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发展的年味】
春节在咱们中国是个重大的节日,有许多延续了千年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可年味也在慢慢改变着。
过年前,我们全家仍像往年一样又回到了岳阳爷爷家,与亲人们一起欢度佳节。
一到岳阳,我就急着去买花炮,然而,到处都没有卖的,问起老板才知道,今年岳阳也开始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了,这对我来说真是一大打击,那可是我过年期间最爱的活动啊!想到这是为了保护环境,我只好忍了。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起了团圆饭,一大桌的菜虽然很丰盛,不过跟我们平常回爷爷家的时候吃到的饭菜差不多,让我有点失望。大家举杯祝福着新年的同时,爷爷也开始了他的忆苦思甜,说起在他们小时候,不过年时餐桌上就只有一些清汤寡水,只有等到过年才有点肉,如今大鱼大肉都吃得有些腻味,过年反而想要吃得清淡些了。我想着平时爸妈带我去吃的各地美食,也就不那么在乎这顿团圆饭了。
饭后我就在电视机前等着春节联欢晚会,可是春晚开始后,周围大人们的视线还是全都聚焦在手机上,有的忙着抢红包,有的忙着发信息,都没有人陪我看我爱的小品了。伯伯说现在各个电视台的各种晚会太多,已经看腻了,而且网络这么发达,想看的时候随时可以看重播。想到这也是科技的进步,我就自己一个人在电视机前乐呵了。
大年初一天气睛好,爸妈带我来到了岳阳楼,原以为在这天出门的人会很少,没想到景区人山人海,汴河街的人接踵摩肩,跟随着人流慢慢移动的我完全失去了来时的兴趣。爸爸说现在交通便利了,假期选择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人流量增加后,曾经初一不做生意的人们也都开门营业了。吃着爸爸买给我的小吃,我的心情也开始好转。
吃着玩着,今年的春节又接近了尾声,我总感觉现在过年少了些味道,就跟度过一个平常的节假日没有多大区别。但一想到现在的每个节假日都像在过年,于是我又开始期待着下一个节假日的到来。
【篇二:看懂】
看世间百态,扑朔迷离,我不懂那朴素的衣装,不懂那白墙灰瓦的水乡风情,不懂那醇厚的笑容,更不懂那快乐而幸福的守候。
我的老家在南方,溪水流淌的小镇,人们的生活辛苦劳累。这里过的不是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家中老少一天的脚步都离不开整个村镇,人们衣装简朴,没有特殊的样式,有时破了洞,反复的用针线缝补。家中,水泥地和突兀的电线处处可见。懂得经营的人家便开间便利小店,生意算不上兴隆。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我不懂,不懂为何每个人都那么幸福而快乐。
小时候,我很少来这里,时隔几年,便也不觉得这里的亲邻多么熟络,可我不懂为何当他们看到我时如此热情与感动。一次晚饭过后,我看到阿婆拿出一桶萝卜,用模板一点点的搓着丝。我觉得新鲜,坐到阿婆身边,阿婆操着一口浓重的口音与我谈笑起来。我不能听懂每一个字,但半知半解的明白阿婆说这是自家种的萝卜,上午刚收回来的,明天要给我做米果。在我的家乡用糯米包上萝卜馅的团子叫做米果。我点点头,不懂这普通的萝卜与糯米怎能包裹出什么美味。
第二天中午,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米果端上桌来,阿婆给我夹了大大的一个,我咬下第一口,热气呼之欲出,我耐心的细嚼,一种相隔久远的属于糯米属于萝卜属于南方的清香,和我的味蕾一见倾心。我夸赞道:“好吃”!阿婆笑了,笑的那么甜,满脸的皱纹挤在一起,眼睛被挤成一条小缝,看的出来,她似乎得到了她期盼已久的夸赞,这夸赞来自隔山隔水的亲情。让人觉得她是那么的幸福。
米果没有什么陪衬,安静的躺在素淡的碗里。咬上一口,清淡,黏糯,在味蕾中渗透着那家的清香,让人觉得幸福。我懂了,当阿婆为了家人做了一桌饭菜,也许那并不是什么美味的佳肴,却希望劳累一天的他们回到家后感受家的味道,每一道菜不是因为多么美味,而是那些都是阿婆对家的诠释。吃的人幸福,做的人亦幸福。
我的老家在南方,溪水流淌的小镇,人们的生活安逸自在。清汤寡水背后的小镇朴素又夺目,我看懂了那简单又充满情谊的家乡底蕴。我看懂了那家的守候。看懂了那家乡的味道。
【篇三:无言的粥】
这个世界上神奇的物件有许多,就比如眼前讨厌的黑白格子,它逼着你去回忆。
然后“砰”地一下,脑子里迸出一锅粥的回忆。我委实不能把这一锅粥都糊在这些黑白格子上,所以我拿起勺子去舀那些我需要的“粥”。舀着舀着,就把这一锅粥搅成了米糊。
望着这锅米糊我有点小忧伤。
为什么我这一锅粥里面是乱七八糟的,还特别爱糊?我不禁想起了今天早上喝的一碗大米粥。
提到吃的了,姑且把我那锅米糊状的回忆先放一放。
我家早晨经常不做饭,因为省时间可以多睡一会儿。做饭也是做粥,也是因为可以省时间多睡一会儿。所以我对粥这种物件总是无言以对,更无言以对的是它的味道。
它可以七十二般变化颜色,但“清汤寡水”的味道却是一成不变的。诚然,没人愿意天天吃这个味道的东西。
一想到那个味道,我就不愿意继续提它了。我就先把那锅米糊回忆处理掉吧。
那锅米糊,倒也可以七十二般变化颜色,但味道却是很浓的。每次做它的时候从未本着节省时间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满足这讨厌的黑白格子,未必是我厨艺不佳。每个人脑子里那一锅粥的回忆应该都经不起这一搅,既成了米糊,也无需将它留在脑子海中了。
于是倒掉,重新去煲一锅粥。
煲粥的时候心里总是默默念道“不要再煲成米糊”,下意识按着今天早晨喝的熟悉的感觉去煲。
出来的是一锅“清汤寡水”的大米粥,熟悉而清淡的回忆。
粥无言,煲粥人未必无心。
煲的粥多了,回忆得多了,才会发现自己心里最抵触、最向往的,是最熟悉而又最平淡的味道。
譬如那一碗“清汤寡水”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