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凤姐的作文

【篇一:识自己者为俊杰】

芸芸众生之中,有的人趾高气昂,有的人自甘堕落,正如古希腊石碑上那句简单的话:“认识你自己。”面对自己,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争取凤凰重生。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为人令曹雪芹恨之入骨,他在判词中写到“意悬悬半世心”,王熙凤花了大半辈子心血经营的贾家大厦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其实凤姐儿在贾家关系大网中处于一个中间位置,她一直自诩貌美才多,心肠歹毒,所以在面对尤二姐时,她才可以自豪的把她的前夫找来告贾琏之状,同时让小妾秋桐欺辱尤二姐,她却人前人后两个样,毫不难受,她这是对自身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她明白,以她金陵王的背景,以及与贾母的关系足以让她这个孙子辈的儿媳来打理贾府。更加如此,她越发妄为,在铁槛寺用权时,为了三千两银子就害死了两条人命,这也成为贾府抄家时王熙凤的一大罪名。但她过度放肆,却招来了王刑两位夫人的不满,在王熙凤大病,贾母去世之后,她们就公然反对凤姐掌持家务,也不去看望她,正是“忽喇嘛似大厦倾。”

凤姐的失败告诫我们,要真正认识自己,万万不是要忽视缺点和不足,趾高气昂,而是要收敛。

著名企业家,互联网网商一哥马云,最近一直是头条不断,他在谈及创业经历时,提到自己其貌不扬,曾一度自甘堕落,后来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一点点创业,一步步走向成功,又当记者问及他是如何坚持下来,他提到,当年小鹿纯子的笑容曾激励了包括了他在内的一代人。由此观之,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才能成功。

当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特别是高中生,我们趋行在人的关键时期。我们苦,却无法逃避,我们累,却无从停歇。我们在这样的磨砺中,不断地暴露,克服缺点,做到认识自我,识自己者为俊杰。

“识自己者为俊杰”,怎么一个好字了得!

【篇二:描写红楼梦人物的作文】

《红楼梦》是世情的宝藏,而我有幸亏得了这珍宝的一隅。

黛玉

黛玉是这红楼里唯一的女孩,她简单又纯粹,以一颗诗心笑着哭着看这个世界。

在开始的时候,总好笑看到宝玉偶不小心惹到黛玉,黛玉便开始哭哭啼啼,张口闭口就是“让我去死”,宝玉也是个有趣的,动辄就是“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谁知一语成谶),忽又想到两年前读《红楼梦》,那时我同黛玉一般大,青春期的女孩怀着一份悸动与偏执的不驯之气,也是张口闭口就不活了,现在想想真是有趣,可也不得不承认,当时内心的干净是现在没有的,因为一个人喜也因为一个人忧,而现在慢慢磨去棱角,变得圆滑,开始看到世上的肮脏,便越发渴望黛玉如一的纯粹,一份大染缸里的洁白。

后来林如海去世,黛玉彻底失去了家,再回贾府,她送人的礼物也颇引人发笑,只是给了园里的姐妹既没有她在贾府的依靠,也没有贾府的掌权人,我将此理解为黛玉的自然与简单,她不想送,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她不想,她不喜欢没什么文化的贾母,也不喜欢张狂的凤姐;二是她忘记了或者根本没想到,她只给了同自己志趣相合的朋友。但这两种,却都可以总结为她德简单与自然,凭心而为,不虑后果。

然而这样的简单心性加之孤女身份,让她比一般人更渴慕亲情,也正如此,薛家母女才能轻而易举的影响到她,宝钗借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将大方体贴的形象鲜明起来(在黛玉心中),自此黛玉便将宝钗视为亲姐姐,在不久薛姨妈上演了一出爱语慰痴颦的戏码,但我却看不出分毫关心,一开始边说婚姻之事父母之命,接着又说便是打小长在一起的也不成,这可不是再说宝玉和黛玉么,可怜黛玉竟感动的不行,一心以为薛姨妈是为了自己好,接着行事稳重的宝钗莫名其妙的撒起娇来,这是何意?一反常态做如此娇憨之态,可当真是黛玉那句“扎眼”,然后薛姨妈又说自己更疼黛玉,临走时不忘离间一把说黛玉身边没个忠心的人。如此明显的意图,敏感的黛玉竟丝毫不怀疑,反而感动得一塌糊涂。原因不就是她渴望亲情了吗?他人表现出来的一点儿善意就能让她放弃警惕、掏心掏肺的待人。

