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留点感激】
生命需要感激,犹如小草需要大树的庇佑,红花需要绿叶的扶持。这是情感的流露,爱的体现。
那雨来得粗犷豪爽,使原本寂静的夜晚笼罩在飘飘洒洒的风世界里。
“哒哒哒”一阵有节奏的木棒敲地声,一个盲姑娘,脖子上围了一条鲜艳夺目的红纱巾,随风飘浮,给予寂静添了一份生气、一丝暖意。昏暗的灯光打在她背上,如此瘦弱,穿得如此单薄,秋风使她有些瑟瑟发抖。
“啊——”她霎那间失去了重心,一个趔趄,拐杖丢在另一旁,毫无防备地掉进井里,幸好手捉住井的两边,她费力地试图把身子往上躶,一伸一缩,上不来,又拼命地用手撑着地,终于狼狈地爬上来了。
她轻轻地整理衣衫不齐的自己,接着解下红纱巾系在拐杖上,然后使劲地插到井里,脸上露出欢欣的笑容。清风一抚摸大地,顿时红纱巾就化身为航标灯,犹如指引夜行的船一样,向路人挥手、照亮茫茫前路,提醒人们小心,不要重蹈覆辙。
这是什么让盲姑娘做的?这是“宁天下人负我,莫我负天下人”感激了她,天地让她发现这破井;这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激,这是社会对她的爱。那是错的人在这地方做了不对的事,这盲姑娘虽失去拐杖,但脚步却更有力、更坚定。这也许傻瓜也会受到正常人的尊重。其他的路人也向盲姑娘伸出援助之手,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而爱与感激则随风飘进人们的心坎。
娇弱的小草感激大树给它遮风挡雨,繁密的大树感激小草替它衬托伟岸;涓涓小溪感激湖泊容纳它的胸怀,浩瀚大海感激小溪为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愿你在流逝的岁月里找到感激的真谛。
【篇二:关于我是谁的作文】
我是谁?我是周帝君,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和你一样由一个个细胞组成,可是我就是我,人生不一样的烟火。
我曾经很喜欢白落梅的书,因为她的笔法清秀,秋水文章,甚至在写作的时候,随便搬几句就可以得到不低的分数。后来发现那样惊艳的语言不适合我,宛如亭亭玉立、小家碧玉般的姑娘轻声呢喃,少了一些大气与朴实。现在,我喜欢看鲁迅、莫泊桑、马克吐温的文章。他们的文章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朴实的语言总令人深思,委婉的言语有力的批评着实妙极。这就是我,喜欢读书的我。
喜欢读书的我,有着自己的一片心灵天空,享受着不一样的孤独。
我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会带上几个玩伴,这样让我看上去不孤独,可是内心却被孤独感紧紧包围着。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不合群的人有自己的世界,合群的人才是真正的孤独。我感触良多,犹如墙角的兰草,孤芳自赏。曾经的我以为孤独就是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现在却认为孤独原来是我一个人能成为一个世界。我可能是一个外向的孤独者,自我拉扯。活泼开朗的外表下是一颗孤独的心,后面是一个想要说话的哑巴。我相信英雄的心是孤独的,只有小喽啰才扎堆。
孤独使我拥有了淡然的处世态度,甚至几乎冷漠。如果后悔可以让错误重来,我想把肠子悔青;如果愤怒可以解决纷争,我想遇事就火冒三丈;如果逃避可以推卸责任,我想一辈子畏惧。有些事其实很简单,仔细想一想就会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就像狗咬你一口,你总不能咬狗一口吧。生活给你开了个玩笑,你总不能放弃生活,自暴自弃吧。太过情感用事,受伤的只会是自己。你向空中扔一把斧头,天空会痛吗?而你还要把自己扔掉的斧头捡回来。
我还有人生三大座右铭。第一,不能欺骗父母以及一切相信你的人,因为你能骗到的只有相信你的人;第二,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尊重老师。老师们花掉了一整副青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曾经看到一位中年人侮辱老师,当时我就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还看见一位大学生写诗调侃老师这个职业。如果说上一位中年人是乡野村夫,不懂识文断字,只会市侩语言,那么这位大学生能写下的那几个字就不是语文老师教的吗?老师,哪怕只有这两个字都无比神圣,毕竟能认识这两个字,也是老师教的啊。第三,不要辜负自己。虽说不能像一代枭雄曹操那样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也要不忘初心,不违背自己。
