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秋天】
秋,是一个温柔的季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秋天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踏着轻巧的步伐来到我的身边。
我生活在中国西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这里的夏天不算太热,冬天却冷得让人惧怕。而夏、冬之间的过渡——秋天则显得十分短暂。今年的秋天与往常的秋天一样,是那样的轻柔却又给大地换了一个面貌。而我是怎样察觉到秋天已经来临的呢?
前不久,作为一名高一新生,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来适应高中快节奏的生活。上课时,努力跟紧老师的步伐,下课了,便立马开始写作业。很快,这种连轴转的生活就使我的眼睛产生了不适之感。一个课间,正如往常一样埋头写作业的我突然心头一动,突然想看看窗外的校园。
于是,我向窗外瞥了一眼,也正是这一眼让我感受到:秋,确实来了。不同于刚进校时被夏日的阳光照耀得显得活力满满的校园,这时的校园显得十分安宁。教学楼处的路上鲜有人经过,无人打闹玩耍的操场十分冷清。路旁的植株虽说都是常绿树,可现在那些树叶中已有一些树叶染上了点点红色。这些事物的变化无一不透露着秋天的来临。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用“秋天”造一个句子,我总是会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确实是这样的,一般谷物在秋天应该成熟了。可那时的我只知道“春耕秋收”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不知道秋季田野里扎堆摆放着的谷物是那些辛苦了一年到头的农民生活下去的所有希望。那时的我还觉得秋天是一个残忍可怕的季节。因为秋天带走了树枝上残存的几片落叶;是在秋天,花儿渐渐吐尽了自己的芬芬;是在秋天,风儿吹来的层层白云遮住了原本蔚蓝的天空。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慢慢地改变了对秋天的看法。每到秋天心中便会平添几分宁静的感觉。仿佛万物都压住了自己暴躁的脾气,整个世界都宁静得像一潭没有一点涟漪的湖水。这样的氛围或许很适合于一个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学子,因此我十分喜欢它。
今年的秋天我虽然没有见到扎堆的谷物,也没踏过铺满金黄银杏叶的银杏大道,但偶尔扑鼻而来的桂花香、街上飘落在我脚边的落叶、渐渐变凉的天气都能够勾起我对秋天独特的感觉。
教室里的一瞥,让我遇见了秋天。
【篇二:教室里的音乐会】
最近,咱班发生了一个新闻事件,超燃,超搞笑!镜头跟着我去现场看一下吧!
周四中午美术课下课,大家个个悠闲自在,有画画的,有看书的,有扎堆聊天的……突然,某人大喊一声:“三——二——一——爱得像……”
“……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要唱一起唱,要嗨也得一起嗨呀!顿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头一抬,齐声唱了起来,场面相当地壮观!唱着唱着我就不行了,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心想,全校大概就数我们班最“神经”了吧?
“红雷在搓澡,哦哦哦!”查查亮出了大嗓门。
“红雷在搓澡!哦哦哦!”马上所有人就接着唱了起来。我敢保证,这时如果有老师进来,一定会笑喷的。
“巴巴嘞巴!巴,巴嘞巴!巴巴巴巴巴嘞巴!”搓澡神曲刚唱完,大家异口同声地唱起这首巴巴神曲。这时有的人还能边笑边唱,有的人已经笑得唱不下去了,我早就已经笑岔了气,咳得眼泪都出来了。教室里歌声笑声混成一片。
“唱《生僻字》吧!”有人提议。
“……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忽然,大家停了下来,因为后面太难唱了,我们都不认识,哈哈哈哈。
“我来批改作业啦!”王老师笑呵呵地走了进来,演唱会到此结束了!
这场由我们班主唱的音乐会真是精彩!同学们默契的配合,给音乐会增添了无限风采!我真爱我的班级,真喜欢这样的校园生活!
【篇三:香港游记】
我在香港的第五天,我去了香港别具一格的大海。
我们经历了游轮上的暴风雨后,来到了一座岛上,那里并非旅游圣地,我想象中的细软沙子变成了扎脚的沙烁,闹哄哄的人群变成了横行霸道的蟹群。但是海水却是那样的柔和,一下一下的拍打着岸边,像是要把棱角磨平,把粗沙虑净,这应该像香港刚回归祖国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吧。
再向前走一会儿,到了一处沙质较好的地方,但是蚊子扎堆,这,在我眼里就是香港回归不久后在建设的时候。听说两公里外的沙子特别柔软,但是雷暴要来了,我们没有带伞,只能恋恋不舍的返回,那里代表的是香港美好的未来吧?
