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今人的作文

【篇一:却是昔花照今人】

三月,正是桐花盛开的季节,那一抹抹明亮的雪白零立于枝头,描绘着初春动人的光影。花香透过如水的时光,暗暗漫入我的心里。我仿佛又看到了那条缀满桐花的小路,看到了姥姥温和的面容。

姥姥的屋前有一条幽长的小径,两旁栽满了白如雪的桐花,每到初春,花苞便纷纷展开,纯净的白色一直绵延至小径的尽头。

在我的记忆中,姥姥是非常喜爱桐花的。她总会牵着我走进那一片无尽的雪白里,只为那舒展的花瓣,为那沁人的芳香。当黄昏来临,她必定会拉着我立在花荫下的尽头,看时光流淌在纷繁的花间,看那落日将余辉留在枝头。

记得有一年,桐花并未如期开放,在三月温暖的阳光下,有的只是深沉的墨绿和光秃秃的枝桠。年幼的我不停地询问姥姥原因,她把我抱在怀里,坐在庭院的摇椅上,温和的微笑着望着我,沉默良久后才缓缓开口,“花总会开,只是花期不同,而在这之前我们只需静静地等待。”当时尚小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只是似懂非懂的点头。后来我在她慈爱的笑容中沉沉地睡去,恍惚间见她为我拾起遗落的被角,一掩再掩。

现在,又是一个三月,我再次来到那条花荫小路,却看不到那个盼望的身影。岁月渐渐把她变得佝偻,让她倒在了飘落的花瓣上。

我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正安详地睡着,各种针管在她的手臂上交错,旁边的心跳仪记录着她生命的一起一伏。她的床头放着本泛黄的相册,缓缓翻开,泪水便不可抑制地在眼中涌动。里面放的,是一张张我与她在花荫下的纪念。从黑发到银丝,从只齐她腰迹的孩子到如今的我已高出她一个头,那条小路不变,盛开的桐花不变,温暖的笑容不变,紧紧握住的双手不变。只是最后一张熟悉的白色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的身影。

看着照片里姥姥坚定的眼神,时隔多年后我才懂得她的良苦用心。她是希望我能不骄躁,不急进地前行,静静等待花开的那一天,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她的眼前。只是姥姥,花期未到,你怎能成为急急落幕的幸福?

生活就似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姥姥带着我走过了这些年的光阴,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我多想再次牵起她那双留有岁月痕迹的手掌,一起立于花间,静待花开,共同聆听花开的声音。

回首过去,承载着姥姥深沉的爱,承载着她寄予的期望的我,终于明白了,生活,要学会静待花开。

花香愈未愈浓郁,只是花依旧,人不同。

【篇二:淡淡月光,悠悠月情】

晚霞消退,太阳渐渐地逝去了明亮的光辉,悄悄地藏在大山的后面,像一团燃烧着的火球正悠闲地趴在大山的肩膀上,留给了大地的是暗红的忧伤。慢慢地,一轮明月悄悄出现在静谧的半空中。

抬头仰望,没有一丝云,显得有些意尽阑珊。伸手想触摸,却又感觉可望不可及。一阵微风吹过,似乎月亮就要坠下来。蓦地,她睁开了她那朦胧而又迷人的双眼,嘴角微微上扬,淡淡的笑意挂在微润的脸上。这笑如同是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那圣洁的隐隐一笑,显得如此淡然神秘。正是因为这笑打开了我的心扉。

月亮,像是一条淙淙的溪流,时时为人们送去情感的活水。她使历代名人的诗句流传千年万年,却还是显得如此的年轻、活力。她赢得了世人无限的眷恋与赞美。于是李白感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感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维也觉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其实,月亮既是伟大的,也是悲伤的,更是温馨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过一篇不朽的诗篇:“今人不识古明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昔如此。”是啊,正像李白所说的,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产生了一份独特的感情。所以,我看懂了、也读懂了月,她是悲伤的,是孤独的。没有任何知己的陪伴,没有一丝热闹的气息,就在这如此的空冥,在这无边的寂寞当中。我读懂了,我真的读懂了,她那一个微笑,那个深邃的笑。她是宁静的象征,永恒的象征。同一个月亮,不同的心。世界万物似乎在她的抚摸下变得更韵味,面对如此凄美动人的月光,谁不会动心呢?

