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欢几何的作文

【篇一:触动心灵的明月】

云破风来,柳弄花影。正是春夜,一弦新月垂在天宇,乌鹊南飞,星光黯淡。我卧在冰冷的台阶上,听着月光流泻的声音,望着泛泛江河,嗅着幽幽果香。叹道:“江畔何人见月,江月何年照人?”

总是怀着浩大的希望与追求心中的完美,却落得一地凄凉。在生活上越着急,越对完美执着追求,也便越烦恼。归乡闲聊在家,便牵着一缕情思逛到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倾听虫鸣其间,倾听草与草的喁喁私语,倾听内心真切的声音。

难得一次安静在自己的安静里。树声层层,舞出了祥和气氛,淙淙流水掀起岁月的波澜。浪声淘尽,晓星渐沉。闲云在青天默默地撑起当摆设的责任,呈出明月。一望明月,我幻想着:江水绿如蓝,也许摆着一叶小舟,在风波和沧桑中飘荡。远处也许有一片青山,遍满树林,林间裹着一条小溪,迎着月光,顺着石头缓缓而下。里头也许有一间寺庙,回响着古朴的钟声。也许在远处,有一村人家,灯火不绝,火树银花。牧童在原野上披蓑戴笠,对着苍穹,吹着小巧的短笛。悠扬的笛声萦绕世间,催着桃花的绽放,催着春雨的降临。醒来,忽地一刻,发现一切都化作南柯一梦,随云逝去。

明月逐人来,番番照临人寰,却落魄了月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二望明月,我幻想着,一个个神话故事,玉兔捣药,吴桂伐刚,又忆起“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的诗句。这无不给月亮增添了神秘美丽的色彩,便胜却人间无数。可事实却让人大失所望,月亮不会发光,在碧海青天中,它是一个坑坑洼洼的不毛之地。月不完美,月终究圆不了,也终究不会圆。也许缺失才是它完美的另一种体现。“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许这是一种别样的,独特的完美。

沧海桑田,世代更迭。人生如蜉蝣介子,春去花落,潮退月斜,因为这种不完美,我们才会变得独特,浮生若梦,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在风飘雨潇的路上,为欢几何?不能左右命运,不能强求完美,我们只能选择弥补,选择奋斗,选择勇往直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此刻,天地相容,此刻,物我合一。与明月相伴,看大漠孤烟,昙花一现;赏章台红雨,雨落溪边。人生代代,江月年年,只愿彼此相映。

【篇二:站在古诗的门口】

一场大会,两位女神:“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武亦姝,“渭北春天树”的陈更,周围挤满了膜拜的人群;春城无处不“飞花”,古诗文的窗口前,很久都没有今天这样热闹而拥挤了。而我,却渐渐喜欢踮起脚尖独自眺望,和古人在寂静孤清中轻轻交谈。因不懂而狂热的心,终究因懂得而淡然;原来清雅悠长,才是古诗文的真味道。

古人的文字是精致的。他们常常用简简单单十几个字,就说出了哽在我喉头的千言万语。我也曾跟随父母,游历过世界的很多角落,看到过慑人心魄的美丽景色。那时的我,穷尽心中的词汇也无法说清那美究竟是什么;而古诗文教会了我“半江瑟瑟半江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有千古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闭上眼睛慢慢品读每一个字,我会渐渐融入那诗中的画面,让思想的翅膀飞向窗外的诗和远方。

古人的情感是绵密的。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网络时代,用语气词和表情包来传情达意,俗气搞笑成了情感交流的重要部分。从古诗文的窗口眺望而出,我知道了另一种更加美好的(next88)表达方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子间的舐犊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朋友间的惜别之情;“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是情人间的相思之情。这些简练而深情的文字,让我以前喜欢说的“么么哒”“皮皮虾我们走”显得多么苍白和惭愧啊。

古人的世界是诗意的。他们懂得沉思,懂得想象,懂得用文字留住身边的美好。“小楼一夜听春雨”是品味闲适的诗意,“三更灯火五更鸡”是享受奋斗的诗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人生苦短的诗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是珍惜当下的诗意。我的生活中已很少有这样的奢侈,学习奥数英语各种“有用”的技能占用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唯有从古诗文的窗口眺望出去,才能呼吸到一阵清新的风,在我内心为“无用”的诗意留下一个角落。

又想起高晓松被用烂的那句话,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感谢曹植王勃李白李清照,是他们所留下,那些鲜活了千年的文字,为我打开了理解人生,呼吸美好,眺望远方的,一扇永不关闭的窗。(公众号:我们555666)

热门推荐
1说不出的爱
2读《草房子》有感
3我是一尾鱼
4冬日遐想
5那一抹色彩
6暑假结束了作文
7我的植物朋友松树
8自己做的实验
9牙膏和牙刷的故事
10爸爸真的不容易
11会玩才好
12描写夏天的作文
13海洋馆一日游
14我的弟弟
15静悄悄
16一张被晕开的白纸
17一个难忘的礼物
18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19写柳
20想象的作文
21给“矮冬瓜”浇水
22一位向内的女同学
23满载友情的无人机
24时间长河的梦想
25母鸡
26成长的故事
27父亲的背影
28守望梦想
29谢谢,你在我身后
30致女孩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