这六年,我慢慢习惯有你们在我身边,摔倒时,有你们搀扶我;伤心时,有你们安慰我;生病时,有你们照顾我;孤独时,有你们陪伴我;失败时,有你们鼓励我……

原来我以为,毕业时我不会难过,但只要一想到你们,我最最亲爱的同学们,我的眼泪就会止不住的往下流。现在每天我一闭上双眼,就会想到我们在一起六年的同窗生活,想到你们对我的爱,想到我们在操场上一起奔跑,一起流汗;想到我们在教室里一起学习,一起读书;想到我们在黑板上一起即兴创作。

就算我们毕业了,但没关系,因为毕业照上有你们灿烂的笑容;同学录上有你们对我深深的祝福……最重要的是耳边有你们亲切的话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信只要我们心有灵犀,无论多远我们的心都是相通的。

易卜生说过,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愿我最最亲爱的同学能够学业有成,离自己人生的巅峰越来越近。

【篇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妈妈其实很爱我,很爱。可是她的眼里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

每当我写作业拖拉时,妈妈总会皱着眉头说:“你看看人家苏芷卉,作业在学校就写完了。你看看你,到现在了还没动笔!”

我也总是会不失时机地反驳道:“人家苏芷卉晚上还要学跳舞呢!她能不写吗?她敢不写吗?她班长还想不想当了?况且,我还不是她,为什么要像她那样?”

“好啊!等不到初一还等不到十五!等着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一次,我想玩会电脑。妈妈说:“不行!你看看人家王镜植,写作业那么快,都不玩电脑。你看看你,就知道玩!玩!玩!”

“他不仅天天玩半个小时手机,而且还天天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呢!你怎么不说说这些?”

“他七点就能写完作业,你能吗?你能吗!你要是能,我也让你那样!”

又是无言以对……

本应该属于我和妈妈的生活,为什么会有“第三者”——“别人家的孩子”插入?也许是虚荣心搞的鬼!是啊,我也不能只发展长处,那样只会成为一个没有底的木桶,依旧不成器。

妈妈,能不能不要拿别人来和我对比?要知道,那不知情的“第三者”是我永远的伤害啊!如果没有对比的话,你也就能对我少一份伤害,多一份爱……

【篇六:老师的爱】

依稀记得你在黑板上潇洒地挥着粉笔,只为让我们跟上你的旋律;依稀记得你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情景,只为帮我们找出错题;依稀记得你在讲台上批评的话语,只为让我们安分学习……

——题记

老师,您平凡朴实,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您把全部的精力扑到心爱的事业当中,从不抱怨有多劳苦劳累;您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

教室是您的家园,讲台是您的战场,教科书是您奋斗的武器,您用一支支粉笔刻画出了宏伟的蓝图……您把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您教给了我们怎样做人,使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您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劳累与汗水换取了满园芬芳!当我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您会为我们感到欣慰;当我们成绩不理想时,您从不责怪我们,而是耐心地为我们补习,分析原因,鼓励我们;您从不放弃每一个我们,平等地对待。您把自己燃烧起来,将光明留给大家,无怨无悔,甘心付出……

您像一个船夫,将一批批我们送到对岸,自己却永远地留在了岸边。您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地传授给我们,为一个个我们插上知识的翅膀,将顽皮的我们教育成材,一路满是酸甜苦辣和欢声笑语,我们的一声“老师好”,“老师您辛苦了”……会让您永久甜蜜……

当我们即将毕业时,您会含着不舍的泪花与我们分别,一一的牵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当您再次看到我们,我们已经学有所成,您会再次给我们鼓励的话语,热泪盈眶;您的心愿,便是盼望我们能够成材成器!我们一句感恩的话语,会让您心存久远……

淡淡的云悠悠飘动,淡淡的风轻轻吹拂,淡淡的河水微微流动……一切都是风轻云淡的,老师对我们的爱也是一样,这爱伴着我们一直延绵下去……

【篇七:责任的议论文】

我们从生下来身上就被赋予了无数的责任,这些责任是国家对每个人的要求,这些责任更是社会对于我们定下的标准,著名戏剧家易卜生也曾经说过: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因此,只有每个人尽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我们才能做好那个心中的自己。

