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重拾被忽略的汉字文化】
打开中华文化的历史画卷,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文化奇迹,从先秦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到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隋唐五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宋代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直到近现代,中华文化延续不绝,广产精品。但是,近几年来,她去哪了?
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一系列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中华文化传承的中断,甚至于汉字书写意识越来越淡薄,英语的学习比汉语还重要,疑难字很多人都不认识……中华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远得我们都找不到她了。
但是,仍有些人在发展之路上不断重拾中华文化。2013年8月16日晚7时许,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退休语文老师夏老师在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发现电视屏幕上打出的句子有语病;为确认自己的判断,夏老师通过网络回看《新闻联播》,结果证实自己没有看错。随后,夏老师在自己的QQ空间发帖,对发现的《新闻联播》中的语病做了详尽的阐述,并对此做了严厉的批评,认为中央电视台代表中国的形象,是不应该出错的。夏老师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深思,去学习。
还有,近年在央视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危机,文化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因此,央视果断采取措施,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口号“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呼吁我们要正视中华文化传统正在断流的危机。不论是个人、团体,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危机,当然更需要很多挽救中华文化的英雄。
一杯清茶,一盏青灯,数十本厚厚的史书,“最美浙江人”吴海京穷尽十年光阴为《资治通鉴》续记;西安“关中大书房”的老板,魏红建在时代洪流中执着坚守……他们都为之付出了行动,甚至倾尽自己的一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英雄”。
我坚信,在时代的发展中,国人一定会重拾山河,找回我们的“文化之母”。
【篇二:遇见碎片化时代】
时代随着时间慢慢变新,以前的旧时代被人们渐渐遗忘。现在的每一个人都拥有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当然,这些东西在生活中也能帮助到我们。但,它也有坏处。
手机、电脑、平板,在生活中能天天看到,它也能帮助我解决问题,例如,当我们遇见了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字典查找;当我们不会解释哪个词语的时候,我们不用去翻那本又重又厚的词典,我们可以在电子词典里查找,又快又方便;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些困难事时,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出问题,会有热心网友解答,我们也可以搜索类似于那些解决不了的事。以前,我们要与一个人联系,只能写信,邮寄过去。现在,我们可以打电话,也可以QQ聊天。如果我们想到对方,我们可以打开视频通话。如果我们想看电影,我们不用在电视上找,我们可以在电脑上看。
当然,那些电子产品对我们的危害也非常大。它们有辐射,我们长时间玩着手机,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电子字、词典,虽然能帮助我们解决疑难字、词,但它们来得轻松,我们忘得也快。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做作业都是抄网上的百度作业帮,再也不会用大脑思考,如果长期不用我们的大脑,它也许会老化吧。抄网上的答案,自己却不理解,考试怎么办呢?还有一部分学生、大人们,整天沉迷于网络、网络游戏之类的。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还不时的往游戏里面充钱。这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整天这样的浪费时间,浪费钱财。所以偶尔玩玩那些电子产品就行,但千万别沉迷于它们,娱乐一下,千万别忘了时间。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眼睛。父母给我们了生命就要好好珍惜,不能虚度光阴,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报答他们。
电子产品既好既坏,我们可以适当玩,但千万别沉迷进去。有了新时代别忘了旧时代,我们要好好利用手机的好处,别陷进它的坏处,这样才能好处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