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暗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中这第一段,已经营造了一个充满迷离想象的气氛,一片迷霞错锦的桃花上似乎漂浮着薄而透明的雾气。渔人前行,这才来到了仙源胜地。然而渔人离开桃源时,桃花并未出现;桃花的消失,不也暗示着后来渔人“不复得其路”吗?桃花,便是这奇美神话中标志性的暗示了。
暗示,可以是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景物,一个眼神;是一种符号和意象。它昭示着悬念,它结束了平淡,它开创了传奇。李白似乎心有灵犀地吟诵出一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便是这整篇《桃花源记》的精髓。
之所以《桃花源记》传诵不息,不仅在于它现象离奇,更在于它提出了美好的社会理想:田园风光、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这便是后来人们提炼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原始农耕的倒退。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意愿。然而这种暗示兼讽刺的手法,当时东晋末年的统治者们,恐怕承担不了这么重的希冀吧。至此,这篇《桃花源记》便也成了一个历史的暗示了。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行踪经历了“进入、作客、离开、迷失”的过程;而细想,每一个王朝不也是这样的吗?首先是建立政权;其次国家昌盛,海晏河清;然后国道中落,权力式微;最后政权覆灭了。历史是螺旋性上升的轮回。没有哪一个王朝建立时不曾流血成河替天行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铿锵誓言犹在耳;没有哪一个王朝兴盛时不曾信誓旦旦仁政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谆谆教导铭于心;没有哪一个王朝中落时不曾如宫门上剥落的红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笳悲音随风飘逝;没有哪一个王朝覆灭时不曾如秋雨中零落的枯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江山不再,离恨万种。《桃花源记》是历史的黑暗预言与轮回。无论是东晋南北朝,是隋唐五代,还是后来的宋辽金,元明清,大概没有哪个王朝,可以逃出这清晰如渔人一般的宿命。
绵延不绝的桃花,依然在历史的腥风血雨浊酒清泪中,起起落落,明明灭灭。大概那只是文人臆想中可以摘到的镜中花,可以触摸到的水中月,借此自我麻醉罢了。大国的梦想,迢遥如天边的海市蜃楼,给你希望,却又追寻不到。这才是暗示真正的可喜与可悲。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消极地沉湎于醉生梦死中。更多的人,前赴后继、至死不渝地去追那天边的幻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忽而想起另一个瑰丽奇美的神话:夸父追日。夸父追逐太阳,临死前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那片桃林也许就是桃花源的那片桃林吧。它永远在那缥缈的仙源胜景里召唤我们,暗示我们:希望,总在路上。
【篇二:风之语】
我是风,是一缕跨越时代的清风。
“彼可取而代之”面对秦始皇的圣驾,面对帷盖下不可一世的神请,力能举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发出了不可一世的“狂言”。自那时起,他便掀起一场反秦的战乱,破釜沉舟,率千万江东才俊,轰轰烈烈地与秦王朝一决雌雄,攻入咸阳,一把火烧了那华丽的阿房宫,建成了一番霸业。而当秦朝覆灭,最大的敌人便是那刘邦,如若此时二人各据一方,等能还百姓一片安宁天下。而他,此时却已杀红了眼,三年征战,却落得垓下一役,乌江自刎。我吹动他的断剑,问身旁的乌江;‘西楚霸王为何落得如此地步?乌江无语。
刘家王朝已然覆灭,我吹动蜀汉的军旗,吹干将士宝刀上的血,看着这乱世的一切。眼前,两位意气风发的谋士,一位羽扇纶巾的儒将,一位神机妙算的军师,相对而坐,侃侃而谈,儒雅的话语中却充满了杀气,我看到了各为其主的悲哀,孙刘联袂,二者得以联手,很快,便制定了火攻曹军的计策,于是便成就了樯橹灰飞烟灭的美谈。而在这浓烟散尽之后,周瑜也一命呜呼,试想,若周羽和诸葛亮继续合作,必能一举攻破曹魏政权。我看着小乔眼中的泪水,问赤壁上仍未散尽的浓烟:“如何如此?”浓烟无语。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推进,作为它的追随者,我来到了李唐江山,看到刀光剑影的年代过后,人民过上了如此富足的生活。我问树上的黄鹂:“为什么这与之前的景色有如此巨大的差异?”黄鹂亦无语。我飞跃到集市,飞到庙朝堂之上。我看到了皇帝身边众位大臣在共同商讨治国良策,谏臣在向皇帝提出治国良策,皇帝也欣然接受……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一切。
【篇三:忘不了半命题作文】
在我们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有过许多人在陪伴我,温暖我,激励我……为我们做过很多事,让我们欣喜,感动,难过,悲伤……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充满悲伤的离别。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那时有一个非常好的伙伴,她是我叔叔家的女儿。因叔叔婶子去外地打工,她与我们一样跟奶奶一起生活。那是我们才上大班,因为她比我早出生一个月,所以我得叫她姐姐。我们天天一起上学、读书、吃饭,可是,离别的日子总是来的很快。