因为缺少亲人的关心且少教导,养成了她小做作的性格,比如说她与宝玉在薛姨妈处吃酒,她那句“别理那老货”,再如她评价刘姥姥“母蝗虫”(不得不承认这个真的有趣),但黛玉身为大户人家的小姐,怎能如此不知礼数的评价一位老人,大家都笑了,可是黛玉也给自己无意识的树立了尖刻的形象。她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是因为她想获得别人多一点关注,也卖弄一下自己的才能。我相信每个青春期的女孩都有点小作,等过了这一阶段回想便忍俊不禁,也十分愚蠢,得到了什么呢,只有尖刻地评价,弄得自己像个小丑。

她如此环境长大,自小诗书为伴,让黛玉拥有高杰的诗魂。黛玉喜欢作诗,诗的内容大多是感世伤时、叹命运遭际。印象最深的是花朝节那天众女花枝招展地去拜花神,换句话说,我以为她们的根本目的是出去玩(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而这样一天里,只有黛玉是真的在拜花神,她扛着花锄,以魂写成《葬花吟》。以及香菱学诗那一节,其他女孩子都以诗词不过消遣,只有黛玉在认认真真的去教香菱学诗,不曾打趣,唯有尊敬,这也似乎她拥有诗魂的结果。

黛玉这个女孩,葆有红楼里独一份的纯粹,怀有少女的纯真,正如她抽中的签——芙蓉。

探春

喜欢探春,因为他的自尊与理性。

探春出生不好,庶出也罢,可悲的是有个糊涂妈,在深门大院里,出身及容貌是一个女子的凭借,探春容貌不俗“长挑身材,鹅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但出身尤其关键,毕竟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在红楼这大染缸里,探春早早就知道这一点,因此她选择认王夫人为母,据文来看,探春唤王夫人为母时年龄还小,有这样的举动,恰也说明了她的理智或者称为无情。

底下的出身让探春自尊自立。在探春掌管贾府事物后,探春的自尊自强性格显露无疑,面对下人的不敬,她迅速反击且一击必中,当即将恶奴说的哑口无言,尤其是王保善家的来抄检,她肯将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翻查,却硬护着丫鬟,这是一种自主自立的体现,说明她可以并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人或物。接着,王保善家的来撩探春的衣襟,探春登时大怒,反手就是一掌,我想这是其他任何院里的女子都不会做的。细细想来,《红楼梦》中那位小姐都与丫鬟有亲密的嬉戏,唯有探春不曾,我将此项为他的自尊,要强的自尊不允许自己一个千金小姐同那些出身卑微的人玩闹。

对于探春远嫁的结局,我认为再好不过,以庶女之身寻了个好婆家,凭探春的精明大气,摆脱了庶女身份,必然有个幸福的未来。

凤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凤姐,贾母口中的“泼皮辣子户”,可怜亦可悲。

打一开始,最夺人眼球的就是他了,言语爽朗、行事利落,俨然是现代职场女性的形象,可在封建礼教下竟成了“泼皮辣子户”。在处理秦氏葬礼时,凤姐可谓大出风头,条理清晰、决策果断、从容不迫,一人在宁、荣两头跑,他硬是抗了下来,只为不落人褒贬,可敬他的自尊好强、能吃苦,可笑她的奋斗动力竟是他人的评价。

后来的螃蟹宴上,凤姐与鸳鸯、琥珀、平儿的玩笑令人捧腹,原来凤辣子也有如此娇俏的一面,还有在贾琏前的一番剖白,虽然失了真,但隔着纸业,也能想象到她的娇羞与妩媚,在夫君面前,她如花儿般绽放。