这就是我,一位不一样的中学生,和你不一样由不同数目的细胞组成,但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篇三: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被疫情幽禁在史上最长的寒假里(别问我为啥不出门,原因都知道),在家重温了一遍《明朝那些事儿》。有些感想,今天一并在这里写出来,权当和大家分享。(二三段扯淡,想看硬货的直接第四段起)
不得不说,当年明月笔法不俗,再简单朴素的事情也一样能写的荡气回肠。同时也佩服他的耐心与努力,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自始至终的坚持,已实属不易。正如他所说:写一本书,开始时三十来岁,写完还是三十来岁,有趣。
《明朝那些事儿》中,虽有太祖的金戈铁马,大漠厮杀;成祖的七下西洋,万国来朝;于谦的坚守帝都,扶大明于即倒;孙承宗的关宁防线,挽大明与将倾。但我最爱的还是那朝堂上一次次的明争暗斗,生死一线。夏言打倒张骢,严嵩打倒夏言,徐阶打倒严嵩,高拱上台,张居正坐庄,端的是精彩万分。
《明朝那些事儿》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人生,而且是一场五味俱全的人生。举个例子,明朝言官权力极大,但有一种人是言官绝不会弹劾的,那就是军事文官。行伍出身,通常不按规矩来,你骂他他砍你。军事文官中佼佼者如戚继光,前线打仗一把好手,后方得罪的人倒也不少。为何没人能骂动他?究其原因,还是时势造英雄。当时的明朝倭患严重,你弹劾了戚继光谁来抗倭?你上?因此,想要活得舒坦,就要把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人物。不要怪老天无眼,发现不了你这个人才,一但你能做到独一无二,自然会有人来请你出山。老话说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唯有靠自己才是正途。
明朝吏治的复杂度绝无仅有,六部作为中央机构监管地方;又有监察科监管六部;吏部负责京察;言官负责举报;权力大的人官职通常较小以平衡其权力。但这种复杂的吏治机构带来的却不是效率和相对民主,而是更低的效率和更强的集权。这证明了一点:越复杂的系统,越有空子可钻。奥卡姆剃刀原理都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既然更少的机构就能做到同样的效果,何不减少机构?明末白银危机,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机构的冗余。到了崇祯帝,下决心精简机构,裁撤人员,拿职级最低的驿卒开刀,没想到一裁裁出李自成和张献忠这对“活宝”。(明思宗这个“惨”人)古人说“大道至简”,诚不欺我。
明与上一个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宋,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开国功臣的态度。明朝开国功臣的存活率是中国所有封建王朝中最低的(基本都被杀了)。高调的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个个被杀,而较低调的耿炳文(只会守城),汤和(早早交出兵权,称病在家)等人却活了下来。这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张扬,过于张扬容易被针对,还是低调点好。毕竟古话说的好“满招损,谦受益”。结合我近一段时间里的成绩起伏,不得不信啊。
”万历三大征“中明朝消耗几百万辆白银,但三大征征完后却依然国有余财,国力强大,这一切几乎都可以归功于张居正的治国天赋。万历皇帝(和他妈)还是很会用人的,张居正的确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能力,有谋略,有抱负的‘五’有青年。而且万历对他寄予了充分的信任,这是张居正能成功的首要先决条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万历既然有将大半个帝国的最高权力交给张居正的魄力,那自然也会有治理整个明朝的实力。只可惜他比较懒,不然明朝中兴于万历是绝对有可能的。
讲完个例,再讲讲整体。明朝朝廷里的人又可以略分成两类,小人如曹操,“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贤人如孔孟,“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两端都不占便宜,小人如徐珵,自己挖坑自己跳;贤人如海瑞,过于偏激,非黑即白;两端均衡,如张居正。随机应变而不两面三刀,朋而不党,勾而不连,近君子时行君子,近小人时亦小人。刚柔并济,智勇双全,此乃国士。旁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然可恶,可厌,甚至使人心生憎恨,而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更是养虎遗患,姑息养奸,后患无穷!
