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香火的作文

【篇一:走过中秋】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随着中秋节的钟声响起,人们又沉浸在了忙碌与欢笑当中。

早晨,大人们早早地起了床去买各种水果、佳肴,市场上到处是水果摊,那笑红了脸的苹果、玲珑剔透的葡萄、黄中泛绿的梨子挤满摊位,让人看着就嘴馋。摊主笑吟吟的招待买东西的客人们,大街小巷,人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老婆婆们也聚在一个亭子中,七嘴八舌的聊起了八卦;老爷爷们却是围在一起下棋,每下一颗棋子,老爷爷都会紧皱着眉头,手捏紧棋子,深思一番才下定他,是多么的谨慎小心啊。大过节的,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拉着家里的长辈去买各种灯笼、玩具、炮竹……平时冷清的街道一下子热闹起来。

傍晚时分,妈妈开车载我们一家子回乡下看舞草龙。草龙是用收割后的稻草编织成的,每年的今天,家家户户都会回来舞草龙。年轻力壮的大哥哥们负责抬草龙,还有一位大哥哥在前头抬草龙的糖口。村里的老乐队一鼓一锣一长号的奏起乐来,给乡村的中秋增添了不少的气氛。那草龙摇头晃脑、甩身摆尾,活灵活现。龙的身上插满了香火和荧光棒,这条栩栩如生的大草龙,为人们点起了希望,为人们舞来了喜气。草龙每探访一户人家,在家里收购者的人总会插一大把香火,然后放一挂鞭炮,据说,这样就会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呢。临近舞龙结束,我和妈妈跟着人群来到河岸边,目送着人们把“海龙王”送过“海”去……

中秋圆月下,抑或有一群老人,正坐在河塘的岸边,沏上一壶上等浓茶,侃侃那过去的岁月,聊聊那今夜没有回来团聚的异地亲人。中年村姑们也从各自的家中抬一张桌子出来拼在一起,然后把早就准备好了的各种月饼和水果摆满了桌子,等待着大家来分享。小孩子们也在今晚丢了睡意,效仿着大人们围坐在一起,纷纷拿出各自的小玩意显摆着,分享着。

“慧儿,你看!”妈妈手指着圆月说:“那月亮多漂亮,像什么呢?”“月饼!”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小吃货,就知道你往好吃的上面想。你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听听,要是背不出,就甭吃今晚的月饼了!”“哼!想为难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走过中秋,走过忙碌,望着圆圆的亮亮的金秋月,走进梦想,走进梦乡。

【篇二:四季变奏曲】

抬指描绘白云的形状,湛蓝的天空如洁净的碧玉,好个不染纤尘的景,静若缥碧,清如玛瑙。白云飘过,似与清风游戏,嬉闹间尽显俏皮本色,街角立影,凝眸望那清新如梦的天空,听那一片喧嚣渐失于耳畔。心如淡淡流水般,淌出一丝丝回忆,与现实相结合,于眼前显出了不一样的画面……

春·残阳·暖阳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轻咏着诗词伫立于河畔,静望那悄然无声的河滩,映衬着天际那半抹残阳,稍染上轻许深沉寂寞的红,在微风的荡漾下,似是吹出了凄凉的滋味。五龙河静静地流淌,伴着夕阳落幕而沉入梦境,古老而苍茫的土地,那其中积蓄着的爆发力,究竟何时能冲出胸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低吟着诗句漫步河边,昔日泥泞不堪的河滩早已化作了玉石垒砌的护栏,赤足踏在玲珑蜿蜒的石子路上,仿佛触碰到了大地的脉搏,强劲有力,苍老的土地在春风的荡漾下亦漾起了点点春色,河畔的柳枝轻摇,似是摇出了嘤嘤的赞美之歌……

