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儿的作文

【篇一:我咋这么“傻”呢?】

我今年十二岁了,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是我觉得自己真的变傻了?

七岁时的一天,爸爸带我外出游玩。在公交车上,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时候,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了上来,她挪着小步,眼睛向车里环视了一遍。于是,我情不自禁的去搀扶老奶奶,忙活了好一阵子,我又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车里一片嘈杂,连插针的地儿都没有了。车子开动了,可是老奶奶仍然呆立在车门旁边。此时,我的心里如波涛翻滚:到底给不给老奶奶让座呢?给老奶奶让座了,我就没地儿坐了。可是,老奶奶的年龄要比我大得多,给老奶奶让座那是理所应当的呀。更何况老奶奶现在行动不便,这样站这么远,我也于心不忍呀。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就在我的万般纠结之时,耳边回响着老师那温和的话语:尊老爱幼,幸福一生!于是,我倏地站了起来挤到了老奶奶的身边小声的说:“老奶奶,您到里面去坐我那个位置吧。”我扶着老奶奶坐到了座位上。这时,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了笑脸,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紧接着一股赞叹不已的大浪就向我涌来:这个小孩子真懂事啊,我们这些大人都自愧不如……爸爸为我竖起了大拇指。听了这些夸奖后,我像吃了蜜糖一样,心里美滋滋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了。已经习惯于“尊老爱幼”了,每次坐在公交车上都会给老人、小孩和带孩子的妇女让座。可是这次,我又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时,传来的却是这样的呼声:真傻呀!自己放着好好的位置不坐,偏偏要让给别人。我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越长越傻。我真的是傻了吗?……我满怀着惆怅去向爸爸请教。爸爸耐心地告诉我:你现在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我听着这似懂非懂的话语,坚信自己不是“傻”!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可是很多人的力量却是巨大的。俗话说: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只要每个人都多一点点无私,多一点点为他人奉献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真希望每个人多一点“傻子精神”!

【篇二:秋天的记忆】

原来,秋天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秋,这个季节,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它开心的捉弄着人们,像个顽皮的孩子。而我却不知道,在十一年前我三岁的那个秋季里,有个这么动人的“故事”。直到今年的一天,二舅娘才为我打开了这扇秋天的记忆的阀门,为我寻找早已被我遗失到九霄云外的记忆。

那年秋季里有几天,我一直高烧不退,这里的医生开的药总是不见起色,一家人都为我担心。最后只有听从乡亲们的建议,带我去一个很有名的医生那里看病,听二舅说那医生很厉害的。可就是太远了,大概有十七、八里的山路,又不通车,只有走路去。这天早上,二舅娘便早早的一个人背着我出发了。二舅娘本来身体就很差,还背着我这个小胖子走那么远。不过,今天的天气很好,不冷也不热,时不时还拂来一阵轻轻的风。风儿将二舅娘的发梢轻轻荡起,我在背上一点也不动。走了不太久,二舅娘将我放下来,用袖子左右的擦了擦脸上“闪亮亮”的汗珠,大口大口的喘气,然后找了个地儿坐下。我叫二舅娘让我自己走,可她怎么也不同意,说我太小了,而且还在生病,她能行的。就这样,二舅娘一个人背着我,在途中休息了好多次,脸也从白珍珠变成了一个红苹果。终于,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到了。

医生给我开了几副药,叫我过几天还去。按照医生的要求,二舅娘一个人艰难的带我去了三次,而每一次都不让我自己走。

我从刚满一岁就在二舅娘这儿,二舅娘总是无怨无悔,细心的照顾我,对待她的孩子还没有对我那么好。我不会忘记二舅娘给我的爱,永远也不会忘记。

原来,我小时候这么让人操心,可我一点也不知道。就像我原来也不知道,秋天是这么的美一样。

【篇三:愿与土地为友】

岁月更迭,带走的往往难再回。

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带来了什么?这已成了一个课题。利处、弊端早已被剖析地干干净净。土地,日益紧缺。这一点明明白白,因而无论怎么讨论,弊端只能被忽略。

