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鸡毛信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看了一个有趣的电影——《鸡毛信》。
故事发生在龙门村。小英雄海娃就住在龙门村,他是儿童团团长。小海娃常常在后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只要看见鬼子有了动静,他就推倒消息树,一看到消息树倒了,儿童团里的人就把稻草人推倒,这一系列的变化意味着鬼子要上山了。乡亲们看到了就把所有的粮食藏起来,自个儿也躲了起来,好不让鬼子得逞。
一天,海娃儿的爸爸让海娃把一份鸡毛信送给张连长,可是海娃不幸被鬼子抓住了,他三番五次的想逃跑,可是都没有成功。
这一次,海娃刚走到一半就碰到了一名站岗的敌人,那人站在高高的山上,向海娃挥动外套,聪明的海娃模仿他挥舞的动作好让他们以为是自己人,可就在这时,鸡毛信不小心甩出去了,可海娃却浑然不知,逃离险境时才发现鸡毛信掉落在敌人的阵营。海娃只好原路折回,却不料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拿枪指着海娃,威逼海娃领路寻找粮食。结果被海娃骗到了八路军的地雷区,海娃告诉他们上面还有地雷。敌人闻风丧胆落荒而逃,慌乱中,海娃手臂受了枪伤,但他毅然决然与敌军作斗争,最后在八路军的英勇作战下,这批鬼子被一一歼灭。
影片看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海娃真是一个勇敢的人啊!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真让人敬佩呀!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篇二:鸡毛信】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鸡毛信》,让我来和大家讲讲吧!
从前,龙门村里有个叫海娃的小男孩,他每天站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因为站在那个山上可以看到鬼子的碉堡。一旦鬼子要来抢粮食,站在山上就可以看得到。
秋天来了,庄稼成熟了,鬼子又要来抢粮食了。那天下午,小海娃在山上放哨,突然发现鬼子的军队正要从碉堡出发,他赶紧把消息树放倒。山后的胖妞看见了就连忙把稻草人也放倒。这样龙门村里的老百姓就知道鬼子要来抢粮食,于是赶紧把粮食都带上,躲到山上去。这时小海娃赶着羊要回村的时候,他遇见了他的爸爸,他爸爸交给他一封有三根鸡毛的信,要他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三王村八路军张连长手上,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小海娃走啊走发现山上到处都有鬼子,于是他只好从鬼子正面经过,这时小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海娃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绵羊的大尾巴下面。经过鬼子的时候,鬼子的头问他:“小孩,你是不是八路?”海娃听不懂,小日本只好给他翻译,海娃说“不是,我只是个放羊的。”日本鬼子在他身上搜了搜,搜出了两个番薯。那是海娃唯一的干粮呢。小日本鬼子只好放他走,可是小日本鬼子的头想吃羊,他派人去抓羊,海娃一吹口哨羊就跑了,他们没抓到羊只好把海娃带走了。海娃心急了,心想如果我不逃出去就送不了信了。到了傍晚鬼子的队伍和海娃来到了一个小村子,鬼子在村子里没抢到粮食和吃的,他们只好杀羊吃,小海娃在旁边看着伤心极了!
