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气压的作文

【篇一:筷子的魔力】

“今天我们做个实验。”“太好了!太好了!”同学们欢呼雀跃,教室里一片欢呼。

老师从门外拿来一袋米、一根筷子和一个杯子。同学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呀。“今天让我们见识一下筷子的魔力。”老师说道。我们一听,一拥而上去摸筷子。“唉!这不就是普通的筷子吗!能有什么魔力?”有人说。“那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吧。”同学们将信将疑,跟着做起了实验。

老师把米倒入了杯子,又把筷子插入米中。“你们说,筷子可以把这一杯米提起来吗?“我们轮流提了一下米杯,觉得米杯沉甸甸的,就在想:这么沉的米杯筷子能提起来吗?赵思源用筷子提了一下,筷子灵活地从杯子里溜了出来,更别说提米杯了。”大家想想,怎么才能把米杯提起来呢?“老师说,”二年级组失去了一次机会,还有两次。“大家冥思苦想,过了一会,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有了!往里面水。“陆潇楠灵机一动,说道。”可以试试。“我们提议道。陆潇楠端来水,给老师。老师又把水往米杯里倒,杯子里还冒出了大小不一的泡泡哩!看来,杯子里还有空气。老师又把米杯斜过来,把水倒出。陆潇楠把米压平,用筷子一提,米杯就被提了起来。呀!真神了,那么沉的米杯被提起来了。我不由想道。周一铮也要试一试,用了吃奶的力气压了又压,一提可又失败了。老师又把水倒入米杯里,直到米杯不冒泡了才把水倒出来,压平,一提就成功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上来。”那是因为当水把米粒中的空气赶走时,米杯里的气压小于外面的气压,筷子就能施展它的魔力,把一整杯米轻松地提起来。

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篇二:快乐的寒假作文】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从奶奶家走回来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听见一声巨响,就发现前面有一团白烟冒起来,当时我心里想。坏了,肯定有不听话的小朋友在路边放炮时,不小心点然了报纸或干树叶。再仔细一看,奥。原来有一个叔叔正在路边爆米花呢?

我心里想为什么爆米花的炉子会响呢?爸爸告诉我炉子里的'气压到一定的时候,米花就熟了,叔叔就要用脚去踩炉子,用手里的铁棍去撬开炉子的盖子,这时就听见一声巨响,爆米花就爆好了。

【篇三:一首歌的力量】

在闲来无事时,我很喜欢听音乐,更喜欢去尝试更多风格的音乐。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听过数不清的音乐,但是在我的心中还是最爱那首歌曲,因为它在我伤心难过却无从和别人说起的时候,会让我感受到无形的力量,让我第二天又元气满满。

这首歌是虫儿飞,最开始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是音乐老师在班级里面放给我们听,并教会我们的,当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就被这首歌美妙的旋律深深的吸引,简单的歌词赋予了整首歌以灵魂,让我十分陶醉。自从第一次的接触之后,我便深深的爱上了这首歌,并在网上找到了这首歌的钢琴版本,两种感觉,但是入耳时却还是那样的感动。

今晚我的心情不太好,整个人都处在低气压的状态下,这时我打开了这首歌,当第一声的旋律响起时,我慌乱的内心就已经定了下来,随着音乐的逐渐播放,真的会赶去我心中的阴霾,让我感受到事情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在遇到难过的事情时,我都会选择听上这么一首,在我看来它早已不是一首歌这样简单,更多的它还是一种无形的陪伴,让我感到前方的路上也许并不难。

【篇四:走过咖啡屋】

“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对你的情感依然如故。”

那时候我们对于“高中”这个概念还是懵懵懂懂,只是盼望着结束这个枯燥无味的初中时代,一直一直憧憬着未来高中时的年华。

那一年酷热的夏日,伴随蝉“知了”的叫唤,昏昏欲睡的我们仿佛已经“知了”了那等待的煎熬,石榴树因不堪蝉的聒噪,早就结出了林林总总的果实。虽然饱含诱惑,吃下口却酸涩不已随着蝉声的消逝,我们走进那一装载着梦想的大门。

