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诺贝尔传读后感】
自从读完了《诺贝尔传》这本书后我知道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后我就喜欢上了科学。
《诺贝尔传》这本书记载了诺贝尔的一生,它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去尝试,更要不断地去改进去创新。
我想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吧,它就是影响世界的大科学家诺贝尔命名的。从现在开始大家要认真对待学习,就算以后报答不了国家也给父母一些交代。
我在书中看到了炸药,我就想做一次实验,我将炸药换成掼炮,再用鞭炮中的火药装入掼炮中,当我正要将掼炮拨开时,我的手感觉到疼痛,太危险了。我又想如果我用使用过的火药来制作掼炮呢,于是我将火药放入掼炮里面再冲上气,接下来准备我的第一次掼炮实验,当我将掼炮砸在地上时,掼炮的确是爆了,但是火药并没有什么作用,后来,我又反复进行许多次试验,都已失败告终。由此可见,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
既然我的实验没做成功还是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诺贝尔这个人吧。从《诺贝尔传》中我认识到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他会说英、法、德、饿、瑞典等国家语言,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在这些方面可以知道诺贝尔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要向诺贝尔学习,学习他那对待科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学习他那对待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
【篇二:游张裕博物馆有感】
走进博物馆大门,我首先看到了一个历史馆,我从中知道做酒整个过程,这里还有模拟酿酒的模型,做的好像真的在那里酿酒一样,接下来我看见了一个酿酒厂的模型,它十分大,许多人忙忙碌碌的走来走去,一大堆器具堆在地上,显出一副热闹而又忙碌的景象,我们接着往下参观,了解张裕大酒窖的传奇建造历史,张裕地下酒窖于1894年动工,建了11年,在1905年完工,前两次建造因为建筑材料的问题而失败,第三次建造的工程师们采用中西合璧的方法,巧妙地利用了隐蔽排水系统,使得房子不渗不漏,冬暖夏凉。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清朝皇帝给张弼士的诏书和张弼士穿过的清朝服饰。
接着我们通过盘旋向下的台阶进入地下酒窖。一进入酒窖,我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酒香,里面有许多大木桶,其中有三个我最感兴趣,它们称为“百年桶王”每个含量为15000升,于建厂初期建造,是亚洲最早最大的橡木桶,接着就是张裕创始人-张弼士的介绍,张弼士是一位华侨实业家,出生于广东省,他被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他聪慧机敏,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我们不知不觉的走着,参观了许多精美的展品后又回到了出发点,还有些意犹未尽。就这样,我留恋忘返的回家了。
【篇三:做自己心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先生,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高薪的工作,来到一家小区当保安。他精心照顾着父亲,同时也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他来说,和父亲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人生,从来都是自己的。
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得中状元后,并没有选择在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做官,而是看清了中国现如今的局势,认为只有发展实业才能在危急存亡的时刻挽救中国。他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带动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举步维艰的近代化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据当时的老人们回忆,大生纱厂开工前人们都不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不愿进入工厂做工。因此,张謇叫人把工厂大门打开,开动安装好的机器,让村民们来参观。后来村民们了解到工厂的好处和张謇的实业救国的心愿,纷纷来到工厂做工。
张謇和他的大生纱厂,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点燃了第一盏明灯,照亮了实业家们救国的方向。张謇的人生目标是实业救国,他也做到了这一点。他便是自己心中最闪亮的那一颗星。
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听到新中国急需核武器建设方面的人才时,他极力反抗美国方面的重重重压,向祖国求援,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人们才消除了对他放弃美国研究所高薪且安逸的工作回国支持祖国核实验的不解,取而代之的是发自肺腑的敬佩。
钱学森本可以在美国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的人生注定要为了祖国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他便是自己人生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德云社的中流砥柱栾云平,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在大学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一心向往那个他热爱的艺术殿堂——相声世界。他凭借沉稳的表演风格和在师弟微博下面怼天怼地而深受粉丝们的喜爱,他们亲切地叫他“相声老艺术家栾怼怼”,足见他当初离开清华园就直奔三庆园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袭大褂,一柄折扇,一块醒目,一副御子,映照着他眼中对相声艺术的崇敬和实现自我的光芒,对他来说,他就是自己心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过你想要的人生,摒弃世俗的眼光和他人的不解,嘲笑。我心自有清风明月,又何苦因一缕阴霾而遮住自己心中那名为“我”的星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