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弱水三千,只饮一杯茶】
周五,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到北京考KET英语。
地铁站里,望着自动售卖机里面琳琅满目的饮料,妈妈却一直感慨,没什么好喝的。“这么多的饮料,您都不知道喝什么啊?”“是啊,虽然是这么多的饮料,但是在这么冷的北京,妈妈,只想喝一杯热茶。”
望着妈妈心驰神往的表情,我不由想起,在家的时候,妈妈常用的一个玻璃杯里,经常飘上飘下的那些悠然自得的绿色小芽。虽然看着好看,其实我偷偷尝过,苦苦的,一点也不好喝。
“妈妈您为什么会喜欢喝茶呢,又苦又涩的?”“其实茶叶往往都是入口苦,但是回味甘。等你慢慢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哎,又是那句话。
每当遇到大人不能或者不想,或者就是懒得给我们解释的事情,就会说一句,等你慢慢长大了,就会明白了。
我偏不。于是,我开始自己慢慢了解,这样的一杯茶。
原来,茶是我们中国的国饮。咱们中国人喝茶,据说从神农时期就开始了,至少喝了4700多年了。而唐朝陆羽的一本《茶经》,吹响了咱们中国茶文化的号角,使茶文化的精神,渐渐渗透在宫廷和社会各个阶层,也深入到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文学等等领域。
泡好一杯茶,需要很多技巧。水的质量和温度,茶的品质和多少,甚至泡茶的细微动作,都会影响到茶最后口感的好坏和意境。正如古人文人雅士,托一盏清茶,吟一轮明月。
当一杯清茶,摆在你面前,闻着那淡淡的茶香,自己不由得会变得心旷神怡。渐渐的,你的心,也跟那茶水一样清澈,一样怡然自得。
难怪妈妈那么爱喝茶,其他多么鲜甜香醇的饮品,都无法打动她呢。
我忽然想得,这很像我目前正在经历的生活,很多时候,当时觉得很苦,很难,但是熬过去之后,回想起来,又会觉得很甜,很美,很幸福。
就拿我现在马上要经历的考试来说吧。为了考它,我不知道舍弃了多少自己的业余时间,什么洋娃娃,什么逛街,什么聊天,什么健身游泳。当时心里真的觉得,哎呀,就为了这个证,自己值得吗?
可是今天,我在考场顺利答完试卷,自己看着书包里厚厚的学习资料,尤其在酒店遇到好多外国人,我猛然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很顺利的和他们简单交流的时候,忽然觉得,这几个月的集中培训吃的苦,模拟考试时流的泪,一切都是值得的。
即便我考试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这几个月,我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的提升,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不由得,我又想起妈妈那句话,“只爱一杯茶,入口苦,回味甘。茶如人生啊。”
渐渐长大,我也要学着理解茶,入口苦,回味甘。若水三千,只喝一杯茶。
【篇二:这个人真什么】
这个人,真“醇厚”
“醇厚”这个词,许多时候是有用来形容香茗或美酒的。但若是找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爸爸,“醇厚”二字当属最妙。
我的爸爸已是不惑之年,一头浓密的短发中也夹杂了少许华发,他的眉毛也很浓密,像是毛笔蘸了饱满的墨汁描上去的。他深黑而剔透的眼睛经常闪着神采奕奕的光芒,光芒深处是丰富的知识与人生阅历。我经常请教爸爸一些问题,每当他回答时,那沉稳成熟的光芒便会出现——那是岁月与智慧的积淀,如一坛上好的佳酿,浸润了经年的风霜,酒香醉人。而当我做错了事情时,他浓密的眉毛便紧锁,光芒中透出的则是不满与失望,语重心长的劝导一字一句打在我心上,如一壶醇厚的香茶,经历了滚水的冲泡,茶香氤氲中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醇厚,是老实厚道。有一次我与爸妈去旅游,正值假期,火车站人流如织。好不容易等到了两个座位,我正要坐下,却见座位上有一个小巧的黑色钱夹。“咦,谁把钱包落在这儿了?”我疑惑地转向爸妈,妈妈看了看那钱夹,皱着眉:“会不会是那个小伙子的?”她指向刚刚坐在此处,拉着一个红色行李箱的人,大概是个大学生,此时他正向检票口走去。“我去问问。”还不待我们作出回应,爸爸已经先一步抓起钱夹去追那个大学生。几分钟后,他带着快慰的笑容大步走了回来。“送过去了?是他?”妈妈有几分期待,我也很好奇。爸爸点了点头,我们三个都笑了。
醇厚,是沉稳干练。我的爸爸并不善言辞,有时甚至显得沉默寡言。但他却非常会办事。就拿整理行李来说,许多人都非常愁整理行李,花费时间长,有时带的东西还不齐全,非常麻烦,我的爸爸却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一切,列清单,找东西,甚至物品的摆放次序都会细心斟酌。每一次旅行我们都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出发,我爸爸也有很大功劳在呢!
我的爸爸,他醇厚如清茶,清冽芬芳,入口虽涩回味甘;他醇厚如美酒,馥郁绵甜,风味协调而悠长;他醇厚如咖啡,丝滑浓郁,甜苦交织滋味香。这个人,真“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