接着,尤二姐事件暴露,凤姐终于露出她的獠牙与利爪,行事狠辣,但我却全无怪罪之心,长在一夫一妻的时代,每个女子都是善妒的,都有一双进不得沙子的眼睛,而怨恨又会蒙蔽人的双眼,使之面目狰狞。因此我只是同情她,生错时代嫁错人,她分明值得更好。

书中还暗写了一件事,即凤姐的买官,她的野心的魄力可惜用错了地方,居然自己堕落,一入贪腐深似海,现在全国都在反腐,那个时代也一样,况正值明君当政,如何如许的这样的事,或许是为给后人警示,凤姐多年的积蓄被一抢而空,也幸而她生错时代,只是抄没家财而已。

欣赏凤姐为人处世的干练,喜欢凤姐的豪爽性格,却也为其利欲熏心而伤感,太过精明太过胆大,误了佳人性命。

《红楼梦》三遍读,有幸窥得其中一隅,仍待我、探其全貌。

【篇三:我眼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叙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却道尽了女儿家的爱恨情仇、悲观离合,同时又蕴含了大观园中多少女人的心计和智慧。王熙凤便是这些人之一。

丹凤小眼,炯炯有神,衣着华丽,地位非凡;精明干练,洒脱泼辣;擅于权术,心狠手辣。这便是她留给我的印象。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她的描写不下于宝、黛、钗。她的第一次出场便是放诞的笑声,作者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特写手法把她刻画得如此鲜明,而在后文中对她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她第一次出场,我便知道,在封建大家族中,敢如此放诞的人,必定是个洒脱泼辣之人,也必定是个地位不凡,本领超常之人。

衣着华丽便是她地位不凡的最佳表现。她精明能干,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而阴险狡诈又是她的特点之一,用阴险的方法逼死尤二组,处心积虑的做任何一件事,不断讨好贾母,对其阿谀奉承。

可谁想到,众人所畏惧的、尊敬的“凤姐”,如此精明干练的女人,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也经常受婆婆刑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场面下,她始终以病体恃强支撑,终因劳力过渡而死去。

《红楼梦》里的人物,林黛玉太孤傲、清高,薛宝钗太规距,名媛淑女,惟命是从。在我看见,个性最鲜明的还是凤姐,洒脱泼辣,精明干练,阴险狡诈便是她最大的特点。

但,当你全身心去体会这个人物时,你会发现,她,其实很真实。我欲言:“凤姐,你确实厉害,确实了不起!”

【篇四:王熙凤人物评价】

人生坎坷,饱经风霜的人总不只有一张“面具”,可能王熙凤的这张面具使她的人生这条路上有了一辆自行车,王熙凤除了那心毒辣,做事井井有条以外还有什么性格呢?小点声,是在精明的外壳下,有一丝可爱与温暖呢!

王熙凤是出了名的精明,不管是在管理秦可卿葬礼时,还是在为大家当开心果,把大家逗乐时,都透露出为大家着想,不过这一切一定是有心机在里面的。我也会去想,难道她的野心很大吗?贾母一死就想坐到宁荣两府的女主人位子上吗?这都是一些有趣的问题,可以让人静下十多分钟,好好思考。

之前的王熙凤

不说今天讲的内容,之前我写了王熙凤的两个面,一是狠心,二是管理,在贾瑞与尤二姐嫁进门那段,都体现出了王熙凤铁面无丝,不留情面的特点,这些人死的都干净利落。再仔细一点儿,王熙凤杀人,从不用自己的手,而是借刀杀人。在管理秦可卿葬礼时的丝毫不乱,冷静的态度让我十分敬佩,特别是在忙之空闲时还关护尤氏,送去一些精美的小吃,让尤氏的身体快点好,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凤姐是一个有关爱之心的人。

现在的王熙凤

现在的王熙凤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她和宝玉的对话是十分可爱的,宝玉说:“我的书房弄好了没有呀!”凤姐却很调皮的说:“牌子在我这儿,不下令,你的书房就建不好”。凤姐和宝玉的对话让我知道了其实凤姐也有像橙色一般暧暖的一面呢!其实我一直很好奇,凤姐把之前处罚人的态度一转,之前的感情就像被擦了似的,也可能是因为凤姐不想让宝玉提前知道自己的工作的忧愁吧!

