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故乡的味道】
美食,不仅是味蕾上的一点滋味,更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挥之不去的乡愁。——题记
故乡西临洞庭湖,东倚幕阜山。水清丽,山巍峨,孕育出故乡独特的风味:温婉典雅,一如江南女子;粗犷奔放,亦如大山汉子。亦雅亦俗,相得益彰。
故乡产一种鱼,奇小,透明,色泽如银,称为银鱼,是本地特产,外地虽也有少许干银鱼卖,却没了那新鲜劲儿,吃在口里有些硬,总不是那个滋味。
银鱼吃法多,有银鱼鸡蛋饼,辣炒银鱼,银鱼烩苦瓜……但都坏了银鱼的原味,不如煮汤,最简单却又最好吃。在水中放些姜丝,大火煮沸,将新鲜银鱼一汆,撒把葱花,放点儿盐,起锅后滴几滴麻油就行。讲究些的便加些肉丸一道儿煮了,鲜味便更足。
盛上桌,一碗清汤,青白的葱花浮在面上,浅黄的姜丝同那银鱼沉于碗底,银鱼呈乳白色,又软又细,这般珍馐,一碰到牙,牙就高兴。银鱼吃着方便,不必去头去尾,且“柔若无骨”,踢里秃噜,一碗银鱼汤就下了肚。
几年前,外地的表姐来我家玩,恰逢家中没什么菜,便下馆子,特地点了份新鲜银鱼汤,给她尝鲜。姐姐桌上盛赞,却不知为何物,便大呼:“这萝卜丝真好吃,再来一份!”众皆捧腹。
每逢夏季,便开始有人骑着三轮车,挑着担儿,穿梭在大街小巷间叫卖莲蓬了。莲子不是本地独产,却唯有这儿的“湘莲”最可口,谓为莲中上品。
先不论如何吃莲子,单是剥那莲蓬便甚有趣。剥出的莲子有好几层皮,去了硬皮还有软皮,稍老的还要剔除莲心。极嫩的莲实外壳底的圆圈呈青绿色,这种莲实的莲心沁甜,丢了倒觉失了一味。老莲心是可以泡茶的,晒干后密封,清热去火是最好不过的了。
嫩莲子可以清炒,但只有六至九月才能品尝到,夏季家里总会多多少少炒几次莲实,偶尔也会加上另一种特产——菱角一起炒了。每次都是各自往碗里扒拉些,狂塞一顿便没了,总觉得不过瘾。老莲子去莲心后能烧肉、煲汤,有时家里做银耳莲子羹,用小砂锅文火熬一夜,起床后便是极精致的早点,打开锅盖,满屋清香,盛一小碗,银耳莲子入口即化,唇齿留香。
若说银鱼与湘莲还称得上是“雅食”,则故乡的其他风味小吃便是大俗之物了,似乎是既上不得台面,又不能形诸文字的,然而我却一直嗜吃。蓑衣萝卜,因其切削后状如蓑衣而得名,以其脆嫩香辣而扬名,佐饭极佳,一土瓷小碟,便更吃几碗饭。另一小吃——平江酱干,以黄豆为君、鸡汤为臣精制而成,色泽乌亮,味鲜可口,食之欲罢不能。这两种吃食,定要去那民间农舍中吃才够味,塑料包装的虽是方便了不少食客,却早已失了原味,总是没那么好吃了。
每当忆起这些味道,便觉故乡可爱极了,也就庆幸生在了这个盛产美味的地方。这里的吃食,已经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一点滋味,它茁壮了我的身体,内化至我的心灵,并成为我对故乡挥之不去的眷恋。无论今后身处何方,我也不会忘记这儿的吃食,不会忘记这故乡的味道。
【篇二:特别的寒假生活】
今天我起床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我穿上毛衣就去餐厅吃饭了,这是妈妈对我说要教我做菜,我立马就追问起来做什么菜?妈妈说教我做可乐鸡翅,我开心的都合不拢嘴了。
我先洗了洗手,然后拿出了食材,先把鸡翅给改一下刀,戳20分钟后捞出;在拿葱姜丝和料酒还有食盐和酱油腌制两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我练了20个字,然后看了会书。到中午鸡翅就腌制好了,我先匆匆忙忙的吃了几口零食然后就去厨房,先把锅热预热一下,然后再放点油把鸡翅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再往锅中倒入可乐,小火慢炖一个多小时,再改成大火收汁,可乐鸡翅就做好了,
