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少版的作文

【篇一:我的阅读史】

我十分喜欢看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喜欢的书也不停的更换。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给我订了《幼儿画报》月刊。因为里面的内容有趣,字多半我都认识,还有里面的图画也十分好看,人物也提起了我的兴趣,每次拿到之后爱不释手,刚拿到一本就看完一本,睡前再让妈妈读两个故事。

上了一二年级,这书就看不过瘾了。一面才几十个字,一下子就看完了,翻都翻着累。那些书就给了妹妹。我又读起了四大名著的青少版和《笨狼的故事》。这些书的一个章节也不长,语言很通俗易懂,还配有彩图,我有空就看,导致有一次失手把一本书掉进了洗脚水里……

又到了三四年级,我开始看四大名著原版和《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原版用的是文言文,但十分好懂、内容更多。不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后面的结局太残酷,我只看过一遍。有时热血沸腾,有时暗骂小人,十分精彩。

《明朝那些事儿》揭露了官场的险恶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败,让我感触良多。而且语言幽默,也不觉得非常严肃、古板、无趣,补充了不少历史知识。

现在,我在看《重返狼群》。狼女经过九死一生,把狼儿子送回了狼群,让我感动。书里狼女对狼儿子的真情流露,还有苦中作乐,都让我印象深刻。为了保留小狼格林的野性,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草原,最后还顺带野化了自己。其中有些问题十分深刻,引人沉思。狼女真情把格林养大,格林也回报狼女,让我感动。

我期待着以后会看什么书,那些内容是不是也会让我有不一样的奇遇呢。

【篇二:好书推荐】

这本《隋唐演义》,相信大家肯定都看过。而我今天推荐它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从历史中学到一些道理,了解古代的万千风云变化。

我的这本《隋唐演义》,是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因为是青少版,所以书中的注释不少,内容也很详细。

它在正文的两旁会留有空白,这是在给“注释”留位置。凡是遇到一些生僻词,醒目的“红色注释”便派上了用场。它不仅介绍了词语的出处和本义,还介绍了其引申义。其详细程度堪比《词典》。每一回文章的最后,一定会有一个主要人物简介,小到其出身、相貌、成就,大至历史地位、性情、最终结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朝的褚人获,由董佳贝改写。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尽量不要改写,了解真实的历史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去追求戏剧性、文学性。那样的历史读物是没有意义、没有灵魂的。

本书共有四十回,从隋朝建立、北周灭亡到唐朝灭亡,中国分裂。从“隋初宫廷波澜起”,到“李辅国暗算太上皇”。整本书,既传承了历史书籍的严谨性,还添加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使读者既能拨开重重迷雾了解历史真相,又能欣赏到文学书籍的典雅。

《隋唐演义》这本书,书写了繁荣的时代,反映了人世沧桑,也道出了英雄豪气,很值得一读。

“繁华消歇轻似云,不朽还需建大勋。

壮略欲扶坠天日,雄心岂入弩贻群。

时危俊杰姑埋迹,运启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谱奇文。”

【篇三:家长会学生发言】

敬爱的老师、叔叔阿姨,亲爱的同学:

大家晚上好!我是向轩逸。

今天我向各位讲一讲我在学习方面的拓展,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一点:拓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拓展,只不过是方法不同罢了。就我而言,我喜爱阅读。因为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我喜欢在睡前读30——60分钟的书籍,像“意林”、“读者”这些杂志与小说是我的最爱。我读的书籍很广,从小时候的童话故事,到长大后的《智慧背囊》、《哈佛家训》、《草鞋湾》等等。在读书时,我会做一些记录。摘录好词好句,简单的赏析都是可以的。

当作业写完或在空闲的时间,我都在妈妈的陪伴下先自学,再做一章相关的练习的奥数。如遇不会,便请妈妈或老师帮助答疑解惑了,我也争取在每周做上1-2篇的英语或是语文阅读。

第二点:就是兴趣爱好。

我的妈妈并没有给我报太多的补习班。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

以前,我是学中国舞的。妈妈本是就着培养我的形体和气质的态度,可我就入了迷。在暑假,我结束了我的8年舞蹈之路,考了中国舞10级。就是在一次次的演出,与一位位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之中,造就了我开朗的性格。虽说现在已经没有学了,但我也没有放弃,依然会在平时训练基本功。

我在每周四晚上会去学习青少版的新概念英语,不会是特别难,是根据年龄阶段学习。每一节课,老师都会安排单词默写和背诵课文。这样就能够提高词汇量。这也激发了我对英语的兴趣,也扩大了我的知识储备。

因为我本身自己也在学书法,所以在作业很快做完的时候,我就会练一练毛笔字。目前,我正在学习颜体,即使还不能算特别好,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已经有了提升。