夏·疏阴·繁阴

常闻乐师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许音韵流畅中的戛然休止正为一曲的精华所在,但夏日无声的闷热之中却未透着丝毫生气。聒噪的蝉鸣叫着呼朋引伴,宽敞的街道悄然无声,似乎都埋在了盛热的酷暑之中,名曰“盛隆”,却无法彰显“盛隆”的真谛,也许,是在静静地等待?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曾以此语反斥楚王的诘难,却不知,此时此语正恰似此景,也许炎热的夏日仍悄悄掩饰着些许生气,却掩饰不了那比肩继踵般的人浪,暑气冲天的柏油马路上一解往日的燥热难耐,散发着阵阵清凉,各式各样的冷饮摊点、开放空调的店铺林立街头。这一刻,才真正诠释了“盛隆”的含义与滋味。

秋·孤峰·众峰

飘零的落叶掩映着秋日的寂寥,当真应了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却无人能言那“秋日胜春朝”。孤独的山峦纵使连绵起伏,却依旧掩饰不住那份无人的清冷,林间小路本因秋色清索而寒骨,又因那寂寥而凄神,透骨的凄清一点点深入骨髓,纵使林遮丛掩,却依旧是寂寥的香火伴着寂静的山林,在愈发深沉的秋色之中一点点蔓延着寒气……

年复一年,又是那飘飞的落叶,却不再如昔日般孤单落寞,拜祭的寺庙中香火日益鼎盛,昔日清冷绝美的娘娘山人气日益增加,斑驳的霞光之下,树林间传递着喜人的秋色,秋意遍布山野,弥漫着醉人的微香,游人踏足山林各处,盛况不输那昔日娘娘驾临,曾沉睡着的山岭在可人的秋色中苏醒,绽放着异彩……

冬·萧索·纷繁

冬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似乎想要掩住世间所有的繁华,将一切变为飘渺的虚无。静寂的羊肠小路在雪的纷扬下愈显深沉,为静谧的乡村勾勒出无人的假象,冬雪封住了一切大地的生机,只余下天地间苍茫遍野的雪白在提醒着冬天的寒意逼人。雪被之下的青青石板路记载着岁月流失的痕迹……

依旧是傲人的冬雪,不可一世地想要霸道地占有整个天地之间,却再也无法实现自大的梦想。匆忙繁华的街道一别往昔的寂寥无人,寒冷的天气中弥漫着节日前的温暖和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贴近。曾经落后悲哀的小村庄被繁华热闹的商贸交易替代,一点一点占领着雪的冷漠与无情,在苍茫大地上架起沟通来往的桥梁……

纷繁的十字路口,静静仰望着天空,那份永恒的湛蓝见证着十年如一日的成长与改变,记录着几代人辛苦汗水的结晶与骄傲。未曾停歇的脚下是那流动着崭新血液的古老土地,岁月的流逝带走的不是遗憾,而是一点一点被改变着的过去,血液流淌着新意,也流淌着一代又一代对于家乡的奉献。

岁月如歌,吟唱着遍布家乡的足迹,歌咏着无尽于心的热爱……

【篇三:读《疯娘》有感】

母爱是天地间最无私、最仁慈的爱,我是从《疯娘》中感受到的。

故事讲述了23年前,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年轻女子流落到了我们村,奶奶为了给家族续上香火,把她娶回了家。可待母亲生下了我后,奶奶却狠心地把娘赶走了。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出走的娘居然回来了。望着这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我显得格外失望,对她十分冷淡。谁知在我高考时,娘竟为摘野桃给我吃而坠落山崖。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母亲,我不禁失声痛哭……

这是一篇让人流泪的文章,读到这里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但母爱并不是只有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才显示出她的伟大。

当我们生病时,母亲总会在床边守着我们,时不时摸摸我们的额头,眼中充满了疼爱与心痛;当我们因为没考好而失落时,母亲总会不停地安慰我们,期待着我们能破涕为笑……母亲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出她对子女们的爱。

母爱是一本深奥的书,需要我们敞开心去认真读;母爱是一杯甘醇的酒,需要我们去细细地品味。母亲给予我们的爱如繁星之多,因此我们也要懂得珍惜眼前的母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篇四:我的奶奶】

