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答复的作文

【篇一:心愿诗歌下册】

朱津余

我们的距离太遥远,

隔着重重阻碍。

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无法陪在您身边。

只因一次事故——您走了。

穿越阴阳的思念,

我知道您在某一个地方等着我。

我写了一封信,祝您生日快乐,

托地上的尘埃给您送去。

远方的您如果收到了,

请务必让星星给我一声答复。

我有一个愿望——

奶奶,您可以回来吗?

【篇二:中考之后作文】

今天就要公布期中考试成绩了,心里忐忑不安,好像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终于到了宣布成绩的时候了。老师说这次没有一个学生考得好。我的中文是93.5分,数学98分,英语100分。虽然分数很高,但是在班里排名第四。我心里很难受,因为我答应我妈考前三,没想到离第一只差一两分!

回到家,我正在做作业,眼泪不自觉地涌了出来。经过妈妈反复询问,我又把考试结果说了一遍。我妈说:“没关系,只要你认真,考试就会好的,一定要加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我能像考试时妈妈说的那样认真,不东张西望,好好检查,我就不会考那么差了。

我只想说:“妈妈,我爱你!下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篇三:顺应时间,顺应生活】

生活有时是一种沉重,沉重得让人难以下笔;生活有时是一种愉悦,愉悦得让人不能自已;生活有时是一把刻刀,刻下难以消解的皱纹;生活有时是一把量尺,记录孩子生长的力度。生活有时带来生,有时带来死。因果是必然的,所以你无需介怀,用努力在时间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时间是让龙应台目送父亲渐老的背影,时间是余光中越发浓郁的乡愁,时间是让余秋雨追寻的苦旅。人的一生,如果不努力进取,又怎能让时间记忆?

但生活本就是一场艰辛的历练,因此我们只有把努力交给自己,把结果交给时间。岁月在呢喃,要去顺应。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坚定。罗曼罗兰说过:“我无需嘉许给我以希望,也无需成功激励我坚持。”一战爆发时,法国人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利用瑞士中立国的环境,写出一篇篇反战的文章。但是,由于他未与同胞同甘共苦,一度让自己的国人和敌人唾弃。罗曼罗兰有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面对全世界的厌弃,他毫不动摇。他只是用笔去书写对战争的愤懑。时间终于给出了对努力的答复,罗曼罗兰成了一种信仰,在一战风暴中屹立不倒。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成熟。余秋雨说,苏轼在黄州突破了这围困。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时间和苏轼开了一个玩笑,要他在这里垮掉。龙应台在《跌倒》中说,“跌倒,可以变成一种行远的力量。失败,往往是人生的修行。”跌倒,有时是一种财富,苏轼的苦难积累到了某一种程度,终于学会了成熟。那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苏东坡,学会了顺应时间,苦难再也无法在灵魂上留下创伤,剩下的只有自己默默地付出。时间最终给出了他的答案。苏轼的《赤壁赋》和《赤壁怀古》惊鸿出世。

顺应时间,是因为努力是必然而结果往往需要裁断;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因果之间的某种联系,所以尽己所能,去等待时间来答复;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时间的答复,而去改变自己错误的航向。所以,因果是必然的,要去顺应。

时间有时带着一种不可逆转的气势,催人老去;时间有时带着数不尽的恶意,催人崩塌;但时间有时又是化不掉的甜蜜,常驻足人们的心田。因果是必然的,要学会认清时间的本质。

忘记该忘记的,记忆该记忆的,坚强该坚强的,淡漠该淡漠的。灰色的日子只有经过了努力才会过去,剩下的只用交给时间去裁断。

时间,是最后的法官。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人们都想看见真正的自我,哪怕是已经破碎支离的自我。自从人们诞生的一刻起,便开始不满足于自己,并试图改善自己——从手中的镜子。

镜子拿在手上,显得极其不方便。公元前,人们发明了石器,试图以此击碎那坚不可摧的镜子;秦朝后,人们发明了铜器、铁器,以此斩击那镜子,将裂痕扩大,扩大,以眼望过那裂缝,即使没看到什么,却没有停止;直到今天,当镜子破碎之时,人们欢喜地把剩下的碎片装入囊中,却再看不到真正的自己。

古时候,一切都是那么不方便。即使是拜访故友,也要以书信问候,邀请,并等待答复。乘坐马车前往,便是几个时辰。正如孔子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双方许久不见,一谈便是一天,也不一定言得尽心中所想。大家交谈,摆设宴席,奏响丝竹,心情便沉浸在此之中,此乐何极!即使是归途中的景,都能让人有不同之感。生活节奏都是那么慢,如木心先生所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慢,马慢,邮件也慢。”这样不方便却完整的生活,难道不比今天的生活美好么?

