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火味的作文

【篇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除夕的那晚,令我回味的是奶奶亲自下厨做的年夜饭。

当我们一家三口去到奶奶家时,往厨房里望,她忙碌的身影,慈祥的脸庞在袅袅升起的热气中,映衬出她岁月淡然的恬静,阵阵的菜香味传入客厅。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厨房,问奶奶是否要帮忙时,她笑嘻嘻地说:“你们饿了吗?还有一个菜就能吃饭了,你把厨房的菜拿到餐桌上摆好,就准备开吃。”看着饭桌上皮亮带油黄的白切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清蒸鱼、原汁原味的冬茹焖蚝、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爆炒的藕片、翠绿的生菜,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此时此刻,心情不在乎餐桌上的大鱼大肉,而在乎一家人能在病毒肆虐横行期间,能聚首在餐桌前,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心情不言而喻。

此时,感悟苏轼写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词。我觉得食物不在于多有味道,而在于当时的心境,吃得是心意,是愉悦的心情。无论是一碗白粥、一碟咸菜,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也是满满的清欢。

生活于大千世界的我们,每日奔波忙碌之余,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是人生之烟火味,谁也离不开生活的本真。每到此时,要格外珍惜这份惬意,和这一段浅浅的光阴,珍惜家人,珍惜朋友,珍惜每一缕的阳光,让生活充满一个明媚的清欢。

漫漫人生,人间有味是清欢。

【篇二:在页码间聆听中华之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华之声就在这滚滚波涛中跌宕起伏,汹涌着多少人的赞美与期待;青丝与如雪白发间夹杂的更是时代的变迁,即使哀叹也无法扼住岁月的脚步。

即便如此,中华之声却未曾消逝,它来自华夏博美的文化,流转于每个角落;它的歌者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代代相传,世世流芳。而今天,我们也成为它的歌者,从书籍中领略中华那迷人之处。

还记得曹文轩小说《草房子》中那雨夜里赤脚寻鸭的杜小康,即使脚痛血流也勇敢前行,为的是自己家里的生计,他那不大的背影后是经历过家族兴衰的坚强,而这份坚强使得他默默在孤独中与父亲和鸭子们成长,可以说杜小康就是“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一经典形象。再如《边城》《骆驼祥子》《红高粱》等小说,都烙有“中华的印子”,流传着那具有淡淡忧伤,但却有浓浓烟火味的、有无法言说的痛楚、但也有振奋人心的坚强乐观的中华之声。

可以说,是这烟火人间创造并传承了中华之声,又由这一字一句、一撇一捺记载、讲述着中华的故事,中华之声得以流传至今。

我们或许没有杜小康一样沉重的时代背景,但我们可以拥有他那与命运搏斗的中华精神,从字里行间感悟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便是我们作为歌者将中华之声流传的方式之一。

每一个汉字,每一个华人都汇成华夏文化那宏壮磅礴的瀑布。我们寻找中华之美,我们将歌颂写在纸上,我们高声读着中华的故事,我们用真情咏出中华之声。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尽管无法将近五千年的文化一一歌颂,但我们可以尽己所能地用心聆听中华之声,夹着页码间翻动的沙沙声,将感动与赞美留在心间。

【篇三:年味】

年味是伴着夜空中绽放的彩色烟花出现的。家家户户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平时人山人海的城市成了空城,而乡下却车来车往。

大火炉前坐着许多人。嗑着瓜子,拉着家常。此时人还没到齐,当我的小侄女一到,便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一些老人为了逗笑她,做出一些夸张的动作,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小侄女也拍起手掌,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啊,才算是有了几分温暖。

早上,我们在锣鼓声中爬起来吃团圆饭。这是我们这儿特有的习俗。当外婆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时,我们就会手忙脚乱地坐在位子上,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即使被烫到了,也只会哈哈大笑—因为开心啊!一年到头,也只能在过年时吃到外婆做的美味佳肴了。能吃上,当然就要吃得饱饱的啦!一张不大不小的桌子,挤满了四代人。此时,大家来自各地的心,也都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小时候在水坝中嬉笑的时光。

