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渔人的作文

【篇一:关于暗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中这第一段,已经营造了一个充满迷离想象的气氛,一片迷霞错锦的桃花上似乎漂浮着薄而透明的雾气。渔人前行,这才来到了仙源胜地。然而渔人离开桃源时,桃花并未出现;桃花的消失,不也暗示着后来渔人“不复得其路”吗?桃花,便是这奇美神话中标志性的暗示了。

暗示,可以是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景物,一个眼神;是一种符号和意象。它昭示着悬念,它结束了平淡,它开创了传奇。李白似乎心有灵犀地吟诵出一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便是这整篇《桃花源记》的精髓。

之所以《桃花源记》传诵不息,不仅在于它现象离奇,更在于它提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田园风光、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这便是后来人们提炼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原始农耕的倒退。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意愿。然而这种暗示兼讽刺的手法,当时东晋末年的统治者们,恐怕承担不了这么重的希冀吧。至此,这篇《桃花源记》便也成了一个历史的暗示了。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行踪经历了“进入、作客、离开、迷失”的过程;而细想,每一个王朝不也是这样的吗?首先是建立政权;其次国家昌盛,海晏河清;然后国道中落,权力式微;最后政权覆灭了。历史是螺旋性上升的轮回。没有哪一个王朝建立时不曾流血成河替天行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铿锵誓言犹在耳;没有哪一个王朝兴盛时不曾信誓旦旦仁政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谆谆教导铭于心;没有哪一个王朝中落时不曾如宫门上剥落的红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笳悲音随风飘逝;没有哪一个王朝覆灭时不曾如秋雨中零落的枯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江山不再,离恨万种。《桃花源记》是历史的黑暗预言与轮回。无论是东晋南北朝,是隋唐五代,还是后来的宋辽金,元明清,大概没有哪个王朝,可以逃出这清晰如渔人一般的宿命。

绵延不绝的桃花,依然在历史的腥风血雨浊酒清泪中,起起落落,明明灭灭。大概那只是文人臆想中可以摘到的镜中花,可以触摸到的水中月,借此自我麻醉罢了。大国的梦想,迢遥如天边的海市蜃楼,给你希望,却又追寻不到。这才是暗示真正的可喜与可悲。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消极地沉湎于醉生梦死中。更多的人,前赴后继、至死不渝地去追那天边的幻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忽而想起另一个瑰丽奇美的神话:夸父追日。夸父追逐太阳,临死前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那片桃林也许就是桃花源的那片桃林吧。它永远在那缥缈的仙源胜景里召唤我们,暗示我们:希望,总在路上。

【篇二:让爱在心中永驻——《蓝鲸的眼睛》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蓝鲸的眼睛》这本书。书中内容精彩起伏,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动了我。

蓝鲸是大海中不容冒犯的神灵。它最爱自己的眼睛。一个勇敢的少年,为了一个盲女孩,摘下了蓝鲸的一只眼睛。盲女孩得到了那只眼睛,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失去眼睛的蓝鲸开始疯狂地报复渔民。当盲女孩知道了那是蓝鲸的眼睛时,他放弃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光明,把眼睛还给了蓝鲸……

故事中让我感动的是,当勇敢的少年得知自己的行为影响了众多渔人的生活时,他再次孤帆出海,把自己的性命还给蓝鲸。鲜血染红了大海……盲女孩的爷爷,为了众多渔人的生活,宁可冒犯神灵,甚至宁愿让孙女的世界失去光明,只为了渔民们的安定生活……盲女孩知道给自己带来光明的是蓝鲸宝贵的眼睛时,毅然把眼睛还给了蓝鲸,而蓝鲸却选择把眼睛留给了善良的盲女孩。

