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个性化的作文

【篇一:我独爱那片天空】

我独爱那片天空,因为那是我心心念念的天空,那承载了我全部的爱,我的善,我的心……

如果我是个来自山村的孩子,我独爱那片天空,因为那片天空下是我的家,是我的根,是我的源,那片天空下是我所有的梦想与喜爱。无论于我将来是否会出人头地,我会感谢,感谢我的家庭,感谢那座山村,感谢那片天空,因为我是人。受于自然,馈于自然。这是我本源里的感恩之心,这是我的良知,这是我的善,这是我作为人所不需要培养而与生俱来的品质。也许我将来会过上并不富裕的日子,可这是我的生活,仅是我的,我所独有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我,即使我们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具有我本质的真善美与个性化的价值观。

如果我是人工智能,我独爱那片天空,因为我的程序告诉我我要去热爱那片天空,即便我不理解那片天空是什么。我的情感被格式化,我能被动的具有,却永远不会主动的自发,只因为我是个机器人。喜怒哀乐永远的掌握在程序中,而非我的“大脑”中。另一方面,会有无数个我可能存在,因为我是人工智能,只要相同的技术手段与设计构思就能再创一个一模一样的我。我的个性被抹杀,我的存在被弱化,我不再是一个完全的“我”,而永远只能是“人工智能”。

我独爱那片天空,那是我的情思,而不该是程序。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必然的,就像可预见将来的人类生活会被人工智能充斥一样,必然的是必须去面对的。人工智能在根本上解决了许多问题,科技化生活为我们带来太多便利,以至于我们会忽略人工智能的过分科技化所为社会带来的影响。

科技发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脑被科技化,那时的人类终于被格式化,缺少了个性化,缺少的真情实感,缺少了思考,只是轻易的程序小变动就可以改变你,就像一个玩偶一样任由科技摆布。终于,你缺少了人所最本质的善,缺少了价值观,你已非人。

我独爱那片天空,因为我是我,我的爱,我的感悟,我的思考,我的本心赤裸裸的展现在那片天空之下。我不是人工智能,我是本我,完整的我,那么令我骄傲的我。

我独爱那片天空,因为那片天空下是我,我可以不完美,哪怕再多的缺点我也为自己是人感到骄傲,因为我会思考,我有情感,我有一颗真挚而火热的心。我的爱会指引着我,而不是那些计算机语言所组成的指令。我爱这个世界,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我的家庭,我爱我,那样浓烈的爱是本我的心所燃烧闪耀的。

我独爱那片天空,因为我是人,因为我是我,因为那片天空是我的爱。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里,“碎片化”渐渐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什么是碎片化?碎片化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百度百科对它的释义是:把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下面,我想对“碎片化”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碎片化生活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语言的碎片化,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和老年人们的聊天方式有显著的不同,在使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时,年轻人会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事件分成一条条信息逐条发送,而老年人们则会把一整句话或整段的话全部输入完再一齐发送。我曾问过一个同学为何要采取这样分段式的方式聊天,她解释是:一个个短句肯定比一大段的话读起来容易啊。我不能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我认为这样碎片化的语言可能是由于大师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影响。

碎片化阅读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只要你掏出手机。碎片化阅读速度快,不会耗费太多的脑力,并且在任何时间都能停止。阅读的内容大多短小精悍,人们习惯在任何空闲的时候拿出手机,来一段碎片化阅读,这样庞大的信息量甚至让我们产生了自己无所不知的错觉。可仔细回想一下,这些阅读量仿佛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它们不过是些心灵鸡汤、养生指南、搞笑段子或是没有深度的新闻。我们以为自己在利用时间,而实际上我们只不过是把时间碎片化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强,我们总是习惯地不停按亮熄灭屏幕,在工作的时候不停注意观察着自己是否有新的消息。美国加州大学的信息学教授的一项调查显示,碎片化使现代人的智商下降,因为碎片化往往会使人陷入“多任务”的状态中,而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接受的新信息甚至会被存储到错误的脑区中,对认识水平和身体机能都有较大的影响。

然而,碎片化生活也不全是弊端。比如“碎片化传播”就对信息传播有着很大的帮助,它把原来“泛众传播”的模式,变成了更具个性化的“分众传播”模式,使信息的传播更具个性化,也更容易被接受。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可能会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分辨清“信息”和“垃圾”,碎片化还是会对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便利的。

