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谈论“二孩”】
“2015年12月27日下午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觉得这也还挺好的能有个小弟弟妹妹,但我却听说一个男孩就是因为这个就要去死,于是我就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有个小弟弟妹妹不好吗?
有些人觉得“二孩”特别特别讨厌,但在我看来,有个小弟弟妹妹是很有乐趣的,能陪你玩,一起开心,一起欢笑,多一个能陪你的人,有什么不好。虽然有些东西就不能有个人“独吞”了,但为什么就不能慷慨点来分享呢?我猜这个小男孩估计就是因为“分享”,才不愿意要个弟弟妹妹,怕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他的吃的,玩的,属于他自己的甚至是家产分给他。
而且,就国家长远角度来看,我国人口特别多,但缺乏劳动力,所以如果有了“二孩”政策,我们就能有许多劳动力了,而且人越多,人才也就相应增加。虽然可能出现食物,水的不足,但如果国家发展起来,难道还缺这些吗?我们就可以向别的国家来换,用我们的新科技,新成果来换。
假如我们的父母老了,如果有多个子女的话,父母就能更幸福的享受老年生活。况且我们在生活中十分需要个“帮手”,如果是朋友,他也不可能什么都帮你,但如果有个弟弟妹妹的话,有困难,他一定会帮的。这也正说明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更说明了团结才是王道。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竞争,更需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只要有了“二孩”这就很好实现了。这也不是一个最大的利处吗?有竞争才有进取嘛。
现在不是有男女比例失调吗,如果有了“二孩”,这个问题很快就会解决了。况且“二孩”也能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得以缓解。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有更多的劳动力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国家一天天繁荣下去。
总而言之,我认为“二孩”还是很好的,它的利大于弊,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家庭,对个人。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个“二孩”就要去死,这至于吗,真的值吗?为什么就不能顾大全,而不计较个人问题呢?
【篇二:掌控自己】
现在的社会,是非常现实的,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那些浪荡人群,我认为,他们已经荒废了他们自己的人生了。
他们整天在街上游来荡去,也不去找正事做,现在,他们正在浪费他们的青春,或许现在设计快乐的,我想,当他们老了的时候,一事无成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很羡慕那些事业上很成功的人吧。
现在的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天只想着自己应该怎样会变得更快乐,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难道父母把他们的孩子抚养成人,就只是为了看到这个结果吗?这些人的做法,其实是在自掘后悔的坟墓,时间终究会证明勤奋的人是幸福的。
我最看不下去的就是在路边要钱的人了,如果是真的缺乏生活劳动力,还情有可原,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有手有脚的健康人在街上要钱,明明有劳动力,却在街上乞讨,难道他们没有父母吗?不可能他们的父母也抛弃他们了吧,我真的为他们感到悲哀。
说说自己吧,有一段时间,思想真的是很涣散,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我明白那些大道理,不学习是不会有出路的,但我觉得很烦,不想听,直到老师跟我们讲生物和地理要结业考试了,初三不会再学它们了,我一下子就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就想,一定要努力读书,才对得起我的父母,才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我知道,我的命运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如果我自己都放弃了自己,那我以后就真的完了,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话,又不会有人来帮你,毕竟你对被人来说又不是好重要,别人凭什么来帮你嘛。现在的我,已经开始在努力了,我不知道结果会使怎样,我也不想去预料。
朋友们,你们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对于困难,一定要勇敢的克服,不要想结果怎样,你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你为它付出了汗水!
【篇三:庖丁解牛读后感】
不可不展示的才能
有太多的学者留下教诲,太多的道理等待着我们探寻。
在日光灯晕染了一片墨色时,我仿佛看见庖丁穿着棉布粗衣,手脚并用地给文惠君讲述他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
我今天要谈的仅仅是一小点——“善刀而藏之”,它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在文中是说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技能。但是,自敛其才是对的吗?
