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仙源的作文

【篇一:关于暗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中这第一段,已经营造了一个充满迷离想象的气氛,一片迷霞错锦的桃花上似乎漂浮着薄而透明的雾气。渔人前行,这才来到了仙源胜地。然而渔人离开桃源时,桃花并未出现;桃花的消失,不也暗示着后来渔人“不复得其路”吗?桃花,便是这奇美神话中标志性的暗示了。

暗示,可以是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景物,一个眼神;是一种符号和意象。它昭示着悬念,它结束了平淡,它开创了传奇。李白似乎心有灵犀地吟诵出一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便是这整篇《桃花源记》的精髓。

之所以《桃花源记》传诵不息,不仅在于它现象离奇,更在于它提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田园风光、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这便是后来人们提炼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原始农耕的倒退。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意愿。然而这种暗示兼讽刺的手法,当时东晋末年的统治者们,恐怕承担不了这么重的希冀吧。至此,这篇《桃花源记》便也成了一个历史的暗示了。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行踪经历了“进入、作客、离开、迷失”的过程;而细想,每一个王朝不也是这样的吗?首先是建立政权;其次国家昌盛,海晏河清;然后国道中落,权力式微;最后政权覆灭了。历史是螺旋性上升的轮回。没有哪一个王朝建立时不曾流血成河替天行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铿锵誓言犹在耳;没有哪一个王朝兴盛时不曾信誓旦旦仁政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谆谆教导铭于心;没有哪一个王朝中落时不曾如宫门上剥落的红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笳悲音随风飘逝;没有哪一个王朝覆灭时不曾如秋雨中零落的枯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江山不再,离恨万种。《桃花源记》是历史的黑暗预言与轮回。无论是东晋南北朝,是隋唐五代,还是后来的宋辽金,元明清,大概没有哪个王朝,可以逃出这清晰如渔人一般的宿命。

绵延不绝的桃花,依然在历史的腥风血雨浊酒清泪中,起起落落,明明灭灭。大概那只是文人臆想中可以摘到的镜中花,可以触摸到的水中月,借此自我麻醉罢了。大国的梦想,迢遥如天边的海市蜃楼,给你希望,却又追寻不到。这才是暗示真正的可喜与可悲。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消极地沉湎于醉生梦死中。更多的人,前赴后继、至死不渝地去追那天边的幻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忽而想起另一个瑰丽奇美的神话:夸父追日。夸父追逐太阳,临死前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那片桃林也许就是桃花源的那片桃林吧。它永远在那缥缈的仙源胜景里召唤我们,暗示我们:希望,总在路上。

【篇二:考试前夕】

考试前夕,也是复习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六年级。夜晚12点的钟声想起时,我们不再稚嫩。

今天,我们应该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复习。早上的时候,我决定先复习语文,下午数学加英语。因为早上的记忆力好一点,适合语文,下午就复习数学,晚上因为有补习班英语课,所以就算入复习英语的行列了。

我早上列了一个小清单,是语文的,有积累、古诗、听写,我也一一完成了。下午,老师也发了一个清单,比我的不知道要全面多少倍,而后我也一一完成。

下午做了长江作业上我认为自己不会的,写完了对照答案一改,完美!下午的事基本完成,坐等晚上的英语课。

明天就是考试了,之前想过一个问题:考试之前是应该先放松一下,让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还是应该临时抱佛脚地去背、记知识点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重要的转折点啊,小升初!初中三年十分重要,因为环境、氛围都有可能影响成绩。而初中三年决定了高中,也决定了大学。我目前吧,家长可能让去仙源,可是……我并不太情愿去。

我认为我们自己的事应该自己选择。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我们并不是父母思想的延伸,与完成他们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寄托。

热门推荐
1因为有我
2一路上有你陪伴
3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4痕迹
5一件暖心的事
6学骑自行车
7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8三生有幸遇上你
9星空遐想
10乡村风光
11我爱古琴
12游莫愁湖公园
13活着读后感
14春天的脚步
15妈妈,我爱你
16清迈之行游记——参观夜间
17与梦同行只为那一瞬辉煌
18我心中的麦田
19爱在细微处
20书简,重拾那份精华
21月球探险
22花园
23向祖国献礼
2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5《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26在碰撞中发展
27我咋这么帅呢
28最后一次广播操比赛
29游杭州野生动物园
30学画画的过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