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昏君的作文

【篇一:千金一笑】

站在烽火台边,我眺望着远方,繁星点点,好似一颗颗宝石镶在黑幕布似的天上。月亮也把那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将一切镀上一层银。若在平时,我一定会在家门前坐下来抬头仰望天空,感受夜的宁静,而不是与一个昏君在一起,用他那些愚蠢的办法逗我一笑。

我多么希望回到从前啊!那乡下的时光。阳光明媚,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覆盖着大地。一朵朵蓬松绵软的白云挂在天上。有的像棉花,有的像积雪,还有的像一片羽毛,地上是一片碧绿的草地,草丝细而柔软,上面星星点点的花朵好似繁星洒在草地上,有红的,有黄的,有粉的,星状的,球状的。草地被点缀的五颜六色好似一块儿巨大的地毯铺在大地上,河水清的好似明镜,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浮光跃金。水里还可以看到一条条银鱼。河边还有一颗柳树,一阵风吹来,树枝也随风舞动,空气中也夹杂着花的香气。但之后,因为我那“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因此被褒家选中,学会唱歌跳舞,献给周幽王替褒家赎罪。

昏君只知道讲究吃喝玩乐,甚至出了赏格(说)只要让我笑一下,就可以赏他一千斤金子。多么可爱啊!

一阵声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抬头一看,要放烟火了,火越烧越旺,烽火台一个接一个都烧起来,火光冲天。远远近近,全亮了起来,好似一根根火柱子,满天都是火光,好似白昼,却有星星与月亮。这人与自然结合的美景美丽极了,我却早已无心欣赏。看着无数的兵马好似无头苍蝇一般乱撞,周幽王歪着头,连笑带问:“娘娘,好看吗?”我又气又笑,不由得嘲讽的冷笑一声:“呵呵,真好看!”我心里明白。我褒姒是不会笑的,再这样下去国家就会灭亡,即使不灭亡,一个思乡的人又怎么会笑呢?

【篇二:生命的意义】

也许,天长地久,大海会干涸,绿地会荒芜,天空会消失,而人类,也可能……

所以,在看似漫长却短暂的岁月中,所有生物都在去做一些使自己快乐的事:下棋、看书、发明、创作。当然,也会吃、喝、玩、乐。在时光消逝中,有人会离死神越来越近。面对不可逃避的死亡,人们会恐惧。一部分人会继续娱乐,一部分人会努力工作,为世界作出贡献。同样的人,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能力,而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就像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他们两个都是君王,都是“皇二代”。其中杨广自恃其才,随心所欲且好大喜功,是公认的大昏君致使大隋走向灭亡;而李世民一统天下后却善待大臣,爱护百姓,深受群众的爱戴,最终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冶”,走向鼎盛。

两滴同样的水珠,大的那滴仗着自己大,看不起别人,一意孤行,最终被晒干了。而另外一滴小水珠却找到了同伴,一起汇成了一条河,永远的生活在世上。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老天不会眷恋某人,人不可能不死,活着就要奋斗,活着就要努力。一个成天无所事事的人,即使长命百岁,也没有人会在意你,而那些虽然命短的伟人,但世人都会怀念他们。

一个好人,即使不特别出名,但你只要做事公平公正,对得起天,对得起地,活着一定会幸福。

在此,我对所有好人说一句话,你们的正义是对你们自己的回馈,正义的星星之火将燎原到每个人的心中。祝你们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篇三:明君?还是昏君?】

刘彻,这是一个不太陌生的名字。他,就是汉武帝。

在他登基时,汉帝国已经建立整整61年,作为汉帝国第5位君主,武帝继承的是一个最美好的江山。父亲、祖父、曾祖父已为武帝的皇图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也拥有了雄厚野心,紧紧盯着匈奴的版图不放,为此,他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

