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赏花者的作文

【篇一:吊兰】

妈妈喜欢养花,家里阳台俨然成了花的海洋。花团锦簇的蝴蝶兰,风姿绰约的百合花,亭亭玉立的君子兰……各种花儿你方唱罢我登场,主角大腕派头十足。倒是那盆吊兰,看似体积庞大,却扮演着群众演员的角色,在众多赏花者的赞叹声里,默默的绿着。

那天,我给花浇水,忽然发现吊兰葱郁的绿叶中,瑟缩着一朵淡白色的小花。她是那样的羞怯,似乎唯恐别人发现。我淡淡一笑,这吊兰也是不甘寂寞啊!不过,想起妈妈曾说,人要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我挑挑眉毛,好吧,还是要向这吊兰学习呀!

可惜,第二天这朵羞怯的吊兰花就枯萎了!望着她凋零的身姿,我同情心大盛。如果昨天不是我发现她,都没人注意她曾来这世上一遭呢!唉,昙花一现,留下让世人惊艳的美丽。这小小的吊兰花,却只博得了我这个凡人的一丝慨叹。可怜哀哉!

隔了几天,出差的妈妈回家了,拥抱过我,她直奔阳台。不一会儿,就听到她兴奋的叫声:“垚垚,花看得不错啊!这吊兰终于分叉了,可以给你王阿姨一盆了!”

我凑过去看那吊兰,果然,原来的花枝上绽出了细嫩的新叉。我有些得意的告诉妈妈:“妈,她前几天还开花了呢!不过,就开了一天。”

“哦。这吊兰花期本来就短,她又不是为了美才开花的。她开花了,就会分新叉了。”妈妈忙活着,随意的告诉我。

我却心里一震。昙花一现,惊人明艳,而吊兰一现却留下新的生命。明艳的美丽固然令人难忘,如今在我看来却是肤浅的。吊兰花用自己的生命托起另一个新生命的起点,这是伟大而神圣的生命延续。

身边的妈妈,有些小胖,有些微老。可是,我知道我的妈妈也有过令人羡慕的青葱岁月,也曾身段苗条,也曾如花似玉,只是,她用最好的青春换来我的生命。即使操劳使她青春落幕,芳容褪色,但她无怨无悔,一如那朵寂然开放的吊兰花。

【篇二:秋天作文】

秋天,最具代表性的味道是冷漠。秋天并不是一个欢乐的季节,常常能看到街上的行人走在高楼大厦间,独自承受冷风的吹袭,没有任何人的陪伴,看到熟识的人,头也不抬起来一下,只是继续赶路。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中总是会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人们这么冷漠呢?为什么人们没有一丝丝的热情呢?有时,在适当的时机表现出礼貌,打个招呼,不要一味的只想到自己,也许才能得到他人的注意。就让我们展现活力,消除秋天的冷淡!

秋天,有着诗情画意的味道。自古以来,“秋”一直是诗人喜爱的题材,因为,秋天的`一景一物都美的令人目不暇给。火红的枫叶,悬挂在劲挺的树枝上,几乎要把一双双流露赞叹的眼睛烧焦了;雪白的柚花,香气扑鼻,简直覆盖了一个个赏花者的心;皎洁的月光,像个玉盘般晶莹剔透,用千金也买不到如此洁白的明月。在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只是比较少人察觉到。多多注意小细节,你也可以成为诗情画意的生活作家!

秋天,是团聚味最浓厚之时。俗话说:“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尤其是在中秋节的时候,更是家族成员团聚一堂,一起吃着月饼、剥着柚子、赏着月亮,谈天说地,好不温馨!在一次次的煎熬、挫折与不如意的折磨下,唯有家,才是最完美的避风港。平时多多与家人相处,有助于维系成员间的感情,也能在其中感受到亲情与安全感。想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吗?请与家人多聚聚,享受独一无二的天伦之乐!

秋天多采多姿,如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多注意生活细节、用团聚凝聚亲情,定能丰富秋天的生活。

【篇三:声音的作文】

东坡有过这样一段话:“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读着,读着,才发现起风了,听大风,听出了萧瑟,听小风听出了一丝甜蜜。

春风是柔柔的,拂过叶面,拂过草尖,抚过脸颊今年第一丝春风吹醒了杨柳,把二月的杨柳絮送到远处,风停了,杨絮、柳絮纷纷落地,生了根,长在了那里。我听出了柔柔,仿佛一场轻音乐会。

风起了,带来夏日的第一缕凉爽,风过了,天也阴了下来,带来一丝丝甜雨,让生根的植株充分吸收营养,风又起了,给阳光下的生物带来一缕清爽,也给赏花者一丝凉爽。

渐渐地,风的声音由轻变重,仿佛一个出生地婴儿,长大成人,深沉而稳重,声音也是如此,风的声音由浮夸变为了深沉。

秋天到了,渐渐地听不到了夏日的深沉,变成了凝重,在古时的此时,这风给李清照带来悲愁,听风,听风,风中有一丝悲愁,听风,听风,我听出了一缕沧桑,叶落时,随风飘荡,又是一阵最难将息之时。……风过了一丝死寂,没了春夏的生机。

冬风来了,北风卷地白草折;我听出了风的凄凉,这一年,在冬风的陪伴下,又要结束了,但冬风告诉我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风的志向是苍劲的、有力的。

