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体书的作文

【篇一:“碎片化”的阅读】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一句名句。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读书对于我们而言是十分有用的。无论你想了解什么知识,都可以从书中去获得。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籍,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位与我关系密不可分的挚友。高兴时,可以在书上写下欢快的语句,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伤心时,可以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缓解自己的情绪……

可是,怎么阅读才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呢?接下来,就让我来谈一谈我的看法吧。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不太喜欢纸质实体书籍的阅读,更加喜欢看电子书。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今世界上很多人都在进行“碎片化”的阅读。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碎片化”的阅读呢?

其实,“碎片化”的阅读就是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阅读。它的特点就是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但随着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更多关于“碎片化”的阅读的问题和优势也渐渐地浮出水面了。

“碎片化”的阅读也有它的优点与缺点。它的优点就是能使我们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了解更多的信息。利用碎片的时间,比如等车的时候,公交车上,睡前等等,获取新闻,朋友的新鲜事;缺点就是让人们不言自明,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依赖,放眼望去,这样的人比比皆是。长期的碎片阅读往往会让人们注意力难以集中,时不时地掏出手机,对着屏幕滑动几下,也不可能完成深度阅读。

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读电子书,这样不用去书店,就可以看书,还可以通过网络知道很多在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也不用像实体书那样占面积,也很便宜。但,我还是推荐大家多多去书店里看纸质的实体书,这样对我们眼睛的伤害能够减到最小。

所以,在这里,我个人建议大家在忙碌的时候,选择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在休息的时候选择进行“整体”的阅读。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了解到了更多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碎片化”的阅读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的学生。所以,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了解更多的信息吧!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十分多。比如你现在打开手机,打开平板电脑或电脑,一些不论是真还是假的信息你都会知道。哪像以前只能通过报纸或者《新闻联播》。因为有了互联网,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所以我们做事基本都会依靠互联网,选择也越来越多,这就叫“碎片化”的生活。

比如说,现在人们看书,都不喜欢阅读纸质书,而越来越爱看“电子书”,因为它方便快捷,对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很适合。可是这样我们读进去书都是表层的,不会像读实体书那样思考更深的含义,甚至读得是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碎片化阅读”对我们的好处,除了方便几乎没有。

现在的人们也逐渐开始“碎片化社交”。手机上有越来越多的“社交APP”如QQ,微信,微博,陌陌等等。很少有人和自己旁边的人说话,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互联网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可是也不能别人就在你的旁边,你还用微信同他说话。我们的通讯技术是比以前发达了很多,但是人的表达能力却越来越差了,人情味也越来越淡,人人都在用冷冰冰的机械之物交谈,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啊!

大家现在都喜欢去“刷朋友圈”,“刷微博”来获得新“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都是“碎片化知识”,简化了推理过程,甚至是忽略。大家只得到了“答案”,并觉得很易懂。实际上你并没有学会蕴含在其中的原理,所以很容易就会忘掉。你以为你记住了很多,可是你回过头发现自己甚至一个也没记住。“碎片化知识”因为很易懂,长时间接受就会习惯浅层地思考,变难以进行复杂的深奥的思考,思维变得极其狭隘。长时间获取“碎片化知识”甚至会把我们变得愚昧。

无论是怎么样,“碎片化生活”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碎片化生活”的弊大于利,使我们变得冷漠愚昧。现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也着实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要沉迷于互联网,让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帮助,而不是毒药。要合理借助互联网,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变成“碎片化的生活”。

【篇三:遇上破碎化的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其如同一张巨大的网覆盖着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将其分割为一块块网格,而我们的生活也无法幸免,被分割为一块块碎片。

在地铁或公交车上,我们常常能发现许多人都拿着手机,或在阅读,或在看视频,又或在刷着朋友圈,许多类似的事实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的证据。