苏武是汉朝的一位著名的大臣,正是他的坚贞,他的爱国,才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芳名。当时,汉朝的皇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却将其囚禁在北海,那里寒冷至极,沓无人迹,匈奴多次派人说服他降服,可苏武仍坚守着自己手中的旗帜,每天渴了就只能喝地下的冰雪,就这样,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北海牧羊十九年。作为汉朝的一员,他深深地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责任就如同他手上的那面旗帜,虽然沉重,但却只能紧紧地握在手里,不能轻易放下,他,做到了那个内心坚强的自己。

吴斌,很多人有可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会知道他的伟大事迹,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公共汽车司机,却在关键时刻作出了不平凡的举动。一天,他载着满车的乘客,却突遇危险,但他只是静静地先把车靠向路边,踩下了刹车,将车稳稳地停在了路边,开了车门,让后面的.乘客下车,之后,他就静静地离开了人间。作为一名司机,他的责任就是保证乘客的安全,在最后时刻他用他的生命去解读了责任一词的含义,平凡的职业,生命的伟岸,他为了责任而死,却也因为负责活在了人们心中,他做到了,那个内心不平凡的自己。

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必伟大,不必英勇,更不必惊天动地,只求做好自己。

【篇八:以器为题的作文】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块玉不经过雕琢,怎能成为一件完美的器具呢?而我,也曾经是一块“玉”。

那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一开学,老师就用铺天盖地的卷子压向了我们,我简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因为承受不住太大的压力,就让成绩直线式下降,我仿佛是被打回了原始状态的一块“玉”。每天回到家,妈妈就对我这块“玉”冷嘲热讽:“你怎么这么不上进呀?”、“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怎么会差成这个样子?”

还记得那天,是一节数学课。老师突然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十分惊恐地站了起来,但心里并不在乎。“哼,连语文老师都说我没用,那学什么学呀,哼!”但说实话,我当时连老师在讲哪一道题都不知道。我一直站着不说话,同学们在下面议论纷纷,“朱同学,我看还真不愧是“猪”同学呢!”老师还没说完最后一个字,同学们就开始放声大笑:“猪,我看他长得跟猪一样!”,这位七加一的同学,你的猪脑还好使吗?”听着这样的嘲笑声,我握紧了拳头,很想打他们一拳,但身体又无法动。“安静!坐下吧,反正像这样的差生也永远只会停留在班级的最底层!”旁边的同学见我要坐下,便开始狠狠地嘲笑我。各种嘲笑声在我脑海里回响,心痛的像伤口撒盐一样,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我回到家,心中久久无法平静,突然我又想起了这句“玉不琢,不成器”。是啊,我还只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玉”呀!好!那现在就由我来打磨我这块“玉”吧。

于是,我发奋努力,把课内的知识全都复习了一遍,并且还意外地把课外的综合测试卷给做了。我一步又一步地把课内外的知识都整理了一遍,同样,这块玉也在被打磨之中渐渐地成了一个“器”。

我学着容纳那些攻击我的“意”,并将他们的“意见”转化成了我的动力。而期末成绩发下来的那一天,数学老师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有用的“器”。

“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美玉在打磨之后,才能成器,学生何尝不是如此的呢?以后我要继续打磨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器。

热门推荐
1游绍兴
2参观武警中队
3我家的小金鱼
4蒙眼抓人
5我的同桌
6我最喜欢的老师
7赠汪伦古诗改写
8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
9可爱的螃蟹
10放风筝
11数学,我开始崇拜你了
12七月,再见
13遇见美丽
14生态园踏春之行
15给奶奶梳头
16美丽的当湖公园
17我们班的话痨
18当年少遇见孤独
19快乐的寒假
20狗是用舌头散热的
21就这样慢慢地长大
22我心中的中国文化
23劳动创造美
24我不拒绝那些笑容
25神秘的百慕大
26七年级英语作文
27再见江畔
28米老鼠买礼貌
29家乡的小提琴
30元旦庆祝会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