当时,我们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却发现里面和门前的车马流水一样,每个人都小跑着,只留下了一抹苦涩,咖啡的味道徘徊在我的周围。在我的背包里也有着几包咖啡,是我妈妈从我哥哥哪里听的高中不能没有咖啡。我走进了学校里的咖啡屋,进进出出的学长们,好像一个个被撵着走进了一个咖啡屋,到处徜徉着咖啡离子但是这个咖啡屋里有着强大的气压,压着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新客人没心情品尝咖啡便东逃西窜。

每当看见高中的学长们抱着一杯又一杯苦涩的咖啡,我不解的望着他们,何时让他们如此忘我的爱上了苦咖啡,忘我的频繁的来这品尝杯杯甘苦。几天后,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一边一边乏味的重复,逼得我满身疲倦,不得不靠一包包的咖啡来提神。直到带来的咖啡全部消耗尽,我不得不走进学校里的那间小小的咖啡屋。

咖啡屋内强大的气压中充满了焦躁、不安、昏恶的粒子不断的侵蚀着我的理智我想要逃离这里,但又好像被囚困在笼中的金丝雀,渴望着笼外的世界。知道脚被灌满了铅,再也不能动弹,只能默默承受那漫天扑来的负面情绪。我的心渐渐轮沉,因为我始终达不到这里的节奏,融不进这里的气氛,受不了只有学习的压抑和枯燥。

看见杯里的波澜,我曾几何也变成一个色厉内荏的人,曾几何一次又一次的逃避着现实,又曾几何将自己推入这水深火热之中,看着那咖啡我陷入了迷茫。

泪水划过脸颊,也许我的未来就结束在这里了吧,最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抿了一口咖啡一股苦涩的味道涌上心头,咖啡原来你也是苦的,你最后留下的那满口芳香是给我的鼓励嘛?

依然伫立在咖啡屋内,嗅着她那醇厚的味道,又想到他那苦后的甘甜,我跨出了步子跨出了笼外,在天空翱翔,那白云点点,湛蓝的颜色对我充满了诱惑,高中的时代就是一杯杯苦咖啡,等待那苦尽甘来。

这一杯小小的咖啡里尽然蕴含着如此深邃的内涵。他是苦的,但苦后是尽是那浓厚的幸福。可是如果没有勇气喝下那杯苦咖啡,后面的醇香又怎么感受得到呢?人生的路上也是如此啊。

渐渐地我也爱上了一次一次的走过那咖啡屋。

【篇五:探索科学的奥秘】

星期四的中午,我坐在返程的车上,心里却还在兴奋地回想着两三个小时前,我们在宁波科学探索中心探索科学的奥秘。

我们在九点到达了令所有人都盼望已久的目的地——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它由六个馆构成,分别是宇宙、海洋、和谐家园、人体与脑、人体的技能、科学的乐趣。我们在宇宙中勘测八大行星,在海洋馆探索大海的奥秘,在人体的技能里惊叹我们看起来瘦弱、不起眼的身体……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便是海洋馆的“台风体验”了。

我们戴上眼镜、耳罩,进入了台风体验的场地。这是一个半圆形的场地,正前方有一个大屏幕;半圆的圆弧上有一排扶手,像一个没有桌椅的教室。“砰”一声,灯灭了,屏幕上放映着有关台风起因的动画。一阵凉风扑面而来,然而却只是将我们的红领巾吹得动了几下而已。我不禁大失所望,就这么点儿风就算“台风”?糊弄人的吧?

谁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力也不断地在加强。不一会儿,风就比刚开始强了不知多少倍。现在随着风“舞动”的就不仅仅是红领巾了——只见马家树的一头“长发”已被风吹得竖了起来,我不禁暗暗地想,等会儿一定要告诉马家树这个发型有多么“拉风”。

又过了一会儿,风力已经最大了。我努力地与台风抗衡,却终究抵不过大自然的怪力,被吹得连连后退。动画上显示,这还远远不及大自然中最强风力呢!我不禁惊叹起大自然的威力,在它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值一提。