在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通常使用厚重的竹简阅读,这使得阅读成了一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纸张的发明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可对于字数繁多的书籍仍不起作用。直到电子书的出现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阅读,人们甚至可以在各种零碎的时间阅读。在地铁或公交车上,在上厕所时,亦在吃饭时,人们能够见缝插针地阅读。

正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获得了许多好处。人们能够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地充实自己,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又节省了钱财。碎片化也代表了人们能够有选择的去支配自己的时间,也就能增加时间利用率。快速,实惠,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碎片化生活所特有的优势。

碎片化生活似乎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但其实它有着一些弊端。在许多方面,我们都需要花费长时间进行高度集中的思考,而这恰与碎片化相违背。就好比阅读,我们无法像读实体书一样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想象一下你拿着手机,在人潮拥挤的公交车上随意浏览,这样的阅读环境所带来的阅读体验实在堪忧。我们无法在阅读时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对于读过的书,也只是匆匆而过。而苏轼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至四鼓,不知读了千遍百遍,在这样的环境下才造就了一代文豪,而若是在碎片化生活下,这是难以完成的。

我们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就应该对其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态度。看到“低头一族”们,不能就想着随波逐流,也不能一味的批评碎片化生活的某些弊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生活或许不适合你与我,但不一定不适合他。

【篇四:共享时代】

你知道“共享单车”——小黄车吗?嘻,想必很多人都骑过吧!其实,不止单车可以共享,连书籍、雨伞等都可以共享。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个“共享时代”吧!

“单车进行曲”

先让我们来谈谈现在火“爆”了的“共享单车”呗。“共享单车”由颜色分类为小黄车、小橘车、小蓝车等等,它非常实用而且方便。以前,同学们有的自己上学、放学、回家坐公交车或者地铁,正巧碰上了早晚高峰时段。那小小的身板儿和大人们高大的身躯一比,根本挤不上去,就是挤上去了,也是挤得前胸贴后背,可谓是“抬头头头头,低头脚脚脚”啊!现在有了共享单车,只要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自己骑车回家了;有的更方便,没有手机,车把中间投块硬币就行了。是不是很方便啊?

“雨伞协奏曲”

雨伞也能共享?那可不是嘛!现在由于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天气忽晴忽雨,老天爷的心思可琢磨不透。污染大气层的“始作俑者”——人类当然得遭殃!这不,有一次快放学了,不知怎么老天爷这个坏老头“哭”了起来,大雨倾泻而下,让人猝不及防。我得自己回家。可没有雨伞呀!我和几个小伙伴冒着滂沱大雨好不容易奔到附近一家便利店躲雨。哟!谁惹老天爷你个坏蛋伤心了,我就不能幸运!正好这家便利店有“共享雨伞”。我们和营业员阿姨解释了一下自己没有手机,借了一定还。阿姨很善解人意,她点头同意后,我们赶紧取了两把伞“噌噌噌”往雨里奔。共享雨伞大人,谢您救了鄙人一命!真是方便!

“书籍交响曲”

“共享书籍”貌似并不常见,不过听起来很有意思。书籍的封面上印了个二维码。在一些固定的地点去扫一下,就可以阅读了。有人会说,手机上的“QQ阅读”“微信读书”等软件不是方便?但是手机多伤眼睛。现在那么多青少年儿童成了“低头族”还是实体书好,既学到了知识,有保护了视力,一举两得!

现在这个“共享单车”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还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坚信“科技改变生活”!

【篇五:碎片化式的阅读,带给了我们哪些利与弊?】

所谓碎片化阅读,就是指用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而在当今21世纪,智能手机大行其道,几乎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一部手机,空闲时不妨上上网,看看世界动态关注最新新闻,觉得自己仿佛看透了全世界,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掉了一天。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中枪”了吗?

