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质本忠来还忠去——李逵人物简评】
水浒塑造了一百零八名好汉,其中的三十六天罡更是人物。其中,既有忠义为本的宋公明,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战力的超人的卢俊义、林冲、呼延灼。但是,给我触动最深的人物却是最粗俗、凶恶的李逵。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题材小说,大凡都会塑造一个外貌“凶、恶、黑”,看似“傻、大、笨、粗”而内心向善极富性格魅力的壮汉。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隋唐演义的程咬金,说岳全传的牛皋。李逵更是他们中的极品,是天罡中最贴合“地煞”称号的那位。他生来一身黑肉,面相穷凶极恶,大名居然可以止住小孩子的啼哭。杀人,是他的标签,也是爱好。两军交战之际,他从不关心进展,只管舞动双斧向前冲,哪儿人多就往哪里砍,比“拼命三郎”还拼命三郎。所到之处,浮尸千里,不愧是天杀星下凡;口中粗话连天,“鸟”是他的口头禅。现在是太平盛世,虽然鹰派的专家坚称是“太平乱世”。面容姣好、红唇白牙、纤纤作细步的男生成了时尚的宠儿,无数“粉”们为他们疯狂,东晋的潘安也不过如此(不过东晋王朝很短命)。可以肯定,李逵不对百分之九十九的现代人的胃口。
但是,他也是我心目中最贴合水浒主题“忠义”的人物了。水浒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可用一个词来概括“逼上梁山”。唯独李逵一出场就义胆冲天,自愿跟进随宋江与戴宗,䯃前马后,寸步不离。在江洲,他二人将被斩首之际,舞动双斧,斩杀污吏,杀开血路,将生死置之度外。
李逵绝不是因为听从宋江的虚名而左一声“哥哥”、右一声“哥哥”。他追求的东西十分简单,那就是公平与忠义。当听见宋江在妇女家中行奷淫之事时,他也顾不得思考,连夜杀回梁山,上殿砍倒“替天行道”的大旗,厉声质问宋江。张飞虽莽,却不会当面质问他大哥,最多拉着关羽发几句牢骚,体现出与刘皇叔不一般的关系,这叫“粗中有细”。程咬金、牛皋在秦王、岳飞面前更不敢说半个“不”字,君是君,臣是臣,帅是帅,将是将。而在李逵眼里,错就是错,就该杀得干干脆脆,世界上从来不该有什么拐弯抹角。他不仅用这一信条要求身边的人,也用它严格要求自己。当他发现自己的错误时,立马想要自刎谢罪。当听到燕青负荆请罪的计谋之后,他说:“好是好,不如把头割了干脆!”
李逵虽然“凶、恶、黑”,却极重传统孝道。相比张飞等几位的母亲,小说很用了些文字描写接老母上山的情节。也许,李逵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让老母被老虎吃掉,就算一时杀掉四只恶虎,日后加官进爵,也补偿不了这个损失。即使遇到冒名的李鬼,在听说上有八十老母的拙劣谎言之后,杀伐果断的天杀星竟收起了双斧,拿了十多两银子,要李鬼奉养老母改过自新。这时的李逵哪象一个杀人如麻的草寇,更似一个没有文化的粗壮农夫。
与张飞他们相比,李逵的官最小。张飞贵为“五虎上将”之一,牛皋是宋军大将,历史上的程知节做到了唐军在西北的主帅。李逵最多在县衙门里,想过一把县太爷断案,过一把掌握生杀予夺的瘾。这一点,是他不受拘束的天性造成就的,可以想象,在润州上任的他是多么寂寞与不自在,整天只能以酒消愁。官虽小,李逵的精神却不受束缚。在他的心中,皇帝应当是取忠义最贤能的人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要对那向个奷臣礼遇相待附首贴耳,凭什么要接受招安,穿上官服无形的枷锁。人,难道就不能曳尾之龟,出笼之鸟一样快快乐乐,与两三知己一起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地过一辈子吗?
李逵的结局最为悲惨。张飞虽被奷人害死,毕竟在云阳还建了个张飞庙,引无数后人凭吊;小说里的牛皋气死兀术后,仰天大笑而亡;功成名就的程知节更是在长安城繁华的府邸走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而对宋江忠心耿耿的李逵,竟会因为怕成为祸根(本来也是)而被他最亲近的哥哥亲手鸠死。在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的内心定是无限的愤恨。但却没有发作,只是哭着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英雄末路,死亡将至,其言天地可鉴!既然因忠义而业,那么合当以忠义而去。
质本忠来还忠去,强于官诘陷渠沟,恶梦数十年,报仇在来世。如一丝旋风,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悔矣!
【篇二:纯净的心灵】
在这浮尘乱世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会发光的石头,总会有那么一些纯净的心灵。——题记
水浒英雄,乱世枭雄。这世间最壮烈的曲子,便是水浒,最婉转的歌谣,便是水浒情义。在水浒传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黑旋风李達,波诡云语,他怀有一颗纯净心灵。
一对双斧——李遠在回家探母的过程中,发现了假扮他的李鬼正在拿着斧头,到处诈骗他人钱财,欺压百姓,李達本想着一斧头砍了他,可李鬼自述他上有老下有小,李遠便放了他,让他回去孝亲敬老。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達有仁慈之心,虽然平常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但那些战士与这平常老百姓毕竟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李遠也是一个能将心比心之人。在知道李鬼是骗他时,一怒之下,一对双斧,便把李鬼砍了。可见李遠也是一个直肠子,不能容忍他人欺骗自己。
一把朴刀——在李達想将老母搬上梁山,路过沂岭,打水归来却发现老母被吃了,一把朴刀,怒杀四虎,为母报仇,随后他便大哭了一顿。可见李遠爱母之心,孝母之心,不仅手刃仇人,而且这是这个大汉第一次脸上出现了泪水,满是苦涩,满是后悔,满是心痛,活脱脱一个孝子。
一杯美酒——说李遠不得不说到宋江,在宋江带着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朝廷依然是宋江为眼中钉,便赐予毒酒,而在宋江喝下毒酒后,竟还为朝廷着想,担心最有反抗意识的李達会再次举旗起义,便在将死之际,给了李遠毒酒,而李達心知肚明,却还是甘之如治,为的是什么?便是这情义二字,轻如鹅毛,重于泰山,轻飘飘地压在了李達的心尖儿上,虽死也不悔与宋江结为兄弟。
揹一对双斧,问谁人不怜世?
提一把朴刀,问谁人不孝母?
举一杯美酒,问谁人不丈夫?
这便是李達,这,便是《水浒传》,在打打杀杀中为的只不过是安家乐业,仗情仗义,在乱世浮尘中,为的也只是安贫乐道,一颗纯净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