烟花在年味中是少不了的。从烟花市场购来的烟花铺了一地,连我这个平时不敢碰火的人都加入其中。摔炮是孩子们最爱玩的,一手抓一把,转往过路的人脚边摔,总是被吓了一跳。而铁丝棒是小女孩们的最爱。形状好看,跳到手上还不起火(封面图哈哈哈),可以圆圆自己童年的公主梦。

还要说我们这儿与别处最大的不同啊,便是擂茶文化。每逢过节,擂茶定是摆来招待人的首选。过年当然也不例外泡上一杯擂茶,端上几盆凉菜和小吃,仿佛一个下午就可以这么度过。

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在电视旁看春晚。边吐槽着搞笑的节目,边打打麻将,唠唠嗑。好像这时,归乡的游子才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不是因为节目多好看,饭多好吃。这些地方习俗,饮食文化,都只是我们过年的一种方式。其实,过年的意义在于团圆,在于亲人的相聚。

过年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人的心境也在不断变化。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心底,过年都是一种味道—朴实的人间烟火味。

【篇四:最美的风景】

到底走过,才明白。所谓最美的风景,不是找一个安安静静的桃源,而是追寻自己心中的那份恬静和安宁。

车马喧嚣,灯红酒绿,四周是灰铺铺的水泥墙和被高楼所禁锢的一隅天空。心中只觉烦躁,便随父母背上行囊逃离闹市去我心中的远方――凤凰古城。

到时,已是深夜。

夜幕已经降临,耳边传来的只是依稀的蝉鸣声,抬头望见的惟有那一弯残月。轻轻呼了口气,心不由得平静下来。走在青石街上,或是因了沉沉的夜,不可远视。叹了口气,静下心来。似乎能听见沱江轻抚和呢喃细语,和着这夏日的蝉鸣和清晰的银铃声,愈显得空灵,水车吱呀呀搅匀了一江清水。眼前的黑色越显深沉,走了几步,突然发现月光温柔地倾泻下来。柔和的落在头顶和石青路上。眼前稍稍明朗,远方岱山明月浮云如水墨山画般涂抹得恰到好处。深深吸了口气,不禁想,这才是我要追寻的远方。

而第二天的行程,打破了这份我心中所谓的宁静

灯火辉煌,为古城添了几分烟火味。耳畔的银玲声和蝉鸣早已不知去向,剩下的全都是小贩子,操着不大熟练的普通话吆喝着。抬头看了眼天还是一样的清雅,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为古城添了几分烟火味。喧闹,但不吵闹也不使人烦躁。仿佛回到盛世长安,回到了那个繁华如梦的世界。

沿街走来,见的都是充满着笑意的脸。嘴角也不由得微微上翘。走进一家卖银饰的小店,店主是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叫我进来,眯着眼笑。“小姑娘要买什么呀?”我尴尬的笑笑,不知怎么回答。“哈哈,开个玩笑啦!看看这款不错?”老太太见我这样,更是笑弯了眼。我也不由自主的笑笑。

笑意不减,眼见由来不禁走到刚刚的转角,进门的古城,谁曾想那边有一片繁华?走在这边灯火辉煌,谁曾想繁华背后?亦有这一方净土。

凤凰古城,别了!

热门推荐
1值日
2微笑面对生活
3我爱家乡的田野
4甘当配角
5这里的风景最动人
6我身边的好老师
7物虽小,勿私藏
8假如我是正义守护者
9有这样一个人
10学习给予我快乐
11校园足球赛
12我的老师
13一路风景
14雨幕中的最美
15特殊的考试
16学校是我家
17一件开心的事
18我的手机迷妈妈
19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0深沉的爱
21瞧,她就是这么酷
22家乡的小吃
23记忆深处的半截直尺
24路上洒满阳光
25词语接龙
26成长
27我爱校园
28我相信残荷也美丽
29秋游
30母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