这本书让我感悟了一个道理,只有爱,才能消弭怨恨;只有爱,才能宽恕过错与冒失;只有爱,才能洗清污浊;只有爱,才能让世间重归美好。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二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晚上,我正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们在广场上滑轮滑。突然,我被地上的几根树枝绊倒了,摔得我的腿好痛,还破了皮、出了血。我痛得哇哇大哭。一会儿,同学们都围了过来。有的同学说:“是谁爱扔树枝条,一点儿也不讲公德。”家长们闻声赶来,边查看伤口边听我述说事情的经过。最后,在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被及时送进了附近的一家医疗诊所。医生很快给我包扎好伤口……一时间,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暖流温暖了我的心,也温暖着大家的心。这件事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爱,是一朵花。让我们去唤醒人类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一个人心中永驻。

【篇三:又见桃源】

太守派人苦苦寻找了多月,终于如愿以偿的找到了桃花村。他带着一队人马进入桃花村,村中人很纳闷,太守怎么会知道桃花村就在这个地方呢。村中人眼睛扫视一四周,才发现上次那个来到桃花村的渔人跟在太守身边。村中人怒火中烧,想不到渔人竟是这种不守信用的人。

太守约见村长会谈,村长听到这个消息脸色惊慌,以为太守要攻略桃花村。而太守的本意和村长是相反的。他跟村长协商说大力建设桃花村,让更多因战争流离失所的百姓来到这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们自由平等、幸福快乐的世外桃源。村中人本不好战,而且心地善良,听到太守这般话,貌不犹豫的答应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二年过去了,桃花村的占地面积大大增加,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难民优先被邀请入住桃花村,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和谐的生活。人们各尽所能,品味着经过自己劳动所换来的果实,这果实的味道是甜美的、幸福的。

好景不长,由于渔人本性贪婪,不守信用,受人贿赂。将桃花园的地址告诉了某县城的一个贪婪无比,势力超强的大官,这个大官想将桃花园占为己有,于是夜集部队去偷袭桃花村。一夜之间,桃花村从一个被人人仰慕的世外桃源变成一堆废墟,所有的房屋都被烧毁,村民们也不幸受难。这个大官花了几年的时间重建了桃花村。这是桃花村已经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了。但是这个桃花村不再有昔日的欢声笑语。

一道雷声把在睡梦中的渔人惊醒,原来一切只是一场梦。渔人吓的冷汗直流,这是他才意识到信用是有多么的重要,自此,渔人做任何事都非常守信用,受人们尊敬。

讲信用,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美德!

【篇四:走出方圆】

一规一尺,便成方圆;一念一思,便成心中方圆,如画地为牢,于是,落了一地的金黄,换来万物皆空。

有时,心中的方圆如枷锁,使我们不思改变,不得改变,终会落下如马嘉鱼的悲剧。马嘉鱼平时生活在深海里,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流到浅海。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用一张网在水中拦截鱼群,由于马嘉鱼向来走这条路洄游,不思改变,被方圆禁锢,于是前仆后继笛撞入渔网中,被渔人捕获。

而由此看来,禁锢住马嘉鱼的不仅仅是网,更是他们内心的方圆,因为它们不曾走出,于是深陷其中,越陷越深,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是,一个时代总有人敢于打破内心的方圆,跨出那一步。

当欧洲中世纪的人人都以宗教在心中画出方圆以自欺欺人时,有那么一群人,在黑暗的宗教枷锁中,举起了“人文主义”的利剑,划破了这枷锁,破开了这黑暗,为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种下了萌芽,于是,有了这数百年后至今的欧洲的兴盛与发达。这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走出了方圆,学会了尽力去改变!

当然,走出方圆也并不代表着妄图改变一切。当一只蚂蚁妄图扑灭一场森林大火时,这只能叫做自不量力,最终只会一无所成甚至赔上生命。正如尼布尔所说:祈求上帝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此两者的智慧。当我们能时,走出方圆,进入一个大世界,获得更多;当我们不能时,就平静的待在方圆中,等待走出方圆的机会。正如那农人,在麦子成熟时,他尽可以走出心中的方圆——“他一贯的风格”,去收获属于他的果实,而不至于满地落黄;而当他发现一切已无法改变时,他该选择,等待,并重新播种,得到下一次他的金黄。

现在,太多的人和我们的国家缺乏那一小步——走出那方圆的一小步,于是,“madebyChina”(中国创造)太少;人人在“扶不扶”中徘徊……朋友们啊,走出心中的方圆,或是等待下次的迈出,那,会是你破茧成蝶的刹那,会是你“盆盘钵满”的时刻!