而现在,我想讨论的并不是这些。我想分享的是我童年记忆中那片绚丽的土地。

我一低头,鼻尖仿佛就嗅到了泥土的湿润的芬芳味道。往昔记忆呼啦一下,迫不及待地刮了过来。我曾欢愉地嬉笑、大笑,在绿海中;我曾黯然,为一株碧叶菜的枯萎;我曾安然,为稻间虫儿悦耳的自然之声。我的记忆是土地的,我的身心是土地的。

撒着脚丫子的童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一年一度的。青灰色的石板点缀在黄褐色的土间。哥哥们拉我到一处千辛万苦才寻到的地儿,那是有极好的空隙的地儿,恰好够塞鹰牌炮。他们细细掰开,用白皙的手指塞进,再收回时沾了黄土,带着炮竹的硝烟味。呲啦——呯嘭!很多时光就这样从指间溜走了,安然而让人怀恋地。我的记忆是土地的,我的身心是土地的。

青葱岁月,在追忆时总带着甜蜜的欣悦。那么土地呢?惆怅而无奈。其实土地本身只是一种资源,平凡而普通。但它承载了太多记忆。大多时候,所不能忘怀的土地即家乡、故乡。劳动时的血和泪融进土地,便是故乡的珍贵之处。这便是土地的特质。

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希望,希望能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让这过程无瑕疵。当田野不再,高楼矗立,那么,改变便产生了。我们依然播种希望,换了一种方式。对于大多数城市人,田野并不那么重要,不需要背朝天地劳作。然而,我所说的土地并不仅仅只是田地,更是我们脚踩着的地。土地不变,永恒存在;土地在变,填充消逝。不变的是形质,填充的是建筑、人口,而记忆不断消逝又被填充。

所以,若要土地永存,我们就应向记忆之城前进。那些温暖的家族记忆,那些田地上互助劳作的记忆,那些奋斗打拼的记忆。纷繁的记忆若不传承,便会消逝,无法填充。岁月更迭,带走的往往难再回。

常常有人感慨,这一处田地不再,那一处景致不再。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现在看来无多大实效的喟叹。只是田地的过度征用固然不正确,可作为我这个身份也改变不了什么。我能够做到的,我可以做到的,是在心田里保留那块土地。那块土地上,将有完整的我的整个人生——我人生中的人、事,那里有低矮的辣椒树,翠色欲滴的绿叶菜,金黄的稻谷,悦耳的虫鸣,窗明几净的教室,欢愉的笑声,成长的记忆。

所以,若每个人都如此,那么土地的真谛便会被真正谛听。我们的记忆是土地的,我们的身心是土地的。土地的变迁,便自然而然真正成为科学和谐的。城市化的弊端亦会被弥补些许。当这一切实现,便是我们,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心中无量的幸福。

岁月更迭,土地上所粉墨登场的终将镌刻在时代里。

【篇四:我的弟弟】

我有一个弟弟,他非常淘气。你看,他又把玩具给弄的到处都是,现在还需要我来收拾。

看看这次他又干了些什么“好事”:他把玩具车卸了,把我的书给弄得乱七八糟……我这次进屋没有说话,只听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不是我干的。”他说完就赶紧“逃跑”了。我追了过去不怀好意地说:“我们玩一个游戏,那就是‘恢复原貌’,就是什么东西在什么地儿,之后再给放回去就OK了!”

我看见弟弟呆了,他的眼神告诉了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不听话,姐姐竟然还和我玩游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好,好的。”弟弟边直视我,边挠挠头说。“可是——”,弟弟疑惑着说:“你为什么不玩呢?”谁要玩这种游戏,简直是累死了。我心里暗想。“我,我,这个游戏是你玩的,我就不玩了。”我解释道。

说完了之后,他果然收拾了起来。收拾干净,他躺在沙发上,懒洋洋地说:“累死我了,这个游戏不好玩。”“是不是很累,你现在是不是体会到了姐姐的感受了呢?”你骗我,你骗我给你收拾玩具!不过姐姐,你每天都是那么累吗?”我点了点头,我想他肯定深深地体会到了我的感受。我的这个训服法子是不是用的很好呢?