听风,听风,聆听风的声音,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声音,春风的软,夏风的凉,秋风之涩,冬风之仓,听风,听风,我听见了风的声音。

【篇四:荷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晨,我刚刚睡醒,赏花者便已来到我身边为我拍照留念!我身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人们还认为是谁掉的宝石呢!中午了,太阳给我披上金光闪闪的衣裳,十分耀眼!鱼儿们在荷叶下面玩耍,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到了晚上,我已昏昏欲睡了,此时,一阵清风吹来,我便随风舞动起来,就像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身上的香气也随风飘散发开来。突然,下起雨来,雨滴落在了我的花瓣上、荷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一首优美的音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和荷叶可是植物里的绝代双骄哦!如果你从远处看,荷叶像是一把碧绿的大雨伞,而我就是雨伞上面的点缀,有火红的,有明黄的,有纯白的,有暗紫的,还有白里带红,红里带粉的。如果你从近处看我,我的重重花瓣,是一层一层地向外波出去,就像海上的波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长得亭亭玉立,散发淡淡清香,更具高洁品质,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我的诗词数不胜数,你也来为我赋诗一首吧。

【篇五:青春有感】

那过往的岁月,如水银滑落指尖,是那般轻柔,就像黑夜隐退黄昏,悄悄地带走如丝般的记忆。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花季已悄然而已,青春便伴着轻风的翅膀来到我们的身边。青春是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谁不想自己青春永驻呢?然而,青春却是短暂而又美好的。

青春就像独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剧场中追忆舞台上曾经淌过的精彩乐章,就像伫立在纷飞的秋叶下谛听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动,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动着希望的绿洲。

郭沫若曾经说过:“人世间,比青春更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世界容易消逝,谁能保持住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从他简短而又精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青春是短暂而又美好的。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两个字更生动,更富有魅力呢?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灿烂的面庞;青春是余韵不绝的歌曲,跳跃的音符拨动着我们年轻灿烂的心弦。

有人说:“青春是无限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何不趁着这无限的青春,去学习那无穷的智慧呢?”是啊,青春是光芒四射的青年时代,它早已不是那个天真烂漫,令人魂牵梦绕所羡慕的童年时代了。青春,也是一个多考验多磨难的时期,在这段时期,我们会经历人生的两在转折点——中考和高考。船在水上,会不停地遇到风浪。人在世上,会不断地遇到磨难。风浪考验艄公的胆量,磨难考验人的坚强。让我们一起笑对磨难,驾驶风浪。

青春,是激情满怀的季节,正如耕耘播种的春天一样,要想在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学会播种。让我们从零开始,从这里起步,这里便是加油站,我们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要知道,秋天的硕果并不属于春天的赏花者,而属于春天里耕耘播种,辛勤劳作的人。

同学们,请谨记,当青春的炊烟已经袅袅升起的时候,让我们为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旅途描绘一幅灿烂绚丽的图画,在人生之路中,苦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要知道,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篇六:秋天写景作文】

秋,一个令人向往,憧憬的季节。它既包含了春的柔和与温顺,又汲取了夏的爽朗直白,还稍带了冬的低调和深邃。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偏爱这个单纯而不单调的季节。还有一点意外的是:秋季一旦到来,就会给人一种最纯粹的随意和自然。

秋是独特的。我一直很不解,为何许多人一提起秋天,眉宇间就会浮现丝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脑海里也就联想到了“萧瑟”,“悲凉”。自古就有“碧云天,黄花地,秋风紧,北雁南归,晓来谁敢霜林醉,意是离人泪”之说。还常常把“秋”与“愁”等同起来。而我却和大诗人刘禹锡有着一样的想法,正如他的作品《秋词》中写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其言秋日胜春朝”。

秋是深沉的。远处那树上的桂花就是最好的答案。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躲在枝叶中,花虽小,但芬芳阵阵,飘香十里。桂花的品信令人感佩:她不张扬,不争宠于群芳。桂花低调,躲在枝叶丛中暗暗的绽放,散发着迷人的奇香。她不会更没有想过要效仿牡丹的.雍容华贵,也不在乎赏花者围观时的连声称赞。桂花还很实用:做糕点,腌制后泡茶,用作护肤……

秋是无私的。每一次结束都是为了下一次新的开始。当一株株植物开始泛黄,落叶,相继枯死。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死亡,其实这些就成了下一代的养料。这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除此之外,秋还是个丰收的季节。丰收说明无比艰辛的劳动有了结果,有了收获。在农民的眼中,秋是喜悦的。但在这灿烂笑容的背后,是由泪与汗在撑着的。

秋宁静而深沉,是无私,是喜悦,是不羁……

热门推荐
1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2春光明媚好读书
3阳光
4醉人的山间风光
5听古筝说话
6成功的制法
7军训的日记
8坚忍不拔的仙人掌
9玉带林中挂――读《红楼梦》有感
10那倒是真的
11有趣的游戏
12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13不一样的年味
14水浒传读后感
15春天的公园
16我们玩得真高兴作文
17挑绳
18我想做环游世界的旅行者
19温暖
20我的妈妈
21浓浓师生情
22我的青春摆渡人
23彩虹的作文
24放飞梦想
25年味
26宝贝宝贝读后感
27我的良师益友
28都是手机惹的祸
29赶路
30两位新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