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民间艺术读后感】
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流传至今,它们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令人向往。艺术,如一首首无字的歌谣,唱响在每个人深深的回忆中……
——题记
书的封面是土一般坚实质扑的黄色,上面印着四个刚劲有力的毛笔字——民间艺术,这本书看似平淡无奇,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
这是一部散发着乡土气息和草根芳香,全面介绍余杭民间艺术的书。翻阅这本图文并茂、绚丽多彩的书,余杭滚灯、高头竹马、五常掌灯……数不胜数,犹如进入一个迷人的艺术宫殿,让人觉得亲切,让人陶醉,使人留恋。
我家就在余杭仁和,这里有个造好新房子要“上梁”的习俗。所谓“上梁”,就是在新房子造好之后,选个黄道吉日,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同喝酒吃饭,见证、庆贺新房落成,并且,还要在当天补上房顶最后一根大梁。据说这样新房才会牢固,全家幸福安康。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自己家上梁大吉的日子。记得三年前,我还在上三年级,我们家就选在了那年的五月一日“上梁”。那两天我正好放假,一早,就见姑妈、姑父挑着一担担“宝物”来到我们家。这些“宝物”可都出自姑妈之手,是用糯米粉揉成团后做成的。其中,“聚宝盆”最耀眼,那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小鼎,非常漂亮,鼎上插着五颜六色、展翅高飞的小鸟,还有一盆盆五颜六色的糯米“元宝”,每个都捏得小巧玲珑,很是可爱,看着它们,我不禁垂涎三尺,好想拿几颗尝尝,但姑妈说,要完整地展示展示,不能先吃,上梁过后要隔壁邻居分着吃的,我只能忍忍了。说着,姑父又搬来了两盆象征着节节高的翠绿的竹子。
中午时分,宾客们越来越多,每每进门,看到那一盆盆惟妙惟肖的“元宝”,都赞不绝口,这可都是我心灵手巧的姑妈的功劳。正午快到了,爸爸妈妈把案桌、“元宝”们陆续搬到了顶层,我也是个积极的小助手,上蹿下跳地帮忙。
顶层上,木匠师傅、水泥师傅把卷梁布绑在了大梁上,卷好之后钉上一枚枚铜钱。一切就绪,只等吉时,所有东西都摆放好之后,木匠师傅看了看手表,宣布道:“吉时已到!”两位师傅缓缓抬起大梁,把它放在早已经留好的衔口处,师傅们齐声喊:“上梁了”!霎时,屋外爆竹冲天,烟花在空中绽放。紧接着,糯米“元宝”如天女散花般洒向下面翘首以盼的人群,我赶紧跑下楼也去抢点,还有五角硬币、喜糖等也从天而降,大家抢啊、笑啊,拥在一块,好不热闹。开心之后,丰盛的酒席开始了,大伙们有说有笑,沉浸在欢乐中,一起庆贺着新房的落成……
一晃三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还是觉得格外有趣。这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宝贵财富。这些民间艺术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或特色鲜明、令人难忘。每一位手艺人,每一位工匠、每一滴汗水、每一点心血,汇聚成了这宏伟壮丽的历史文化。走在艺术的长廊上,看着每一位创始人的脸庞,看着一项项民间艺术,看着大大小小的人拍手欢笑,我感到由衷地自豪。
艺术,需要传承。如今,民间艺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对于他们来说,这早已不再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先辈情怀,一种回忆过去的方式,一颗早已深深扎在心底的种子。民间艺术,需要由我们共同传承,延续,让这颗传承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发芽、生长,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永恒的美丽!
【篇二:母亲】
说到母亲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人与母亲是最亲近的,就连父亲也比不了。婴儿在最早学说话的时候,喊“妈妈”比喊“爸爸”也要早一点,所以,可能上天对于人类的设定就是这样。曾经的远古时代,也存在着母系社会,女性在族群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今天咱们来说一说关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因为一提到母亲这个词的,大家脑海里联想到的就是“慈祥”“温柔”“善良”……这样的字眼,就连孩子们的作文中,母亲也一直是大海、怀抱、避风港等等这样的词语,可能在孩子眼里,母亲就是这样的既宽容又有爱的形象。
我的母亲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女人,从来不会让我受一点伤害,哪怕自己受多大委屈,都会自己默默的承担。记得小时候,母亲骑着自行车去送我上学,那是一款很老式的大梁自行车,我就坐在前边的大梁上,斜挎着军绿色的书包,一路上有说有笑。骑到临近学校的转角处,因为视线看不见,所以对面来的车子根本看不见,一下子就撞了上去。对方是一个200多斤的大胖子,“哎呦喂,怎么骑车子不看路啊!”男人呼喊大叫的,我吓得躲到了母亲身后,拽着母亲的衣角头也不敢露出来,“你喊什么,没看见把我孩子都吓哭了!把孩子撞出问题了你得赔!”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为了我与别人争执,也还是第一次看见了母亲除了温柔以外的另一面……男子见状,立马询问孩子怎么样,也不再说他的自行车坏了什么的,推起来就走了。母亲把我报到自行车上,就去学校了。还一边说:“怎么样,摔坏了没有,疼不疼,出了事咱就找他去!”我的视线没有离开母亲的嘴巴和眼睛,那种感觉就是爱啊,就是母亲对于自己孩子的爱!