就扯到这儿吧,强推大家读一读《明朝这些事儿》这本书,当年明月是个好作家,说不定也能当一名优秀的史学家。
【篇四:吾心本明镜】
吾心本明镜,善恶自清明。——题记
如孔子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此处的善可看做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由此可见,恶便是那白纸上无意沾染的污点,反之,善正如锦上添花。
古往今来,善恶两字虽简,又有何人能够真正分清?答案定然是否定的。何为善?是除恶扬善还是坚持本心?何为恶?是十恶不赦还是一意孤行?
细读上文,不难发现,坚持本心与一意孤行两词释义完全相同,然,当其各自安于善恶之上时,却出现了太多的歧意,人们往往会憎恨坚持本心之人却唾弃一意孤行之人。
其实,是人总有两面。若将处处为别人着想比作善,那为自己着想便一定是恶吗?这自然不可从一而论,换个角度思考,处处为别人着未免太过虚假,人非圣贤,是人定不可能永远为别人着想。
一代枭雄曹操曾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但尽管万般唾弃,我们不还是得承认,他确实干出了一番伟业吗?难道说这便是所谓错误的人生观?
剪不断,理还乱。
吾心本明镜,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透析的明镜,善为正面,恶为反面。不论做什么事,公交车上让座的小事也好,为国捐躯的大事也罢,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只要在做事前,好好的和自己的心沟通一番,你定会找到答案,不再迷茫。
你的心会告诉你何为善,何为恶,毕竟她是最真实、最懂你的自己!
还是那句话,吾心本明镜,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心呢?
【篇五:英雄传】
比于流年,如今已是高山水寒,唯我心狂不变,潇洒倜傥一生放荡,不羁寰宇名扬万象。举杯傲笑凡尘间,仍执剑,问苍天,妄与天一战!
过贾谊居,叹青藤灰瓦寻秋堂,古井犹存近步廊;太傅门庭多访客,遥闻雨夜叹嗟长。读项纪,吟豪情盖世力拔山,九战溃秦慑壁观;铁甲乌骓贱野庶,柴扉白首重平安;关中颓壁烟犹笼,垓下秋风江已寒;不鉴虐赢倾社稷,霸王何必罪苍天。品汉高纪,思芒砀云翻紫气凌,狼烟未散干戈兴;西除暴戾降秦甲,东啸英豪破楚旌;堪乱纳贤忠信布,尊儒敬道礼仪明;茫茫汜水流不尽,万古悠扬大汉风。
之临漳访铜雀三台,昔陈王赋曰:“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倏忽千载,高台宏阁已成荒草土丘,“托名汉相,实名汉贼”可毕竟并不是贼,对酒当歌,黄尘古道,巩固北方。灭袁绍,杀吕布,防司马懿。谨慎,小心,却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乱世枭雄,其施屯田,奖励耕种,巩固疆域,怎可称为贼?枕上沉浮到鬓秋,世情一梦枉风流。雄略国初定,飞桥贯阙楼;战旌遮魏土,文采泛漳流;百世声名在,一朝功业休;只今青垄上,春草覆遗丘。当时江南烟雨盛,欲领兵百万踏苍穹,一夜白发生;姑且不负少年穷,曾青梅煮酒论英雄,功过谁来评。登台思古,有感而作。
英雄风采,亦刚亦柔,“杨柳岸,晓风残月。”醒过半晌,援笔落墨,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动情,伤情。离愁无法排遣,绝不言愁。一阵风吹过,他忽觉得领口一冷,睁开惺忪的醉眼,把单薄的灰布袍裹得更紧了。天已破晓,浅靛色的穹庐上斜挂着一钩残月,除此之外,只有寥落的几颗星星在闪着,仿佛是害怕月亮太过寂寞。看着晓月发出淡淡的光,他回忆起不久前和恋人夜半赏秋的情景:美酒娇容,听风望月,何其美哉!而今却是独自一人,离开了繁华热闹的汴京,辗转漂泊于江湖之间,便如这钩缺月,孤寂,落寞。他努力地扶着岸边的古柳站了起来,酒未全醒,头还有些微痛。深秋的凌晨,凉风吹得正紧。