当今世界,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只有不断地磨练自己才可能成功。在课堂上,在社会上,你不展示才华,就无人能发现你的才华。当你踌躇着该不该把握机会时,早已被别人抢先一步。才华就像一双手,成功就是那带着刺的玫瑰,只有敢于冒着被刺的危险,才能采摘到芬芳的花朵。
如今,没有人会因你的错过而可惜,当你隐藏你的才华时,你的才华就很难会得到展示。也许有人认为自敛锋芒是对的,我深以为其不然。当你找工作去投简历时,要做的是将自己的才能释放到最大化;当你在工作中想得到领导的垂青时,要做的是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优化,如是而已。
试问,倘若庖丁真的自敛其才,还会有这样的故事吗?他有可能以平民之身与文惠君交谈吗?——当然不可能。
社会分三种人,一种是泛卖劳动力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劳动力做到最好,去泛卖它;第二种人是管理者,他们是去管理第一种人;最后一种是资本家,公司的所有运作由他们说了算。请问,你想成为哪一种人?
所以说人人都要努力展示才华。让我们向阳光狂奔,展示属于我们的耀眼。
【篇四:城市化下的留守之痛】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有句话叫作“长兄如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我们不妨进行一下补充,也许姐姐也可以担当母亲的角色。
正如图中所见,幼小的弟弟在姐姐的怀中安逸地睡着,姐姐搂着弟弟,用心地温习功课,不敢妄动,以免惊醒沉睡着的弟弟。当问及为何带着弟弟上学时,答案是父母打工去了。
城镇孩子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在留守的了孩子看来却十分平常,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但我们看到这一幕,唯有痛心和反思。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孩子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为什么尚且年少的姐姐在上学时仍需担起母亲的责任?为什么在社会关注度日益增加的今天,留守儿童的数量却在与日俱增?
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轻松,因为现象背后的是一个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的状态:城市化。
中国的经济体系历史悠久,历经坎坷,终于在三十年前由一位伟人领导,走进了世界的视野。然而,三十年的穷追猛打毕竟无法与三百年的资本积淀相比,城市化进程中的漏洞便被十三亿人口无限放大。
当资本风起云涌,当工商业拥入城市,农村的劳动力不甘落后地涌向城镇,抢占高地。因此为了挣钱养家,为了家人能够过得好一点,他们只能留下孩子,外出打拼。这样的行为无可厚非,因为城市化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入城市,自然而然,劳动力必须紧跟。
可是,正如人的兽性本能无法剔除,却有道德和法律来约束一般,对于来势汹汹的城市化,我们在承认其不可逆转的同时,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轻甚至解决城市化下的留守之痛。
这是政府的责任。
事实上,如果为官者都能够看淡那点儿政绩,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也许打工者不必在节日前夕挤火车回家。如果能够普及相应的福利制度,改善留守孩子的各方面条件,也许图中的那位小女孩不会再如此劳累。
然而,在这样一个转型过渡的社会,人们似乎出现了集体性的定位迷惘。担任官职成为一种谋取权势攀登高位的工具而非为人民争取福祉的机会。某些官员为了尽快获得政绩,将重心完全放在城市规划,忽视新农村建设。于是城乡差距被迅速拉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如何能够奢求留守孩子的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呢?另一方面,留守之痛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从经济平衡角度着手解决留守问题固然重要,对留守孩子的关怀同样不可忽视,不仅要搞好留守孩子集聚地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保险等多方面工作,作为有责任心、做实事的国家干部,更要深入社区,慰问群众,让留守的孩子切实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孩子群体性的需求得到满足,让他们能够在健全的社会体系保障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履行政府服务的职能。
我们坚信,只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没有丢失,只要政治和福利真心关爱留守的孩子们,只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化下的留守之痛也只是阵痛而已。
【篇五:发光的二胎时代】
现如今,国家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发起了’鼓励生二胎‘的号召。作为初中生的我并不是特别了解国家这样做的用意,有什么意图,但是我知道国家的所作所为一定会有它的好处。不过这个号召可对不少家庭产生了影响。
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的网络用语,‘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爱我了’‘无爱了’‘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等等。我认为这都是和生二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看来这给许多家庭中的孩子有了影响。
独生子女心理上的孤独,精神上的脆弱,家庭观念的淡薄,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认为父母生二胎是不喜欢他们了,所以很反感父母生二胎。在他们小小的世界观里,他们认为等到他们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妈妈会偏心小的孩子!原本爸爸妈妈对他们满满的爱也要一分为二,也许还不及原先的二分之一。所以他们小小的内心收到了创伤,哭着,闹着不让爸爸妈妈生二胎!