叔叔婶子在外地打工买了一套房子,要把她接到城里去生活,而我则被转回了老家。离别当天,我们哭了一天,但是转走的懿旨还是不会变的。每年的暑假寒假,她总会来看我,陪我玩上几天,可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到过去那美好的时光,永远不能回到童年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珍惜现在的时间……
光阴似箭,如月如梭,一晃就是这么多年。这段悲伤的回忆就让它永远的停留在我的记忆里吧,但是你的笑容,包括你的一切,我只会把它们印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让它消失,因为它们的消失就意味着我们的友谊与亲情的覆灭。
【篇四:滋味】
烽烟乍起,我品尝了笑的滋味。
自小的我,就不多笑,许多人用尽各种办法,只是为了博得我的一笑。
本想平平淡淡过一生,但谁知天不尽人意。
我被嫁进了宫中,当时的世事变化无常,谁也不会预料到,我竟是这个王朝覆灭的最大罪人。
自从进宫,一股淡淡的凄凉就总是笼罩在我身边。我也想如三月的迎春花一般,如清亮的月光一样,绽放如烟的笑靥。我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我就是笑不出。
大王因我,已经斩了好几人。我时时都常有一种负罪感,为了我那一笑,真的值得吗?我常常扪心自问。
募地,我来到了烽火台上,身后千军万马保护我与大王。他神秘一笑,侧身对士兵耳语了几句,我不知他们在弄什么幺蛾子,只得静静的伫立。
刹时,一股黑烟呛的我喘不过气来。抬头望去,那边狼烟四起,似是敌人的军队如破竹之势攻来的信号,又似是战士们鲜血迸溅的响声,低沉的号角响起,雄浑而有力,鼓舞着战士们的内心,热血沸腾。
“嗒嗒……”,那边传来一阵轰隆的马蹄,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好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质。望去,黑压压一片,战士们闪亮的盔甲刺的眼睛生疼。
几个人影小跑着跪到跟前,“大王,敌人来了,我等先送您回宫。”可是敌人明明不在呀,丞相,太尉,大夫们不知所措,朝四处望望,颇有些小儿的态势。
望着他们,我忍俊不禁,“扑哧”笑出声来,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会释然,原来笑的滋味是这样,这样的霎时美好,真是不可多得呀!
“办得好,赏!”大王龙心大悦,带着千军万马原封不动回宫。
二次,仍是这样,我又笑了。
三次,却来的不是丞相,大夫,是敌人,烽烟再次点起,却,再无人来。
王朝覆灭。
我被擒去,任人欺凌,再不知笑是何滋味。
一行清泪,不知褒姒笑何来。
【篇五:细节决定成败】
古有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许多人以为成功就是在大的方面有所作为,“做大事者不拘小节,”殊不知,要在大的方面有所作为,必须从小事做起。
曾经有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蔑视一个马蹄铁的作用,在战前没有替换掉所有损坏的马蹄铁,而导致了战场上的惨败,以至国家的覆灭。一个微不足道的马蹄铁,其威力却足以毁灭一个本该胜利的国家。这正是细节决定成败最好的证明。
生活中许多人对“不拘小节”有着错误的理解,认为不拘小节就是要我们放弃细节之处。然而,真正不拘小节的含义在于不被小事所拘泥而放不开手脚。或许在做某种大事时,你注重了某个细节,所以你成功了,或许你忽略了某个细节,导致了全盘的失败。古往今来,这种例子屡现不鲜,。
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除了生动凄美的故事情节外,其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也是《红楼梦》得以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正是得益于曹雪芹平时对细节之注重与小事观察之仔细,而《红楼梦》正是以细节描写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秦朝覆灭,刘邦项羽争霸之时,刘邦极其注重用人的细节,启用了张良、韩信、萧何等一批贤士。而项羽则忽略了用人的细节,虽有范增,而不听其计策,而他任用的项伯,却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以伴舞剑为名救了刘邦一命。正是项羽的不注重细节,导致了他自刎乌江的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也是这样,忽略生活中的细节,如起床后不叠被子,吃完饭不洗碗,把一切家务都交给父母,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学习。这是最错误的想法,可以试想,一个很优秀的人,如果将来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那么这样的人于国于家又有何用处呢?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在着眼于大事的同时,不忘注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而1%的错误也会导致100%的失败。我们要用细节搭建走向成功的阶梯,构建更完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