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园林桥的作文

【篇一:关于桥的作文】

园林中的桥,在园路穿过园林水体处、岛屿和湖岸的连接处、无路可通的陡岸峭壁处以及横跨风景区的山沟处等地方都需要设置园林桥。

园林桥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用于悬空的道路,起组织游览线路和交通功能;有作为凌空的建筑,点缀水景:还有作用分隔水面,增加水景层次。燕园的桥就有这些的各样特点,燕园共有24座桥,未名湖畔便有五处,分别是回头桥、二分桥、奈何桥、湖东桥,还有一个由石块组成的桥,且称踏步桥。

回头桥是通往未名湖心岛的一座平桥,桥两侧有精致古朴雕花。去往湖心岛之人,往返必然要回头再过此桥,故得回头桥之名。走过此桥,自有回首听风之感。回头桥桥长8。6米,高1。5米,有5个方孔桥拱,要说它最异于其他几座桥的就是它是没有护栏的。

湖东桥,一座位于未名湖的东北拐角处的拱桥。桥长5。3米,高2。1米,护栏高1米,只有一个桥拱。此桥旁边有大路,所以过桥就可有可无,上桥可观未名湖色也可观行人之态,然并不是必然之选,那为何建起这座桥呢?糊里糊涂,都是可以,所以此桥又叫糊涂桥。但途径此处,这座桥亦是别有一番韵味。

奈何桥是在钟亭西面路上通向红楼的平面方孔石桥。桥长6。3米,高2。2米,护栏高0。9米,独一个方孔桥拱。红楼为行政办公楼,人莫之奈何,有诗云:“看他浊水穿桥下,人在奈何桥上行。”每过此桥辄呼奈何,故名。

未名湖中有一座桥是很难被发现的,不经过提前细致的了解自是周周转转也杳无音讯,这座桥即是踏步桥。

踏步桥即汀步,是一种较特殊的园桥类型,园林中又称为点式桥或跳墩子,是在小溪间、浅滩中散置的天然石块组成,这时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一个疑惑,这些天然石块能有什么作用呢?要知道,直接踏上石舫这件事并不是件易事,那么这座踏步桥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要步上石舫时,不经意间就会通过这些天然石块组成的桥来过渡,这种不是很明显的作用也正是踏步桥不易被发现的原因。

北大燕园的桥各具特色各有特点,具有园林桥的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的特点,但又蕴含了燕园的独特风采,这些桥与未名湖、博雅塔相映成趣,在园林桥中体现了较高的造诣,构成了燕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二:以桥为题的作文】

桥自古是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古代有诗人来表达自己愁情“自古柳桥多送别”;也有“二十四桥明月夜”说扬州桥的魅力。于此说来,园林桥的美也不分上,在各大园林中都是重要组成,是风景景观也在路与水起中介作用,也可变化路人游览路线。曾作为皇家园林的燕园也有保留,未名湖畔就有五座园林桥,两座平桥两座拱桥,和一座踏步桥。

首先向北沿湖行走,第一座便是湖东桥,位于未名湖的东边,其实际意义并不大,只为湖中四座桥做对称美观使用,或许是作者有意立桥为另辟蹊径,刻意为之,又名糊涂桥。这是座拱桥,仅有一孔,桥长9。69米,中间宽2。6米,桥高4。8米,整座桥型“瘦高”,周围种满树木,隐蔽于两侧树影,着实像一条“蹊径”不易好找。

下一座回头桥架于北京大学未名湖中岛北侧,由此桥入湖中岛,但出仍需折返,也喻有回头踏上新征程之意,得名回头桥。此桥建于清朝,是圆明园的一座遗桥,也是西洋式古建筑。回头桥占地面积最大,桥长9。25米,两端宽7。3米,中腰宽3。55米,桥面为平板束腰式,两宽中短,呈现一个完美的弧形。回头桥也是梁氏平桥,有三个桥梁,每个桥墩上都留有当年西式番草石雕。石雕样式精美,个个巧妙绝伦,融入了西式风格,似乎还留有一丝圆明园的气息。原先桥旁有西式石栏,但由于某些原因,今无遗存,实属可惜。走进湖中岛,有一块天然石头在东岸水中,通向石舫,无名。它就是踏步桥,是园林桥中特殊一种,多数为天然浅滩大石块,目的为增加园林情趣。这桥比湖东桥还要难找,又小也不大起眼,但自身作用重大,连接着石舫,许多人在登上石舫必先踏上它,

沿湖继续向前走,在红四楼对面有一座桥,因有学子通过此桥时,经常道“人莫之奈何”,便有奈何桥一称。两根柱立在两旁,中间搭上石板,组成板式平桥,奈何桥有一大方孔,桥长4。7米,桥高1。85米,此桥中间宽2。35米,与回头桥相比,又短又宽,多了一排石雕扶手,紧紧连接红楼,有那么一番可爱。

湖南侧正中央小道,将近沿湖一圈后,是最后一座拱桥——二分桥,在这将未名湖水从外观一分为二,但湖水又为一体。“二分”一词取于佛教,左或是右,南还是北,主观还是客观,亦因人在此桥左右分行。二分桥长8。32米,中间宽2。58米,桥上护栏有三孔,每孔大小适中,讲究对称,很是美观,安安静静的在湖上躺着。