他难平的心绪一如茫茫江上起伏的波澜,又似在风中飘舞的柳枝那般纷乱。他蓦地想起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一条浅红色的丝帕,默默凝视,心中暗问:月缺可仍再圆,而我和她却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聚呢?红妆几许待谁,燕未归,巢遥伊榻,秋雨微凉,孜然孤寂,莞枯菀灭,星河遥暗,画楼西畔,流水曲,谁聆抚人情话。烟雨轻寒锁秦楼,玉箫暗引,不见鸾凤鸣。怅惘难掩,首飞如蓬。香冷烬暗,清宵细长。垂杨岸远目,斑骓何处,西南好风为谁吹?流寓江淮,浪迹天涯,释褐为官,转官辞世……他想做文人,却也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仕途漫漫,却是我们眼中永远的英雄。
千古传承英雄绩,执剑问苍天,持箫歌尘缘,几度豪情当可问?
【篇六:美来自语文】
百花齐放是美的,一枝独秀也是美的;流水潺潺是美的,一碗清水也是美的;烈日炎炎是美的,夕阳西下也是美的;硕果累累是美的,枝叶茂盛也是美的;海浪升起是美的,退潮时也是美的;有白云的天是美的,蔚蓝的天也是美的;春风拂面是美的,秋风萧瑟也是美的;满树枫叶是美的,树叶凋零也是美的。
古诗文之美
美,来自于语文,来自于古诗文。美,是否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想为国上阵杀敌的勇气?美是否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作者的远大目标?美是否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壮志豪情?美是否是李白的潇洒,美是否是杜甫笔下的美景,是否是李商隐笔下的悠悠之情。对啊,这难道不是古文中的美吗?这种美流传几千年了吧?美啊!
故事之美
美,是鲁迅笔下《朝花夕拾》中的故事;美是郑振笔下可爱的猫;美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霸气,是张飞直爽豪气的性格,是关羽的重情重义;还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坚持不懈,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猪八戒的扭扭拧拧,是沙僧的默默无言,无私奉献。无论是神话人物,还是真实人物都是美的。
语文美,美在文;文美,文在诗;诗美,美在人;人美,美在事;事美,美在书;书美,美在精神;神美,依旧美在人。
【篇七:义与奸的交界线】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每将这本大气横扫的《三国演义》捧在手中、心中便不由得生起志气!那是一段风风火火的岁月,那是一场刀光剑影、死伤万千的战争,在罗贯中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跃然纸上,让人惊心动魄。
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掩卷沉思,书中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显现,一个个英雄人物在我眼前越来越清晰……
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个人:他对结义兄弟“寝则同床,思若兄弟。”;他从生死之交,到复请孔明,他都以仁待人,以德服人,以善对人,使张飞、关羽、赵子龙、诸葛亮等人生前为他出谋划策,死后对他鞠躬尽瘁;他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让曹操不得不折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就是他——刘备,一个用仁德折服对手的仁君!