今天,一切都是那么的方便。一时兴起想拜访某个朋友,只要打开手机,点进微信,打字直接问,不久便能得到答复。随便约个地点,约好时间,便可以见面。然而,这样快捷而又高效的生活,真的比从前美好么?见面,总得绕过双方的课程,工作,以及应对其他突发事件,谈着谈着就来个电话,留下一句“下次再约”,这样的情况普遍发生在所有人身上。甚至,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即使有,也是匆匆的说两句便各自前往下一个地点,甚至不去看那车床外面的景——所有人都是极为匆忙的走,跑着,唯有拿拐杖的老人还在慢慢地走着。所有时间被拧成了碎片,晚上回忆那天的事,却好像什么都没做,任由时间碎片从缝隙中溜走了。这样如碎片般的生活,如何展示真正的自我?

只是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人们自己所做的,人们站在水中,只能随波逐流,被冲向时间的末端。看着自己手中的镜子碎片,划破了多少伤痕,流失了多少时间,失去了多少自己?那光芒汇聚所成的方向标,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篇五:我不再恐惧长大】

长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不同的经历。是蜕变,从无知的儿童长到成熟稳重的大人;是拼搏,为自己的幸福去奋斗;是迷茫,不知未来会发展成怎样。同三者相比,我觉得我是属于最后一者的。

在我这个年龄,是成长中的过渡期。因为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大人世界的门扉,已经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每天放学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做完作业后,就是做练习题,然后吃饭、看书、睡觉。机械似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井然有序。而正是这一成不变的生活,使我对未来十分迷茫。记得有一次,爸爸的朋友问我:“你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考上一所好的学校”。这是我那时心中最准确的回答。不过他却一口回绝了我:“不不,我是问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比如警察、医生什么的。”我顿时迷惑了,难道我长大以后不是考上好的学校,然后顺利毕业吗?从那以后,我就总是问自己:“你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可是就是找不到肯定的答复。

每当我面对那堆积如山的作业时,心中总是冒出一丝惆怅,一丝迷惘。难道以后就一直这样下去吗?久而久之,我开始对长大迷茫,再由迷茫演变成了恐惧,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好书中找到了一句最好的答复: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觉得这句话真好。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恐惧长大。

【篇六:比分数更重要】

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分数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每次任课老师发了考试成绩出来的信息,底下就会接上一连串询问成绩的回复。

一回家,父母关心的头一件事不是在学校开不开心,而是今天成绩出来了你考了多少分?

大家似乎都忘了,那些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到了周末,有同学会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放松放松,让紧张了一周的心情稍微得到些舒缓。每次我收到邀请时,总是会一脸兴奋地跑去问母亲同不同意,但是收到的答复永远是那句,“明天你有个课外补习班,出去玩的话,还是算了吧,毕竟比起玩乐,分数更重要些。”

今年暑假,那对许久没碰面的姐妹回国了,想叫同学们一起去聚聚。她们四年级就转学到国外了,今年还是第一次回来。我想,这意义重大,我们是那么要好的朋友,妈妈应该会答应的。我立刻转身,走向她的房间,“妈妈,佳佳和妙妙从匈牙利回来了,想大家一起吃个饭,我可以去吗?”

出乎我的意料,母亲竟然仍是那句答复,“不行啊,那天你有学习,现在是小升初的重要阶段,一节课也不能耽误,还是算了吧,你们有空再约好了。”

我很失落地低头走出了房间,为什么要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难道除了整天挂在嘴边的分数,别的事情就不重要吗?我也无奈地回绝了她们,她们似乎也显得有些失落。

就这样,所谓比一切还重要的分数,渐渐冲淡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因为分数,我们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形影不离了,只是碰到时打个招呼,笑一笑,就匆匆赶去上补习班了。

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母亲,你知道吗?友谊比它还要重要,分数再好,身边没有一个朋友,那生活还有一点乐趣吗?成绩好只是认可了学业方面,让自己在班级里比较突出罢了,但是朋友,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

母亲如此看重分数,也有她对的地方,她的出发点也是为我好。但我希望,母亲你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真的比分数重要得多。

【篇七:谁来答复你——读《论语》有感】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热门推荐
1吃垃圾的怪物
2遇见
3快乐的网球运动会
4我家的家训
5油菜花
6记一位伟大的母亲
7七年级英语作文
8我养成了好习惯
9年味
10我的音乐之梦
11冻书
12家住公园边
13我是个小书虫
14我最想去的地方
15给哥哥的一封信
16油菜花
17我的青春摆渡人
18感受自然
19植树节作文
20让我气恼的一件事
21树叶的缤纷生活
22奇葩名字录
23都是粗心惹的祸
24洞庭湖畔,碧草青青
25那个人
26手机的好处和坏处
27我和语文书的对话
28诚信
29游鹅湖公园
30课堂趣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