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奴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也就这在开启的这些战争中,汉军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临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国,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这是大汉王朝和大汉民族的立国立族之战,更是华夏民族永恒的骄傲,炎黄子孙永久的丰碑。而他,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虽然他为我们打下了这大片江山,但是孰能无过?他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陷进了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然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等一桩桩血案的发生,而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却还没有停下他杀人的血手……

之后,次子刘弗陵登临宝座。但不得不说,汉武帝的这个错误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看到了三分天下,又会有什么想法?这我不会知道,但我却明白,在威震四海的汉武帝千秋之后,王朝的运势步入下坡。“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而“民不聊生”却可笑地成了它的替代词,这都在一念之间。而下场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禁让我感叹起儿时的天真,总羡慕高高在上的日子,可现在我才恍然发觉,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还不如闲云野鹤,当个凡人呢。

明君?还是昏君?这似乎还是难以分辨。汉武帝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雾里看花,说的也不过如此。

【篇四:我最欣赏的元帅】

遥想南宋,匈奴不断南下,早已对富庶的江南之地起了贪心,但南宋朝廷软弱无能,人民苦不堪言。上层贵族与亲王在宫内歌舞升平,仿佛依然处于太平盛世,但窗外早已是白骨累累,寒风吹起,卷起千层沙。

北宋末年,靖康元年,中华皇族乃至中华民族之耻——靖康之变,让你不由伤心的怒吼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你更加坚定了抗金救国的决心,也为对得起背上的四个字——“精忠报国”!可你的报国之路却被昏君奸臣弄得险象环生。按理说,只要你懂得打理上下,便能安然无恙,但你不屑!你很忙!你忙于出征,忙于厮杀;你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你带“岳家军”出征,大涨我华夏之威!你让金人和匈奴明白,中华民族不可辱!“郾城大捷”载入青史。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忠诚,如此勇猛的你,却被一道“莫须有”的罪名在历史的长河中遗憾落幕……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沙场上,激昂的战鼓擂声中,你披上战袍,勒紧了战马,枪戟在手,英气逼人。你率领众将士誓死抵御凶残的匈奴。

南宋苟延残喘地多存活三百一十九年,三百多年,如若没有你和一等忠心爱国将士,南宋早已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当你得知这一消息,你不由愤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你哭道:“所得州郡,一朝全休!”你呐喊:“社稷江山,难以中兴!”是啊,一个朝廷有如此昏君奸臣,又如何中兴?

当你行刑时,整个大宋都在颤抖,宋高宗将自己江山的最后希望尽然掐灭。直到明君登基,将你葬于西湖,但,南宋早已无力回天。

收回思绪,但我却永远却忘不了那忠勇无双的你——岳飞,岳元帅。

【篇五:《三字经》读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三字经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回忆自己的儿时,那时候,对三字经中的所表达的含义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旧会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长者的诵读,时间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本《三字经》在中国流传上千年,它们又是怎样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之物呢?现在的我又一次翻开幼时的三字经,才发现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儿时读《三字经》更多的对里面延伸的故事感兴趣,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但是如经发现《三字经》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败,还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琐事,都是对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书正文的开头,一个人的一生之初应是善良的,这样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朝着善的方向发展。那么反过来想,是否有性本“恶”的情况出现呢,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贤明之主,从他们降生的那一刻,并非就注定他们是带着恶或善的,历史上也有贤明者最后被权力腐蚀,堕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后祸国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数,他们曾经善过,但同样也变恶了。这样还算他们性本善吗?