我爱她,爱她的纯洁,爱她的永恒,爱她的神秘。

【篇三:碎片化之变与不变】

碎片化,碎整者至于零碎者也。今人多以为习,其利者甚,弊者亦甚。

碎片化者盖“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二属,今人之于此二者,多为同步,暨碎信息诸零散时间。其碎片化多微博、微信朋友圈耳!有士人类和菜头者观之,思及今人知识结构退甚,不免惴惴而忧忧,大呼碎片化之毁今人矣。然此碎片化之过耶?某虽愚劣,以为非然。

碎片化非今人独有,古仁人亦尚之。子不闻欧阳文忠公之“枕上,马上,厕上”乎?其所论者,亦分读物于零碎时光。其零碎若将寝、上厕者皆可以学。足见碎片化于贤者之益甚,而况于吾辈凡夫俗子乎!而碎片化之于今人,弊者甚,利者盖寡。所以然者何?今人之所涉猎,非经史典籍,而为明星八卦者也!其人美其名曰:“吾素不读,今读之,善!”实则潜心于糟糠而颓其思,斯亦积破瓦以砌高塔,垒腐木以筑楼阁,危矣!今人之浅陋,可泣可叹。是当今节奏之快,信息之杂,附庸之甚矣!自媒体时代以来,今人多没于繁务之中,潮流之变更无以寻,故今人多附庸于“廉价”之热点,终泯然浑浑者也!

碎片化者,所宜深慎。而今危亡之际,吾辈虽庸碌,亦当渐效钱思公之碎片化,读经史、说辞,而舍吐槽等俗物。阅经史者,如沐百代之风,如聆古仁人之训,如友千古之智者。观大家之著论,可以知天下;读前人之见闻,可以曾阅历;鉴智者之训诫,可以医愚顿;尚仁人之风华,可以滋性情。而后其见闻弥广,阅历弥深,学识弥精,气质弥优,道德弥善。盖碎片化之读经典者,化整为碎,以碎取整:其时间碎,而所获知识品性为整也。

士人之学识修养积于小,而得之大,劣者以为,欧阳文忠公之“三上”大类如此,今人之碎片化亦宜如此。百代繁华,千秋明月,其变者实繁,不变者亦甚。于吾士人,求学问道之心不可变哉!于经典者,当眷眷,恋恋,孜孜,切切,片刻而不释卷。此所谓碎片化之正道也!盖碎片化者,当严守欧阳文忠公之“三上”及古今士人变与不变之道。固守学者本心,则为善;泯然于混沌庸碌,则亡矣。呜呼,其利其弊,全在于人心。

【篇四:关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如李白所说,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每当日落时分,晚霞褪去了光辉,给大地留下了一抹暗红色的忧伤。当一缕银白流淌在大地上时,我便知道是月亮。月光如轻纱般洒在大地上,让大地有了些许朦胧与梦幻。

月亮是温馨的,更是充满了无限温情的。她陪伴着散步的人们,陪伴着浪迹天涯的游子。“月是故乡明”,月亮更安慰了异乡的亲人。正如李白所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论你是什么心情,欢愉、悲伤,亦或是忧愁、不知所措……她都会伴你身旁,静静地听你向她诉说,诉说你埋藏在心里的秘密。

月亮是寂寞的,又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宁静的夜里,没有朋友和知己的陪伴,没有人声的喧闹,只有如水的月光、无边的落寞。她将自己微弱的银光洒向大地,把清愁和孤独埋在心间。当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时,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借月光表达了对朋友的惦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的感慨化作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或许,当人们读懂了月的无奈,也就读懂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夜空中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天空和大地,照亮了山川和流水,也更照亮了、温暖了、安抚了人们的心灵。当我们吟诵着这些咏月的诗句在月下漫步时,相信人们将会被那些油然而生的美好情怀所笼罩。

【篇五:碎片化生活与今人的碰撞】

日子本该如从前的人那样,决心把一件事做好就只做这一件事;准备读一本名著便深入研读;决定与一人深交便长长久久。可现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你对世界越功利,世界对你越神秘。初中每每读《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时,总是哈欠连天,从没问过自己为什么,因为我以为我知道。《红楼梦》是老师要求读物,读的时候有种任务观念,消磨掉了我对其仅有的一点点好感,再后来,开学后关于红楼梦的那场考试,一塌糊涂,这是后话。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当看到不好理解的段落,便草草略过,从不细看,也并不愧疚。大致看个故事情节,所以当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大概只记得几个人物名字吧。碎片化的阅读导致喜欢的书越来越少,读得完的书也越来越少,总是认为读起来困的就可以舍弃,其实事实大多时候是相反的。