通过台风体验,我们在玩的同时也明白了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除了台风体验,其他的项目也都很好玩,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一切的科学道理。可惜由于时间作祟,集合的哨声吹响了,我们只好停止探索,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宁波科学探索中心。

【篇六:会吸水的蜡烛】

【篇一:吸水的蜡烛】

三级张欣悦

你们听过蜡烛会吸水吗?现在我告诉你,蜡烛真的会吸水哦。

今天老师走进教室,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袋子里都是一些奇怪的东西。有一个同学问:“老师,今天我们要做饭吗?”老师说:“不是,我们要做一个实验。”

老师拿出盘子,然后拿出蜡烛、水杯、颜料、打火机。现在实验开始了。老师先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然后将蜡油滴在盘子上,接着把蜡烛固定,我觉得蜡烛好像一位哭泣的孩子,看上去好孤独。

接着老师去接了一杯水,倒在盘子里,然后把颜料挤在盘子里,把水和颜料搅拌了一下。这时的蜡烛像一只萤火虫,又像一位站在舞台中央的舞者,真美丽啊!最后老师把杯子扣在盘子上,忽然蜡烛灭了,而且杯子里进了一些水。

我很想知道蜡烛为什么会吸水?老师告诉我们:燃烧的蜡烛会使杯子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膨胀,“跑”出杯子。玻璃杯罩住蜡烛,蜡烛缺氧,就熄灭了。熄灭后杯内空气冷却,气压下降。杯子内外产生了气压差,杯子外的水被压进了杯子里,就像被蜡烛吸进去一样。

今天的实验,让我有很大的发现,我很喜欢今天的实验。

【篇二:会吸水的蜡烛】

三级徐瑶瑶

上课一进门,我看见老师拿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蜡烛和盘子之类的东西,哦,这是要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呀。

老师把材料拿了出来,有盘子、杯子、蜡烛、打火机等等。老师先把蜡烛点燃了,又把烛泪倒进盘子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是为了固定蜡烛呀。蜡烛的火像金色的水滴,整体像支火炬,又像个骑士。然后老师把水杯里的水倒进盘子里,用颜料把水染红,又搅拌了一下。最后,老师把杯子扣在蜡烛上,忽然蜡烛慢慢灭了,蜡烛像有了魔法似的,盘中的水被吸到了杯子中。

我问老师:“蜡烛是不是有魔法呀?”老师说:“不是蜡烛会有魔法,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蜡烛燃烧,杯子里的空气就变热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杯子罩住蜡烛,蜡烛缺氧就熄灭了。这时,杯子里与杯子外的空气产生了差别,外面气压高,里面气压低,就把杯子外的水压进了杯子里。”

哦,原来是这样呀,不是蜡烛会魔法呀,而是蜡烛懂科学呀!

【篇三:会吸水的蜡烛】

三级陈元超

你们肯定听说过“水火不相容”这句话,蜡烛在燃烧,又如何吸水呢?今天,咱们的课堂上就要让你大吃一惊,开开眼界!

实验工具有盘子、玻璃杯、打火机、蜡烛、水等。老师先拿起蜡烛和打火机,并点燃了蜡烛,火光亮亮的,像一滴会发光的眼泪,而且这眼泪是美人鱼留下的。蜡烛还滴下了烛泪,你们知道烛泪有什么作用吗?可以来固定蜡烛用。老师把水倒入了装蜡烛的盘子里,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放入了红色的颜料,然后把颜料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瞪大眼睛好好看哦!老师拿起杯子,把它慢慢盖在蜡烛上,蜡烛的火光忽然消失了,盘子中的水被吸到了杯子中。这难道是魔法吗?

我非常好奇,便问了为什么。老师一一给我们解释,原理是这样的:“蜡烛燃烧,杯子里的空气就变热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杯子罩住蜡烛,蜡烛缺氧就熄灭了。这时,杯子里与杯子外的空气产生了差别,外面气压高,里面气压低,就把杯子外的水压进了杯子里。”

哦,幸亏老师解释了一切,要不然,我以为蜡烛真的能吸水呢。

【篇七:气球抓杯子实验】

“气球抓杯子?气球表面那么光滑,还没有手,怎么能抓到杯子呢?”听到妈妈的话,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串串像冰糖葫芦似的问号。我满腹狐疑地去问老妈。可是老妈神秘地一笑:“自己去试一试吧!”

