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羊排的作文

【篇一:快乐的郊游】

星期天,天气晴朗,有徐徐微风,我和文哲相约到烈士公园去烧烤。

一路上,我看到马路上的车子来来往往,我听到树上的小鸟儿在歌唱,我还感觉到太阳照在我的身上很暖和,我的心情美丽极了。

到了烧烤的地方,我们把采购好的调料和食物都拿了出来。食物非常丰富,有牛排,有羊排,还有鸡腿……。开始烧烤了,我首先选择了我最喜欢的鸡腿,我把鸡腿叉到铁叉里,然后把铁叉放到火上。我一会儿给鸡腿加点油,一会儿又加点盐,一会儿给鸡腿翻个身,不一会儿,金黄黄的鸡腿就烤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哇!烫得我哇哇大叫。这时文哲赶紧拿了水给我,对我说:“别着急,慢慢吃。”我接过水,点了点头,然后轻轻地又咬了一口。鸡腿嫩嫩的,咸味适中,好吃极了!我太开心了,第一次就能烤出这么美味的食物。我要多烤几个,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次快乐的郊游!

【篇二:那次玩得真高兴】

一个周日,妈妈带我参加了她大学同学的家庭烧烤聚会。

来到组织聚会的阿姨家,我看到大人们都聚在院子里聊天。烧烤架和食材都已准备齐全,有大虾、鸡翅、羊肉串、羊排……我想,今天可以大饱口福了!我刚跟阿姨、叔叔们打了招呼,就看见从屋子里窜出来三个小男孩。“哈哈,终于来了个小姑娘,妹妹好啊!”带头问好的是主人家的小哥哥粲文,他高高的个子,皮肤白净,很阳光。另一个高个子男孩有些腼腆,只友善地朝我笑了笑。当我看到最后一位小伙伴时,忍不住咧嘴笑着说:“妈妈,我不是最矮的!”“傻瓜,他是弟弟呀!”妈妈好笑地点了点我的脑门。接着粲文哥哥就带着我们几个去参观他的房间。房间墙面是蓝色的,靠墙的书架上放着许多乐高模型,最吸引我的是靠书桌的那面墙,上面贴着许多奖状。我暗想,这得多努力才能拿到这么多奖啊!

当我们在房里开心地玩木头人游戏时,大人喊我们去吃烧烤大餐,四个小伙伴飞快地跑到院子里。一股烧烤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鸡翅膀已经被烤得金黄金黄,红通通的大虾盛在餐盘里,羊肉串和羊排已经撒上了孜然粉,正在烤架上滋滋冒油……我们几个已经馋涎欲滴,不用大人照顾,就自己取了美食大口吃起来,都顾不上玩闹了!

吃完烧烤,粲文哥哥带着我们几个吃撑的伙伴去小花园散步消食。花园里静静的小湖旁种着一大片枫树,火红火红的枫叶随风摇曳,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那次聚会玩得可真高兴啊,我不仅品尝了美食,还结识了三个可爱、有趣的小伙伴!

【篇三:陌生的世界】

陌生的世界,陌生的环境。我独自在这陌生中享受着幽静与孤独……

抬头仰望着这片星空,不同于城市,这里的星星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干净。四周张望着这片草原,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滋润着肺腑。不同于城市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清晰。不同于城市冷冰冰的一扇扇铁门,面无表情的人们匆匆路过;这里的人们热情似火,没有铁门,只有那圆顶的蒙古包和美味的羊肉串。抿一口当地的羊奶,尝一口鲜嫩的羊排,啊!真是人间美味啊。远处的篝火晚会在当地人的热情下迟迟没有结束。人们脱去了冷冰冰的外衣,在当地人的感染下释放真我……

明明是美好的夜晚,不知为何我却感到迷茫,我就如同走失的孩子一般无助,我摇了摇混乱的脑袋,再看着这个依旧如故的世界,却有着一种陌生感。不止在何时,我已离开了热闹的人群,来到了这里。

热闹已离我远去,我有的仅仅只有那片星空与孤独。陌生,这个词怀抱着我。这个陌生的世界是那么冷清那么荒凉,却又是那么的美丽。这个世界,没有其他人,只有我。我躺下,时而看着不远处那条在星空的作用下闪闪发光的河流,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时而又幻想着突然蹦出一匹狼来;有时又好奇的张望着不远处的萤火虫。这个世界虽然陌生,没有人烟,一切都属于大自然,却是那么的美丽。

牧羊人清脆的笛声,漫天的繁星以及那条美丽的河流;构成了一个梦幻而又令我陌生的世界。

【篇四: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

——题记

中秋那天,表姐从济南回来了。经过一番讨论,我们俩达成协议:这个中秋,他们去姥姥家过,我们去奶奶家过。于是一起动身——去奶奶家路过姥姥家。

奶奶家

一下车,奶奶就迎了过来,攥着我的手,边上楼边说大伯忙了一个下午炖羊排和鲤鱼,只因为今天我要来,大娘也炖了一下午的鸡。还没走到客厅,香味早已扑面而来。“正巧都来了,羊排刚出锅!”大伯端着满满一大盆羊排出现在厨房门口。“鸡、鱼也都快好了,一定都饿了吧,炖了一下午呢,肯定很香!”大娘的声音从香气萦绕的厨房里飘出来。怎么没看到爷爷?我正疑惑着,忽听到爷爷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是在叫我的名字。“饿了就先吃吧,一家人不用这么多规矩。”爷爷微笑着对我说,苍老的皱纹像花儿似的在脸上绽开了。“不,不,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一起吃饭!”爷爷平时虽然寡言少语,但每次看见我却总是问这问那,那朵花每次看到我都要绽开。中秋团圆饭,在浓浓的亲情和欢笑声中度过。要走了,爷爷却不停说着要我们再玩一会,但天已很晚了,还要捎表姐一家回去。于是车在夜幕中缓缓驶离了老家。