【篇四:我读水浒传】

前几天,我买了一本青少版的《水浒传》,一看到它我就喜欢上了,经过这几天如饥似渴的阅读,我美美地享受了这本名著带给我的快乐。

《水浒传》描写的是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刻画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的独特形象。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性格个个特点不同:李逵的粗心莽撞、鲁达的粗中有细、武松的勇猛利落、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书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看后印象深刻,而且故事情节描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让我一看就实在舍不得放下。

在众多好汉中,宋江这个人物给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之一是他很有孝心,一听说父亲去世连梁山也不去就飞也似的星夜赶回家中,回去发现是父亲想念他而故意骗他回来;同时他虽然相貌平平,但他为人非常豪爽、仗义,遇到他人有难处时大力帮忙,慷慨解囊,所以他声名远扬,个个都敬仰他。他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遇九天玄女受天书、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三败高太尉等故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只可惜他一心为了功名而投降朝廷,导致最后梁山英雄都跟着他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看了这书后,我深深感觉《水浒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知识,我以后一定要更多地阅读名著书籍,去寻找书中的乐趣。

【篇五: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每当灯火阑珊的时候,看着万家灯火的逐渐熄灭,心中便会感到无比的孤独,这时,便有一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它不是奢侈品,而是一本好书。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紫砂壶与茶杯的碰撞声,闻着茶香与书香交织的气息,抚摸着纸张的粗糙感看着自己想看的书籍,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而每每在孤独时陪伴我,深夜里抚慰我的那便是《红楼梦》,这本足足有120章节的名著贯穿我整个读书的时日。

记得那还是刚刚上小学的时候,连字都认不全,但是我就是喜欢阅读,初遇《红楼梦》那会儿,是刚学完拼音的时候。那时的我,初闻四大名著,便随手抽到一本,随意翻阅,竟然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初看这本红楼梦,我并不记得多少故事情节,只是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以并没有多深的体会,对情节的发展主要是以看插图为主,文字为辅,是不是还要拼拼音,理解不深。

在与《红楼梦》,是小学五年级时的事。那时,老师要求读名著,我在读完其它三本的情况下硬着豆皮开始读这本号称“明清小说之巅峰”、“四大名著之首”最难啃的《红楼梦》。那时我读的是青少版(白话文略有删节的版本),读书时全然没有小时候那般有趣,不过我依然对书中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我读书的重点很大一部分放在历史事件中。正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清中期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了解了文化背景,更是通过这一点,窥探到中国封建社会,为我后来学历史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与《红楼梦》是在上学习的时候。这时,我读它便读出了作者的一种感性。如果说读红楼梦时通过理性的历史角度分析,那么这次,便更多从哲学、社会学这些感性的角度去感悟。回归文言文版,不再有读译文时有涩口的地方,只有作者笔下的情感流露。也就是我才正真体会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每个人在社会中挣扎着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故事,使我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活着的艰辛。我更体会到了小说的魅力。

《红楼梦》,陪伴着我长大,我每长大一点,就对它理解的更深刻一点。理解《红楼梦》,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篇六:读《水浒传》有感】

我家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套青少版的《四大名著》,我尤其喜欢那本《水浒传》。空闲时,我经常把它翻出来读几个故事。

这本书真是厚,共六十六回,回回都有好故事。人物也众多,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有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常常一目十行,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爸爸经常批评我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我还是记住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梁山好汉。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梁山好汉有,“呼保义”宋公明、“黑旋风”李逵、“入云龙”公孙胜、“小旋风”柴进、“双枪将”董平、“豹子头”林冲……

我还知道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有一天,武松赶回家看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刚好路过景阳冈,然后在路边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就东倒西歪地上了山冈。突然,从旁边草丛里跳出来一只吊睛白额虎,它已经取了二三十人性命。武松借着酒劲,三拳两脚打死了老虎。

【篇七:我读书我快乐】

培根曾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而我说:读书,陶冶我们的性情,荡涤我们的心胸,书籍以其无穷的智慧,给了我们无比丰厚的馈赠,让我们享受着她的恩泽。书籍以亘故不变的情怀,给我们以灵魂的洗涤。

我,热爱读书。

说到读书,使我记忆犹新、感触最深的书籍自然非《三国演义》莫属。

初看三国,是在小学四年级的那个冬季。因是《三国演义》青少版,读起来通俗易懂,这便燃起了我的兴趣,使我废寝忘食。如今,又是一年冬季,手中捧着的三国却变成了原版。望着那厚重的书页,苦涩难懂的文字,心里渐渐产生了厌恶感。但最终我鼓起了勇气,翻开了这本“沉重”的书。却不曾想,后来竟渐渐地对它产生了兴趣,并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给予了我坚定的毅力。

