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封家书表孝心】
亲爱的奶奶:
您好!
好久没给你去信了,您的身体还好吗?我听爸爸说,您今年夏天要来我家,我真高兴,那我太好了!在您到来之前,我先为您介绍一下我们的房间,好吗?
去年暑假,我们来到了汉川公园玩,我们还看了很树林、花草等植物,我们来进竹林,竹林也很多竹子。我和奶奶又来到小河边玩水,我看到了有很多小鱼在游来游去。有五颜六色的小鱼,我和奶奶喂小鱼吃,一群小鱼都来了,他们都来抢吃的,我和奶奶真高兴,也很开心起来,我又来到操场,奶奶看见我在玩游戏。好好把我拍下来了,看见我非常高兴,也非常开心。
奶奶说:“外孙女你肚子饿吗?”外孙女说:“我肚也饿。”奶奶也很饿。我出去吃东西,我和奶奶迫不及待地走出去了,我看到了很多风筝,也看到了很多人跳舞,也很多车子,我看见很多练武的人,其它小朋友在玩自己的沙。我奶奶看见一个小店,让服务点菜,也让服务员点菜,也让服务上菜。奶奶点的菜有:西红柿、土豆、红小鱼等蔬菜。我们吃得很高兴,也吃得很饱。我们坐车回家了,这是我和奶奶的照片。我们希望再来到汉川公园玩。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外孙女:XX
【篇二:假如我是校长】
“唉!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如果我考砸里则么办啊!”“耶!我们马上就要举办运动会啦!”“唉!好好的暑假,干嘛呢么多作业啊!”平常听到了同学的话,我有时高兴,有时难过。如果我是校长,我会让同学们喜欢上学。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让老师们布置很少的作业,让同学们早早睡觉,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画画、看书、练字、练武……;我会取消期中、期末考试,让同学们没有考试前的压力,晚上不会睡不着觉;我还会让老师不布置暑假、寒假作业,这样同学们就不会愁眉苦脸地过着假期了,能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放假了。如果我是校长,我会买很多运动器材,因为有些同学先借了自己喜欢的皮球,另一个同学也借了,你借一个,他借一个,结果后面来的同学就没得借了;我会在学校里装一个电梯,这样上下楼会很方便;我还会让食堂阿姨做同学们喜欢的饭菜,而且要烧熟,这样就不会浪费了;我会把学校种满植物和花朵,这样不仅外表美观,而且绿化还可以让学校的空气变得新鲜。
唉!假如我是校长,我就会让学校变得五彩缤纷,充满童趣,让童年深深印在我们心中。
【篇三:没错,我很喜欢】
死气沉沉的课堂上,同学们不是头摇摇欲坠似的做着单摆运动就是趴在桌子上进入梦乡……似乎只有我还精力旺盛、全神贯注地听讲。老师对此也十分惊异,于是邀请我为大家讲讲保持精力的原因,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武术。
小时候的我总是爱看电视,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不是在看动画片而是在看某些节目上的武术表演。惟妙惟肖的动作和激情四射的背景音乐使我整个人都“燃”了起来,我还不停地模仿表演者的动作。虽然只是花拳绣腿,但我却仍旧乐在其中。从此我便一直喜欢上了武术,并终于在之后接受到了正规的训练。
拉伸韧带,是武术训练当中最重要的环节了。每当做“八字开、一字开”这些基本练习时,胯下的肌肉似乎都要被撕裂一样,剧烈的疼痛感渗入心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武术训练者的艰辛与劳累。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是枯燥的拉韧带,练拳法,我都认真对待。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因这份喜爱而最终选择咬牙坚持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业渐渐变得繁重起来,我不得不暂时放下武术,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一天晚上,正在努力复习功课的我突然听到客厅的电视机里又响起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练武的背景音乐,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我全身似乎都燃烧了起来,武魂在我的心中再一次被唤醒。我放下手中的笔,把我所熟知的拳法甚至小时候的花拳绣腿全都打了一遍,直到汗如雨下,体力不支,才十分不情愿的停了下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在初三繁重的学业中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武术,但武魂却早已融入了我的血脉,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练武不仅使我的体魄健壮,使我的精力充沛,更使我懂得要把中华民族的勤恳、坚韧的优良品格传承下去。