姥姥家

灯光透过窗户照亮了黑暗的胡同,小狗乐乐听到脚步声清脆地叫了起来。“一定是他们来了,快去看看。”应着姥姥的声音,正好碰着出来查看的表哥。侄女回家睡觉了,只有表姐一家还在。姥姥拉着我的手让我吃月饼。我大声叫姥爷,他笑着应答着,耳朵上一直带着助听器。姥爷八十九岁了,是抗战老兵,耳朵不好使,为此,爸妈特地给他买了助听器。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看到我们来,姥爷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拿出国务院颁发的奖章给我们看,笑而不语,但我知道他内心一定是非常激动的。品尝了美味的月饼,我们要走了,在平时这个时间,姥姥、姥爷早就睡觉了。“住下吧,过几天再走!”姥姥一再挽留我。“明天还要上学,就不住下了。”每次都被这可恶的理由挡住了。姥爷虽然不太说话,可每次要走,他也都会让我住下。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虽然年纪都大了,但无时无刻不想念着我们。这个中秋节,不论是走进哪一间屋子,迎来的都是喜悦的眼神。他们希望我们回家,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

还记得1999年唱响在春晚,红遍大江南北的那首《常回家看看》吧,这首歌正是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亲情,多回家看看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却只是要我们的陪伴,赶走他们身边的寂寞,这也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常回家看看吧,无论你有多忙,哪怕是回家帮他们洗洗筷子洗洗碗。他们不图我们为家做多大的贡献,只图我们能平平安安,合家团圆!

寨里中学九年级五班 李晓彤

【篇五:这就是我】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我叫小婷,读四年级,今年十一岁,我属羊,我很爱吃鸡排、猪排、羊排等肉类。

我的特点跟黑有关,因为我的皮肤黑,头发也黑;除了上学外,我平常穿的衣服也是黑色的。所以在学校,同学们有时候也叫我“小日本”或“非洲人”。

有一次星期,我去少年宫合唱团唱歌。一进门,很多的同学都来了。我的好朋友一看见我,就向我走来,指着我的衣服说:“怎么又穿黑色的?”接着开玩笑似的又说:“非洲人,你应该到非洲,不应该到东莞来。“我是东莞人,为啥要到非洲去?”然后,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我,平凡又可爱还有点幽默感的我。

【篇六: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高云淡,碧绿的大草原无边无际,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就生活在这里。

毛泽东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确,蒙古人精通马术、箭术,能征善战,创立了元朝;他们曾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但是蒙古人只是一勇之夫吗?那就错了,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游戏,有节日和歌舞,他们非常热情好客。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十分“彪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和肉。蒙古人特别爱喝马奶,通常是现挤现喝,颜色洁白,没有任何杂色。马奶加热后,醇香立即弥漫在屋内。你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丝滑的马奶在口中打转,味蕾上的感觉让全身都放松下来;马奶顺着食道滑了下去,全身都变得暖和起来;马奶不仅味道可口,也非常利于健康,可以补充钙和蛋白质。蒙古人特别爱烧烤,经常吃羊肉串、羊排,甚至烤全羊。想象一下,一盘烤羊排端到了你面前,成色金黄,脆皮上还冒着油。你听,还能听见嗞啦嗞啦的声音!羊排上附着许多孜然粉和酱料,它的香味钻进了你的鼻子,你迫不及待地开动了,咬下一块肉,羊肉的火候刚好,表皮香脆,瘦肉不老,肥肉不腻!

蒙古族不但美食色香味俱全,他们的建筑也独具一格。他们都住在圆圆的蒙古包里,一个一个,就像镶嵌在草原上的珍珠。蒙古人在蒙古包里饮用马奶酒,或是拿起马头琴弹奏一曲,放声歌唱。热情好客的他们也会在蒙古包里会会朋友,喝上两杯,吃烤羊肉,十分惬意。在节日里,大户人家会举办盛大的宴会,在蓝白色的蒙古包里,大家豪饮着马奶酒,放声大笑,有时喝上了兴子,会在外面点起篝火,围着它跳起舞,跳累了就坐下歇会,直到大家都尽兴而归。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就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的天堂!

热门推荐
1二十年后再相会
2秋姑娘的礼物
3难忘的事
4过年
5读书的议论文
6我家的小花园
7战胜自我
8时间简史读后感
9老师,我想对你说
10家乡
11十年后的家乡
12传统节日端午节
13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14爱美的妈妈
15把快乐还给森林
16记忆中的腊肠
17我眼中的西湖
18那一次勇敢的尝试
19关于做一个实验的作文
20音乐我的心灵鸡汤
21我家的新成员
22那天我流泪了
23做人从这里开始
24愉快的秋游
25保护大自然很重要
26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27春天里的希望
28美妙的溱湖之旅
29探索月球的奥秘
30我是一只蜗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