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阅读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多读书,多看报。"这样的一句话曾经广为流传,而现在呢?到处都是微博微信,百度谷歌,朋友圈,公众号……原本的书本,报纸或是像字典这样的工具被一一取代。潜移默化中,我们的生活就仿佛是整容般变了个大样:

早上一大早起来,点开手机里的小红点,了解了一些资讯,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上帝般看遍了世界的酸甜苦辣……

上班途中无聊?打开微博刷刷吧,哟,这个明星又怎么怎么样,这个朋友又出了什么事,这个国家又发生了什么暴乱……

同事推荐的文章,看一看,呀,写得太好了!简直就是大师般的文笔啊……。

晚上刚刚窝进被窝里,却根本不想睡觉,看看手机吧。原来朋友们都在线,聊聊天吧!反正明天工作少……

仔细想想,发现其实我们人类越来越有些愚笨了,网上对于碎片化有一句话:“仔细检索自己的生活关键词,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好好利用过碎片化,你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反而被碎片化了。”

简单来说,意思就是我们——人类,逐渐被碎片化了。而我想讲的,是同样被碎片化的一中获取知识的方式。

这就是阅读。

凡事总有起因、经过、结果甚至是无果并未来继续发展,而阅读怎么会被碎片化,它又是被碎片化成什么形态了呢?恕我直言,几乎人人都有过碎片化阅读的经历,就比如工作完的闲暇时间看看微信公众号里那些“百看不厌”的文章,上厕所时刷刷微博里发生的事,或是坐公交地铁时,看看浏览器,知道了世界各地都有什么大事发生……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些看似充满营养,五彩斑斓的资讯给挤得满满当当,而实际却没留下一丁点能学习或者是运用的技巧技能——这同样也是碎片化阅读和实体书阅读的明显差距。当你在阅读实体书时,你所阅读的一定会是你喜欢的,或是你需要的,能为你带来帮助和启发的,而反过来看碎片化的网上阅读,说白了就是接受一些对你没用什么用的讯息,并不能像实体书一样丰富营养,同样也很少能在现实中派上用场。

那么碎片化阅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这里就要用到一句老话了,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好有坏,没办法随意评判。我们从碎片化式的阅读中,能够更快速了解最新消息,这一点无可否认。而我们失去了什么呢?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耐心。

没错,想必大家都遇到过一些令人厌恶的“标题党”,这些人往往为了增加访问量,起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标题,例如“震惊!……”“独家秘宝看完就删……”等等。这些标题与内容非常不相符,却使人们一次次地点进来。我在进行所谓的碎片化阅读时也遇到过许多标题党,而大家却总是因为这些人消磨了自己的耐心。渐渐地,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方式,大家都没有耐心去认真看,只是匆匆扫一眼,就退出来或是把书放在一旁不管。这实在是令人惋惜。

在查询资料时,我反复阅读了采铜先生的演讲稿,里面有几句话使人感同身受,同样也有我们再次失去的东西——阅读的深度。

阅读的深度,这个词对大家来说也许看上去太过深奥,其实不然,阅读的深度就是让自己整个人近乎忘我地沉浸在书海中,用心去阅读、体会、感受。同样在阅读时,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想想你是否有兴趣阅读这本书,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而不是三分钟热度。能够真正用脑用心去阅读,并且乐于思考、拓展,我想这也是一种深度。

在文章的最后,我希望能告诫各位:手机、平板的内存是有限的,当你盲目地在其中下载,总有一天你需要删除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会化为真正的碎片,再也找不回来;而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才是真正永恒保存的,想看时就可以翻开来,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地享受这段美好时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进行深度阅读呢?

再说,阅读本身就能使人心情愉悦,多多丰富自己的人生,全身上下充满书香气,岂不美哉?

【篇六:碎片化时代】

在当今这个繁华,忙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也随着时代而改变着,让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从以前的落后到现在的先进,从古代的通讯困难变到如今的方便快捷,这就是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所在。现在社会的人们在享受着舒适快捷的同时,也都纷纷进入了碎片化时代。

如今,人们都拥有了十分高级的手机。它可以帮助我们省去很多麻烦。比如:以前的通讯是以写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现在,只要你对着手机打几个字,对方就能够收到。古代人写信时很麻烦,还需要纸,笔,墨,而且需要在十分安静的环境下写出来,而今,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在公交车上,在地铁站里,还是在比较嘈杂的餐厅里,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就是碎片化时代的好处!