一个人,不仅要有铁石心肠的一面,也要有关心他人,暖暖橙色的一面,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篇五:顶门】

每个宿舍都有几件闹心的事,当然我们宿舍也不例外。我就来说说我们宿舍最近发生的顶门那件事。

那天是周四,我和李欣琪一起回宿舍。我去洗我的衣服,李欣琪和宿舍里的其他人一起谈笑风生。突然,我们宿舍潇洒美丽大方的高奉语冲了进来,她在我旁边洗了个脸又蹲下去挤了一点沐浴露,站起来对天大笑几声就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经过我的努力衣服终于洗完了,一眼瞟见高奉语用她的洪荒之力正顶着门,我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往窗外看去。哦——原来是“凤姐”伍颖彤在门外,她举着她的那双满是泡沫的“凤爪”在门外试探,看见我,她用眼神问我高奉语在不在门口,我头缩了回来,看了一眼我身旁的高奉语,她也用眼神问我“凤姐”在不在门口。哎!这场“俩凤之战”我等凡人还是退出好了。

当我站在我的柜子前聊天时,“凤姐”突破防线冲了进来,用“凤爪”抚摸高奉语的脸。高奉语冲了出去与其大战。吹哨后,高奉语进来了,因为她们大战期间把门把守手沾上了泡沫,所以我和李欣琪因为心情不好抱怨她“为什么要在宿舍里打,宿舍弄脏了你又不打扫”。正巧她听见了,她就来气了就不去睡觉,我跟李欣琪也不理她。

顶门这件事有点闹心,但也有点好玩,不是吗?

【篇六:真不简单】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不由让人心里纳罕:“此人是谁呀,大家都如此敛声屏气,惟有她如此放诞无礼,好不奇怪?”细细寻究,竟是叫“凤辣子”。

“凤辣子”本名叫王熙凤,颇受贾老太君喜爱。别人呢,在老太君面前是毕恭毕敬,规规矩矩,可她却能放声大笑,任意挥洒。这不,就听她正说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一句话拍遍全场,本只是夸赞林黛玉的话,谁知竟能使自老祖宗至邢王二夫人以及贾氏三姐妹无不内心欢畅,笑意满满,让人不得不叹服,怪不得她在贾府如此特立独行。这张嘴,真是不简单!

凤姐可不只是会言语伶俐,哄老夫人开心而已。她安排事务也是井井有条,妥妥帖帖,府中上下无不暗服。记得那时,秦可卿死了,尤氏又躺在榻上起不来,宁国府内是忙乱不堪,不成体统。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凤姐出马。荣宁二府庶务繁琐,凤姐早晚不得安宁,忙得可谓是四脚朝天,却一丝不落。分门别类,各有分工,各担其责,赏罚分明,那些个躲懒耍滑的,被凤姐收拾得服帖得很,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简直能评最佳员工啦!这凤姐真是不简单!

你看,“内政外交”皆是一把好手。这样的凤姐若是生在现代,真是不可多的精英啊!

可惜,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家宅后院,生就了不简单的心思。凤姐的心思说好话叫缜密,说实话叫狠毒。当她得知贾琏在外面娶了尤二姐,心中十分嫉恨,却装出一副贤良的模样,还亲自迎进了园子,以姐妹相待。暗地却是诸多安排:让张家公子告状,让小丫鬟暗地磨搓,让秋桐明里漫骂挤兑,让庸医落胎,让贾母厌弃,一环接一环,整得尤二姐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最终吞金自尽。真是不简单啊!不过,害人终会害己。

这样的凤姐让人大叹不简单的同时,也让人不由叹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篇七:为痴者狂】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是甚多不满的。

看完《红楼梦》的时候,我似乎还沉浸在黛玉死前的悲愤中,我似乎看到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被自己的固执逼得无路可退,我似乎还看到宝玉痴傻的模样,欣喜的娶他心中的“黛玉”。

