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张姨的作文

【篇一:爱的选择】

“老李,收拾收拾,咱几个姐妹出去旅旅游啊!”

看,那个满天白发,戴着个老花镜,围着围裙,坐在书桌旁握着笔教一个小男孩写字的老奶奶,画面温馨极了,阳光打在他们的身上,小男孩儿“咿呀咿呀”的奶声逗得奶奶笑容满面,她笑起来可好看了,就如一朵向日葵,给予我无私的温暖,可岁月毫不留情的在她脸上留下足迹。她转过头看见我:“呀,回来了,先喝杯水,等你妈妈下班就可以吃饭了,饿不?先拿点零食垫垫肚子吧!”

她,就是我的奶奶,爸爸妈妈每天出去上班,我们小孩去上学,家里只有她跟爷爷。每天回家,还未走进家门,就能闻到各种香味,走进厨房,总能看见她额头边那些晶莹的汗珠。两个弟弟放学都是由她踩着自行车接送的,特别是夏天,先不说她的腰病,烈日已让她中暑很多次。父母都不愿她这般受累,但她总能踩点把弟弟接回家。

我们正吃着饭,张姨给她来电话邀请她去旅游,我们大家也都支持她去走走,对于喜欢自由,喜欢外面世界的她也高兴极了。吃完饭后,妈妈陪她选着衣服并叮嘱多拍点照片。奶奶则叮嘱着妈妈要早点下班回家接孩子,做饭,晚上睡觉要记得关好门窗。

次日早晨,去上学的我们叮嘱奶奶路上小心,今天的她打扮得格外精神,已穿戴好一切等待张姨他们。

回家时,我故意慢慢走,一想起等下妈妈的“黑暗料理”,好心情早就飘走了,平时15分的路今天花了30分,抵达门口,扑面而来的竟是往日那熟悉的香味,我惊喜地跑向厨房,奶奶正围着围裙做着饭。随后便是妈妈下班回家,她也同样惊喜的说:“妈,你没去呀!”

今天的午饭格外美味,也不知是啥原因,或许是奶奶加了特殊的调料——爱。

饭后与奶奶交流,她一边看着张姨他们拍的照片,一边拿着护照,搭着我的肩,对我跟妈妈说:“奶奶等着跟我孙女和媳妇去!”

【篇二:重回昨日】

幼时随祖父住在上海的老弄堂里,祖父祖母是地道的上海人,可弄堂却非地道的石库门,周遭更多的是那些异乡的人。不错,通俗讲是乡下人。若是放到如今,我们必是与他们“水火不容”的,幸好,我生长在那时。

祖父不是老柯勒,只是个不修边幅,潇洒度日的之青,许是上山下乡的缘故,祖父的手艺不万全是本帮菜的味道,所以家中常是说着窜门,实则是腆着脸蹭饭的乡下人,我约莫三四岁的样子,心中虽讨厌他们总抢我的排骨,可听着他们带着乡音的话语与祖父自来熟的调笑,心中却是异常的温暖,四通八达的巷子,仅隔层墙的门板房,尽有了大家庭的感觉,走街串巷时,耳边总是不断地听到“这不是老符的小孙女嘛,吃饭了吗”

时光如手中的沙,抛出去的是解脱般的碎裂,留下的是沾染了岁月的陈杂。

“囡囡,把家里新买的棉被给张姨送去,天凉了。”这已不是祖父第一次说了,张姨是淮北人,靠收废品过活,那时还小,只是照吩咐办便是了,张姨也时常送来她家乡的小米,咱两家的关系极好。一次,祖父从阁楼的梯子跌下,摔断了肋骨……房子的楼梯极窄,也小。祖母的第一反应便是找张姨……巷子里只有她有收废品的拖车好载人。祖父勉强说道“不必。不必,人家这会定是在忙,她家难,别麻烦她了”我其实是不解的,却也不便多嘴,只得叫了出租车去医院,心中别扭着:平日里咱们待她那样好,她是理应回报的呀。之后,祖父绝口未提此事,出院的几天也是闭门谢绝张姨来访。

也是自那日起,我也再不见张姨,那股别扭劲愈演愈烈,祖父只说我浮躁。一日,家中来信了,祖父躺在床上让我读给他听。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老符,我从李妈那得知你摔伤的消息,你咋不告诉我,家中父母年迈了,我也难在上海待了,给你留了盒膏药在李妈那。祖父盯着那药,竟是哭了,喃喃道“傻丫头,定是退了租金买的吧,”