以上是五座园林桥,都纷纷带有各自园林桥种类的特点,优美的,在未名湖畔上继续发挥自身作用。

【篇三:写北大未名湖作文】

在未名湖边共有五座桥,这五座桥均是园林桥,园林桥是一种风景桥,它是风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名湖边的五座桥其中两座拱桥,两座平桥,还有一座踏步桥。

拱桥大多置于水面,将桥面抬高,做成玉带形式。在未名湖的东北角上有一座湖东桥,此桥长11。45米,高2。5米,护栏高约1。4米。因此桥似乎可有可无交通功能不大,故有名糊涂桥。但其坐落于小河间,恰到好处的将未名湖的东北部分为一大块和一小块,分隔了水面,为水景增加了层次。另一座二分桥在未名湖之南的小道中间。“二分”取自佛教,即客观反应与主观意识,因人在此桥,心向左右分行而得名。

两座平分桥分别是奈何桥与回头桥。

奈何桥是板式桥,是未名湖畔白石小桥,夹于大小湖之间的桥,此桥的桥洞不同于其它石桥的拱形洞,这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平面方孔石桥。人莫之奈何,每过次桥,辄呼奈何,故名。有诗云:“看他浊水穿桥下,人在奈何桥上行。”

在未名湖湖心岛的北面有一座回头桥,桥长8。53米,距水面高度1。4米,是一座小桥玲珑的梁式园林桥。其梁柱顶端较大,上面雕刻着精细的孔雀纹,千回百转似孔雀屏盛开,其桥共由5个拱型桥洞组成,桥面不同于拱桥的弧形桥面,笔直平坦,桥呈束腰型,有一个完美的弧度,其次桥是一座圆明园遗址,但其上护栏丢失。因为去往岛上的人必定要再从这座桥回去,故名回头桥,在两片大湖面间巧妙的将其分为两片,增加了水景层次的同时也配合着周边的景物,有不失美感。

最后一座踏步桥,是一种特殊的园林桥,天然石块,置于湖心岛东岸浅水中,通向石舫,长度仅1。25米,也称点石桥或跳墩。

未名湖上的桥,每一座都别具特色,作用突出,设计巧妙的同时又不失美感。

【篇四:未名湖上的桥】

中国的园林桥大都属于风景桥,属于风景景观中的一部分,比如著名的十七孔桥,与湖水映衬,颇有美感。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交通两岸,变换视角,二是点缀风景,三是分割水面。而未名湖上的园林桥,都小巧精致,作用突出,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未名湖上的桥,有两座是拱桥,比如二分桥。由于人来到二分桥前,必要决定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故名二分。桥长8。6米,宽3米,高1。4米,桥基长1。34米,并不算大。两侧共八个栏柱,每侧四个,栏柱顶端是小巧的莲花型的雕塑,颇有对称感。单拱,拱宽2。1米,桥拱也小巧,倒是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感。

另一座拱桥是湖东桥,位于未名湖东北角。此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点缀作用,所以许多人都不解修此桥的原因,但若是俯视全湖上的景色,就知道这座桥在保持对称方面的作用。桥长13。5米,宽3。2米,桥基长1。2米,算是较大的一座桥了。两侧共十六个栏柱,每侧八个,栏柱高1。1米栏柱顶端的花纹类似祥云,很精致。这座桥的桥拱和大多数桥弓形的拱不同,这座桥桥拱就像抛物线一样,独具特色。

未名湖上也有两座平桥。奈何桥是钟庭西面路上通向红楼的桥,由于人们对行政办公楼莫之奈何,故名奈何桥。桥长5。35米,宽2。5米,桥基长1。3米,也是非常的小巧了。虽然没有栏柱,但是桥栏呈大气的祥云状,使桥有种简洁的美观性。作为板式平桥,奈何桥较为特别的地方在于桥板是类似束腰的形式,首尾较宽,中部较窄,并且没有桥梁。而全桥只有一个方孔,也怪不得是方孔石桥。

另一座平桥是回头桥,是通向湖心岛的桥。因为来回要两次走过这座桥,故名回头桥。桥长8。7米,中心处宽3。5米,桥基宽6米,高仅1。5米,与颐和园的知鱼类似,离水面近,便于欣赏水中景物。由于此桥建于清朝,曾是圆明园中一座遗桥,所以桥栏早已不见。作为梁式平桥,回头桥的桥梁非常有特色,是精致的孔雀纹,比之祥云纹更平添细致。桥呈束腰型,有一个完美的弧度,更是体现出对称的美感。一共有五个方孔,每一个只有1。1米宽,是非常小巧玲珑的。

最特别的就是石舫旁边的踏步桥了。这座踏步桥差不多只有一平方米左右,而且仅有一块石头。与其它规则式的踏步桥不同,这座踏步桥是有一块天然石块制成的自然式踏步桥。

未名湖上的桥,虽然每一座都很小巧,但是由于作用突出,所以都不会觉得多余,反而有种别样的美感。

热门推荐
1幽境冬韵
2我的寒假生活
3回首不再依旧
4数字里的悄悄话
5雪精灵
6传承,那优良家风
7我与《哈利波特》
8切断后路才有出路
9文明
10参观国门有感
11快乐春节
12十五岁的花季
13五年级即景作文
14三个香橙
15手机迷
16学溜旱冰
17不要让传统文化之花枯萎
18花儿开了高中作文
19生命在于坚持
20春天来了
21春的气息
22叙事作文
23一场梦
24春之梦
25人生的标点改变了我
26夸夸我的爸爸
27我是一缕风
28我家的房东
29感动的作文
30父母的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