很多年后,我都会想起那件事来,母亲也会时长不断的提起这件囧事,我们娘俩都会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中,回忆起许多的童年往事,母亲年轻时候的样子在我脑海里深深地印刻,现在母亲头上也多了几缕白发,这都是为我发的愁吧!我的母亲没有特殊的才能,就跟其他的母亲一样,她很爱我,很爱这个家!
不管她怎么样,不管我走到哪里,只要想起母亲来,我都能笑出声来!
【篇三:老宅里的自行车】
晚饭后,俩孩子便和爷爷奶奶玩了起来,老大正和爷爷讨论三国里的《草船借箭》,老二正和奶奶摆着各种的玩具车,开始拉货,运东西。看着眼前这一幕,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宅……
每次回娘家,我都会推开门,走进爷爷的老宅。由于时间太久了,叔叔一家常年在外,所以爷爷的这处老宅成了“地下室”。因为院子要出水,所以已经抬了很高,屋子已经被埋了半截,走进屋得下好几个台阶,不变的是院内那棵老槐树到了春天依旧会长满绿叶,到了夏天会结满满树槐花,那时奶奶会把槐花捋下来和上玉米面做成菜疙瘩,再炒上一碗韭菜辣椒,那真是世界上美味极了的饭。
老屋依旧是青瓦片,片片整齐。走进屋内,由于老槐树茂盛的枝叶的遮挡,屋里阴暗潮湿,墙壁都开始脱落,露出了红色的砖块。外间屋放着的那辆“二八车”已经锈迹斑斑,我从口袋里拿出小手巾,总是擦了又擦,脚蹬子在我手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这是爷爷最爱的车,爷爷靠着它驮破烂,养活了家里十几口人。我最爱坐在大梁上了,一到星期天,我便坐在车上,车后座放两个竹条筐子,我和爷爷走街串巷,到处收旧瓶子,旧纸箱子,废铜烂铁……一天下来,我和爷爷会收满两大筐子,连筐子中间都会塞得满满的,然后我们把这些破烂交到废品站,我们一样一样摆好,酒瓶子几个,烂铁多少斤,我会给爷爷记得清清楚楚。回家的路上,爷爷会拿出两毛钱,给我买上两根油条,用草纸包上,吃一口,满口香。当我塞到爷爷嘴里的时候,他却没有咽下一口。
我坐在大梁上,晃动着双腿那是和爷爷在一起最快乐的时光……
那年我上初一,在星期六的下午一点左右,妈妈从医院打回电话,让奶奶以及亲戚邻居,收拾房间和爷爷的衣物说:“爷爷不在了”。听到这个消息,我跑到村外的麦子地里对着城里医院的方向跪了一个下午,对着老天,求他把爷爷还给我,希望奇迹能够发生。还像往常那样,我和爷爷再骑上二八车去收破烂换钱……
回到老院,我看到了屋檐上的白布,看到躺在灵板上的爷爷,我扑向前去,看着双眼紧闭,摸着手脚冰凉的爷爷,我知道我的爷爷再也不能用“二八车”驮着我玩,收破烂,赶庙会,再也不能……
“妈妈,我渴了,我想喝水”老二叫着我,我摸摸自己的眼角,转过去擦干了泪水。
在我们家我对孩子们的规定是:“只要爷爷奶奶在,第一碗饭一定是端给长辈吃的”,很高兴的是孩子们都照做,有时候饭还没做好,俩孩子就嚷嚷着叫爷爷奶奶吃饭。
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那夜,我整夜失眠,想起我的爷爷奶奶,眼泪便哗哗地流着,我用枕巾擦了又擦。因为远嫁,因为疫情没有结束,这个清明节我没有回家。待疫情过去,再忙我也定会回家,去爷爷奶奶的坟前插两朵花,回到老宅,去把那生锈的“二八车”再擦一擦,把车气再充一充,把脚蹬子再上一上……
【篇四:爸爸的雨伞】
每天放学的时候最想看到的就是爸爸的身影,尤其是当下雨的时候,最喜欢一跑出校门,就能看到爸爸打着那顶红色条纹的伞,一条腿跨在车子上,在那里等着我的样子。
我所上的学校距离我们家有很长一段路程,每天早晨去上学,我都需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够到达学校,正是因为这样远的距离,尤其是到了雨雪天气,爸爸都会来接我。无一次例外。
每次下雪的时候还没有放学,我都会心里想着爸爸,这个时候肯定骑着自行车一手打着伞在门口等着我。爸爸每次都不会让我失望,每次当我顶着书包跑到校门口的时候,都能看见爸爸在那里打着那个红色的伞等着我。
爸爸打的那把红色的伞是在我还没有记事以前家里边就有的一把伞,这把伞可有历史了,比我的年岁还要大。但是也正是这把伞,无论多少次风风雨雨,都是爸爸带着他来把我接回去。
每次爸爸都是把我放到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爸爸一手举着伞,一手骑着自行车,有的时候雨会顺着伞在前边吹到我的脸上,甚至有的时候回到家中前边裤腿都湿了。尽管是这样,爸爸每次都会尽量打得低一点,每次回到家的时候,爸爸的后背总是被雨淋的湿湿的。
看到爸爸的雨伞,就会有安全感。看到那顶红色条纹雨伞,内心就有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知道是爸爸来了。
爸爸我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