老房如今拆了,现今的公房还是参差住着外乡的人,冰冷的防盗门代替了质朴的木门,住了几个月却连邻居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外乡人赚钱不易,有的人还会像在老房子一样靠捡废品过活,又这样不易,可是这样的努力,他们却受尽了本地住户的白眼。肮脏,素质低下,没文化是如今的上海人贴给他们的标签。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了,是科技的日新月异把我们也变得如机器般的冷漠无情了吗?可曾想过,若失了他们,城市的清洁是否还在,若失了他们早餐摊的方便是否还有,若是失了他们,别致高大的楼房大厦由谁来建造……我尽不知如机器般让人触骨生凉的人情味是是信息时代的潮流。祖父对张姨的那份同情心正是那个淳朴时代高尚的价值观,温暖美好得像春风拂过灵魂令人沉醉,如果可以,我多希望放弃生命中四季的轮回,留恋在这样的春天里。

老房如今是堆废墟了,可我想把旧时代的人性本真与善良埋葬在里面慢慢发酵,让未来的我们回味它的幽香与甘甜。咱们是活生生的人,不需要机器般的理智与冰冷,我也讨厌咱们做隔着屏幕的键盘侠,将真理与同情伴着正确的有温度的价值观用冰冷的键盘敲击,失去现实的价值观与同情心,罔顾后果。

过往,不敢忘也不想忘,那时一种如梦似幻又很真实的东西,回想时,便是所有感情都在里面了吧。

【篇三:幸福·煎熬】

今年的春节,是在上海过的。

哪里都没有去,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呆在家中,吃饭,读书,阅读……

没有回老家,是怕面对那些不得不见却又不喜欢的人,冲淡了年味。

记得去年回老家,碰到了张姨。

春节,按规矩,大家要走亲访友,我们家一向住在上海,难得一见,自然便成为了“大忙人”,每天都要走亲访友,一天下来也没什么精神了。

那天是大年初四,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拜访张姨却正巧,有另一户张姨的亲戚也来拜年,便一同落坐,休息。

拜完年后,就听得张姨的话匣子打开了,一连串的问题像炮弹一样问了出来。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学习怎么样啊?挺好的。我答了。听的张姨“嗯”了一声,又问:班级里排名怎么样?我这时已有些诧异,好好地拜个年,聊一聊这一年来的收获,心酸,为什么要扯到成绩上来?但她是我的长辈,也就回答这个奇怪的问题:中游偏上吧。张姨喝了口茶,说话了:要知道,我家儿子可是在学校稳居前三,你可要努力啊!

这一番话下来,弄得大家好生尴尬,也弄得我不知如何开口。要说你我学校不同,无法比较吧,有碍于长辈的面子,不知如何开口;但要应承下来,又咽不下这口气,只得逼出一个笑容,默不作声,一时,尽归沉默。

我的这位张姨,从小便爱与别人比这比那,从学习,学校,一直到穿着打扮,本上有一种十足的优越感。

反观今年,虽然在上海,没有烟花爆竹的热闹,也没有走亲访友,但一家人在一起,有着一种幸福,一种安静,平淡的幸福。

其实,在衣锦还乡后,每一个人都想把自己表现的优秀一点,特别是过年的时间里,总有一种优越感,一种虚荣心来作祟。

但过分炫耀,就让原来的幸福,变成了煎熬。

在比来比去后,始终也没有什么意义,年味也没了,对过年回乡的期盼,也淡了。(公众号:我们555666)

热门推荐
1我敬佩的一个人
2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3汉字的精髓
4一个愉快的星期天
5清明扫墓
6爸爸,我想对您说
7特别的音乐会
8那些美好的日子
9冬去春来
10鸟儿的天空
11暑假中的一件事
12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13不速之客
14多彩的春天
15南京的秋天
16成长的故事
17珍贵的蒲扇
18那一抹鲜红
19家乡的景色
20开在心中的花儿
21滑雪的乐趣
22假期趣事——坐快艇
23感悟之美
24读《边城》有感
25碎片化的生活
26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27身边的感动
28
29踢足球
30读《如此朋友》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