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顺承的作文

【篇一:孝心无形】

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推崇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良好品德的核心!孝心二字包含了一个人的习惯与品德。孝心是无价的!更是无形的!

人常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我从书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孝心的故事,里面也讲述了许多孝子的故事,有的他们去千里迢迢之外买大米给父母吃,有的夏天把床用扇子扇凉了才叫父亲来睡觉,冬天自己把被窝暖热了才叫父亲来睡觉,有的小小年纪就出去外面打工……他们都是真正的孝子,他们用行动来表达了自己的孝心,孝心是无形的。

通过学习,我也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孝”。孝顺就像《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听从父母的建议。

再想想以前的自己总是与父母顶嘴,真是愧疚万分呀!我反思今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在他们下班后为他们到一杯热水,帮他们洗碗,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为他们泡个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孝顺是我们儿女的本分,我们应当尊敬父母。做为一名小学生,孝顺父母是理所应当的事!也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尽孝心!

【篇二: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更是多得不计其数。四大名著,《论语》《孟子》《弟子规》《周易》都会让我们明白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

《周易》里有过这样一句话:人之所助者,信也。人一定要讲诚信,因为对人最有帮助的就是诚信。诚信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所在。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诚信”二字,只有人人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正能量”。

《孟子》中说过: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经受磨练,并且不能退缩,要勇于面对失败,在失败、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更是让我受益。一个人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所以在学习方面,一定要学思结合。

《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需要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诲,不顶嘴,不插话,不做父母不让做的事。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国学经典,他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会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国学就像一杯香茶,我们要去细细地品味,汲取其中的精华。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国学经典来充实自己,真好!

现在我读的国学经典还不多,但以后我一定会经常阅读,从中悟出更多的道理,这些道理会陪伴我终生。

多读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陪伴我们成长吧!

【篇三:我与《弟子规》】

最近,我学习并背诵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书中讲了,作为一个孩子或一个学生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书里面讲了七个方面:“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书里面“入则孝”中有这么一段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我觉得,其中我做到过“父母责,须顺承”和“冬则温”这两点。

前几天晚上我在楼下玩,爸爸妈妈也在楼下散步。我擅自做主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做调查。恰好这时爸爸妈妈来找我,想让我回家。发现我不见了,心里很着急。他们在院子里大声喊了好久,也不见我人影。直到我做完调查后才回到家。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之后我想了想,主动认了错。爸爸妈妈见我主动认错了,就没再责备我了。通过这个事情,我不但做到了“父母则,须顺承”,还知道了“出必告,反必面”。

我还记得,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我让爸爸妈妈不要充热水袋,他们感觉很奇怪。那天我特意提早上床帮爸爸妈妈把被窝焐暖。他们一进被窝就觉得很暖和,就问这是怎么会事?当他们知道是我把被窝焐暖后,连声夸奖我呢!我听后心里甜滋滋的。

我发现孝也是很好的,不但别人会更多表扬我们,还会增添我们的美德哦!

【篇四:感恩父母,从心中做起】

在记忆中,每当我遇到困难,父母总是帮助我解决,到达胜利的彼岸;每当我生病时,父母总是为我担忧,在担忧中头发一根一根地变白;每当我纠正错事时,父母又总是批评、教导我,使我纠正错误,重新踏上我那条充满希望的人生路。“父母”是我们最大的依靠,是我们人生中的保护神。

“父母”,简单的两个字。但这之间却藏有多么温馨的记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每当我们读弟子规,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每次妈妈煮菜,我便端着凳子到厨房,踩在上面好奇地看着。这时,妈妈总会把我从凳子上抱下来,对我说:“小心些,不要掉下来摔着了!”这朴实的话语印在我的心中,像给我吃了蜜糖一样甜,我便乖乖地跑出去玩。

记忆中,有两次我在学校发高烧,老师打电话告诉我的爸爸,爸爸放下手中的活,租了一辆摩托车,用最快的速度把我接去医院。啊!那时,我家并不富有,爸爸每天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可是为了我……但是我!那时的成绩却是那样差。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最亲切的关怀,给予了我们最好的一切。父母像上帝,创造我们,让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父母像清澈甘甜的小溪,滋润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像花朵,而我们像是蜜蜂,他们把花粉传授给我们,让我们酿造甘甜的蜂蜜。

父母养育我们,关爱我们,为我们操心,为我们而努力地工作。然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

感恩父母,从心中做起,孝顺父母从自我做起。我们要学会报答父母,尊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忧愁。

【篇五:妈妈的爱】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每次背诵《弟子规》,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直到这次生病,终于明白了。

星期六的早上,我突然发高烧了,头昏脑涨。我告诉了妈妈,妈妈拿来体温表给我一量,39度8!这时,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给我穿衣戴帽,打上的就往医院跑。来到医院,医生给我做了检查,说是扁桃体发炎,必须要输液。妈妈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缴费、买药,忙得不可开交,直到医生为我输上液体,她都没闲下来,又是倒水又是冲药。四个多小时后,我才输完液,和妈妈回了家。晚上十点多,我的高烧还是没有退,妈妈都急哭了,她说:“如果我能替宝贝生病,让她不这么难受,该多好啊!”妈妈一会儿给我倒水,一会儿拿毛巾放在我的额头上给我降温。慢慢地,我睡着了。凌晨四点的时候,我醒了,看见妈妈还没有睡。她满脸疲倦,眼睛红红的。我问妈妈怎么不睡觉,妈妈说:“在看你呀。”我听了,眼睛一热,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想:妈妈这么爱我,心疼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听话,还和她顶嘴呢?

