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答复的作文

【篇一:心愿诗歌下册】

朱津余

我们的距离太遥远,

隔着重重阻碍。

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无法陪在您身边。

只因一次事故——您走了。

穿越阴阳的思念,

我知道您在某一个地方等着我。

我写了一封信,祝您生日快乐,

托地上的尘埃给您送去。

远方的您如果收到了,

请务必让星星给我一声答复。

我有一个愿望——

奶奶,您可以回来吗?

【篇二:中考之后作文】

今天就要公布期中考试成绩了,心里忐忑不安,好像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终于到了宣布成绩的时候了。老师说这次没有一个学生考得好。我的中文是93.5分,数学98分,英语100分。虽然分数很高,但是在班里排名第四。我心里很难受,因为我答应我妈考前三,没想到离第一只差一两分!

回到家,我正在做作业,眼泪不自觉地涌了出来。经过妈妈反复询问,我又把考试结果说了一遍。我妈说:“没关系,只要你认真,考试就会好的,一定要加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我能像考试时妈妈说的那样认真,不东张西望,好好检查,我就不会考那么差了。

我只想说:“妈妈,我爱你!下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篇三:顺应时间,顺应生活】

生活有时是一种沉重,沉重得让人难以下笔;生活有时是一种愉悦,愉悦得让人不能自已;生活有时是一把刻刀,刻下难以消解的皱纹;生活有时是一把量尺,记录孩子生长的力度。生活有时带来生,有时带来死。因果是必然的,所以你无需介怀,用努力在时间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时间是让龙应台目送父亲渐老的背影,时间是余光中越发浓郁的乡愁,时间是让余秋雨追寻的苦旅。人的一生,如果不努力进取,又怎能让时间记忆?

但生活本就是一场艰辛的历练,因此我们只有把努力交给自己,把结果交给时间。岁月在呢喃,要去顺应。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坚定。罗曼罗兰说过:“我无需嘉许给我以希望,也无需成功激励我坚持。”一战爆发时,法国人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利用瑞士中立国的环境,写出一篇篇反战的文章。但是,由于他未与同胞同甘共苦,一度让自己的国人和敌人唾弃。罗曼罗兰有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面对全世界的厌弃,他毫不动摇。他只是用笔去书写对战争的愤懑。时间终于给出了对努力的答复,罗曼罗兰成了一种信仰,在一战风暴中屹立不倒。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成熟。余秋雨说,苏轼在黄州突破了这围困。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时间和苏轼开了一个玩笑,要他在这里垮掉。龙应台在《跌倒》中说,“跌倒,可以变成一种行远的力量。失败,往往是人生的修行。”跌倒,有时是一种财富,苏轼的苦难积累到了某一种程度,终于学会了成熟。那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苏东坡,学会了顺应时间,苦难再也无法在灵魂上留下创伤,剩下的只有自己默默地付出。时间最终给出了他的答案。苏轼的《赤壁赋》和《赤壁怀古》惊鸿出世。

顺应时间,是因为努力是必然而结果往往需要裁断;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因果之间的某种联系,所以尽己所能,去等待时间来答复;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时间的答复,而去改变自己错误的航向。所以,因果是必然的,要去顺应。

时间有时带着一种不可逆转的气势,催人老去;时间有时带着数不尽的恶意,催人崩塌;但时间有时又是化不掉的甜蜜,常驻足人们的心田。因果是必然的,要学会认清时间的本质。

忘记该忘记的,记忆该记忆的,坚强该坚强的,淡漠该淡漠的。灰色的日子只有经过了努力才会过去,剩下的只用交给时间去裁断。

时间,是最后的法官。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人们都想看见真正的自我,哪怕是已经破碎支离的自我。自从人们诞生的一刻起,便开始不满足于自己,并试图改善自己——从手中的镜子。

镜子拿在手上,显得极其不方便。公元前,人们发明了石器,试图以此击碎那坚不可摧的镜子;秦朝后,人们发明了铜器、铁器,以此斩击那镜子,将裂痕扩大,扩大,以眼望过那裂缝,即使没看到什么,却没有停止;直到今天,当镜子破碎之时,人们欢喜地把剩下的碎片装入囊中,却再看不到真正的自己。

古时候,一切都是那么不方便。即使是拜访故友,也要以书信问候,邀请,并等待答复。乘坐马车前往,便是几个时辰。正如孔子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双方许久不见,一谈便是一天,也不一定言得尽心中所想。大家交谈,摆设宴席,奏响丝竹,心情便沉浸在此之中,此乐何极!即使是归途中的景,都能让人有不同之感。生活节奏都是那么慢,如木心先生所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慢,马慢,邮件也慢。”这样不方便却完整的生活,难道不比今天的生活美好么?