八十高龄的奶奶心地善良,勤劳节俭,甚至出门在外连一瓶水都舍不得买,渴了就就着自来水龙头灌上一大口。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迷信,泥菩萨的忠实崇拜者,家里的那尊泥菩萨面前的香火一直像奶奶健康的身体一样旺盛地袅袅上升,从未停歇过。

听妈妈说,我一出生,那时还算年轻的奶奶便花了50元香火钱,从她一生中旅游的唯一地方——九华山求来的护身符挂在了我的脖子上。本以为奶奶这辈子是不会和迷信说再见的了:因为家人劝过她老人家多次,但一点效果都没有。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心中“顽固不化”的奶奶。

那是去年夏天,勤劳的奶奶养了一大群家禽:有芦花大公鸡、纯白的母鸡,有肥肥的大麻鸭,还有呆呆的大白鹅等。一大院子,它们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煞是热闹。奶奶每每见到这种景象,布满皱纹的脸便笑得沟壑纵横。加上奶奶丰富的饲养经验和精心的照顾,一个个长得“鹅高鸭大”的。奶奶每天除了拜菩萨便是在看她的那群可爱的鸡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禽”有旦夕祸福。村子里有人家的鸡鸭陆续的就死了,个别人家甚至都关了圈门。村民们纷纷去镇上买预防鸡瘟的要去了。这时奶奶在菩萨面前跪拜的次数更勤了,时间更长了,嘴里还念念有词:菩萨保佑,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我的鸡鸭鹅。我在门背后听得笑出了声,平时对我疼爱有加的奶奶狠狠得瞪着我:不许对菩萨不敬!

随着疫情的严重,妈妈不免担心起来。便打算去镇上预防鸡瘟的药。不料奶奶知道后却坚决反对。还说:我们家有菩萨保佑,一定平平安安。还振振有辞地说:“这么多天你看,别人家的鸡鸭都死了,怎么样?我们的一点事都没有。这都是我在菩萨面前求来的!”,妈妈没法,只好说:“妈,你信你的,我买我的。这不更保险吗?!”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奶奶就生气地说:“你去买就是说我们的心不诚,菩萨会怪罪的。”说完便一颠一颠地跑到神龛前,跪拜地更勤了。

可怜孝顺的妈妈一边看着前虔诚地跪拜在神龛前的奶奶,一边眼见着开始发蔫的鸡鸭却束手无策。十天过去了,那些预防过的人家安然无恙,而我们家院子里再无往日的喧闹了,连那条看门的老黄狗也未能幸免。

奶奶伤心极了,望着她指望着的那尊菩萨,疑惑起来,喃喃地自语:怎么不灵了?

我家的鸡鸭死了只后,镇上还来几个穿白大褂的人,要求妈妈挖深坑,洒上石灰,把病鸡埋了。他们走得时候还留下了几本科学养家禽的小册子。后来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跑去一看:原来是奶奶在砸那尊陪她几十年的神龛。嘴里还说:不信科学不行呀!

现在,我放学回家,奶奶如果不是在喂养家禽,那一定是戴着老花镜在看那些小册子。

【篇五:游国恩寺】

去到风景优美、宁静怡人的云浮,若不能一睹国恩寺真颜,实为天下一大憾事。

清凉的早晨里,最好的去处便是绿水微漪的莲花池旁那古色古香的亭子。坐在粗糙不平、落满岁月风霜的木椅上,手臂轻轻一搭棕红的围栏,见快门闪动时不经意的回眸一笑,把在微风中轻摇、露出粉嫩花蕊的莲花,花瓣上欲往池里跳的滚圆的珠水,偶尔略过水面的蜻蜓,一起勾画进了这世间最诗情的画。

初晨的光辉在水波里隐隐闪动,略有些迷蒙地抬起头,入眼的便是唐朝女帝苍劲有力的“国恩寺”三个字。大门背后,重重叠叠的寺庙在龙山上排开,如墨一般沉寂。右脚跨过门槛,顺着歪歪扭扭的石梯一路向上。无人跪拜的小佛正襟肃容立在小小一方室里。插在一旁炉鼎的香火一摇一摇,照在了小佛金铜色、年轻而静谧的脸庞上,看上去非但没有一丝诡异感,反而令人心生暖意——似乎觉得在这样风和日丽的晴天里,久久居于阁内,点上烛光,是理所当然的。

漫步在国恩寺内,一双耳朵并没有多大用处。只有在恰好某个时候,才能听见更远的山林里传来一声沉闷的钟声,有时候伴着几声蝉鸣,再听着它们渺远地逝去。一向爱用童音嬉闹的孩子们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脸,轻轻将脚踏在青色的石板上,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闪烁的是渴慕。他们在渴慕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这份难得的宁静吧!