生活中处处都是碎片化,不止碎片化的阅读,再举一例碎片化的社交。

走班课,逆着人流向下走,顺便随意观察着一张张熟悉抑或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人越长大,越复杂,交朋友的难度和成本都在极速上升,可能,这就是所谓碎片化社交的原因。我们相识相知,却又不可避免地相离相弃。我们因为一个人的一点点坏,忘记他所有的好。我们在孩提时承诺要永永远远,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这段感情却被时间冲淡,冲上岸的只剩下那段美好而又模糊的回忆。

你享受列表里上百人存在的快感,但没有一个深交,只有打招呼的交情罢了,你认为这就是大人们所说的社交面广,殊不知还有一个名词叫碎片化的社交,就像见异思迁一样,不管他是谁的,你依旧是你。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时代,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一定是无法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面对这被碎片化填充满的生活,并努力改变自己,尽力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碎片化。即使把玻璃碎片粘起来依旧有裂痕,但它终究是一整块玻璃。

【篇六:明月照今人】

倘若问学校里能看点什么,我第一反应便是月。偌大校园中,看不见日出,只看得见远方天边的红霞;看不见花开,只在偶然间闻得桂花的淡雅甜香;看不见草丛里躲藏的猫,只能被几声猫叫挠的心痒。好在,月是不吝惜让人欣赏的。

张岱写过七月半的月,写过七月半赏西湖月明的人。不同景致有不同的赏法,学校里的月深秋最宜。许是老天不忍心让我整日白爬寝室的这五六层楼,好心将这一轮清月赠与我。确实,楼顶两层都是赏月的好去处,我恰好都住过。以前在六楼不知怎的,却没有过多注意,直到现在才惊觉这盈盈月色如此曼妙!

我赏月喜欢在半夜,约莫十一点左右光景,正是我结束一日学习回寝室的时候。这是最静,这时的月更动人。即使夜色深重,学校里也并不黑暗,处处路灯亮着,小路旁,寝室前,可我总觉得这泠泠白光是冰冷的,是没有温度的,它太白太亮了,在深秋的寒意中更叫人瑟缩。李贺形容月为“玉轮轧露湿团光”,或许是月吸走了一身露水,才让洒下的月光温柔的如同一弯碧波,荡得人沉醉。学校毕竟不是安静的地方,人影重叠,喧闹异常时是赏不了月的,好在我还能在阳台这小小的四方天地中,在大多数人陷入梦乡的夜里,有幸与月共度片刻时光,“春宵一刻值千金”,想来是我赚了。

要说我与月也是有缘,某日回寝室,室友早已入睡,四下静静,正要爬上床时,兀地发现阳台极亮。本以为是哪里的灯,悄悄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地月色,是铺着的流转的满地亮银。自此,我与月的缘分开始,每晚的短暂相会成为少有人知的秘密,由我与月共享。我喜欢赏月,或许是喜欢月带来的内心的宁静,喜欢月的温柔,喜欢月色为万物披上的朦胧外衣。在这样苍茫天地间,突然有了些四大皆空的味道。

月确乎是可靠的,古往今来,世人总喜欢将自己的愁绪、自己的秘密都向她倾诉,又有谁知道月影斑驳的柳荫小路上,各怀心事的少年人踏在自己或他人的影子上,走着重复多次的路,心早已飘向了不知何处的远方。月确乎是温和的,她用柔柔的月光洗去风尘仆仆的行人身上的疲倦,抚慰失意人的伤口,并不嘲笑他的孤勇,而是作为黑暗中的光,为他送来星辰,愿他仍怀热忱。何其有幸,与古今贤人共享这一轮月,幸得这明月不嫌我“为赋新词强说愁”,在黑暗里与我相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如何,我曾片刻拥有明月。

热门推荐
1小水滴与大海
2小城的夏天
3欢度元宵
4八年级语文作文
5“小马虎”二三事
6印象深刻的一次出游
7一个个鸡蛋
8什么从未走远
9文具盒里的争吵
10都是为了你
11未来的学校
12想象作文
13浇水人能长高吗?
14菜园里的联欢会
15夸夸我的小伙伴
16跳蚤市场
17田园乡村
18我和白雪公主过一天
19街头漫步
20感恩是一种承担
21期末考试
22快乐与烦恼
23我的发现
24拜年
25一线潮
26可爱的小金鱼
27语文作文
28幸福是什么
29我爱我的学校
30我记得 ,好像有一场停了的雪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