【篇四:猜成语】
今天,我在作文课上玩了猜成语游戏。我们都举手赞成让乔一涵上台做动作表演成语。
在台上,老师让乔一涵表演,乔一涵走在楼梯上,像是走了几十层的样子喘着粗气。马上就有人猜出是“气喘吁吁”。老师又给他看了一个成语让他表演,他就东看看西看看,大家抢着说是“东张西望”。
接着,乔一涵皱起眉,然后又假装吃了苦瓜苦着脸,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人猜出是“愁眉苦脸”。后来,他就学公鸡叫,然后又开始练武,他严肃认真地练起武来,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噢!这是“闻鸡起舞”。
我猜对四个,得了四分。有好多人在大笑,我们很开心,就像有人挠我们痒痒一样。
这个猜成语的游戏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欢笑,我很喜欢这样的游戏。
【篇五:我的师傅】
我的暑假是痛的,累的,苦的,也许是快乐的,总之是不平凡的。因为我小时候容易生病,爸爸每年暑假都会让我去武馆习武。今年暑假也不例外,放假还没几天,我便来到了武馆开始暑假习武锻炼。
我的师傅姓杨,是“余门拳”第6代传人,曾任特种部队武术教官,是重庆知名武术综合格斗裁判,全国传统武术八段金牌获得者,精通十余种武术,威震武林,曾去香港拍摄过《踏雪寻梅》等多部电影。我师傅文武双全,平时爱好写诗,虽然没有在大刊物上发表,但我看过师傅的诗,感觉和课本里写的也差不多。师傅还爱好书法,走进武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聚义厅上挂着的一个大大的“德”字,看上去龙飞凤舞,苍劲有力,这就是我师傅的杰作。
我师傅三十多岁,中等个子,看起来十分健壮,双眼炯炯有神,仿佛眼睛里有电,还有火。看你一眼,就知道你在想什么;瞪你一眼,就好像射出一束电,无论是谁,就会变得乖乖的。师傅相貌潇洒,鼻子挺拔,像水浒传里的武松。他那一根比他身高还高半尺的棍子随时跟着他。在练武时,若心不在焉,那棍子就会劈头盖脸地落在你的身上,疼得你嗷嗷大叫。
暑假第一课,师傅给我们表演“余门拳”。只见师傅怒目圆睁,左掌一横,空中划一弧形,头往左边一甩,右脚猛地一蹬,只听地上“啪”的一声,人便腾空而起。看得我目瞪口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得像师傅一样。
接下来我们练习拉韧带,韧带太硬,是我非常严重的缺点,特别是练习横竖叉,师傅说我的横叉是“高架桥”。这次我又要倒大霉了,师傅让我用力往下压,可是我还是压不下去,师傅就过来“帮忙”,一手按住我的腿,一手压住我的肩,用力往下压,疼的我哇哇大哭。一遍又一遍,我筋疲力尽,汗水与泪水湿透了我的衣服,师傅就站在我的旁边,告诉我:压不下去,今天就别回家,留在武馆继续练!我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累得我腰酸背痛,师傅那根可恨的棍子像是长了眼睛,只要我想放弃,他就会落在我的身上,腿上,手上。师傅说:“油盐出好菜,棍棒出好人”,人的意志力是磨练出来的,练习意志也是习武内容之一。师傅对我们的要求是严厉的,现在想来在学校读书老师对我们要求与学武术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
师傅在上课练武时与下课或者平时判若两人,上课时非常严厉,平时又是那样的善良和慈祥。有一次我们练习踢腿,我不小心伤到了脚踝,师傅拿来他亲手泡制的药酒给我推拿,按摩,就像爸爸一样,在我生病时,爸爸总会用他那双大手抚摸着我的额头。师傅抱着我的脚,一边给我推拿,一边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给我讲做人的道理。他说练武之人重在“德”,只有德好,长大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练武重在健身,并非逞强好斗。他讲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到重庆走亲戚,看见一位要饭的老婆婆,病得奄奄一息,非常可怜,他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元钱全都给了那位老婆婆,那几块钱本来是妈妈拿给他坐车的,最后自己走了四个小时的路才到亲戚家。师傅还告诉我做人要善良、仁慈。师傅的话总是那么简单,但又是那样的有道理,易懂,很多是我在学校学不到的。
我的师傅还有很多传奇故事,他就是当代的武侠,用他那矫健的身躯默默地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