其实,尽管弟弟很淘气,可是身为姐姐的我,依然喜欢着他,爱着他,因为他是我弟弟。

【篇五:感动的一幕】

星期日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一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头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当我眼开眼睛时,那只家燕已躺在大货车经过的路面上,鲜血顺着翅膀流下来。它的羽毛零乱,身子微微地颤抖着。一定是疼痛的受不了了吧?我的心也像刀割般的难受,那忍受不了剧痛的时不时地抽搐着。它还有救吗?我呆呆地看首这可怜的小家伙,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另一只家燕飞了过来,躲过来往的呼啸的车辆,落在受伤的家燕的身边,它围着受伤的家燕急得团团转,小脑袋不停地晃动着,它的眼神充满焦急和痛苦,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它突然扑扇着一双翅膀,嘴里发出温柔而细小的叫声,仿佛在说:“快起来,快起来呀!我带你回家,到安全的地儿去……受伤的家燕似乎听到了同伴的呼唤,挣扎着动了动,微微地抬起头,嘴巴颤颤地张了张,可接着就再也没有了回应,它急了,更加拼命地扑打着翅膀,用尖尖的嘴啄了啄受伤的家燕,可它的同伴再也醒不来了……

家燕绝望了,那张开的翅膀不愿收回。它静静地依偎在同伴身旁,就像一尊雕像,任凭细雨打湿了羽毛。一辆辆汽车从它身边呼啸而过,车经过的带起的风好像随时都可以把它们卷走一般,可这只家燕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地站着,忘记了死亡对它的威胁。不知过了多久,它才无奈地一步三回头地离去。细雨中,我看到它孤独离去的身影,感受到了它的痛苦,但更多的是凄凉。

人与人之间有真情,同样的,动物之间也有真情,也许真情是没有贵贱之分,只有真诚与虚伪,要学会去珍惜每一份美好的情感。

【篇六: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

爬树一般是男孩子才做的事,但我妈也曾玩过。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常把这些事儿当成笑话将给我听,那时的我还真觉得有趣儿。我现在也讲给大家听听吧。

我的外婆是一名老师,有些时候比较忙,忙得把我的妈妈与小姨也就是我妈的妹妹给撂在校园里,让她们俩自个儿玩。这可苦了我妈,她必须照看调皮的妹妹,何况她自己还那么不让人省心。

这不,小姨坐在树下,正无聊呢,耳边全是那知了热烈的叫声。仰头一看,小姨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呢?我妈也疑惑地看着傻笑的小姨。我妈跑去一看,是什么呢?我妈吓了一跳,猛地退后了几步。原来那时一条绿色的胖乎乎的毛毛虫,正在树枝上遛弯儿。小姨就叫着要去玩树上的毛毛虫:“姐姐,”她拉住我妈,“姐姐,你就让我玩儿,我要玩那个——”我妈勉强答应了。

我妈找来一根树枝,攥在手心里,两脚一蹬,双手抱住树干,一个劲儿地往上蹭,终于蹭到那地儿,用树枝把那毛毛虫拨了下来。之后我妈再一点一点挪下树来。当然,这是我听我妈讲时想像出来的。但后面发生的事情一定是真的。

然后,我妈便安全着陆了。而小姨已经在一旁专心地逗弄着毛毛虫。过了一会儿地,我妈便觉得浑身痒痒儿,仿佛有什么小东西在背上乱爬。可是,她的手短,又挠不着,小姨也没空,外婆更没空。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痒得厉害呀!于是,她又瞧见那棵树,便倚在上面,蹭来蹭去,磨来磨去,感觉好了些了,就松口气了,但还悠哉倚在树旁。过了会儿,又痒起来,于是又在那树干上蹭。但这次她吸取了教训了。一旦不痒了,就赶紧离开那树干。但又总感觉衣服里好像进沙子了,便抖了抖,掉下来的却全是黑色的“沙子”。这究竟是什么呢?于是我妈蹲下来仔仔细细地瞧了瞧。原来呀,那些黑乎乎的东西全是缺胳膊少腿的蚂蚁。之前,是树干上的蚂蚁在免费给她做“按摩”呢!

