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油豆腐的作文

【篇一:麻辣烫】

从小到大,我吃过的小吃可不少,最让我怀念的是“麻辣烫”了。

我的妈妈和我的性格是差不多的,甚至连我们的口味都差不多相同,我的妈妈喜欢吃辣,当然,我也喜欢吃辣,不过,每次吃辣的东西,我的妈妈都会阻止我不能多吃。那年冬天,我给妈妈准备了一个惊喜,带妈妈去吃麻辣烫。心想:妈妈肯定会乐滋滋的。

到了麻辣烫店铺门口,妈妈对我说:“我怎么也没想到过你的惊喜是带我来吃麻辣烫。”我那开心的笑容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进去吧!”麻辣烫就是又麻又辣又烫的食物,吃过之后让你觉得嘴唇麻麻的,麻辣烫的做法与鸭血粉丝相似,我们把挑选好的食材放入篮子中,交给老板,老板将其放入一个漏勺,再把漏勺挂在大锅的边沿。将食材倒进大锅里,几分钟后,拿出漏勺放入烧开的大锅里,左右晃动几下,再熟练地倒入一个大碗里,加入自家秘制的鲜汤,撒上调味料与花生米,淋上几滴辣椒油,再抓一小把香菜洒在上面,一碗香味俱全的麻辣烫就做好了。大碗里盛满漂着油花,葱花的汤,汤里泡着粉丝,粉丝裹着白菜。红红的火腿肠,金黄的油豆腐,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那香辣味直冲脑门。

吃麻辣烫的时候讲究的是一个“烫”字,当它还冒着热气的时候就要赶紧吃,因为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它的麻、辣、烫,在冬天吃最合适了,当我看到妈妈辣到汗流浃背,我急忙递一张纸巾,妈妈笑着对我说:“女儿,谢谢你。”麻辣烫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麻、辣、烫也俱全。让人吃过一次后就念念不忘。

我看见妈妈那开心、甜甜的笑容,我心里也自然开心了。友情提醒下,吃多了,小心上火!

【篇二:我家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辞旧迎新。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很不一样。今年过年我们回老家桐庐,跟爷爷奶奶一起欢度春节。

腊月26到桐庐,只见爷爷奶奶已经开始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油锅里翻腾着油豆腐,香喷喷的气味吹进鼻子,我们都快流口水了。爷爷奶奶马上盛了一碗,直接蘸着酱油吃,爸爸说:“这就是童年的味道啊!”

家里院子里有几个空罐子,形状别致,喜欢种花的妈妈带着小朋友废物利用,把满满当当的一盆多肉分拆出来,又买了几颗向日葵种子,种了好几盆花,摆在院子一角,也别有一番景致呢!忙了几天,辞旧迎新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不会喝酒的家人也开了一瓶红酒助兴,气氛是相当好啊!

大年初三是妈妈的生日,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所谓生活需要仪式感,爸爸和宝宝特地给妈妈准备了蛋糕和生日礼物,给妈妈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在家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元宵节就到了,我们去逛了家附近的庙会,那里有好多活动:捏面人、猜灯谜、自己包汤圆,看,我还做了个糖人兔子呢!

元宵节过完,新年就基本结束了。大人投入工作,孩子们也开始学习,新年新气象,祝大家新的一年猪事顺利,百事可乐!

【篇三:外婆家的油豆腐】

一走进外婆家院子,我就看见凳子上放着四四方方一板豆腐,上面压着一块菜板,菜板上面还压着一块大石头。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个豆腐怎么那么薄?上面又为什么压着块大石头?妈妈神秘地说:“等下你就知道了,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它是神奇的豆腐。”

吃过中饭,外婆拿起豆腐就往厨房搬,并且叫爸爸赶紧烧火准备炸油豆腐。我屁颠屁颠跟了进去,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只见外婆把豆腐切成了一个个小四方块,装进了碗里面,然后往锅里倒进了满满的一锅油。爸爸把灶火烧得旺旺的。当锅里的油开始翻滚冒烟时,外婆开始把豆腐倒了进去。

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原本白色的“小方块”在油锅中滚动,慢慢地就变成了圆圆的金色小球,不一会儿全浮了起来,扑通扑通争着在锅里翻滚着,越来越大,好像一个个吃饱喝足了的小娃娃。我开心地对外婆说:“外婆,你真是了不起的一位魔术师啊!太神奇了。”这时候妈妈说:“现在妈妈告诉你为什么这个豆腐会变得那么薄,又为什么压着大石头。那是为了把豆腐里面的水分压干,这样就可以做成油豆腐了。”

“起锅喽!”外婆把金黄的油豆腐哗地倒进了篮子里,顿时满屋子香味扑鼻,我急不可耐地捡了一个就往嘴里送,哇~~好烫好烫!妈妈嗔怪地说:“小馋猫,不要着急,妈妈给你倒点酱油蘸着吃更美味。”我小心翼翼咬一口,外脆里嫩,嚼一下入口即化,吃完唇齿留香,吃了还想吃呢。

【篇四: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买买提同学:

你好!

我十分高兴认识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写信给你,也是我人生中写的第一封信,我非常激动和兴奋。我知道,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收到一个陌生人的来信?下面就让你来认识一下这位陌生朋友吧!

