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值】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为了这份美好,人们可谓付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而我的这份美好,是心灵的美好。是无论付出多少,都值得的美好。
暑假假期中,平日里闲来无事的我们,在大街上“游行”时,来到村中的一处老宅里,我们以为里面空无一人。于是,便在院中打闹,而我们的其中一个,更是淘皮,推开门,走了进去,并关上门,想要独享其乐,但刚关上门便跑了出来,慌忙喊道:“有人!”我们反应迅速的跑出了院子,我们在不远处停了下来,只听进屋的那个人说:
“屋里有个老太太,在床上好像不能动。”
“什么,不能动?没有其他人吗?”
“没有,就她一个,不过屋里太脏了,到处是土、灰。”
难道她没有儿女管呢?
好奇心促使我们又悄悄地回到了屋中,那位老太太气息微弱,手指水缸,嘴里念念有词:“水缸……水、水。”我们仔细听,才听明白,走到水缸前,看见里面乌漆墨抹的,那水都非常浑浊了,于是,我出钱为她买了一瓶矿泉水来,给老奶奶喝下。老奶奶说话很不清楚,艰难的询问了我们的身份并说了他儿子的姓名,他是我们村有名的不孝顺的一人。当我们看到她的屋子是那么的破旧不堪,灰尘满地时,便分工合作,为她打扫了起来。桌子、地、水缸等。都为她整理干干净净。忙活了一上午,终于见她的儿子回来了,还打听了我们的身份,因为我们家长都与他熟知,所以他并没有怀疑我们是坏孩子。
现在回想这事,已过了好长的时间,希望那位老奶奶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但美的德行却是长久不能消逝。
【篇二:致我们终将开始的初三】
2016年8月,我第一次踏进了现在学校的大门,带着一点期待,一点点对未来的憧憬。
军训是我和同学们参加的第一个集体活动。此后的每一天,我们朝夕相处,一点点渗入彼此的生活,变成更加凝实的一部分。
时光飞逝,转眼便是两年。校园的小路修了一遍又一遍;操场上的小树叶子长了一年又一年,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游泳馆的大门依然没有打开……
我依稀记得生地会考的时候,闷热狭小的考场里,白纸黑字的生地试卷,思考中汗珠顺着脸颊落下的感觉。也曾依稀记得,成绩出来时,胸腔里“怦怦”不停的心跳,手掌里擦也擦不干净的汗水;成绩单贴在黑板上时,心里殷切期盼却又不敢上前的别扭……
一幕一幕刻在脑子里,一点一滴刻在心里。
然后,初三来了。
来得令人猝不及防,又在情理之中。
在我们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中考的到来是迟早的事。学校似乎对我们这一届抱有莫大的期望,更严厉的要求让中考的气氛也更紧张。
生活似乎陷入了某种快节奏,分秒必争,分秒必夺。只要一想到初三,一想到中考,耳边仿佛就响起了刀兵相撞、铁器铮鸣的声音,每个人都在为中考作准备。
对于我们终将开始,不,已经开始的初三,我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一边庆幸着初三终于来了,我离“长大”又进了一步;一边又不想步入初三,因为初三意味着战场,只有6A才是胜利的彼岸。同时,初三也意味着毕业,意味着分离……
我一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明天的愁我就明天再忧。初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到6A,考到理想的学校,早日脱离怡雅……
初三,加油!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如今,许多人开始“碎片化阅读”。什么是“碎片化阅读”呢?就是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来进行阅读。其特点是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碎片化阅读”的频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被一再提起。
我认为这并不是件坏事,当有了空闲时间,上下班等地铁,往返车程,午休时间……这些时间虽然短,5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但用来看会儿书、上会儿网却是不错的消遣,拿起手机,打开网站,点一本书看起来,相比实体书重得多,而且还要记页码,有诸多不便。这一点上,“碎片化阅读”略胜一筹。许多人认为书籍、期刊等传统纸媒给人类精神世界带来的享受与体验是无可取代的,“碎片化阅读”不可能完成深度阅读。我个人觉得,阅读不一定要深,只要让人们放松心情就足矣了。上班路上或准备松口气,站一会儿时,刷一刷手机,甚至睡前,看会儿睡前故事,身心放松,何乐而不为?而且因手机、网络、微博等载体的出现,便于搜索和交流,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规律。同时,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读完一本名著,只有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积少成多。
细细算来,我的生活中也不乏有“碎片化阅读”。上学路上,因在车上看手机伤眼,我便用听代替看,听起了评书—“元末刀兵紧四方,黎民涂炭遭祸殃,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农民起义朱元璋……”放学了,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地铁上,打开kindle看看书。回到家,遇到难题“问度娘”,洗澡时,继续听评书。
可以说“碎片化阅读”有利有弊,不过在我眼里还是利大于弊,而且我现在的生活也离不开“碎片化阅读”了,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好好享受这碎片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