爸爸妈妈和弟弟吃了以后都说好吃,我非常非常开心。晚上我洗了澡,刷了牙就在九点之前卧床睡觉了。
这一天我过得非常开心。
【篇三:舌尖上的美味】
“金秋菊黄蟹正肥”,每到中秋节前后,螃蟹便成了家家户户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养在盆子里的螃蟹挥舞着自己的两个大钳子,八条腿上下摆动,它们威武极了,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
蟹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清蒸。把蟹洗干净后放在蒸锅里直接蒸,这样做法似乎有些残忍。刚出锅时,青蟹已变成了橘红色,一阵阵清香直往鼻孔里钻。拿出大闸蟹,先从八只腿下手,掰开螃蟹的腿,从下而上地轻轻咬住蟹壳,肉会自动进入嘴里,那原汁原味的蟹腿肉十分爽口,有点清甜,一阵阵肉香在口中弥漫开去。
带壳的肉吃完了,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蟹黄。蟹黄会有一些腥味,不过可以蘸调料,用姜丝和醋来去味,把蟹黄用姜醋和姜丝拌到一起食用,便是人间极品了。
香辣蟹就比清蒸蟹的准备工作和调料要复杂一些。先把螃蟹清理干净,然后将螃蟹剁成几块,放上花椒、辣椒、醋……各种佐料和蟹肉一起放进锅中爆炒,然后用盖子焖半个小时。
等待的过程可真漫长,打开盖子,一阵浓浓的香扑鼻而来。蟹肉都变色了,佐料也与肉充分融合,看着便让人垂涎三尺。不过蟹身上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比如腮和肠,里面很脏。
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先将汤汁吸进喉咙,那一阵阵香辣的味道涌遍全身,让你浑身冒汗,但一吃便停不下来。将肉同壳一起咀嚼,那个味道更是妙。
清蒸蟹和香辣蟹都好吃,趁螃蟹正肥,一起去感受一下舌尖上的美味吧!
【篇四: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他对各种美食都喜欢,但他心灵深处最神往的还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肝面。
父亲通常周末带我去吃面,父亲对面馆是有讲究的,他除了苏州一绝的“东吴面馆”外一律不去。到收银台前他先给自己点上一碗猪肝面,再给我点一份我的挚爱——焖肉面,加上一碟酱爆猪肝。父亲总是说汤里的猪肝味道淡,要给我吃最入味的才好。吃姜丝也是随父亲,第一次看到父亲往姜丝里倒醋,觉得好吃,就立刻夹了一大块塞进嘴里。呸!好辣!父亲见了,哈哈大笑,说:“你不爱吃,以后就别吃了。”我至今看见它还吓得打哆嗦。
面上来了,把焖肉往汤里一浸,吃几口青菜,再夹块猪肝,塞一嘴的面。鲜,实在是鲜,那时候能吃几口面,我也快活得好似神仙了。
我长大了,每一次吃到面条,就思念与父亲一起度过的美味时光。
【篇五:第一次烧菜】
每天都吃着爸爸妈妈辛苦烧出的美味菜肴,我突发奇想:今天何不让爸爸妈妈品尝一下我的手艺?对了,就做我们全家都十分爱吃的菜——烂糊白菜。