我想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她我爱她!

【篇六:父母责,须顺承】

弟弟又和妈妈吵架了,家里两个小孩,而我一直是被夸奖的孩子,可弟弟本就调皮捣蛋,一直少不了妈妈的严厉呵斥。

客厅里又传来弟弟的哭声,妈妈又忍不住性子使用“暴力”了吧。我刚要出去,却看见弟弟擦着眼泪,满脸通红地进了他自己的房间。

我看了看还在客厅直喘气的妈妈,看来妈妈也气得够呛。我走进弟弟的房间,看见他正趴在他的小床上,抽泣着。“又做错事啦?”我悄悄地坐在他的身边,轻轻地问“还在怄气?”弟弟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小小的身子一颤一抖着。“我觉得呢,妈妈的方式确实是过激了,可是我们的小宝贝也不能和妈妈吵呀。还记得《弟子规》中的'父母责,须顺承'吗?妈妈骂你,是担心你啊。”我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时,弟弟的哭声渐渐减小了,我们就这样安静地沉默着,心里泛起了一阵阵的涟漪。

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无时不刻地为他们的孩子操心着,为了我和弟弟,妈妈着实是操碎了心,我们更要好好的孝顺他们。

“你想明白了吗?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姐姐希望你能好好的和妈妈道个歉,好吗?”说完,我便转身出去了,回头还不忘瞄了瞄弟弟,而他看着手上的红痕沉默不语。

晚上,我如愿听见了弟弟和妈妈的笑声,会心的笑了,孺子可教也啊。一家人其乐融融,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篇七: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校极其注重国学文化的诵读与传承,尤其是《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初为人母的我对《弟子规》之孝悌篇感触颇深,正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古以来,“孝悌”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题,孝敬父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凝结为一份责任。不论是“卧冰求鲤”的王祥,还是“扇枕温席”的黄香;不论是“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是“拾葚异器”的蔡顺;不论是“卖身葬父”的董永,还是“哭竹生笋”的孟宗……他们的行径无不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弟子规》极其注重孝道,开篇“人则孝”就系统地讲述了子女孝敬父母时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等。可见孝顺父母是首要责任,百善孝为先。我们从稚嫩懵懂到逐渐成熟,从呀呀学语到成家立业,从学校家庭走向社会企业,无不伴随着父母的叮咛和牵挂。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叮咛和嘱托都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从来不放在心上。“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唆!”熟不知,父母所谓的“啰嗦”饱含关心。客居他乡,父母牵挂时与我们通话也是草草两句便挂电话了!”。很多人把自己的耐心给了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却不愿与自己的父母沟通“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每当听到这些话语耳际便会萦绕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当了三年多的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喜欢与家长对抗,尤其是放学送他们出去,总会看到此情此景:父母对子女嘘寒问暖,子女却冷言冷语。追根溯源皆因家长把子女视其为掌上明珠,只求物质上的满足,疏于精神上的教导,家长太过注重孩子的才艺培养,而忽视了孩子做人最基本的素质——孝。导致当今社会至孝温顺型的子女寥寥无几,不温不火平淡型的子女比比皆是,有甚者极度冷漠。

常言道“静坐常思己过”,在孝方面,回想自己,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也没有对他们尽过多少孝心,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在默默地付出,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有时,父母因关心自己,哆嗦几句,反而责怪他们,是多么愚蠢!在我看来,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去做,唯有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成人的父母。此外,为人父母,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味其中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初为人母的我的最大收益。

不论日子多忙碌或多仓促,人走得多远都应抽时间陪父母,陪着他们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在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辗转反侧之间,岁月的影子又毫不留情的从咱们身边溜走。不要等到一切灰飞烟灭时才抱头痛哭。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发扬《弟子规》“孝悌”文化,让其源远流长。

【篇八:我喜欢读《弟子规》】

新学期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弟子规》,读《弟子规》有许多好处。一是让我们懂得了知识,二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然后做人要守信用。这些都是做人不可缺少的。所以我深深爱上了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上都是做人的道理。比如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告诉我们: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行动,不能推辞;“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告诉我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育时,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也不能让父母生气;“凡出言,信为先。诈为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对自己讲出的话要放在心上去实践。

在生活中,我一开始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惹父母生气。我读了《弟子规》,知道了父母不容易,以后我要好好孝敬父母。和同学们相处好,同学们有困难,我要去帮助他们。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好孩子。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所以我们要多读《弟子规》。要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全世界都是按照《弟子规》做的,那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爱不离手,我要天天读这本书。

热门推荐
1妈妈的手
2蚂蚁启示
3有你陪伴的日子
4梦想将成功照亮
5故乡的水仙花
6这件事改变了我
7鸡蛋的秘密
8二十年后回故乡
9依法纳税,与地税同行——《我与地税同行》征文
10小学生作文
11春节
12妈妈教我学滑雪
13青春的童话作文
14淘气可爱的小狗
15夸夸我的手
16神奇的美梦
17我喜欢的一件玩具
18军训
19饭桌上的故事
20妈妈,您辛苦了
21乡村趣事
22荒野求生读后感
23旧书
24蜂读后感
25爱在这方心田
26抓虾
27身边那特点的人
28和书在一起
29贪吃鬼
30梦想成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