黛玉死后我就开始怀疑贾母是不是真的疼爱过黛玉和宝玉,贾母面对两个自己疼爱的孩子怎么忍心这样拆散他们,难道仅仅因为黛玉不是一个适合做主母的人吗?我常常会假设如果黛玉和宝玉私奔了,那么他们的结局是不是就圆满了。可是仔细想了想后,如果他们真的私奔了,那么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是由从小娇生惯养的宝玉去干活来支撑家庭还是体弱多病的病美人黛玉呢?而且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私奔是不被世人认同的,那么反对他们在一起的就不只是贾母了。而是封建制度下深受毒害的人民百姓,所以贾母所为也有了不得已的理由了。

我虽然惋惜黛玉宝玉的爱情,却也深深的同情着宝钗,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顶着黛玉的名嫁给宝玉,委屈了自己也委屈了爱情,可悲的是宝玉心中仍然只有黛玉,最后宝玉还出家了,这个可怜的人儿最终也未得幸福。

凤姐的结局也是不甚悲惨,一个从来就眼高过天习惯高高在上的人,最后也落得无处安身的下场,但她对巧儿的爱却让我深深地感动,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即使是凤姐这样心狠手辣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也是疼爱温柔的。其实说来凤姐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下当一个女强人,太过软弱只会让别人难以信服,所以只能逼得自己心狠手辣一点,所以别人都敬她怕她却不喜欢她。相信她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尽管她什么都有,这大概就是高处不胜寒吧。

在《红楼梦》里我们看见一个家族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国家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写出了一个大家族在封建时期的状况。用贾府人的经历叙述了贵族人的身不由己和內弱外强的假象。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揭露当时的社会制度的黑暗,人人为家族谋取利益而牺牲自己,宝黛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在权利金钱的利诱下违背道德违背良心。

对于宝黛的故事我也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大概他们的故事就是大观园里的一场红楼梦吧。

【篇八:我的偶像】

我是一个十分热爱国学的小学生,我的偶像就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见解的大师,他,就是蒋勋。

蒋勋年纪已经很大了,脸上有深深的皱纹,眼睛里充满了博学的光芒,这智慧的光芒和一头银发映衬着,显得很有精神,很有气质,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他的声音充满磁性,很温和,当你听他娓娓讲述的时候,那真是种享受啊!

第一次“认识”他,是听他讲“美的沉思”,从诗经、楚辞到民国诗歌、散文,那些平时看来或平淡、或晦涩的文字,在他的讲述下,都鲜活起来。我最喜欢的,还是听蒋勋说《红楼梦》。

我一直以为,《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都是20几岁,而泼辣能干的王熙凤应该有40几岁了。听了蒋勋讲的《红楼梦》,我才知道,贾宝玉、林黛玉她们也就12、3岁,王熙凤只有17岁左右!蒋勋说,大户人家是由少奶奶管家的。那么小,就能管理几百人的大家族,古时候的人真是不容小觑呢!

看《红楼梦》的时候,我最讨厌的人是贾瑞和薛蟠之流,这两个花花公子真是纨绔子弟的代表。蒋勋确认为他们很可怜,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没有吃过苦,控制不了自己吃喝玩乐的欲望,特别是贾瑞,屡次找凤姐,却中了凤姐的计,回家后,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如果他从小被好好教育,有人生追求,就不会有这样的后果了。

听了蒋勋的讲解,我还知道了《红楼梦》里名字的谐音。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合起来是“原应叹息”;一个叫“娇杏”的丫头,谐音是“侥幸”……知道了这些,再读的时候我就对里面人物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

蒋勋个人文化素养非常高,他好像对国学的每一个角落的都了如指掌,他虽然年纪大了,却仍然没有放弃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真希望也能成为像蒋勋那样的学者,用自己的所学传播国学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

【篇九:深读得真知】

当今时代,网络世界愈发“超能神奇”。不论何地,已鲜见有人阅读纸质书籍。我们总是行色匆匆,把玩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