夜深了,小海娃趁鬼子都睡着了,一个人逃出去送信,他走到翻过一座山就要到三王村的时候,发现信掉了,于是他赶紧回去找,找到信的时候正好被鬼子发现了,又被抓了回去。回去之后,鬼子要海娃带路去三王村,海娃被逼无奈,只好把鬼子带到了三王村的必经之路上,突然一声巨响把好多鬼子都炸死了,可是他们人多他们还要继续前进。海娃一想,现在有两条路,一条是小道,一条是羊道。海娃带着鬼子往羊道上跑,海娃赶着羊在羊道上跑得非常快,鬼子却走的慢。鬼子叫海娃慢点,可海娃不听,眼看就要到石公山的大岩石后了,海娃大喊”鬼子来了,鬼子来了“。鬼子朝他开了枪,海娃受了伤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将海娃救了起来,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八路军得知信的内容,将鬼子的碉堡炸毁了,还抓住了猫眼司令。
小海娃勇敢机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
【篇三:鸡毛信观后感】
毕业后的暑假中,我看了许多抗战影片。《地雷战》、《鸡毛信》……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鸡毛信》。
《鸡毛信》主要讲了抗日时期,龙村受到了日寇的破坏,日寇的司令叫“猫眼”。一天民兵队长赵队长探听到“猫眼”司令的炮塔只有少量哨兵防守。于是让儿子海娃送一封鸡毛信给八路军的张连长。途中海娃不幸被日寇抓去,海娃便引着日寇去到八路军埋伏圈,并从石公山的小道逃跑,将信送至张连长的手中。
看了《鸡毛信》后,我得到了两个启示:关于智慧和勇气。
在《鸡毛信》中,海娃趁日寇睡着后,悄悄逃走,却被伪军找到。指挥官以为他给八路军送信,结果伪军拦住,让羊跑了。还有一个片段中,海娃见了日寇,将信拴在羊尾下,并装作是平川的放羊人,巧妙让敌人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假如他将信塞在身上定会被发现,并会给日寇当开路的人;若海娃不能回答指挥官的问题,还会被遗弃在荒山野岭中。
海娃的勇气是常人不可比较的——电影中为了逃出敌营,海娃冒险从敌人密集的卧室逃跑,并将睡在大门前的日军移走;在石公山中,他又冒着枪火,爬过岩石将信送到八路军阵营。在此之中,不仅有被敌军发现机密的危险,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海娃却不管这些风险放手一搏,取得了胜利。
《鸡毛信》这部电影不仅让我记忆深刻,更让我受益匪浅——它将成为我毕业后的暑假中一颗永远的红星——因为这部电影不仅让我领略到什么才是真正男子汉,什么才是勇士!
【篇四:家乡的秋天】
一眨眼,我喜爱的秋天,在这匆忙的时光中静悄悄地到来了。
初秋时分,天空湛蓝湛蓝的,又深又远,辽阔无垠,就像一条深蓝的大绸缎。天空中漂浮着的云朵一会儿变成一朵梨花,一会儿变成一匹正在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变成一只威武的大狮子,活灵活现的。红彤彤的太阳高挂在天空中,把金光撒满大地。山上的树木、小草郁郁葱葱。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飘落下秋天的第一片落叶。
转眼间,仲秋来了。天空依旧湛蓝,依旧深远,像一块透明的镜子。树上的叶子开始变得金黄,地上的小草也变黄了,为秋天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你可以选择摘一片树叶当书签,也可以摘几棵小草,粘在信上当“鸡毛信”。花朵开始有凋零枯萎的迹象,道路旁枫树挺着身子,仿佛自己是村子的守护神。果园内,苹果像喝醉了酒一样,满脸通红;梨子,像是害怕,脸都变青了;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稻谷好像被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黄豆一个劲儿的在那使劲哈哈笑,把肚皮都笑破了;玉米咧着嘴笑,开心地露出了那金黄的大牙齿。农民伯伯正热火朝天地抢收着。村边的小河,像一条玉带似的蜿蜒流向远方。
时间过得真快,秋末来了,天空变得又低又沉,太阳依旧挂在天空中,但失去了往日的劲爆。田野不再见稻谷的踪影,只有那孤零零的几个草垛。人们忙碌了一个秋天,歇息下来了。院子里挂满了干菜,谷仓里堆满了粮食,男人们坐在树下喝点酒打几圈牌;女人们织着毛衣聊聊家常。孩子从来都是最无忧无虑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嬉戏打闹着,每一天都很快乐。
好一个丰收的季节,带给人们喜悦与富足!我爱家乡的秋天!