“唉,今天的事情太多,明天再读三国吧”,我心里暗暗地想。然而,习惯性的走到日历前,却发现寒假剩余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回过头,望着那还未翻几页的厚厚的三国。不由得打消了懒惰的念头。“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一面口中碎碎地唠叨着,一面从书架中取出了《三国》……在我日日坚持下,三国渐渐地被我由厚读到薄了。“三国”军终于拜倒在我的膝下。望着那三国,回想起与它日夜“作斗争”的情景,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三国,给予了我丰富的词汇。

回想起当时读三国的热情,我终于鼓起勇气,翻开了这部著作。原以为,原版只是书厚了点,字多了点,其它的与青少版没有什么区分,可翻开书,便傻了眼,心中信心渐渐被陌生的字词磨平了。一眼望去,一个个文字似乎都穿上了伪装,在我眼前扬眉吐气。望着它们,我恨不得想把它们都吃进去,不过想归想,查还是要查。无奈的我打开了《文言文字词词句注释》,开始认识它们。不过几周,我的词汇量大大增加了,往后读《三国》时查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三国》中的很多成语和典故也烂熟于心,如“三顾茅庐”“得陇望蜀”“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都能信手拈来。

三国,使我了解了厚重的三国历史。

随着阅读深入,我渐渐的迷上了三国,了解了中华民族那段古老而厚重的三国历史,仿佛自身已穿越时空,回到那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三国》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权之间的尔虞我诈,他们之间时而联合抗敌,时而成为敌人互相倾轧,情节跌宕跳跃。“滚滚长江东似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历史,一段演义,短短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三国,给予了我灵魂的洗礼。

三国是一个沧海横流,群雄并起、叱咤风云的时代,三国里层出无穷的英雄好汉们,给我上了一堂“人生”之课。敬佩关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的英勇无惧,他告诉了我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要退缩,鼓起勇气并相信自己的实力,最终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欣赏貂蝉“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的聪慧,她教会我做事多考虑方法,不鲁莽行事的机智作风;赞颂玄德“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的随机应变,“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真谛;迷恋于“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飘逸洒脱和智谋超人;感动于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蜀汉呕心沥血的付出;可笑于群英会蒋干盗书,悲哀于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有勇无谋惨死于白门楼,真正领会到没有知识真可怕……

一个个英雄人物个性鲜明,使我从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灵魂受到洗礼。《三国》,你给予了我太多。

除三国之外,还有许多书籍也让我爱不释手。喜爱罗琳的《哈利·波特》,这部书教给了我爱,勇气和成长。欣赏约翰娜·斯比丽笔下活泼坚强的小海蒂,她告诉了我:“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敬佩孙武的《孙子兵法》,它是世界上三大兵书之一,我被里面用兵之智谋所深深地折服……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书籍像一位导师,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交流,他精深的哲思,让我们叹服。书籍像一盏不熄的明灯,照在披满荆棘的成功之路上,让我在你的带领下,继续我未来的梦。

我读书,我快乐!

【篇八:西游记读后感】

暑假里,在妈妈的陪伴中,我利用十天时间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青少版)。

六岁时,我曾在电视上观看过动画片《西游记》,但那时只是图个热闹,记忆犹新的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至于故事的细节和蕴含的道理,我浑然不知。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才知道唐僧取经,原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二十多岁的僧人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佛经六百五十多部,影响深远。

唐僧取经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许多神话传说。作者吴承恩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神话的优良传统,进行再创作,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全书共四十三回,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们不惧怕,不放弃,勇敢地去克服,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回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逃避,就埋怨,甚至打退堂鼓,真是愚蠢至极。比如,去年冬天,妈妈教我打乒乓球,我输了,就哭鼻子;今年五月,学校举行“五月的鲜花爱国诗词”诵读活动,由于胆怯我不敢参加,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我才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暑假里,妈妈每天让我背十个英语单词,我觉得太枯燥,竟然和妈妈讲条件……

我知道,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可能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或者更多,但我不会再退缩,我要像唐僧师徒那样,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我要把人生路上的挫折、绊脚石当成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我还要积极地想办法,始终坚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法国著名哲学家说过,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暑假还有一个月时间,我还想把《西游记》这部名著再读一遍,可能还会读第三遍,我相信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热门推荐
1我的小狗
2我长大了
3那娇小的身影
4可爱的小狗
5我成长中的一堂课
6一次新体验
7我成功了作文
8爱是棉被
9团团圆圆过除夕
10文具辩论会
11我的母亲
12剑影孽缘
13难忘的童年
14乡村自然
15老师,我想对你说
16端午游屈原故里
17我成功了
18与校园说再见
19不倒翁
20唤醒文化
21慢慢走欣赏啊
22法律课的启示
23我的房间
24机遇
25共享而非共有
26未来的房子
27中国梦·我的梦
28牵牛花
29未来的汽车
30面对是一种责任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