【篇五:这里风景独好】

西塞山前,青烟缭绕,细雨蒙蒙。山上显出一片朦胧的新绿。此时,正值春天。

山前,一对白鹭伸展着巨大的翅膀,昂着柔软、雪白的脖子,叫了两声,就轻盈地飞上了天际。

在一片碧蓝的湖面上,一叶扁舟在湖上荡漾,在密密的细雨中显得那么的悠闲!噢,原来是渔人在钓鱼,他钓到了吗?当然,你看他身旁的鱼篓鼓鼓的,还不时晃动一下,看样子收获应该不小吧!这个季节正是鳜鱼繁茂的时节,那渔人钓到的应该是一条条肥硕的鳜鱼吧!这样的收获在平时还真是少见呢!岸边,杨柳依依,随风飘动,桃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新叶,开出了带有淡淡清香的粉色的小花。这些桃花有的完全绽放了,引来了蜜蜂。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带着粉色,却又几乎透明,好像是玉石雕琢成的。一阵微风吹来,完全绽放后的花瓣纷纷落下,和着细雨,落在湖面上,顺水而下。一时间,青山、绿水、红花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那渔人带着青色的斗笠,披着新编的绿色的蓑衣,于是便也自然地融入到这优美的风景里了。

虽然,此时还下着小雨,但就着微微的春风,渔人却没有一点回归的意思。是呀,他也是这一片景里的一员。他正在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又何必急急地回去呢?

周围是很安静的,除了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在湖面上,就只有远处的西塞山上偶尔传来的悠远鸟鸣!

我想在渔人的眼里,没有什么景色比眼前的景色更美!

哦,这里的风景独好!

【篇六:乐在书中】

书,是人生的伴侣,是一生都对我们不离不弃的朋友。但是呢,有很多同学觉得书枯燥无味,不如电视好看,不如游戏好玩。可是同学们,你们认真看过书,并深入过书里面去吗?

如果你深入到书本里面去,你也许就会更新你的观念了。因为到那时你会发现,书本原来有那么精彩。

就拿《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来说吧!你不经意地看的话,就只是认为讲的只是一个渔人到了桃花源的故事,看着看着就会想睡觉了,就看不进去了。但如果你深入到文章里面去看呢?你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是那么生动,那么有趣,你会发现桃花源的景色是那么美好,渔人是那么幸运……

还有法国作家法布尔编著的《昆虫记》,你认真看,仔细品味:里面的小昆虫真是有趣啊!还有蝉,在地下生活八年多,出来只能晒到一个月的阳光,但蝉没有任何抱怨,天天在枝头卖力地演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啊!

蚂蚁家族是那么团结,每只蚂蚁都是那么的勤劳,它们各自都有很明确的分工:有的守好蚁穴,有的外出收集食物,有的在蚁穴照顾刚出生的小幼蚁,蚁后专门产卵,多么和谐的一家啊!

在《西游记》这本名著中,有善良,无知的唐僧,精明能干的孙悟空,懒惰可爱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一起去西天取经。在这途中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难。其中有: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在路上,遇到了众多妖怪的阻拦,最后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了真经修炼成了佛。

书中藏着许多精彩,这些精彩需要你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只要你深入到了书中,你就会发现:原来书这么好看!书中的世界这么缤纷!书中的天空这么晴朗!书中的阳光这么灿烂!书中的一切都这么精彩!