继续往上走着,汗水淋漓间,终可瞥见在树丛里若隐若现的一方瓦尖。迎着香火萦绕而来的氤氲,一座硕大的寺庙显露出了真容,那名象征着智慧和真理的老人,眼皮闲闲搭下,盘膝正坐,合上了已被铸成金铜的手掌。他的嘴似乎微微张开着,像是要念出吟遍一生的偈语,也像是要对天下苍生送出最美好的祝福。跪在了佛像前红色的软席上,第一叩首,愿家人朋友一世平安,身体健康;第二叩首,谢国恩寺容世间万分希冀,愿将自己最美丽的部分展现给天下;最后一叩首,愿天下苍生,生生世世,心怀善念。我想,这就是古今圣僧,如六祖,成佛的初心吧!

万籁寂静,但余钟磬音。这令人沉醉的国恩寺……

【篇六:迷人的清泉岩】

北京有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云南有古朴的丽江长城;甘肃有精美绝伦的敦煌石窟……我们漳浦也有一个人尽皆知的景点——清泉岩。

清泉岩又称清泉寺,是我们漳浦的名胜古迹。步入山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小喷池。

登上石阶,一路两旁的花草树木长得十分茂盛。树木郁郁葱葱,草儿生机勃勃,花儿姹紫嫣红,非常漂亮。清泉岩里还有许多的石刻,其中就有一个石壁上刻着“觉岸”,相传是蔡新中途归省,辞官不做时,乾隆皇帝为敦促其早日赴任,而亲赐的御笔,正中有“乾隆御笔”方形篆印,落款为“臣蔡新”字样。此外,蟠桃坞、登临驻节等石刻都是蔡新手书。

顺着石阶向上望,一座富丽堂皇的古庙坐落在半山腰上。这座古庙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还未进庙门,外边早已幽香阵阵,金碧辉煌的庙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金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墙身,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显眼。这座古庙与别处的建筑不同,屋顶的两角向上翘起,上面刻着双龙戏珠。门口两旁蹲着两只石狮子,张着嘴,威风凛凛,就像门神一样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庙宇。

跨进庙门,首先看到的是天井,又称许愿池,池里养着几只乌龟,每位来庙里供奉香火的香客,都会向池里投硬币许愿。接着进了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金光闪闪的弥勒佛像:袒露前襟,双膝盘坐,手捏佛珠,面泛笑意,惟妙惟肖,生趣盎然。弥勒佛的这个笑意让我禁不住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弥勒佛每天都面泛笑意?难道它在警示我们生活中有忧愁与烦恼,也有快乐,我们应该乐观地面对生活,努力克服困难。大殿两侧还有十八罗汉,有的笑容可掬,有的长眉善目,有的静坐沉思,有的合掌拜佛,有的捻珠诵佛……真是千姿百态,各有特点。我想,雕塑它们的人该有双多么灵巧的手啊!大佛像的周围,点起了许多根粗大的蜡烛,两炉高香,飘荡着灰色的烟雾,整个大殿烟雾弥漫,香气窒人,有一种浓香而朦胧的神秘气氛。古庙每天来供奉香火的人络绎不绝,从来没有断过,这座庙非常有灵气!

走出古庙,我来到了附近的一座石头上,看见了一个有脸盆大小的池,这叫不涸池。据说有一回我们漳浦发生了干旱,所有的河流,包括清泉岩里的水都干了,只有这个不涸池里还有水不会干涸。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不涸池底下连接着一条遥远的河流吗?