我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岩小学五(4)班的张亦驰同学。我是一个高个子男孩,动作灵活。我兴趣广泛,爱打羽毛球、篮球。最近,我还迷恋上了打乒乓球——因为打乒乓球好处很多,既能训练我的眼力,又能练习专注力,还能强身健体。

我从小就生活在新昌这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而最有名的要数大佛寺了。它始建于东晋,全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佛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被誉为“越国敦煌”。文艺理论家刘勰赞曰:“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大佛寺经过这几年的增修。新建了许多景点,如般若谷、栖光寺、卧佛殿……而小孩子们的天堂,则是恐龙园。如果你来了,我一定会带你去玩一玩。

我们新昌不但好玩,还有许多好吃的。有榨面、春卷、芋饺、春饼……而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春饼。春饼,外面是一层面粉做的薄膜。里面还卷着油饺、油豆腐、炸香肠等等,然后再刷上一层甜面酱,那真是人间美味呀!是不是被我说得口水直流了?嘻嘻!有机会一定要来新昌尝一尝。

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我也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你们那儿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期待你来信时的介绍。

祝你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远方的朋友:张亦驰

2018年3月10日

【篇五:自然的味道】

味至浓时即自然——题记

小时候常去老家吃油豆腐,我贪吃,爱油腻,好味重,非在锅中反复几个来回,味入得极深,方觉可食。做油豆腐的是个年轻人,忙着开店做生意。每逢他下锅,必穿戴齐整,戴长筒手套,口罩捂得严实,再一拧至大火,炉子大声喘息,一锅滚沸,油星四溅,烟雾蒸腾,噼噼啪啪炸响开时再下豆腐,佐料是一大勺辣椒,一碗葱花,一铲蒜瓣,半瓶花椒,眼花缭乱。有时一碗豆腐下肚,需整日饮水,以之解咸。大概无论何种豆腐到了那位年轻师傅的锅中,都是此般难解的浓味。

后来嫌腻,不惯吃年轻师傅的油豆腐,久未尝之。适一回想,无论他怎样焖、焗、煮、炸,终究是极尽佐料之所能,靠油盐之便利,吃一碗油豆腐也得吃下一碗佐料,味觉上虽无法再寸进,却难以回味。家乡做豆腐有名的,诀窍倒是极重汤水。这位师傅下如此猛料以求口味之重,也的确是舍了汤进豆腐的美味。做出的豆腐,一身浓重,却仿佛担心着盐够否,花椒够否,提心吊胆,栖惶不已。堂而皇之进入碗里,总无法把全部的味道带进来。我吃起来有所顾虑,太少难治嘴馋,太多生腻,食物食者都难把握其度,久必寡味。?

比起年轻的师傅,老家的大宅子里也有位老师傅。他虽做豆腐,却总是水煮,清淡,味鲜,我小时从不光顾。和总忙忙碌碌屡屡不成的年轻师傅不同,老师傅一个人已在宅子里住了几十年。我初尝他的清水豆腐,不解其味,或说是索然无味,便失望的将一碗豆腐晾在风中。见我此举,老人也不沮丧,笑着将碗端回来,给我放进油锅里炸得焦黄香脆。我再吃已与油豆腐无二,本以为老师傅不谙此道,原来只是未施展而已。

真正习惯了清水豆腐,汤渗透得极深,自能回味。待我尝过两位师傅的手艺,也可窥之一二。年轻师傅气盛,火爆,不惜佐料,虽没什么不好,做起豆腐来总想着凭外物登味觉之极。老师傅燃文火,熬清汤,细心煎熬,汤水和豆腐,已然一体,味到了,却是难以分离的自然。老师傅独居一宅,风雨不动,做豆腐不急不躁,不求来人都买,不担心佐料不重,有时热闹,天地间一片风扫残云之声,有时冷清,尚有风打落叶、炉火窸窣声破其岑寂。豆腐如他人一般,吃也可,不喜也罢,味也如他人一般,浓厚有了,又不缺清淡。

因而真正的至浓之味,年轻师傅是还未领悟的,我更是如此。只能靠一点回味去体悟老师傅悠闲自在的清影和浓而不浊的温汤。我怀念这味觉触人之深。味调的再浓浓不过平淡,至极便是自然。这自然便是老师傅的性格,闲淡到了极处,何等辽阔,我一尝到此味,身心都已回到家乡。这自然又何等深沉,我闻到这豆腐的香味,一片贫瘠的日子倏地不那么单调了。

热门推荐
1对手表好奇
2给我一个理由
3我是一匹狼
4谁动了我的圆珠笔
5一缕文化情,伴我终一生
6形形色色的人
7时间都去哪儿了
8那些时光带不走的记忆
9遇见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10我的朋友
11八年级作文
12往事
13踢毽子
14城南旧事读后感
15碎片化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16妈妈的爱
17不朽的精神丰碑
18躺在草丛里的星星
19吃西瓜比赛
20四代人的压岁钱
21游华山
22我的彩绘事儿
23最美的父亲
24“共享”是一个错误
25爸爸,我是你的“温度计”
26温暖作文开头
27正视尴尬
28我和哪吒的一天四年级作文
29人物传记
30《夕阳下的奔跑》诗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