今天,一切都是那么的方便。一时兴起想拜访某个朋友,只要打开手机,点进微信,打字直接问,不久便能得到答复。随便约个地点,约好时间,便可以见面。然而,这样快捷而又高效的生活,真的比从前美好么?见面,总得绕过双方的课程,工作,以及应对其他突发事件,谈着谈着就来个电话,留下一句“下次再约”,这样的情况普遍发生在所有人身上。甚至,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即使有,也是匆匆的说两句便各自前往下一个地点,甚至不去看那车床外面的景——所有人都是极为匆忙的走,跑着,唯有拿拐杖的老人还在慢慢地走着。所有时间被拧成了碎片,晚上回忆那天的事,却好像什么都没做,任由时间碎片从缝隙中溜走了。这样如碎片般的生活,如何展示真正的自我?

只是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人们自己所做的,人们站在水中,只能随波逐流,被冲向时间的末端。看着自己手中的镜子碎片,划破了多少伤痕,流失了多少时间,失去了多少自己?那光芒汇聚所成的方向标,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篇五:我不再恐惧长大】

长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不同的经历。是蜕变,从无知的儿童长到成熟稳重的大人;是拼搏,为自己的幸福去奋斗;是迷茫,不知未来会发展成怎样。同三者相比,我觉得我是属于最后一者的。

在我这个年龄,是成长中的过渡期。因为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大人世界的门扉,已经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每天放学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做完作业后,就是做练习题,然后吃饭、看书、睡觉。机械似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井然有序。而正是这一成不变的生活,使我对未来十分迷茫。记得有一次,爸爸的朋友问我:“你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考上一所好的学校”。这是我那时心中最准确的回答。不过他却一口回绝了我:“不不,我是问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比如警察、医生什么的。”我顿时迷惑了,难道我长大以后不是考上好的学校,然后顺利毕业吗?从那以后,我就总是问自己:“你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可是就是找不到肯定的答复。

每当我面对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时,心中总是冒出一丝惆怅,一丝迷惘。难道以后就一直这样下去吗?久而久之,我开始对长大迷茫,再由迷茫演变成了恐惧,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好书中找到了一句最好的答复: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觉得这句话真好。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恐惧长大。

【篇六:比分数更重要】

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分数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每次任课老师发了考试成绩出来的信息,底下就会接上一连串询问成绩的回复。

一回家,父母关心的头一件事不是在学校开不开心,而是今天成绩出来了你考了多少分?

大家似乎都忘了,那些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到了周末,有同学会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放松放松,让紧张了一周的心情稍微得到些舒缓。每次我收到邀请时,总是会一脸兴奋地跑去问母亲同不同意,但是收到的答复永远是那句,“明天你有个课外补习班,出去玩的话,还是算了吧,毕竟比起玩乐,分数更重要些。”

今年暑假,那对许久没碰面的姐妹回国了,想叫同学们一起去聚聚。她们四年级就转学到国外了,今年还是第一次回来。我想,这意义重大,我们是那么要好的朋友,妈妈应该会答应的。我立刻转身,走向她的房间,“妈妈,佳佳和妙妙从匈牙利回来了,想大家一起吃个饭,我可以去吗?”

出乎我的意料,母亲竟然仍是那句答复,“不行啊,那天你有学习,现在是小升初的重要阶段,一节课也不能耽误,还是算了吧,你们有空再约好了。”

我很失落地低头走出了房间,为什么要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难道除了整天挂在嘴边的分数,别的事情就不重要吗?我也无奈地回绝了她们,她们似乎也显得有些失落。

就这样,所谓比一切还重要的分数,渐渐冲淡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因为分数,我们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形影不离了,只是碰到时打个招呼,笑一笑,就匆匆赶去上补习班了。

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母亲,你知道吗?友谊比它还要重要,分数再好,身边没有一个朋友,那生活还有一点乐趣吗?成绩好只是认可了学业方面,让自己在班级里比较突出罢了,但是朋友,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

母亲如此看重分数,也有她对的地方,她的出发点也是为我好。但我希望,母亲你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真的比分数重要得多。

【篇七:谁来答复你——读《论语》有感】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热门推荐
1难忘的端午节
2记忆中的蛙鸣
3书中寻乐
4我爱我的家乡
5科学达人
6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
7停下匆忙的脚步
8
9老鼠报恩
10那一抹微笑
11时代命运
12樟树
13同学之间
14吃饼干
15美丽的落叶
16清明祭扫烈士墓
17那抹微笑最美
18爱荡漾在身边
19可爱的小乌龟
20故乡,我想对你说
21聊读书
22冬天是一个懒惰的孩子
23哥哥,你听我说
24书籍是我的良师益友
25她触动了我的心灵
26迷人的春天
27有趣的航模表演
28我经历的危急时刻
29感悟时间
30四年级记事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