而一些爸爸妈妈却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孩子的内心想法,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孩子还小,应该不会想那么多。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孩子比他们考虑的都多哦!
不过另一些爸爸妈妈做的就很好!他们会提前告诉他们的孩子,等到他们有了弟弟妹妹,自己对他们的爱不会减少,也不会偏心。他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小伙伴会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我认为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爱’又不是量词,怎么会一分为二呢?自己是爸爸妈妈的亲骨肉,爸爸妈妈又怎么会不爱自己了呢?当然作为父母,我觉得他们有必要向自己的孩子们说明自己的看法!
‘生二胎’对家庭产生了保障,以后等他们老了,会有两个孩子照顾,孝敬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只有一个孩子而感到孤单。两个孩子的家庭也比一个孩子更热闹些。而对于孩子们来讲,有兄弟姐妹还是很好的,有什么问题他们可以共同讨论解决,有什么困难他们可以一起扛下来,有什么烦恼他们可以互相宣泄。要知道再好的朋友页抵不过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生产劳动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儿童比例逐年减少,整个社会缺少劳动力,那么,出生率的降低,年轻人会越来越少,谁来养活这些老人和孩子呢?所以,请让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公元二零一六年,走进发光的二胎时代!
【篇六:爷爷小传】
“鄙人钱桂华,无字,已步入花甲之年,面貌粗鄙,不容细诉!”爷爷总是这样一字一板地介绍自己,我笑他古董,他却说这是古朴。但我爷爷这一生的确十分悠长。
初出茅庐
爷爷生于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八日,他说那还是初春,天气依旧有些寒冷,但地上的草根们已经有了些快活过来的意思。尽管爷爷是乐呵着跟我介绍他小时候的,但我依旧能感到他话语间的凄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他刚好出生于六年之后,这听起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事实是由于前期的革命战争,中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爷爷这一辈,刚好赶上贫困期,所以说即使太奶奶家只有两个孩子,爷爷的童年还是很艰辛的。好不容易,爷爷长大了,可他却想去参军!太奶奶当然不同意啊,那时国家的军人完全就是入不敷出,还可能有隐含的危险,这种“无意义”的事怎么能做呢!于是又哭又闹,最终还是让爷爷成为了家中少数劳动力中的一员。就这样,爷爷在这个贫穷的社会上“小荷才露尖尖角”了。
“浪迹”于世
因为田少,所以家中的劳动力勉勉强强还是足够的,爷爷有时也能闲下自己的双手来。于是乎,爷爷的创业梦再一次燃起了!爷爷读过几年书,知道像他这样没有学识和背景的普通人,只能靠刻苦和机遇来搏得“成功的同情”。他干过许多活,捡过垃圾,卖过东西,杀过猪,打过工,但兜兜转转停停,最后还同前期的鲁迅一样从了医,正式成为镇上一家医院的首席老中医。爷爷吃苦耐劳,又肯上进,所以自然干的不错,也就这样平平的过了几十年。可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终究还是到了退休的年纪。可太爷爷太奶奶老了,我爸又还小,这不能没经济来源啊,在快要捉襟见肘时,爷爷又在亲戚那找了一份卸货的工作,补上了资金漏洞,一家人又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晚年光阴
直到现在,虽然爷爷换了几份工作,但都是体力活,我们一家人都怕他累着,劝他别干了歇歇。可他不听,倔强地想要证明自己宝刀不老。唉,其实只要他老高兴就好,毕竟我们欠他的太多了。
今年,爷爷64岁了,这一生经历了不少磨难,但一个都不能击倒他,这一点让我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