在返回的途中,我发现那些螃蟹正被人们一个个地扔回海里多像当年侵略者被人们奋力赶出去啊!
现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正在努力向前发展,我相信更美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篇四:今年春天我很留恋】
又是一个春天到了,二零一四届的学子们已经成为了一批还有一百多天就该中考的准高中生。而我又一次成为一名准初三生,和新同学坐在教室里。
这意味着我和曾经相处了两年多的同学会分开,一百多天后可能再也见不到。
我们在二零一四年的春天坐在一个班里,当时彼此还不熟识,借个文具都礼礼貌貌,也没什么共同语言,下课就向着窗外望去,盯着远处山上开了大片的粉色桃花发发呆。
在二零一五年春天的时侯,我们已经混在一起很熟,上课可以互相讲讲题目或者猛戳已经和周公公会了好几次的同桌,也会偶尔开开小差,偷偷摸摸地指着在写板书的老师翘起的一撮头发贼笑,一回头却迅速收拾好表情眉头紧锁地“研究”难题。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距离感,也不会去盯着远处的桃花发呆了——和近一点的一群人扎堆,然后因为一件不怎么起眼的小事而发笑、调侃。
二零一六年的春天,我们去一处小山上植树,一群人扛着小树苗或铁锹上了山,实际上是吃喝玩乐了一整天。刚到目的地时大都以“饿了”的借口扎堆吃吃喝喝、磨磨叽叽不劳动,随意栽好几棵树苗后,“嗖”地躲进高地上的桃花树林,要么闭目养神,要么打闹聊天,直到班主任扣着小红帽走过来:“你们怎么不去植树!”这才从“活神仙”的惬意与自由中蹦出来一个个往植树的那块地方跑……看清楚眼前一棵棵因栽种不合格而被拔出来的树苗后,才开始正正经经重新栽树……
三年光景我们一起经历过快乐、失望;一起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每个人已融入其中,谁不会留恋呢?
班主任曾说:“坐在一起就是缘分,应该去珍惜这些时间”。我想既然我们已经分开了,他们就应努力准备中考,而我,也应去认真重新备战下一年的中考了。祝福他们!
【篇五:借口】
人之初,性本善。有的人找借口是因为他们的善良,有的人找借口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尽管每个人的目的不同,意义也不同,但都做了同一件事—找借口。
在一个浓雾环绕的早晨,这座小城闪着幽寂的灯光,似乎是要与太阳说声好。我站在写字桌旁,望着窗户上的花纹,想起了一段回忆。那实在不算热的夏天,我去了深圳。深圳,由当时的小村屋发展成了高科技、环保的大城市,发展成速度快得惊人。当我来到这座大城市时,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就在我流连忘返之时,我阿姨说明天带我逛一逛这个城市,让我一整夜都没睡。
第二天,阿姨带着我逛遍了整个城市,就在经过一个天桥的时,我在桥上看见了你—一位瞎眼的老太太,据说你瞎了眼,看不见,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只见你戴了一副墨镜,向着四周过往的行人讨钱。可没有人愿意理你,因为在这个城市里,扎堆扎堆的都是人精。天天车水马龙,根本就没有时间管他人的死活。我远远望去,你大概有六、七十岁了,岁月在脸上刻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但你仍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
在我们休息的时候,我跑过去,恰巧看到她的眼睛不是瞎的。我问她:“你为什么要扮盲人讨钱?”她只是对我笑了笑,又把墨镜戴上了继续讨钱了。我感到很奇怪,但没有思路和头绪,所以只好带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回家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位老婆婆是个耳聋的人,听不到声音,但她家境还不错,为什么还要来讨钱呢?我问了外公,外公告诉我说她那样做只不过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去资助那些大学生,外公的话,使我更加迷惑。外公接着说她小时候就耳聋了,因为当时家境贫寒,什么都不懂,直到现在。但她为了不浪费自己的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就依靠在街上讨钱、做手工赚钱资助一些贫困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名大学生在她的资助下毕业了。听外公说完后,我不禁在心底暗暗佩服这位老人。
当我再次经过天桥时,老婆婆还在那里讨钱。这是,旁边有人说:“别把钱给她,她根本没瞎。”“但是我好像听人说她好像耳聋了。”“那也别把钱给她,说不定是找了个借口要骗我们的钱呢!”我当即上去反驳,“请别这样说她,她是为了资助大学生。”为什么人们总要用猜疑、卑鄙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呢?只是在自己不能像别人一样为社会做贡献的基础上找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