我二话不说,立刻动起手来。看,白菜像一朵巨大的花儿,一层包着一层,头上似乎已经慢慢绽放开来。我先把它切成细条,然后切好的肉丝放在碗里,加少许盐、味精和料酒,再加上一些生粉和姜丝。妈妈说把肉丝搅拌均匀也是有讲究的,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匀速搅拌。按妈妈说的搅拌好之后,我就把肉丝放在碗里浆一会儿。
开始炒菜了,我先往锅里倒入一些色拉油,等到手放在油锅上放感到有些烫时,就把肉丝倒入油锅中。只听见“滋啦啦”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肉丝渐渐的从鲜红色变成了嫩粉色,从嫩粉色变成了白色,一阵香味也随之飘出来。我把肉丝盛出来,又把白菜倒入油锅中,“滋…”只见嫩绿色的白菜在油锅中蹦蹦跳跳,油也不停溅到我的身上。我顿时手忙脚乱,惊呼道:“哟!原来‘白菜小朋友’还是‘跳高运动员’呢!”这时,原来蓬松的像稻草似的白菜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慢慢瘪了下去,有些绿色的叶子则显得更加鲜艳油亮了。哈哈!这下可让我给征服了吧!我立马拿铲子快速翻炒起来,忙得不亦乐乎。一阵阵热气直向我扑过来,到白菜完全瘪了之后,就可以加入已经炒好的肉丝,放一些盐,在加上一大碗水盖上锅盖,闷一会儿。
本以为我可以休息一会了,但它们还不让我消停:一会儿冒出阵阵热气,一会儿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一会儿锅盖被震得直发抖……我只好不停地揭开锅盖看看情况,有时还用铲子翻炒一下。当水差不多烧尽时,我按照妈妈的指导,拿一些生粉,用水化开倒入锅中。白菜肉丝瞬间就穿上了一件透明状的外套,显得晶莹剔透,格外亮丽。妈妈说这样口感会更好些。
美味出锅啦!我把它盛到一个漂亮的碗里。闻一闻,一股清香扑面而来;看一看,绿白相间的菜叶中夹杂着粉白的肉丝和嫩黄的姜丝,色泽迷人;尝一尝,清爽嫩滑、新鲜可口,真是人间美味!
看着这色香味俱全的菜,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爸爸妈妈也直呼好吃,竖起大拇指夸道:“嗯!很有做厨师的潜质嘛!”
【篇六:自制美食】
这周我们学习了《中华美食》这篇课文,课文图片呈现的是我国美食中著名的七道菜,菜名中的“拌、煎、烧、烤、煮、爆、炖”几个字写出了菜的制作方法。看到这些美食,我的口水直流。
我最喜欢吃的菜是彩椒炒肉,回到家里,我缠着爸爸教我做。爸爸犹豫了一下,同意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爸爸说:“先切肉丝,肉丝要切得不粗不细,粗了肉会显老,细了又没有口感。”可这刀很调皮,肉滑溜溜的。我把肉丝切得有的粗,有的细。爸爸又让我往里面加了一些生抽、料酒、盐、淀粉抓匀,腌制15分钟。把彩椒去蒂,切成和肉丝一样粗细。再切一些姜丝、蒜、葱段,爸爸帮助打着火,就在一旁指挥着。我把油倒在锅里,谁知,油遇到锅里的水,就噼里啪啦地往外溅,吓得我连连后退。爸爸赶紧盖上锅盖,过了一会儿才打开。黄色地油躺在锅里,好像一面小镜子。放入蒜和姜煸炒出香味放入肉丝翻炒至肉色发白,把彩椒倒进锅里,继续翻炒。肉和彩椒的香味扑鼻,加了少许盐和味精,爸爸尝了尝说,可以出锅了。我把菜盛到盘子里,我看了看,红里带黄,颜色鲜艳,嫩滑可口,闻了闻,香气扑鼻。我让妈妈品尝,妈妈赞不绝口说:“真好吃!”我开心极了。
这时,我的手好痛啊,比我写作业的手还要痛。原来做饭那么辛苦啊!以后我要多分担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