细心的老妈早已准备好了工具:纸杯,一杯热水,一个气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先开始吹气球,这有什么难的,简直是小菜一碟儿。我漫不经心地拿起气球,心里窃喜。我抿着嘴,双手像夹着烟一样夹着气球。站稳脚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呼,呼,”我吹到气球像乒乓球大小时却再也吹不动了。咦!这怎么回事儿?怎么吹不动了?我的腮帮子鼓得比气球还大,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像堵墙一样,使我的气怎么也进不去!我估计我的脸涨得像一块大猪肝似的了。我反复几次还是吹不进去,可是我不甘心又试了几次还是失败了。我闭起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两片嘴唇微微闪开一条小缝儿,让气流慢慢地吐出来,“不慌、不慌,”我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我鼓足了劲儿,使劲儿地吹了起来。我的腮帮子鼓得生疼。可能是气球不忍心害我了吧!它从乒乓球变成了鸡蛋,从鸡蛋变成了鹅蛋。耶,我成功了!

气球吹好了,我就开始“工作”。先把热气腾腾的水倒进一个小巧玲珑的杯子里,然后大步流星地走进洗手间,往气球上蘸了点儿冷水。回来时把杯中的热水倒掉,然后,我边拿着气球让它和杯子合拢边想:“它会不会爆炸?千万不要爆炸呀。”这时气球和杯子合拢了,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气球和杯子的连接处,一分钟过去了,我犹豫不决……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吵嘴架,一个小人说:快松手吧!失败了一切还可以卷土重来。另一个小人说:再按一会儿吧!最好一次成功。就这样,两个小人各执一词,搞得我脑子里便成了一锅粥。最后好奇心战胜了我,小心翼翼地松开手的同时因为害怕而闭上了眼睛。“哇,真的成功了!”我眼睛刚一睁开一条缝,就看见气球和杯子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好奇心又使我拿起气球左摇右晃,可是她们俩就是不分开,真像磁铁见到了铁钉一样不分离。

正当我高兴地欢呼雀跃、手舞足蹈时,一个问题却蹦到了我的脑海里:“为什么气球会抓到杯子?”我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问“百度大婶”。

因为倒出热水使杯子中的气压排出,杯内的空气减少,气球和外界的气压大于杯中的气压,所以它就吸住了杯子。

今天,我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这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篇八: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科学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关于宇宙的,还是关于社会发展的,都展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理论,不知鼓励了多少爱好科学技术的人,他们的科研成果已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我们学过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他为人类社会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等,他这一生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知道:“掷出去的回力棒,为什么一定会再回到你的手中呢?”---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搜索,而这个研究和搜索就是科学。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从一盒空牛奶盒上摘下了4张纸板,长度是20厘米、宽度是3厘米,然后用胶带固定两张一组的纸板重叠粘好,把粘好的纸板交叉成十字形,正反面都要用胶带固定好,并将两张纸板都折成中间微微凸起的样子,这样回力棒就完成了。

拿起回力棒,使十字形的纸板凸起的地方朝向自已的脸,纸板面垂直于地面,然后将它投掷出去。回力棒会在空中画出一道漂亮的圆弧,然后回到你的手中。

回力棒被投掷出去时,回来是因为凸起外表面的气流较快。依据伯努利定理,气流的地方气压会变小,因此气压才会牵引着回力棒向凸起处的方向飞行,只要投掷时回力棒的凸起处朝向自己的脸,它自然就会转到投掷者的地方了。

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学,也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生活才会更美好,我爱科学,更爱寻找科学。

【篇九:《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的科学游戏》读后感】

在炎炎夏日的暑假里,我看了一本神奇而有趣的科学书——《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的科学游戏》。

这本书中一共介绍了154个科学经典游戏,有关于电流的,关于气流的,关于气体的……。书中每一个科学游戏都让我好奇和着迷。投入这本书中时,全身都充满了“看不到也摸不到”的科学力量。