我们似乎已沉陷碎片化阅读而不能自拔:我们想查找某个知识,只要输入相关词语,互联网便会将答案呈现眼前,我们的大脑不会再深入思考;我们每日在空闲时刻刷手机,不知不觉地被这“碎片化”阅读吸引,以至效率低下;碎片化阅读让我们自以为增长了无数知识,而事实上,若再深入探究,我们便会词穷……

因此,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不是随便浏览一下即可满足的读者,我流连于购买纸质书籍给我带来的快乐。我更努力地使自己深入阅读:一读提问题,第一遍读时边读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诵读全篇;二读划重点,第二遍读时划出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成诵;三读作批注,第三遍读时在感触颇深的段落旁作出相应批准;四读写感想,第四遍读完,写出文章的精彩之处和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如此几遍下来,相这于容易烟消云散的碎片化电子阅读,阅读的本真才能得以彰显。

比如,在了解《红楼梦》中凤姐这一人物性格特点时,碎片化阅读可能使我们轻松得知她是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之人。她贪婪而自私,面对“权”与“利”,她“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结果是贪婪欲念毁灭了她心中美好的一切。而只有深度阅读原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领悟到作者在“康乾盛世”烈火烹油般的气势下,却早已嗅到了末世气息。他笔下的凤姐充满了生存智慧,是个语言天才,她的才能使她在权力顶峰上主宰着他人的命运,但她的德操把她降成“凡鸟”,“末世”的腐朽衰败使得任何可以变凤凰的人变成“凡鸟”,而“凡鸟”们的贪婪妄为又加速了“末世”的到来。

所以,让我们减少碎片化的电子阅读,捧起芬芳的纸质书籍,深度阅读获取我们能真正久记于心的知识吧!

【篇十: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及其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红楼梦》里包含了很多当时的政治关系,我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作者曹雪芹在第五回合就把《红楼梦》里人物的结局都告诉读者了,但读者还是很愿意读下去,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是有多么深厚。

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大方得体的宝钗、男孩子气的湘云、细心照顾宝玉的袭人、脾气火爆但讲义气的晴雯……在《红楼梦》里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王熙凤。同时,也最可怜她。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还没出来,声音就已经传来了。这时,我不禁想问,这声音的主人到底是谁,长什么样?

当王熙凤一出场,所有的颜色都呼啸而出——一大群丫鬟簇拥着,可见势力之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作者对王熙凤的判词。

在第六十五到六十九回中,我才真正领悟到王熙凤的“机关算尽”。贾琏不是在贾赦死的时候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吗?那是凤姐小产,参与了“金屋藏娇”这件事的人都瞒着她。等她知道后,在极度暴怒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冷静地规划好一切,把尤二姐关进了一个精心打造的“监狱”里。先放着尤二姐的可怜不说,王熙凤在盛怒下的冷静、不迁怒是我所佩服的。

王熙凤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很好,在管家方面也不差。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好人缘。王熙凤是一个喜欢抓权的人,所以她不可能像宝钗一样“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更何况凤姐的管理能力也不容小窥。

在《红楼梦》里,从贾府,宁国府的佣人的口中就可以发现。他们对王熙凤恭恭敬敬,并不是因为仰慕,而是害怕。

兴儿眼中的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堆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面打个烂羊头。”但我觉得这不怪王熙凤。她不到二十岁嫁到贾家,又要管好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自己的丈夫又不老实,这也是迫不得已。我很同情她。

《红楼梦》里没有坏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也有着不同的悲剧。上帝对我们是公平的,没有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

《红楼梦》是一本好书,它充实了我的假期。

热门推荐
1一个“脏脏包”的自述
2妈妈的手作文
3生命因你而美丽
4读《我不》有感
5美丽的汾河公园
6珍贵的书
7父女情
8猫咪记
9难忘的决定
10一段梦的旅程
11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12难忘那张坚强的脸
13与阳光一起走过的日子
14一次难忘的球赛
15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16烛光
17荆刺里的花
18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9忘不了的那一件事
20我心中的那片海
21为师爱喝彩
22唐俊杰真有趣
23读书的议论文
24中国精神
25我与书的故事
26参观荣昌安陶博物馆
27年轻的我们走在幸福之路上
28我眼中的世界
29下雪了
30微笑开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