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堂好课观后感】
今天我收听了综艺节目——《一堂好课》。第一期的主题是爱国,主讲老师是金一南教授,是国防大学的教授。
这是一节思政课。金一南教授讲了许许多多他的故事。比如:与基辛格、他的战友、托卡勒……中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复兴。当被问道“提爱国你会想起什么时”。他回答:是基辛格对他上班迟到而到了歉,他说如果没有背后一个崛起的中华民族,基辛格就不会访华。他也不可能会与基辛格见面会谈。
托卡勒总结了三种力量——信仰、金钱、知识。金一南教授说:“还有了一种力量,那就是信仰。”中国大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比如我们的共产党共产党员们,因为信仰相信战争会胜利,所以他们成功了。军人屈楚萧说:“长征也是一种信仰。”因为长征队伍相信自己能成功就真正成功了,如果你处于消极态度等于半途而废不可能成功。
军人宋玺在海上遇海盗时。默默地对自己说:“如果班长不行让你上,你敢吗?”他思考了一下对自己说:“敢!”他敢于挑战,我们要向这位勇敢的姐姐学习。金一南教授说,如果没有挑战就自己创造挑战。
今天我明白了,要爱国为祖国做贡献,要有信仰,敢于挑战。我非常非常爱我的祖国母亲。在今天地理课上看到书上说的发展中的国家有中国。发达国家却没有时,心中像是被刀子划了一道!
今生不悔生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篇二:语文优秀作文】
什么是“应变”呢?它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就是: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古往今来,善于应变的人有不少,我们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一下应变的本领,但随机应变并不等于见风使舵。
就拿用法来讲,“随机应变”与“见风使舵”,用于根据情况办事时,可以通用,但“见风使舵”有时指看人眼色行事,看风色办事,有投机取巧的意味,含有贬义。
晏子使楚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晏子就是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顺水推舟”和引出“水土问题”三次有力的反击,既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又体现了他高超的辩才和过人的智慧,还有他那令人羡慕的应变能力。
1971年,当基辛格请求用月土来换取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周围的木炭时,周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
基辛格一惊:“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机智地回答博学多识的基辛格:“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
周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幽默啊!是他的回答,不仅维护国家的尊严,还让基辛格嚣张的气焰在无意中消失。
除了晏子、周恩来,善于应变的人还有朱棣、纪晓岚、孙膑等。当然,他们是不能和见风使舵论为一谈的,因为见风使舵是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就拿一个寓言故事来说吧,蝙蝠长着翅膀又是哺乳动物,当鸟类和兽类开战时,它跟鸟类说自己是兽类,跟兽类说自己是鸟类,这是因为它不想付出劳作。但当它饥饿需要帮忙和救济时,又对鸟类说其实自己是鸟类,对兽类说其实自己是兽类。然而,换来的结果是谁也不相信它。
由此看来,随机应变不等于见风使舵说得一点也没错。也许它们同样可以使自己的智慧闪光,可应变可以换来尊严,可以换来成功,可以换来生命的救济粮。而见风使舵只会遭到别人的不信任和唾弃,让自己追悔莫及。
如果我们也想拥有过人的应变能力,那就需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临乱世而不惊,处方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