这在我心头抹不去的第二位英雄人物,是他:为了让孟获屈服,次擒次放,直到第七次,让孟获感动得落泪,甘拜下风;率军南征,以稳定南部四郡,又兴师北伐,用行动向后主刘禅书写《出师表》的千古流芳;他街亭失守,为维护军法,挥泪斩马稷,又自贬右将军,直到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才恢复丞相职位……
这就是他——诸葛亮,一个用智慧战胜敌人的智者!
第三个出现在我眼前的是这样一个高大的身躯:赤面赤心,骑赤兔马;青灯青史,仗青龙刀。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英气逼人,霸气十足;他刮骨疗毒,却食肉饮酒,下棋谈笑,神态自若;他文武兼备,力敌万人,过关斩六将却忠心不二,战俘遇厚礼,却“千里走单骑”,长叹“我知曹公对我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与共,不可背弃。”
这就是他——关羽,一个义薄云天的“真义士”!
刘备、诸葛亮、关羽……,他们大公无私,以德服人。
而与他们有着对比的却是另一个人:虽有超世之才,却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视作人生信条;他做事总是很有心机,常显得不够仁义,并非全民对他忠心耿耿;他甚至用奸来抗衡刘备的仁……
这就是他——曹操,一个治世之能臣却不修品行的奸雄!
三国风云,因着英雄,曾三足鼎立,又因着英雄的逝去,合而为一。虽然魏国终于统治天下,但蜀国的仁义善于魏国的奸欺恶,却以十万八千的距离留在了历史中,留在了读者的思考中……
历史虽已定格,英雄虽已逝去,但我依然敬佩那智慧的力量,赞扬仁德的善良。
仁德与否,也因之成了刘备的仁义与曹操的的奸恶间永远的界限。
那些英雄人物,或以民为重,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置生死于度外,在血腥的沙场拼搏,只为那存留于人世的仁、义、礼、智、信……
《三国演义》让我明白,历史,为我们造就了鲜明的例子。不管成与败,只要你仁义、智慧,你就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篇八: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感】
书,有独特的魅力,小说、散文、诗歌等,都曾在我闲暇的日子里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为我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
今天台风来袭,妈妈精心挑选了一首文辞朴实的诗歌,递给我。我闲来无趣,便拿起来轻轻吟诵。
这是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唐朝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随着这轻轻的吟诵声,朗朗上口的诗句,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农历八月,天气开始降温,北风渐渐呼啸,草木显现出枯黄的迹象,诗人伫立在茅草屋前,眼里流露出一抹惆怅。风吹过,他衣襟摆动,屋顶的茅草经过一夏的暴晒,轻飘的被风吹动,有的落到了树梢上,有的飘到了水洼里。
顽皮的孩童们,欺负诗人年老无力,抱走了他的茅草,任由诗人唤得口干舌燥,跑进竹林中去了。诗人并没有苛责孩子,而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走进了屋子。
当夜下起秋雨,少了茅草的屋顶滴答滴答的漏着雨水,浸湿了诗人使用了多年的被褥。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场景被一代诗圣杜老先生描写得凄凉而形象。诗中他把自己的清贫生活丝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茅屋漏雨,被子陈旧,孩子睡不安稳。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杜老先生之前的惆怅,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
我本以为诗人会在最后将自己的烦恼宣泄出来,为自己的现状感到悲哀和无能为力。谁知杜老先生心胸广阔,首先想到的是天下人,他看到了和他一样困顿生活的广大黎民百姓。他希望天下人能在下雨时有个避雨之处。杜老先生是个官员,是个清官,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跟他的境况相差是如此之大,他生活贫穷,住着茅草屋,想着黎民百姓,憎恨贪官,也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千古名句。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的愿望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不是为自己个人私利着想,他的博爱真令我感动。
看向窗外,台风“灿鸿”肆虐,树枝东倒西歪,而我们的房子贸然不动,也不用担心漏雨。再看看电视里,军民干部一条心,人们抗险救灾,团结在前线,我想,杜老先生的思想不仅在现代生活里变成了现实,而且开花了。