【篇三:机器“人”】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人类创造了智能科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还有“机器人”。当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科技的进步;而当我们人类像机器人一样去思考生活的话,则表明人类社会正在面临危机。

像机器人一样思考会失去个性思维的价值。个性思维即是一个人特有的一种个性化的思维模式。我们在面对任何问题时,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实际,从而对问题首先产生一个自己的想法,继而再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解决方法。这就是个性化思维的价值所在,"我们拥有,我们独有"。而如果你想机器人那样去思考问题,那么也就是别人给你一套"程序"你就永远在这个思维定式里,跳脱不出来,从而失去了我们作为人类应有的思维色彩。

像机器人一样去感知世界会失去同情心。感知世界即是"生活"。每每在上下班,上下学这样的高峰期,我们所见之人大多都是在上班上学,这样的固定模式中如机器人般生活的。再仔细观察他们,眼里竟失了几分温暖,多的是冷漠如同机器人般,没有感情色彩。在人们想着一天的工作,要接待的客户,要考的考试时,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就会降低,因为我们一味"沉浸"在忙碌当中。就用最普通的例子来讲,人们往往因个人情绪或是疲劳,而失去给需要位置的乘客让位的想法。他们对外界的漠然,俨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相反地,一些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感知世界的人,他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在路边听小提琴、吉他等卖艺人的演奏,给他们掌声,这不仅是对自己"机器人"生活的一次暂停,更是对个人生活添上的一笔彩。

像机器人一样则会失去价值观。正常来说,价值观普遍是由思维与生活交织后形成的。而当你像机器人一样失去了思维色彩和生活色彩,那不仅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阻碍,他的"人性"色彩也在一点点地消退。通过个人思维与生活经历,才能使我们人性拥有属于它的色彩,我们的思维才能更个性化,思维容量才会更大,生活才会更加温暖,人心才会更具同情心。

作为人类要时刻记住: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是创造智能机器的"人"。我们拥有思维色彩、生活色彩,更拥有人性色彩;作为人类应当拥有感知世界,创造未来的能力;作为人类,我们应当为自己拥有"人性"而自豪。

【篇四: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曾经听过邯郸学步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羡慕别人走路好看而去学习,结果不仅没学会反而忘了自己原来的走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而应该坚持自我独特的风格。

的确,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雄心勃勃。一次他的朋友写了一本书获得诺贝尔奖。海明威很不服气便匆匆赶出一部作品想超过朋友,这种急躁的风格并不适合他,他失败了。但他很快调整自己,找到合适的方法,最终完成了轰动一时的巨作《老人与海》。

一只青蛙对自己的走路方式极为不满,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像人那样走路。它的诚意打动了神灵,愿望得以实现。然而这种不适合它的走路方式最终带给它的是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不必紧紧盯着别人的脚步。就像一个苹果,看上去煞是喜人,但很可能不适合你的口味。

适合雄鹰的是广阔无垠的苍穹,但燕雀也有自己的一方天空;适合海棠的是四季如春的温室,但仙人掌在沙漠照样能生机勃勃;迎客松在峭壁上展现自己的魅力,沙棘也能在荒漠上显示自己的神韵。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我们就能按自己的方式成功。

成功的模式只能借鉴,不能复制。有的人把前人的脚印当作路标,有的人却当作框框。看到路标的人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在成功之路上畅行。只看到框框的人努力的让自己的脚印和成功的足迹重合,却迷失自我。茫然回顾时,已失去成功的方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确可以看得更远,但一条适合自己前进的道路同样必不可少。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今的社会光怪陆离,变化百般,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却不知不觉陷入了盲目追随的怪圈。2005年的超级女声出了个李宇春、周笔畅,第二年四下一望,到处是爆炸头,黑框眼镜,这就是所谓的潮流吗?李、周的成功是源于适合她们的那种独特风格,但并不适合于每一个人。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我们不应仅仅注目于标新立异,而应当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篇五:碎片化的阅读】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互联网等一系列的科技产品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而电子书和网上阅读的这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也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种流行趋势。

碎片化的阅读就是指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等一些高科技的工具,来进行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阅读模式。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模式既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内容:

一,碎片化式的阅读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每天零零碎碎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无论是早上出门等车的时候,还是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亦或是晚上放学或下班回家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进行阅读。二,碎片化的阅读给予我们的信息量大。这可以让我们进行更广泛的阅读,搜索到更多的内容,来了解这个世界。三,碎片化的阅读更可以满足阅读者个性化的需求,让阅读的人可以更有选择性的进行个性化阅读。

碎片化的阅读模式虽然有以上所说的那几点优点,但是它的缺点和弊端也是有很多的。

例如,在我们阅读了大量的信息之后,会发现我们似乎什么东西也都没有记在脑子里。这是因为这些获得的信息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从而难以被我们所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所遗忘。而且,碎片化阅读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扰乱了我们的生活。同时,长时间的对盯着手机屏幕看,会导致用眼过度,这十分的伤眼睛。

比起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传统和经典的阅读模式有着碎片化阅读无法超越的优势。试想一下,一天下午,坐在阳台的躺椅上,沐浴着阳光,喝着清茶,手捧着书,细细的品味,这场景是多么悠闲,多么自在,这是碎片化阅读所不能做到的。碎片化的阅读它只是较为粗略的看一遍文章的内容,并没有去深入的对此进行了解,缺少了享受读书的过程,也难以让人看到书中的所要表达出来的意境与内涵,这些也都是碎片化阅读所做不到的事。

所以,让我们放下手中拿着的手机,保持心中最初的纯净,在书中享受自我与宁静。

【篇六:用碎片拼出世界】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时代”。“碎片化”这个词,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认知妖魔化了,仿佛人们都因碎片化而浮躁肤浅。殊不知,这是社会发展必经的阶段,它给我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娱乐。

碎片化迫使世界了解个体。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会发现传统纸媒的影响力正在慢慢消减,这是因为大部分报纸的受众面较广,而当今受众人群的需求却越来越分化。“多种媒体,一个声音”的形式早已不能满足我们。于是新媒体产业的崛起弥补了这一空缺。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海量的、零散而无序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一条长尾,将它们累加,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商品还大的市场。这就促使媒体与商家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而去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便利。网易云音乐就是一个范例。它是一个年轻的音乐软件,在QQ音乐与酷我音乐两强争霸时,它却异军突起,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凭借的就是它对于听众精准的个性化推荐与定位,并且开放评论区,适应年轻人情感抒发的需求,这在当时所有的音乐软件中是独树一帜的。而现在,其他音乐软件也纷纷改进升级,为留住客户群而努力提升自己,形成了良性竞争,这也是碎片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好处。

同样的还有购物平台——淘宝。淘宝建立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却能打败无数老牌实体商店,靠的就是它碎片化的购物模式。只要输入关键词,它可以在一秒内给你提供无数商品供你进行横向比较。它符合当今大众对于购物便捷的需求,更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有时你甚至会震惊于它怎么这么了解我想要买什么。

碎片化更是帮助你了解整个世界。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你不得不承认,如果你想要在某一领域做出一番事业的话,你不能只偏安一隅,而要去了解世界,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在过去科技不甚发达、连发电报都要数着字数的时代,于个人而言,竟有些闭关锁国的意味了。而碎片化是提供给我们更多种方式、更多途径去获得知识,更便捷快速的了解世界的动态。它与书籍的阅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模式,一种看重广度,一种更强调深度。两种学习模式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也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固然,碎片化的生活会使人们的关注点和心态都发生变化,但它的利弊,全在于人们如何去运用它。碎片化的生活是大势所趋,碎片化迫使世界了解我,我用碎片拼出一个世界。

热门推荐
1一次难忘的赞美
2我做了一个梦
3美丽的漓江
4热爱生命,绽放光彩
5《非法智慧》读后感
6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7动物运动会
8特别的六一儿童节
9亲情永不下岗作文开头
10我的好朋友
11有一种情绪叫喜悦
12温暖的旅程
13公交车上的风波
14春色润校园
15我是阅读控
16我努力读懂善良
17披萨宴
18有趣的写生活动
19平安是妈妈的“唠叨”
20我爱你,佛山
21那次玩的真开心
22我的自画像
23我最感激的一个人
24意向背后,离别情深
25纸和笔的争论
26追心
27未来的世界
28小院故事多
29有一种爱叫放手
30有趣的攀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