【篇五:鸡毛信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到了,这是祖国妈妈68周岁的生日。全国上下,红旗招展,一片欢腾。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无数革命战士的奋斗与热血。国庆期间,我和爸爸妈妈重温了红色经典电影——《鸡毛信》。
12岁的小八路海娃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将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以最快速度送给张连长。海娃将信藏在领头羊的尾巴下面,刚出发没多久,就遇见了一队日本兵。日本兵想吃海娃的羊,逼迫海娃帮他们赶羊。一路上,海娃绞尽脑汁想逃走都没有成功。晚上,日本兵将海娃关在他们睡觉的屋子里,并且门口还安排人放哨。夜里,海娃终于逃了出来,可跑到一个山头时,又遇见了一个日本哨兵,海娃凭借勇气与智慧化解了危局。就在海娃自以为到达安全地带时,发现鸡毛信丢了,他只好沿着来路寻找,这样又一次落入日本兵手中。海娃没有退缩,最终成功地将鸡毛信交到了张连长手中,将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凭借海娃的及时情报,八路军一举攻下了日本兵的炮楼并活捉了日本指挥官。
年幼的海娃为什么能成功地把信送到呢?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及时把信送到!我一定能及时把信送到!这坚定的信念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他给予了危难当头的海娃无穷的智慧与勇气,指引他成功跨过日本兵的身体,指引他成功逃出小屋,指引他成功骗过哨兵,指引他……
电影结束了,我却陷入了沉思,去年暑假学游泳的场景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泳池最浅处水深一米二,我站在池中,水早已漫过我的双眼,恐惧充满了我的内心。我的心中也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会被淹死的!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我上半身趴在泳池上,双手紧紧抓着泳池边沿不放。妈妈蹲下来,好言劝慰:“宝宝,不要害怕!教练在池子里保护着呢,不会有任何危险的!”我一动不动,双手抠得更紧了。妈妈见状,继续安慰我:“妈妈一直在岸边守着,假如你有危险的话,妈妈会第一时间跳进池子救你。你不要怕啊!”我不为所动,“信念”坚定:一旦下水,我肯定会淹死!我绝对不下水!绝不!
三番五次地劝说,我仍然保持着与泳池边沿紧紧拥抱的姿势,妈妈有些着急了,她开始掰我的手指。我也不甘示弱,妈妈刚掰开大拇指,掰食指时,我的大拇指又抠上去了;妈妈掰开右手准备掰左手时,我的右手又巴上边沿了。妈妈没办法,只得求助于教练。教练抱着我往泳池中间游去,我高举着双手,惊慌失措,大声叫着:“救命啊!救命啊!”教练刚准备松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抱住了他的头!没有办法,教练只好又把我带到了岸边!妈妈沉着脸,叹了口气走了。我爬上岸,浑身湿漉漉地跟在妈妈后面……直到现在,我还是不会游泳。
想到这里,我的头越来越低,脸越来越烫。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责与悔恨。假如一开始,我的心中就树立这样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学会游泳!我一定能学会游泳!相信,在学习的过程中,水深、呛水……这些所谓的困难都不能拦住我!我现在一定会像条鱼儿一样,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假如”。
今天,我从海娃的身上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的心中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信念,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他给予我们勇气,给予我们智慧;他催促我们奋斗,催促我们前进;他陪伴我们成长,陪伴我们成功。信念,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篇六:鸡毛信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鸡毛信》,写得是战争时期中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叫海娃,他十三四岁,是龙门村儿童团的团长,和我们的年龄相仿,却不知比我们勇敢多少倍。有一天,海娃一边放哨,一边放羊,爸爸找来,让他把一份鸡毛信送到三王庄村张连长的手中。可是在途中遇到日本鬼子的队伍,机智的海娃把信藏在了羊尾巴下,鬼子抓了他,并且还吃他的羊。在晚上都熟睡时,海娃拿上鸡毛信逃了出去,可是信被丢失,在找信的时候再次被鬼子抓住,并且让他带路。
海娃并没有害怕,而是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能掌控的地方,他见机行事,趁敌人不注意时向八路军的方向跑去,鬼子开枪打伤了他的手,在八路军的掩护下,海娃脱离虎口,把鸡毛信亲手交给了张连长,胜利完成任务。
张连长根据信里的地图,掌握了敌情,很快歼灭了鬼子们。海娃立了一大功,张连长奖励他一把枪,那可是这次的战利品,小海娃真是个小英雄。