【篇七:美丽的洞庭湖】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读到孟浩然的诗,眼前就不禁浮现洞庭湖那一池翠绿。洞庭湖很大很大,如同一块璧玉,镶嵌在岳阳城中。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夏荷秋蒲的清香。在这里的一年四季都有观赏不完的景。

“水纹细起春池碧。”第一场春雨过后,荷叶与蒲苇悄悄地从湖水中钻出了头。于是,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也便从天边的角落飞来。每当这个时候,各地的鸟类爱好者就像赶庙会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拿出照相机留住这些新老朋友最美的瞬间。“哟……哟哦……”打渔人的喊声从远到近,在湖面上飘落又升起。伴着微风拂进古老的岳阳城,这是希望的声音。

当荷叶高挺出水面,一夜间,湖水中便钻出数不清的青色苞蕾,湖泊深处也便成了水鸟和野鸭的家。不必告诉人们你去过哪里,闻到从你身上散发出的清香味,就知道你刚从湖边来。驾一叶扁舟轻轻荡入湖泊深处,四周漫出的扑鼻而来的清香会让人如痴如醉。捧起一把湖水尝尝,那会一直凉到肚子里。取一片莲叶顶在头上,摘一只莲蓬拿在手里,不必担心人们会看见。好客的岳阳人是不会介意的。他们会从湖中剪下最大最好的一支莲,让你这位远方的客人大饱口福。鸟儿,是湖的精灵。也许你的忽然而至会得罪这些朋友。因为你打破了他们的宁静。鸟儿们会从你的船边,擦着你的头发一掠而过,谁让你不打“招呼”呢?伴随着船头打渔人的哟喂声,鸟儿们也听惯了这浓浓的乡音,他们上下飞舞,唱着清脆悦耳的歌。伴随着你,围绕着你。

夏,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夏季,整个湖都是孩子们的。这是湖里人最忙的时候。莲子熟了,蒲苇丰了,莲藕、菱角也长成了个儿,夏末秋初,是丰收的日子。那里有数不清的野鸭,水鸟儿,还有十几斤的大鲤鱼,满湖的小鱼小虾……。

当最后一批蒲苇渐渐落下,最后一批鸟儿飞去,冬也就来了。蕴藏着春夏秋三季的清香从湖水中透出来,飘入岳阳城的大街小巷。一直到来年第一场春雨过后,那些荷叶蒲苇又悄悄地钻出水面,再续新一年的洞庭情怀。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美啊,洞庭湖……

【篇八:生存训练之打绳结】

今天的生存训练课上最有趣的是我学会了打绳结。

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位美女老师,她一坐下就告诉我们:“一根绳子可以打出很多不同的结,而这些打结的技巧在关键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所以,今天的课大家一定要认真哦。”听了她的话,我们个个都认真地点点头。

老师先用一根绳子教我们做了几个简单的结,比如:“半结”、“八字结”等,看着老师轻松又熟练地摆弄着绳子,我心想:这打结看上去也不难啊!接着,老师又用两根绳子教我们打了“渔人结”、“接绳结”和“双平结”。我也开始拿起绳子,可是,我怎么弄都弄不好,哎,我这才觉得打个绳结不容易啊!下课的时候,我又特意跑到老师身边再次请教她,老师看我好学的样子,笑着说:“每个结打的时候有相同又不同的地方,比如“渔人结”就是把两个半结先打好,相互缠绕,再拉起来;而“接绳结”和“双平结”前面的步骤相同,只是最后一步是有区别的。”听了她的话,我终于明白了。

晚上回到家,我上网找了五个绳结的打法视屏,我照着视频又练习了很多遍,不仅学会了打这五个绳结,而且还非常熟练。看来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努力啊!

【篇九:另一种乡村生活】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一捧清茗,任目光轻盈的抚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这一直是我向往的另一种乡村生活,没有喧闹与杂念。这又何尝不是世人所憧憬的桃源生活呢?

