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龟甲竹的作文

【篇一:游学记】

在这次激动人心而又让人恋恋不舍的游学中,扬州一大名园--个园让我记忆深刻。

个园是变化多姿的。刚进去的时候,这个大豪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幽静,要不是人太多,太喧哗,否则还真有一种“仿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而进入中心的时候,我内心的感觉是大气!竹子,假山,小湖,房屋,应有尽有。当过了一会儿之后,它给我的感觉就是细致,原来它的主人把它分成了四大块,分别是春夏秋冬,紧接着就是意犹未尽。

这四大分块,春夏秋冬,每一块都做工精细。如果你此刻站在夏山,就仿佛真的处在炎热的夏天一样,周围的石头和潭水会给你一种闷热而又炙热的感觉。可要真谈到潭水,你还会想跳下去游个泳,这完全就是夏天的习惯。而春山,就如同在春意盎然的春天,周围的竹子会带给你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甚至你都可以感受到他们。

秋山,可以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已经沧桑,衰老,黄石的泛黄会给人一种已经老去的感觉,可是它依然的坚硬,会让人们相信它终究会浴火重生的感觉。

冬山,是最有趣的一个。进到这里之后,你会感受到四面八方飘来的寒气,仿佛天空都会飘下雪花一样。再望向前面的石头,上面盖着厚厚的一层白。一开始我以为这是霜冻,这其实是石头上的一些结晶,如同雪花一样。摸在这宣石上,会随之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从你的手指尖传到你的神经中枢,全身精神抖擞,好像整个园林都是为冬山准备的一样。宣石旁的雪松与春山中的竹已经集合了岁寒三友中的二友。

看完整个园林之后,我们在一处小亭子里休息,等着离开这里。可我还意犹未尽,于是我跟着几个二四的同学一起在这个园林中继续探索。

我发现,不只这个园林变化多千,连里面的竹子也形态各异。有龟甲竹,如同一个个龟甲组成的一样;小琴丝竹,非常纤细,如同琴丝一般;黄竹,从老到死,一直是黄色的;斑竹……。竹子的丰富多彩,让我流连忘返。

个园,各圆,思方行圆,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你会看到感受到更丰富的世界。

【篇二:竹博园游览记】

说起四季常青的植物,大家一定会想起枝杆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竹子。它素有“梅兰竹菊”四君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古今中外,多少历代诗家词人为它倾洒过多少墨汁,对它千回赞叹。今天,我们哼着欢快的小曲,踏着活泼的脚步,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远近闻名的广宁竹博园。

我们坐着两辆大巴,一百多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才来到目的地。我们浩浩荡荡地走进了园内,只见映入眼帘的都是竹子,龟甲竹、紫竹、方竹、巨龙竹、金明竹、早竹、茶杆竹、哺鸡竹等等,种类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得目不暇接。

这么多竹里面,最奇特的非龟甲竹莫属啦!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一份柔弱飘逸,多了一些刚强与坚毅。像一个坚强不屈的军人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龟甲竹虽然特别,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孝顺竹,可能是因为它的名字吧。一开始,我很迷惑——竹为什么会孝顺呢?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吧!后来,听导游介绍道:那是孝顺竹,妈妈生长在中间,竹孩子都围着妈妈生长着。夏天的时候,竹孩子身上的叶子长得旺旺的,为妈妈遮挡炎热的阳光;冬天的时候,竹孩子脱下身上的竹衣,成了光秃秃的了,好让更多的阳光温暖妈妈,多孝顺的孩子呀!我听了,连连点头,心想:我也要成为像孝顺竹一样孝顺的孩子。

我兴奋地在竹园里跑来跑去,一边欣赏着园中的植物,一边拍照。忽然,一种形状奇怪的竹子吸引了我。原来这种四四方方的竹子叫方竹。它那笔直的身躯似乎抹了蜡一样,郁郁葱葱的叶子在风中翩翩起舞,多而不杂乱无章。我不得不为它痴迷沉醉,真是不愧于“竹中君子”的美名。

我不禁想起我老家那一片湘妃竹林,芊芊青翠欲滴,枝枝绿意生凉,竹枝上的斑痕随意洒着如泪轻摇,怔怔的要落下来。《红楼梦》中的林妹妹被称为萧湘妃子,是因为她很喜欢萧湘馆的竹子,她也爱竹的气节,她为了自己的真爱而奋斗,也留下了血泪。

我们不但参观了亭亭玉立的竹子,还欣赏了一些栩栩如生的竹雕,我看见了身残志坚的贝多芬,满脸笑容的老奶奶,长长的竹筷,郑板桥写的美诗……这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欢乐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乘车离开了竹博园。这一次旅行让我受益匪浅,竹子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热门推荐
1鸭子的启示
2碎片化
3温暖的背影
4胆小如鼠
5别怕
6阅读伴我成长
7我眼中的秋天
8我的数学老师
9改写《送元二使安西》
10和平中国我的梦
11有趣的亲子活动
12我想对妈妈说……
13雪中的情
14爸爸,您听我说
15海之美
16我的妈妈作文
17家宴
18游茶马古道
19霸道同桌
20读《刘胡兰传》有感
21重返母校
22最动听的声音
23时间的痕迹
24还书小学
25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高铁
26愿为窗帘
27讨厌的公鸡
28味道
29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三年级作文
30第一次骑马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