当然,碎片化时代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能在以前利用不到的时间做很多事。当我们置身在拥挤嘈杂的地铁中时,可以拿出轻便的手机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来阅读文章。既不用携带沉重的书本,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供我们选择。在节约了时间的同时,又能让我们自身受益,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我们可以在这样的碎片化时间中多汲取知识,不用再像以前还需要每天花时间去看。

碎片化时代有利当然也有弊。就像阅读电子书,从一方面看,我们的确节省了许多时间,但同时,从一方面看,当我们读书时,我们身处在一个喧闹的环境中,我们必然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有时,对于一些好书,我们可能只是看了一遍,匆匆一瞥,并没有过多留意。这对于我们的帮助并不是很大。但相反,若我们是在家里或者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来看这些书的话,我们可能就会留意到这些知识点。

电子书还有一大弊端就是我们复习不了知识点,看过,若记不住,那就相当于没看过。但若我们看的是实体书,便能在书边做上标记和批注,以供我们后面复习时候方便参考。

所以说,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有幸身处其中,可以得到便利当然也有些许不足之处。希望我们能采取精华,尽量避免弊端,利用优点至最大化!

【篇七:碎片化阅读】

我常常想起曾经读书时的感觉。在空闲的时候,就拿出一本书,如同捧着无价的宝物一般捧着它,如饥似渴地阅读,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忘了时间,忘了自己,难以停止。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难得了。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碎片化了,阅读也成了碎片化的,和以前不同了。

较之从前,我们的空闲时间也越来越少,但这些越来越少的空闲时间却大部分用在了上网和打游戏上,又有什么时间让我们去阅读呢?难得想要开始阅读了,却又没有办法静下心来沉浸在书中,觉得阅读真是索然无味,还没开始读几行字,就转身拿来手机,一边点一边露出开心的表情,将其他事物全部抛之脑后,只在脑中对那本书留下了小小的一块记忆碎片,转眼消失在记忆的长河中,可能再有没有去补全它。

当然,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也带动了电子书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阅读实体书,而是直接在网上找自己想看的书的电子书。这样或许方便了我们阅读,可却不尽然是件好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可能所阅读的电子书达不到实体书的高质量,字句不通和有错别字也是比较常有的事。这就可能导致读者对这本书的曲解,造成碎片化的阅读。另外,网络小说的兴起更是直接导致了好书没人读的尴尬局面。即使人们想要认真在网络上看些好书,却也很难把持的住某些网络小说的诱惑,最终就会产生每本书都读过一点,却没有一本认真读完的碎片化阅读。如此,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造成这些碎片化的在本质上其实还是人们心理的变化。在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下,人们越来越追求一些低俗刺激的事物。如今那些一味追求华丽辞藻却空洞的文字,和标题附庸风雅,内容却粗俗狗血的所谓的大剧反而备受欢迎,终究也可以理解为在碎片化的阅读下,我们的心态差了,认知少了,底线越来越低,整个人都像碎片一般满身狼藉了。

多么希望能够回到曾经,回到曾经那种能够享受阅读,品读完一整本好书的日子。

热门推荐
1在困难的影响下
2骑自行车
3五行
4美丽的春天
5校园的大樟树
6秋天的味道
7写烟花的作文
8黑板上的记忆
9看牙记
10美丽的松山湖
11爱画画的我
12孝老敬老
13周末
14抓老鼠
15一身工作服一生艰辛
16我与安全
17百变农景
18感恩父母
19实力是最好的名片
20我不美,但我快乐
21不一样的风景
22春天,温暖四处蔓延
23假如我有翅膀想象作文
24社会实践活动感受
25最美的色彩作文
26我喜欢的校园生活
27令人感动的事
28停电
29心中的绿
30新学期给老师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