外婆下课后就去审她们俩,审完又把她俩给狠批了一顿。

这就是我妈小时候的故事,看看我们今天,哪儿还有爬树玩蚂蚁的机会哦。

【篇七:变形记】

“哈哈……”路边传来一阵奇怪的笑声。咦?是谁在笑啊?

原来,是一只小甲虫,它正拿着一瓶强壮剂在那儿哈哈大笑,它得意极了:“我喝了这个强壮剂,就再也不会怕那些比我大的昆虫欺负我了!”说着,它就打开瓶盖,“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

它喝下后,很快便长壮了,像蟋蟀那么壮。它得意地向家爬去,可是问题来了。它看到自己小小的家,便开始发愁:变得这么大,我可怎么回我原来的那温暖、舒适的小家啊!虽然它很小,但我很喜欢它啊,现在我已是无家可归了。

它垂头吹头丧气地走在大街上,没有一点生气。它想:我这么笨重,又飞不起来,只能在地上爬,我总得给自己找个地儿容身吧!于是它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小朋友们不是喜欢坐木马吗?我给它们当木马吧!

它让小朋友们都骑到自己的背上坐好,开始的时候家长们并不同意,后来家长们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了,就慢慢地接受了小甲虫。孩子们每天都坐在它的背上有说有笑。听到这笑声,小甲虫再次笑了起来。

过了很久,小甲虫找到了一瓶缩小剂,它和小朋友们告别后,就喝下缩小剂,回到了自己的小家里。它虽然是一只很普通的小甲虫,但是它拥有一段美好的经历,值得好好回味一辈子啦!

【篇八:“冷血”变热记】

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感性的人,遇到一些可以让人感动流泪的事时自己并不会有多大反应。因此朋友们都称我为“冷血”。这个寒假我决定怀着一颗感受生活的心来体验身边一些令人感动的事。

一天,我和婶婶在一家面馆吃面,面馆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俩人都是微胖型的,看起来老实敦厚,店里人挺多的,俩人做起事来很有节奏,也很默契,手动起来快得让人看不到影子。

不久,来了一个老人,那位妇人的目光看到老人后,尽管还有很多人先来但还没有得到面,妇人还是先给了老人一碗面那些等了很久的人竟没有一个人抱怨。老人吃了一半之后,妇人又走过来加了一点在老人碗里,老人并没有多说什么,也就安然的接受了。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老板对老人的关爱,也就感受到了顾客们的宽容。

回家的时候,因正值春运,坐火车的人多得连脚蹬的地儿都找不到,我好不容易坐到自己的座位,正感叹着人多时,有一个青年男子背着一个看上去体弱多病的老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来到我的对面坐着,据我了解,那个青年男子大概是二十多岁,那位老人是他的父亲,俩人都各有一个座位,是相连的。儿子把父亲放在座位上,再升直父亲的腿,于是父亲把儿子的位置给占了,那位父亲的腿不知是有什么毛病,不能弯曲,儿子就站在父亲的旁边,还时常为父亲揉捏大腿,但一点都没有埋怨的意思。

每当车上有什么东西卖时,儿子都要问父亲要不要吃,父亲看到儿子站久了,就想让自己腾出一点位置让儿子休息一会儿,可儿子却找了个借口就说不坐了。就这样,一路上父子俩说说笑笑。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父子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牵连。身边的感动需要用一颗感觉生活的心去发现,这些感动只要你仔细体会过后,就能使你收获许多感受。