再往下看,我看到了一个石刻,上面刻着《般若波罗波蜜多心经》,上面都是浑厚的狂草阴刻,字迹又大,每幅三字或四字,长达250厘米左右,宽约140厘米。

再往上爬去,我们会看到一个洞,也叫清泉洞,洞里全是石具,这是蔡新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此洞养育了一方的人才,以后我也要多来这读书,沾沾前辈的光辉。

接着我爬到了山腰,有一个隐蔽的石室,这是20世纪30年代,红军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曾住在这个石室里,这个石室也曾被作为军用物资储藏处,我们称它为“红军洞”。

慢慢地,我登上了山顶,放眼望去,漳浦的景色尽收眼中,此景让我想到了“巍峨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每一次游玩清泉岩,我的目标就一次比一次明确,我要做一个像“两帝师”一样的人——清廉、慎独。

【篇七:家乡的凤凰山】

我的家乡在衙前,那里有一座美丽的凤凰山。每逢天气晴朗的星期天,我总是缠着爸爸带我去逛逛。

来到山脚下,一条盘山公路浮现在我眼前。缓步而上,可以看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朵朵颜色各异的小野花时隐时现。鸟儿欢快的歌声此起彼伏,十分动听。走着走着,可以看到一座李成虎墓,这里长眠着一位革命先烈。沿路往西,有一座红色的凉亭。站在凉亭里,向西望去,视野非常开阔,一片村庄出现在眼前,还有一片农田。

继续往前走,来到北面,一座小庙座落在此。整座庙的墙是红色的,在一片翠竹的映衬下,显得非常幽静。庙里香火旺盛,很多人来这里祈求家人的平安。

凤凰山真美,我每次来都流连忘返。我爱家乡的凤凰山!

【篇八:寒假作文】

虽然放寒假还没几天,可今天这事,我感觉还挺有趣的·····

今天,父亲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给我买了几盒擦炮回来,并嘱咐我:你只能放一盒,把剩下的留到春节再放。我答应了。于是立刻拿起一盒就筹备去放,我先打开包装,发现擦炮是一个个小圆柱体,非常细小,中间是红色的,我用早已筹备好的香火把中心的捻子点燃,然后一扔,擦炮就会在半空中炸掉。我就如此放了几个,感觉没意思了。忽然,我灵机一动,立刻跑到前面的一块空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擦炮埋在里面,只把擦炮的头留在外面。我拿起香火,把中间的捻子点燃,然后我闪电般的跑到一块大石头后面,只听“砰”地一声,我从石头后面跑过去一看,擦炮在地上炸了一个石头大小的坑,让我瞠目结舌。后来我又找原样放了几个,都没再炸出那样大的.坑,只炸出了非常小非常小的坑,擦炮真是太厉害了,实在太好玩了。不一会儿,一盒就被我放完了。

我盼望快点儿春节,好把剩下的擦炮给放了,不过我会听母亲的话,注意安全的!

【篇九: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在学校附近看到这样的情景:白发萧然的老人把佛前的香火插在学校的墙角,每隔几秒插上一小束,她仔细丈量着距离,目光虔诚。如同一个布阵的老巫师。日上中天以后,城管的人把这些香火一束束地拔掉,就像在清理自家庭院的杂草。等到夜幕再次降临,老人又从阴影中走出来,重复着昨天的动作。

我站在宿舍楼上,看老人点燃那些香火,火光一明一灭,像海上的灯塔,烟气散开,是白色的航标。无论哪一种,都会给漫漫旅程上的游子带来深深的慰藉。

后来朋友告诉我,那是当地的习俗,用来给死人指路的。从一个人离开人世的地方开始,每隔几步插一束香火,指引那个人到应该去的地方。

于是我问朋友,这条路的终点在哪里呢?