人之初时期,婴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对幼儿启蒙时期的一种要求,即一个在幼儿启蒙时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颗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头,这也是幼儿启蒙最关键的一点,从小树立他们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养的,而非直接告诉他们人性本就是善良的,这样告知一样的结论,在他们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字经》作为幼儿经典启蒙读物地位不可撼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如今的社会,家长们在孩子启蒙时期就灌输他们一些带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彩的观念,将培养向善之心完全的抛之脑后,只是浅显的解释字面上的意识,而不去深入了解《三字经》是无法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的。现代家庭中,孩子们重新拾起国学,识《三字经》,习国礼,又有多少孩子们和家长们是真正将这些经典有意义的人生启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经》却能产生影响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的了解国学背后带来的文化、观念、意识。

【篇六:我心中的刘禅】

《三国演义》和一些影视作品中,刘禅一直都是作为一个昏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他碌碌无为、平庸无能,这种观念持续了几百年。其实历史上的刘禅并非真的扶不起,这顶帽子也可以被摘去了。

刘备去世后,刘禅登基称帝,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国力日渐强盛。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国力日衰,后来魏国大举进攻蜀国,刘禅不战而降。他和降臣被迫迁往洛阳,被封安乐公,我们会说刘禅胆小懦弱,但刘禅前后在位共41年,是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蜀国投降后,魏军也并未进行杀伐,蜀国百姓依旧安居乐业,所以不战而降,应是刘禅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刘禅不仅不昏庸,还很有智慧。《三国志》中刘备在遗诏中告诉刘禅:“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意思是丞相赞叹你的智慧度量不一般,这是我没想到的,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也没有什么担忧的了。你更应该勉励自己从而做得更好。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以陈寿的治史原则,断然不会无端溢美;以诸葛亮的人品学识,也不会轻易阿谀。由此看来,刘禅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昏庸。

《魏略》中也有记载,魏国大将军曹爽死后,夏侯霸畏于司马氏父子,走投无路之下逃往蜀国,刘禅亲自出城迎接,为了消除两家过往的恩怨,刘禅一脸真诚地说,“卿父遇害于行间耳,非吾先人之手刃也”,一句话便使昔日仇敌成为自己部下,可见刘禅有多么智慧了。

至于我们所熟知的“乐不思蜀”的典故,《汉晋春秋》是这样说的:一天司马昭宴请蜀国降臣,并安排了四面蜀歌。唱蜀地的歌曲,跳蜀地的舞蹈,蜀国群臣看到此情此景,思乡之情难以抵挡,满座重闻皆掩泣。唯独刘禅在那儿神情自若,不悲不忧。司马昭很是好奇,便问安乐公思蜀否?刘禅淡淡地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和魏国大臣们都笑起来,说诸葛亮在世,都不一定能辅佐好,更何况是姜维呢?我们后人也会笑他傻,听到故乡的乐曲,竟一点儿也不悲伤,着实是一位昏君。其实刘禅内心不苦吗?但他为何不表现出来呢?但是我们想想,如果他是拉着司马昭的手痛哭流涕说,“我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国”,那结果又会怎样?让我们想想南唐后主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最后还不是被一杯毒酒赐死了。或许刘禅看透了司马氏的为人,仔细思量后决定表现出一种“没心没肺”,况且他身后还有整个蜀国百姓,他不得不为他们着想,于是他便重现他父亲当年青梅煮酒时的睿智,一句“乐不思蜀”便避免了生灵涂炭,蜀国得以保全。

时间是公平的见证人,经过岁月的沉淀,乐不思蜀的故事逐渐呈现出真相。

刘禅可谓是真的大智若愚,他头上“昏君”的帽子也可以摘去了。

热门推荐
1摘草莓
2最美的存在
3高风亮节鲍叔牙
4爷爷用微信给我发压岁钱
5让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6切西瓜
7数字陷阱游戏作文五年级
8百变“小布丁”
9那一刻,我成功了
10素材
11我最敬佩的人
12多一些童真
13抓蟹乐
14我的大树
15我的乐园
16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17校园的五月天
18最美的青春
19难忘的足球赛
20老师,您辛苦了
21老师,您好
22如果电器没有了
23假期里难忘的一件事
24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25军训日记
26遇见碎片般的生活
27那声音,常在我心中
28军训日记
29共享时代需管理需改善
30母鸡萝丝去散步看图写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