看完后,我惊叹不已,海娃一路上与鬼子周旋,斗智斗勇,胆量过人,最终把鸡毛信送到张连长的手中。我感到很惭愧,我连夜路都不敢走,做什么事情都让家长陪伴,最终是越来越胆小。我要克服自己,在生活中做个强者。
【篇七:鸡毛信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鸡毛信》这本书,结识了抗日小英雄海娃,而且书里的故事真是妙不可言,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书里的内容吧。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某抗日民族根据地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接受民兵交给的任务——给八路军的张连长送鸡毛信。
海娃一边赶着羊群一边往目的地赶去。路上遇到了鬼子盘查,海娃说自己是平川地的放羊娃,为了不让鬼子发现鸡毛信,聪明的他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上,成功的躲过了搜查。鬼子队长久原没有起疑心,让海娃带路去龙门村扫荡,海娃急中生智把他们引到了石公山。龙门村越来越远,石公山越来越近。一到石公山,海娃就不顾一切的向山上狂跑。鬼子的马上不去山,而且对山路不熟悉,只能慢慢的往山上摸索。海娃跑着跑着,觉得羊群容易暴露自己,于是丢下羊群自己一个人跑了。
不幸的是,被黑狗子歪嘴发现,马上告诉了一名同行的鬼子,那名鬼子掏出枪照着海娃就是一枪,海娃的手被打中了。他大喊:“八路军叔叔!下面有鬼子!打呀!”就在这危急时刻,张连长带兵赶到了,发起了攻击,全歼敌军。海娃把信交给张连长,随后就晕了过去。张连长看了信,就马上命令部队去打炮楼。炮楼里面的鬼子和八路军进行了激烈的交火,其中一名叫做刘三的同志冲上去把鬼子首领杀了,张连长随即命令爆破手去炸炮楼。只听“轰”地一声,炮楼被炸了半边,有几位年轻的同志进入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
海娃的勇敢得到了张连长的嘉奖。
海娃虽然也是个小孩子,但是他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要学习他的临危不惧,学习他的信仰和他永不言弃的精神。
【篇八:少年强】
蓝天白云下,绿荫青草地,翠湖公园里粼粼的波光荡漾在静谧的滇池上。孩子们嬉戏着,追逐着,爷爷、奶奶微笑着,目光随着他们奔跑着。真一片宁静祥和,一片自然天伦。
“唉!王师傅!您好!您好!有二十多年不见了,您身体可好?”
“小张,你好啊!家里都好吧?”
外婆与一位银发的老者寒暄着,外婆对我说:“王爷爷就是你想见的那位老革命”。
王爷爷和我握了握手说:“哪里,哪里。只是个儿童团的小革命”他爽朗地笑声让我激动不已,也渐渐没有了陌生感。
“有人说小英雄雨来、海娃都是虚构的,可外婆说您就是真的送过“鸡毛信”的英雄,是吗?”
“我们以前就是儿童团的,儿童团里大的、小的、男的、女的小孩都有,我们送信是经常会有的,小孩子目标小,不容易被鬼子发现嘛。不过和鬼子周旋可不简单,他们狡猾得很。”
“你们不怕吗?”
“怕,但是在恶人面前怕是没用的。只能跟他们斗争。”
“您真厉害,您过去儿童团的朋友们还联络吗?”
“我们年纪都大了,很少聚了。还有的小伙伴都没等到解放……”老人眼神黯然起来。
“不过,现在我每天和曾孙子一起,有时也给他讲讲我们的故事,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过去的不容易,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只要他们快快乐乐的成长,我们老一辈的牺牲就值了!”
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的一生有过太多的传奇。老人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等到了全中国的解放,实实在在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看着祖国一天一天变得强大,看着人民一天一天生活得更幸福,我能感觉到他一份真实的满足。
想当年日军侵华,刀枪炮火洗虐中华大地,多少少年英雄与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战斗。王二小勇敢地引着鬼子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海娃为送鸡毛信出生入死;小兵张嘎人小志高与敌人周旋……这一个个中国的少年,用自己小小的肩膀和大人们一起建起了我大中华千古的脊梁。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字一句在我耳边回响: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祖国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勇敢卓绝的人,才摆脱了敌人的枷锁,才建设了我们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中国。
看着草地上奔跑的少年,看着我,看着历经沧桑的王爷爷,我更加坚信少年是希望,少年是力量。我的祖国请相信,有我中华少年在,乌云定会被风吹散,焦木定会发新芽;有我中华少年在,复兴祖国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我们每一代中华少年都会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的祖国走向未来,春暖花开!