朋友沉默了,不知道答案的人都会这样沉默,而知道答案的人,已经在那条路上走得太远了。

学校是在两个医院的夹缝之间建起来的。宿舍里,我的床铺靠窗,那窗户所对的,恰好是其中一家医院的急诊大楼,有好几个夜晚,我是被救护车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吵醒的。警铃的灯光在宿舍里一闪而过,窗户像被洛了一下,让人觉得不敢碰触。

所以,学校附近成为那些香火插放的起点,是在许多人意料之中的。

但是,从这里开始的旅程到底有多远,却无人能够解答。

远是对距离的一种形容,但是人们评价远近时,往往并不是用尺子来度量。天涯远吗?有人说天涯若比邻。咫尺近吗?有人说咫尺画堂深似海。而远的概念,常常来自于未知。

香火点燃的那条路上,前途当几许呢?我们一无所知。

有一次我在城市的另一条街道上也看到了那些插在墙角的香火,使沿着走了下去。香火断的地方有许多古旧的骑楼,前店后居。骑楼墙头本应是牌匾的地方,有粗糙的凸起处,仔细分辨才发现那是浮雕。图案很奇怪,像陌生的脸在迎着行人更加陌生的目光。

我想起远古时候的部落图腾,它们以诡异的身姿被人们崇拜着,并且以各种形态成为巫的面具。

中国的巫其实远比西方魔幻中的巫师有韵味。且听《楚辞》中那些巫歌便足以令人感受到他们的深邃了。我一直认为巫身上应该有江离和辟芷的味道。他们用影子一般的舞姿来拜祭天地,他们用喑哑的声音和残浊的九子铃来招魂。

然而,最重要的是,人们在很长的年代里都认为巫可以触摸到那段未知最遥远的冥途旅程。后来,人们发现巫欺骗了大家,发现巫也对那段旅程一无所知,所以巫彻底地消失了。

我看着断在骑楼下的香火,一度怀疑是否本应接下去的香火被城管拔走了;可是既然没有人知道终点,城管当然也只能从这样一个断途中开始拔除;或者,我眼前所见的,不过是另一个无限遥远的旅程的起点罢了。

东晋的陶潜与他所钟爱的酒在流年中一步步靠近这段旅程的起点。他开始猜测自己走上这段旅程的情景,他也曾试着预言这段旅程的距离;然而,最后他无奈地在《拟拘歌辞》里叹一句——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良未央,这是他的答案,也是去伪存真寻不到答案的慨叹。

香火断断续续,忽而没于无形,似乎在预示,以这里开始的旅程,以及人们对旅程的思考,都遥远到无踪无形。

【篇十:这件事真让我难忘】

天空微晴,心中一片澄明,踏上曾多次向往的净土。

到了庙前,庙宇明黄,兀然新了双眼。周遭肃静十分,香火焚然。道路两旁,人来人往,却莫不禁言卷舌,潜心默念。快步上前,沿石阶而上。不过几步,只见一鼎孤然矗立,一如千年。慢慢上前,想伸手,却又碍于它的伟傲。不禁叹然。

到了主殿,香火袅袅,经轮转动。只见一小和尚危坐于旁,嘴中念念不止。虽心中的恬躁却也多了些许稳性。抬眸,见一佛慈笑端坐,似一眼可以看透一切,大彻大悟。持香上前,端正地跪坐在前,施礼祈福。总听老人们说的“心诚则灵”怕是说的就是这样的心境吧。

我从这袅袅香烟中突围而出,暮然回首,殿堂庙宇,巍峨庄严。这次的邂逅更期待与此净土的下一次重逢。

久久回想,那寂静萦绕在心头,久久未平。

热门推荐
1大懒虫尔明
2我喜欢的小动物
3登山
4永远记住你老师
5一件烦心事
6书香伴我行作文600字
7辉煌与梦想读后感
8乌云
9美丽的背后
10寻梦路上的坎坷——读《根鸟》有感
11一个特殊的年
12多实在,少浮华
13为他们喝彩
14一句话的力量
15他们
16我的优秀班级
17游安丰古街
18保护神奇树的小仙女
19我们家的“戏精”
20春意
21青春舞曲
22校园风光
23此心安处是吾乡
24黄鼠狼给鸡拜年
25友谊
26项脊轩志触动我的情感
27我眼中的一抹光最美
28语文书的自述
29二十年后的自己
30回味童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