【篇九:打蛇记】

本来是“爬山记”的,可是就因为爬山路上的一支小插曲儿,“爬山记”变成了“打蛇记”。

事情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那是十分惊险的一天:老家的后面,有一座六十来米高的小山,别看这山不高,风景可美着哩!这儿的树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我对这地儿早已十分向往了。于是,我、弟弟还有哥哥刚吃完早饭便上山去了。我们按年龄的大小顺序排成一行,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登山队。我们顺着溪流逆流而上,就在半山腰时,水里“呼”地蹿出一条虎斑游蛇来,凶猛地朝我们吐着芯子,还挺着胸膛来示威。这可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在慌乱中,我一不小心脚踩在了它的尾巴上,蛇反过身来要咬我的脚,哥哥见了,一脚踩住了它的胸膛,那蛇又要咬哥哥,弟弟见状,一脚踩中了它的头,这一会儿,它就动弹不得了。大家加重了脚劲儿,这蛇便被我们一起踩死了,可是大家不放心,就搬来几块大石头,把它砸扁了。

这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打蛇记”,不过,下一次,无论这的景再美,我也不会到这里来玩了。

【篇十:乡村的捉迷藏】

我现在是童年时期,会玩的游戏可多啦!但,只有这一种游戏,我玩得最厉害。

这种游戏叫“捉迷藏”通常我都是去爷爷奶奶们住的地方玩——乡村。

比如,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探望爷爷奶奶时,一般,我会去呼唤别家的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我们采用猜丁壳的方式来选捉的人,其余剩下的全是躲的人,别说躲的人矮小,也别看捉的人圆溜溜的,这一群人可机灵了呢!那让我就先说躲的人吧!躲的人不仅机灵、灵敏,还是挺聪明的,这么说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因为躲的人有的会躲长长的稻草堆里,小心地拿开两手稻草,再慢慢地蹲下身来,最后在把自己掩住,不仅要做好准备,等到“敌人”来后,还要屏息凝视,一动也不能动。

有的没地儿躲了,还会爬上树,躲在那茂盛的树丛里,最高的树尖上,有的甚至还会故意等到天黑时,跑回家去,不再去理会,这样的话,“敌人”是绝对找不到的,有的比较笨的,会在外边一直找下去,比较聪明的就不会去找。

躲的人是有一些小计谋,可是抓的人又是怎样的呢?我现在就和你们一起分享一下捉的人是怎样捉的。

乡下人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到了天黑,每家每户的小孩都是要回家去吃饭的,捉的人有时会细心地观察这一处的稻草堆是否相同,如果有不一致的,还会悄悄地一屁股用力坐在了稻草堆上,有时会用长树枝来用力一捅,察看是否有人在,不仅仅是这些,即使你藏的多隐蔽,都逃不过“佛祖”手掌,捉的人也不过聪明,有时也会耍一下无赖,就会乱说:“不玩了,不玩了,回家吃饭吧。”这一喊声,让同伴们开心到了极点,立刻,话音刚落,伙伴们个个都出来了,这回捉的人就会说:“难道你们这么快就投降了,哈哈我找到你们这些人啦!”

你们觉得,从以前传到现在,一代又一代,你们觉得捉迷藏有趣吗?

热门推荐
1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2春光明媚好读书
3阳光
4醉人的山间风光
5听古筝说话
6成功的制法
7军训的日记
8坚忍不拔的仙人掌
9玉带林中挂――读《红楼梦》有感
10那倒是真的
11有趣的游戏
12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13不一样的年味
14水浒传读后感
15春天的公园
16我们玩得真高兴作文
17挑绳
18我想做环游世界的旅行者
19温暖
20我的妈妈
21浓浓师生情
22我的青春摆渡人
23彩虹的作文
24放飞梦想
25年味
26宝贝宝贝读后感
27我的良师益友
28都是手机惹的祸
29赶路
30两位新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