【篇九:家乡的作文】
我的故乡——晋江,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你走在晚上的街道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不断地变幻出不同的'图案。街道两旁的路灯像一个个珍珠闪闪发光,美丽极了。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超市里热闹非凡,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公园里的喷泉像火山似的喷了出来。新奇的水幕电影正放映着《鸡毛信》一只只游船,轻轻地在湖面荡漾,花朵儿们争相斗艳,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松树像一队队威武、雄壮的哨兵。
据奶奶介绍,以前人们都以种田为生,但是田很少,人很多,经常是吃了一顿饭,就没下一顿的粮食,只能饿着肚子。门前只是一条很窄的土路,遇到下雨天,事情就不好办了。人们不是骑自行车,而是抬着自行车走路。青阳也叫“五店市”,因为只有五个店铺,所以叫这个名字。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渐渐富裕起来,农民们也办起大大小小的工厂有:鞋厂、服装厂、伞厂、食品厂……创建了全国知名品牌,有:安踏、七匹狼、亲亲食品……被称为“品牌之都”。街道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便利了,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还有晋江机场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商人来晋江游玩、做生意。人们不但有房子住,还有小汽车坐。假日里有的人还开车到各地游玩。
晋江在变化,晋江在前进。
【篇十:海娃】
“海娃”何许人也?在我们学校那可是窗户眼儿吹喇叭——名声在外。就像《光头强》里的强哥,《葫芦娃》里的蝎子精一样。他留着一个小平头,乌黑的头发下,骨碌碌的转动着一双黑而有神的眼睛,两颗锐利的虎牙微微露出,一笑起来甚是可爱,时常把脑袋藏在衣帽里,即使在教室里也是如此,像一只懒猫似的。当他捣乱纪律的时候,就摇身一变,猫娃儿就变成了老虎。
1954年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石挥执导的电影《鸡毛信》,其主要剧情为:抗日战争期间,华北某抗日民主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急中生智利用绵羊保住了鸡毛信,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自己却受了伤,是一个了不起的小英雄。而我们班的海娃,原名叫海晨,为什么叫海娃呢?说起来话长,还得从前几天他当“侦察兵”说起。
那天语文课,马老师在开会,没来班里,让同学们预习课文。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不一会儿班里就乱做了一锅粥。看,首先是男女双打,班长张舒淇与“小钢炮”许荥刚因为前天借了一块橡皮没还,就发生了“战争”,先是口舌之争,继而拳脚相加。周围的看客,有的劝架,有的起哄,有的拍手,一派热闹景象。再把视线转移到我们的海娃身上,只见他猫着腰,探头探脑,蹑手蹑脚从座位上猫着腰穿过讲台,鬼鬼祟祟地将脖子伸的似鹅脖子一般,站在班门口,以侦察兵的姿势往外观察了一会儿,对大家说:老师没来,还在开会。班里如炸了锅,海娃一连侦查了三次,恰好老师散会了,海娃早已将老师的行踪,告诉了同学们。大家迅速安静了下来,不知是谁先读了第一句,于是乎都大声的读起书来,老师进班后对同学们自觉的学习感到“万分”的满意。不料想老师在改刘雪田的作文时,饺子破了皮——漏了馅,马老师对他们几个狠狠批评了一顿,并说海晨啊你也学学人家海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还有一件事,那天大课间,同学们在玩跳绳,由于海娃好捣乱,便被我们拒之门外,他只能看不能跳。这时军师王小宝给他献了一计,浑水摸鱼,海娃眼睛一亮,虎牙笑的全部露出,大呼:此计甚妙,此计甚妙。海娃紧跟在班长张舒淇的身后,班长跳了十几个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跳出,天赐良机,海娃突然像猴子一样灵敏,跳进绳内,准备大显身手,跳了四五个后就玩起了花样,独脚跳,刚跳一个,结果一脚跳在了王文欣没喝完的牛奶盒上,脚下一滑,顺势一屁股墩在上面,里面的牛奶一下子挤出来,飞溅在空中,呲了他一脸,海娃一手抹拉脸,一手捂住摔疼的屁股,眼泪哗哗的从眼里喷了出来。再看军师王小宝躲在角落里偷笑。老师说:海晨,怎么变成了一个娃娃,这么大了还哭鼻子。
这就是我们班与众不同的海娃,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俺下回讲解。(公众号:冯老师为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