一首诗,能让我成长,一首诗,能让我明理。我希望我将来也能有杜老先生那样宽广的胸襟,高大的理想,清廉的作风和不畏险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篇九:读《曹操评传》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迷恋上了看人物传记类的书籍,年前我借了一本张作耀著的《曹操评传》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曹操的生平以及曹操的主要思想。
对待历史人物,我一贯的思想就是不局限于读写这个人物的一本或一个版本的书。最早了解曹操,是我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从中知道曹操给人的印象一贯是奸诈,尤其为人不耻的就是他那句名言: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足见他是完全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曹操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内曾被人称为奸雄的典型人物。可是我却一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作为一代奸雄的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追随,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聪明睿智的诸葛亮,英武豪迈的孙权最终都败给了曹魏政权?我们学过的《龟虽寿》这首诗又是那样的大气磅礴,其文治武功可见一般。所以在平时我就很注重来阅读其他人写的有关曹操书籍。曾经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了一本写曹操的书,记得书名叫《曹操经营争霸史》。
今天读完了《曹操评传》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曹操在历史上曾经被人称赞过,被人讽刺过,直到最近几年才又被人们称道着。读罢此书,我明白曹操之所以成功,有许多是值得让人学习的:比如说不慕虚名而重实利;要求家人崇尚节俭;在生前就做好了接班人的培养工作……
书中谈到曹操成功原因的一点引起了我很深的感触,那就是早期的曹操也想干一番大事儿,轰轰烈烈的干几件像样的事儿。可无奈手上的权力有限,为避免杀身之祸无奈辞小官不做。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有些人如果空有一身抱负而没有一定的权利,也就自然缺少施展抱负平台。没有了平台,就像一个没有舞台的演员,怎样去展示自己的绝技呢?对此我们不能只牢骚,更不该自暴自弃,而要想办法去铸就施展抱负的平台。
如果是作为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者,要想方设法去招揽人才,善于使用人才;如果作为一个平民,要想办法去找到能够提携自己的人,找到靠山,主动寻找自己的伯乐,让他给我们提供一定的施展的平台,就像曹操一样以军谋政,以政制军。不在乎过程,在乎结果。战略不错,战术当千变万化不必保守一端。
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博得名声,做人要注重实效不要贪图虚名。读历史人物,学会辩证的看待其得失,万不可拘泥于书上的教条。坚持做一个务实的奋斗者。
【篇十:挥挥手出发】
挥挥手,出发,向美好的生活,向诗意的远方出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独来独往。很少帮助别人,也不希望别人帮助我。即使有人对我有帮助,我也像还债似的报答,大有我不负天下人,也莫让天下人负我之势。
然而,这一思想却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帮助之后,如一粒尘埃般,随风飘散。
几场大雨过后,那条每天上学必经的小桥被大水冲断了,只能见到若隐若现的浮桥。那天清晨,我提心吊胆地走到桥的中央,可我的脚竟不听使唤,任凭我如何用力它也不动一丝一毫。刚鼓足勇气打算出发,望了一眼桥下,“急湍甚箭”,我的自信又一次消失了。这次我更慌了,小腿直打颤,根本直不起腰来。
就在这时,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出现在对岸。好不容易出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却不知如何开口。那位叔叔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桥中央,一手把我抱起,一手抓起我的书包,将我抱到岸边。他看了看手表,对我说:“你上学要迟到了,不如我送你去学校吧。”说罢,他便将我放在了自行车上。“
一路上,叔叔不断地嘱咐我要坐稳。到了学校,他将我抱下自行车,对我挥了挥手,说了句再见,便骑着自行车消失在眼前。
这是何等普通的挥手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可我却始终不能忘却,他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温馨与美好!
我也向他挥了挥手,不只为他,也为我自己。
挥挥手,出发,向昨天的自己告别,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出发,向着诗意与远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