比如在《相亲相爱的碗》的实验中,将一个碗口上放一张浸湿的报纸,在另外一个相同的碗中倒入半碗热水再倒掉,然后将这个碗倒扣在报纸上,注意两个碗要叠放整齐。一分钟后,用手提起上面的碗,下面的碗就会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也一起跟着提起来了。大家一定觉的特别奇怪吧,粘胶水还是变魔术喽?其实这两种都不是,就是利用了水蒸汽跟大气压力的原理。加入热水倒掉的碗里,充满了水蒸气,而空气则被排出,这时再使它密闭并冷却,水蒸气就变成了水,碗内的气压下降,于是大气压力就将两个碗紧紧地扣在一起,这就是神奇的科学力量。

再比如“吊米瓶”这个科学游戏,虽然只是一粒粒的米,但是因为在瓶内被挤压的很紧,筷子和米粒之间产生了超乎想象的摩擦力,所以一根筷子就把米瓶提起来了。还有“吸管喷雾器”这个科学小游戏,运用了“伯努利定理”,气流快的地方,气压就会下降。等等这些科学道理带给我们多少神秘感。

看完这本书,其实我觉得科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到处都有科学的影子。象磁铁、指南针、吸盘……。《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神奇而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同学们,平时我们一定要多留心、细心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事和物,要不然科学就像淘气的小孩,跟我们玩捉迷藏。让我们“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发现不了它,然而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

【篇十:有趣的发现】

只要留意日常生活的一件件事,就一定能够从中找出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发现。--题记

抬头看见铅灰色的天空,我就知道准备要下雨了。不一会儿,天上果然掉下了雨水。我又想起了几年前的那个发现。

那是一个悠闲的夏日午后,我坐在一个小凳子上看书。知了“喳喳”叫着,天空也是阴阴暗暗的,虫子成群结队的低飞在半空中,燕子竟也随着虫子们一起低飞。

妈妈这时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她看了一会儿天,说:“小峰,快去收衣服和床单,快要下雨了。”我放下书,疑惑地问:“下雨?妈妈,你看这天气还是这么热,一点下雨前的预兆都没有,怎么可能下雨呢?”可妈妈却并不回答,而是收起了阳台的衣服和床单,我只好和妈妈一起把它们收起来。“好妈妈,你快告诉我吧,为什么说会下雨呢?”我不死心地再问一次。“你想知道啊?这我可不能告诉你,你自己去查吧。”妈妈调皮地逗我,而她刚刚说完,倾盆大雨便来临了。

我只好去查我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答:下雨前,空气总是闷闷热热的,还充满了水汽,而虫子因为长期在半空中飞行,所以翅膀上均匀的沾满了水汽,而水汽使得虫子翅膀潮湿,这是飞不高的。而燕子低飞呢,是因为--燕子是以小昆虫为食,下雨前,气压低,空气湿度大,昆虫的翅膀因沾有水汽变得沉重而无法高飞。燕子为捕食它们,也要低飞。因此,民间有‘燕子和虫子低飞要下雨’的说法。”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我懂了:虫子低飞是因为翅膀上有水汽,燕子低飞是因为气压低,燕子为了捕食它们,只好也低飞。

我这才从回忆里醒过来。到现在我还觉得这个发现很有趣呢。你呢,有没有像这样的,有趣的发现呢?

热门推荐
1年味包饺子
2成长路上,我撞过南墙
3堆沙堡
4有一种爱叫牵挂
5关于代沟的作文
6文明的韧性
7海边那一道风景线
8青春无悔
9雏鹰争章
10共享时代的好?坏?
11给妈妈的一封信
12感谢那次遇见
13心中的家园
14哈利波特读后感
15新年
16我最喜欢小狗
17田园美景
18二十年后回故乡
19植树节的作文
20共享时代——无处不在的共享
21人生银行
22欢乐的“六一”儿童节
23我有一位好老师
24有趣的实验
25法在我心中
26找眼镜
27跆拳道比赛
28坚持就是胜利
29与朋友一起走过的日子
30一位热爱舞蹈的女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