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新”画,“新”生】
一副好画一定是“新”画,而一幅新画却不一定是好画。
好的“新”画是不胜枚举的,譬如《蒙娜丽莎》、《哭泣的女人》等。前者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美丽和光辉终于在画作中得到了全“新”的体现。而后者所代表的“新”艺术——“立体主义”让世人见识到了肖像画的“新”画法。
悲哀的是,不好的新画更是泛滥成灾。许多作画者不懂得将自己的情感传达到作品中,那是画笔在画画,而不是人在作画。一幅幅没有情感的画就像一张张白纸一样惨淡,而作画者每次都是在重复自己。没有情感,谈何“新”画?没有“新”画,也就造成了这场五颜六色的白色灾难。
作画时,重复自己是可耻的。无意的重复是无能,无能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意的重复是糟蹋,不仅糟蹋了画布,还糟蹋了自己的被重复的作品,糟蹋了自己。
达芬奇对鸡蛋的执着和梵高对向日葵的沉迷也是一种重复,但不是在重复自己,每一幅画都隐含着画家当时的心境,相由心生,画有“新”生。
人也要有“新”生。在人的一生中,重复自己不仅是可耻的,还是可悲的,更是可笑的。可耻的是他没有想过去活出“新”生,可悲的是他没能去活出“新”生,可笑的是他竟然无法活出“新”生。
或许有人会认为大自然的日夜轮回是重复,并理所当然的认为重复的生活是自然之道。其实大自然每时每刻都是新的,因为大自然都是有情感的呀,小朋友们都知道:“大地爷爷是任劳任怨的,太阳公公是和蔼可亲的,月亮姐姐是乖巧的,那一群星星是调皮的……”没有情感的是人本身吧,只是拘泥于自己的小世界,重复地过着画布上一个点的生活。伍尔夫说过:“人世间诸事诸物都仿若墙上的斑点,当你在意它的时候,那个东西便成为一个重点,成为心眼的重心。”如果你太过拘泥于一个点,那你的一生就是在给自己画地为牢。世界这么大,只要你想去看看,就有许多“新”点为你的人生增色,而对于每个点的态度,就应像伍尔夫的下半句所说的“当你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它其实不过只是一个斑点,一个微不足道的意义卑微的点,但它还是在那里,偶尔被你忽视,偶尔引起你的注意。”
最初接触照相时,慈禧太后对德龄公主说:“只要是新鲜的我都愿意试试,尤其是这种外边人不会知道的事情。”于是她疯狂迷恋照相,而且还要照的有“新”意,现存的几百张她的照片里,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慈禧。同样是拍照,现代人自拍却只会用美颜,大多数人每次自拍用的都是一个套路,毫无“新”意可言,何不择慈禧之善者而从之,让这个世界少一点套路,多一点“新”意。
连这位封建时代的太后都能做到,我们这些“新”时代的人怎么会做不到呢?只要想做,生活中这么多“新”事物,哪个不会给你带来“新”生呢?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写道:“最好的戏剧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缩影。”人生如戏,你不可能用同一个心情演完整场戏,除非你演的是傻子。
人生如昨,每一天都和前一天相似,但你若不甘于被套路,那就去努力寻找那些未曾被发现的“新”点。
人生如画,画布上的每一点,都是生活中的一件“新”事。每个人的画都应该是不一样的绚烂,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花火,而那些始终重复自己的人的人生却都是一样的惨淡。
而一个人的“新”生,是连黑白照相机都挡不住的多彩!
【篇二:这个仪式,让我深感无助】
“欢迎大家的到来,这是为星星举办的仪式。”
我转头看了看正围在圆桌旁画画的“孩子们”,他们手里紧握着画笔,专注的埋着头往纸上填充着颜色,各式充满想象力的图案在纸上浮现,让人感受到作画者的天真童趣。可是再一看,手拿画笔的人肩膀宽阔、样貌成熟,他们已不是三、五岁的小孩,但他们心中却永远住着一个充满天真稚气的小孩。是的,他们是自闭症儿童,但我更愿意叫他们——来自星星的孩子。
今天的仪式是为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举办的,因为今天是他们的“成人礼”。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办一次这个仪式,每年所有的星孩都会参加,不论他们的生理年龄是不是已经可已步入社会,不论这个仪式去年他们是不是已经参加过一遍,这个仪式是让他们明白成年的意义,让他们一点点“长大”。
仪式包括义卖环节。我站在摊位后向大家讲解着:“这些作品都是由我们星孩们自己画的,他们的作品售出后将会捐给这些星孩家庭,为他们出一份力……”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每一位顾客听后都会上前买些商品,虽然大家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深知这些家庭的不易。
突然,后面一个“孩子”哭了起来,我急忙过去安抚,可是不管我怎样说都没有用,她只是止不住哭着,大滴大滴的眼泪从眼中奔涌而出,她一边哭着,一边看向别处,丝毫不想看我想要吸引她注意力的东西,正在我手足无措时,她的妈妈跑来了,拿着一个大大的棉花糖给了她。原来,她看见路对面的棉花糖要收摊了,想要吃,却没人听见便哭了出来。看着她眼泪未干却又笑着心满意足的吃起棉花糖,我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心酸与无助。
来自星星的孩子大多已经成年,本应承担起责任的他们现在却只能停留在儿童时期,看见喜欢的就笑,遇到伤心的就哭,生活在他们的家人帮他们撑起天空下。“我只想比我的孩子多活一秒。”这是来自自闭症儿童家长们的共同心声,他们自愿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却在年老之时深感无力,我想要帮助他们,帮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可是他们想要成长的无助又有谁能体会得?
【篇三:陶醉在素描的乐趣中】
有人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留连忘返,有人对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心驰神往,有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颇有感悟。我却认为素描画的乐趣最值得回味。
坐正如钟,屏气凝神,目视前方,左握画板,右握铅笔……也许你会认为对素描的姿势过于苛刻,慢慢玩味,你便会发现这正是素描乐趣之所在,要求中渗透着对做人的教育。“姿势决定着态度,态度决定着一切。”这不恰恰与“气沉丹田,站如松坐如钟”相吻合吗?
一支笔,一张纸,工具不多,内容却广,虽寥寥黑白两色,但却能纵览古今,横扩中外,多少英雄豪杰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表现于纸上,又有多少壮丽的山水呈现于纸上。黑黑白白的素描画,尺幅兴波,再现了世界的美好。
素描的精髓,在于生命。它会把静的画动,把死的画活。一幅好的素描作品,能够看出作画者的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我认为,作画的要旨,莫过于把线融进面。在我看来,一幅好的作品不存在孤立的一条线,只有把线扩大,融汇于面中,作品才会恰到好处。这不正如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吗?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只有这个人放到一个集体,为集体做贡献,这样完美便可展现。黑白素描,以小见大,让我体会到人生的某些乐趣。
素描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生活充满温暖;素描是一杯绿茶,使生活变得清新;只有投注素描以一片热诚,便会收获众多的乐趣。
当我凝眸于我的素描作品时,我不禁陶醉在素描的乐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