真正的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不是简简单单只需要美景去点缀的,还需要一颗澄澈如秋水,辽阔如大海之心,方可领略真正的令人心怡的另一种乡村生活。

大家是否品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书中,向世人诉说了一个隔离于尘世之外的世界,它是由一个渔人在不经意之时发现的。此地安静祥和,民风纯朴,与世隔离。可是当渔人领官兵和太守刘子骥试图闯入时,桃花源却神秘消失了。再问大家拜读过《镜花缘》吗?《镜花缘》中的无数小岛美如仙境,如东方蓬莱仙岛……这些优美的乡村生活曾令世人所叹服与迷醉。

然而,试问,这些令人向往不已的乡村生活是真实的吗?真的有人亲身体验吗?不,没有。这些只是一种境界,一种空间。其实,这些令人叹服的乡村生活只是世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一种向往罢了。陶渊明能寻找到自己的桃花源,关键是他能保持一颗如明月般皎洁,如清泉般清澈的心灵,造就出高洁,傲岸的情操,如菊般的清香素雅,荡气回肠。

也许我们无法像陶渊明一样隐逸归山,享受如此淳朴而又别样的乡村生活,但我们可以在心中守卫我们心灵的一角,守卫这一片灵魂,使它成为一方净土;在这片净土之上搭建一个桃花源般的悠然清逸的乡村生活,保持一颗平静,热爱生活之心,静静去享受这种独特的乡村生活。

当我们正式开启这扇桃花之门时。我们便能体验到另一种乡村生活,我想这就应该是《桃花源记》中“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那缕光了。

【篇十:远方的平淡】

淡,是一种追求。

曾经历过热情似火的青年时代,走过了积极进取的事业生活,尝过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眼泪的无奈,生活的艰辛,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原来生活还有一种滋味你未曾品味,原来人生还有一种境界,你未曾关注,于是,你遁入了红尘之外的超脱之中,心如止水。

太多了,大凡阅历丰富,身世坎坷的人,都渴望拥有“淡”的情操,“淡”的内蕴,他们回首往昔,所有的是非成败原来都不值一提,唯有风浪后的平静从容才是人生的内容,叱咤沙场的老将,风靡一进的歌星,独占潮头的先行者,脱掉身上的耀眼光环,脚步踩在大地上,心回归到平淡中。

是的,苦苦追求,殚精竭虑,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如果终其一生,都在忙忙碌碌中却不知为谁而生,生命的长河,汹涌澎湃,却不懂归入平静的大海,他的一生,必然是疲倦的,但请认真思考一下,“淡”提倡我们得过且过,苟且一生吗?淡是平庸者的选择吗?

一个经典的故事,渔人自得其乐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好奇的游人问道:“你怎么不出海打鱼,然后挣一些钱?”渔人反问道:“辛苦打鱼不就为了此时阳光下的悠闲吗?”人们大多欣赏渔人的生存哲学,认为大境界当如是也。我想唐突地问一问:“如果一生都这样悠闲,他还能体味什么是淡吗?”

“淡”字中有“火”的,意为只有经历了时代的风浪,岁月的淘洗之后的从容淡泊,它不是让我们停止拼搏而陷入自满之中,淡是苏轼“乌台诗案”后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淡是华盛顿功成名就后的自归乡间,淡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夕阳下的陪伴,淡是生命的烈火在燃烧后的余热。

我喜欢淡的色彩,淡的味道,淡的生活,但我并不想平庸一生,淡是我的追求,生活过,努力过,燃烧过,那么,请回归一颗宠辱不惊的心吧!

热门推荐
1奇葩的名字
2中考满分作文
3一个夏日的故事
4八年级我想让自己的性情变得更好
5家乡的夜景
6我们班的篮球高手
7美妙的遐想
8中考之后作文
9童年趣事
10小草的歌
11经典诵读比赛
12写给朋友的一封信
13春天的公园
14教师节作文
15便利生活,你我共享
16这就是我
17永不褪色的生命
18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19尊敬的普通人
20品竹之德,与君共勉
21巴国城生态公园
22记忆中的风筝
23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2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5我发现了不经意间的美
26纸牌争锋
27灿烂路,平凡心
28七年级作文
29轮回
30自省与宽容让世界更美好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