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
清明节的早晨,虽有些许阳光,可占了更多天空的却是那厚重的云层。这云层如千斤重担,压在人们的心头,仿佛连呼吸都有些困难,更不用说去爬山上坟了。
来到我家的坟地,更觉得心情低落,坟周遭全都充斥着杂草和不知从哪儿飘来的塑料袋,坟前都散乱的摆着上一次上坟留下的纸钱以及早已干透、又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残败祭品。有的已经完全掉色,扭曲得不成样子了,看着它们,心情也愈发沉重了。
所以上坟的第一步,便是打扫了:拿砍刀把坟前多余的枝条砍掉,把老旧的祭品扫到一边,在周围的松树上扯下几束松针铺在坟头,再插上新的香……
打扫卫生时总能感到心情舒畅,因为帮助别人(即便他们已故)总会觉得舒心。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已经将坟翻新了一遍。看着这些已故亲人们的“居所”重新变得整洁,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对一座坟感到好奇,它看起来不是很陈旧,无论是石料还是土质都比其他的坟新。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你小舅,实在是可惜啊!”我正准备开口,妈妈又说:“年纪还轻就不在了,因为车祸……”我们都沉默了,在心底默默缅怀他,伤感又一次涌了上来。
下山的时候,我发现阳光已经穿过厚重的云层,洒在了地面上,我内心的阴霾也逐渐散去了,沐浴在阳光里,这个清明节似乎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
过去的终将过去。祭奠死者是为了让生者更加珍惜现在的生命。我们在缅怀死者的同时,也要更加精彩的活着。
忽然想到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遗忘。”我们牢记逝者,也是对他们爱的一种体现。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篇二:不想触摸的回忆】
清明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给外公上坟,因此我的作文课都请假了。
一路上,我想了很多,想起了以前和外公的点点滴滴。那时,我和哥哥都觉得外公好讨厌,可当我和哥哥得知外公去世的那一刻起,我发现我好舍不得,我好想让外公回来。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坚持不让自己哭,但最后我还是忍不住了。我想外公,我想让他回来,哪怕一分钟。
与外公相处的日子,大多都会让我和哥哥好讨厌。只有一些时间比较开心,但我好像都不记得了。有一次,我和哥哥在书屋练字,外公出门了。由于我和哥哥天生调皮,也跟着跑出门玩去了。
外公回家后找不到人,大发雷霆,将我和哥哥各打了五十下。事后,我不满地嘟了嘟嘴:“外公好讨厌,又打我。”“唉!”哥哥无奈地叹了口气。一想到昔日严厉的外公,如今变成了一个冰冷的盒子,眼泪潸然而下。
就这么想着,不知不觉中到了外公的墓前。
以前来上坟,我都是和哥哥漫山遍野玩乐,可今年,我和个竟然破天荒地为外公烧纸了。想起四年前,都是外公陪我们上坟、烧纸,可如今呢,这纸钱却是为外公准备的。想到这儿,我忍不住伤心地干咳了两声,时间真是让人猜不透呀!
夕阳西下,回家路上,脑海中一直是外公严厉的神色,但我发现上面镌刻的都是慈爱——外公您一辈子都是让人不想触摸的回忆,我只想您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而不只是在回忆中有您……
【篇三:小学大年】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和爸爸我的妈妈一直睡到中午十二点才起床,因为昨天晚上我们全家看电视看到天亮,所以早上起不来了。吃过中饭,我们全家一起去上坟,拜祭爷爷奶奶,还有太爷爷太奶奶。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上坟的人陆陆续续的,走了一车,又来一车,耳边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鞭炮噼啪噼啪的声音,公墓旁的草坪也被拜祭祖宗的人们不小心点火时烧得东一块漆黑,西一块漆黑,面目全非,看得我心痛极了。给爷爷奶奶上香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爷爷奶奶,我来看你们了,你们一定要在天堂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哦!”然后又到太爷爷太奶奶坟上重复了这些愿望,我的妈妈给他们烧了在天堂用的钱,我在心里暗暗地怀疑:“他们能收到吗?
上完坟,我们就回家了。看完书,练完字,爸爸我的妈妈带我江边公园玩,我们带了一大袋子零食边逛边吃,我跑来跑去玩烟花,去年不敢玩的摔炮,今年我已经很能玩了。因为天气好,公园里散步的人很多,我们一直走到假日公园。公园里有很多游乐项目,有打气球,有转转马,还有开汽车。我先玩了开小汽车,然后又玩了打气球,第一次打的时候我只中了29发,差一发就全中了,于是我又打了第二次,第二次果然不负重望,全中了,旁边的叔叔阿姨们都用赞叹的眼神望着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心里暗暗地想:“下次我也要带琳琳妹妹来这里玩。”
今天真的太高兴了!
【篇四:爷爷泡的茶】
在我姐姐出生的前一年,爷爷就去了。所以我从没有见过爷爷。我对爷爷的印象来自于我爸爸的长相和脾气。因为奶奶说,爸爸很像当年的爷爷,一样的顽固牛性儿脾气。
因而奶奶儿孙满堂但又孤单无伴地过了二十多年。印象中奶奶总是笑呵呵的,微微的笑容在她脸上演绎,荡成一圈美丽的涟漪,在微风中,伴着花白的头发。
自打我记事开始,印象中的就是奶奶微风中的白发。记得在我小时,奶奶每天早晨都要梳头发。那花白的头发被奶奶的手一簇一簇地抓住,然后用梳子用力地梳下来。头发却依旧微卷,几根银丝被梳落,泛着白光。
奶奶的一生并不怎么传奇。她的家离爷爷的家不远,只隔了几个村子。奶奶和爷爷的结合是传统意义上的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但我却能想象奶奶刚过门时的羞涩和腼腆。奶奶是勤劳的,因而我知道爷爷也是勤劳的。爷爷和奶奶在一起走过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那许许多多苦难的日子。奶奶有六个儿女,还有几个几岁大了却夭折了的孩子。提起曾经艰辛的日子,奶奶颇显自豪,因为她毕竟把她的六个儿女带出了三年饥荒,十几年贫困。也正在那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奶奶的头发,从我一出生就是白的。
爷爷的坟,埋在一块庄稼地里。一个墓碑和墓碑后面的一个圆土包,还有圆土包上长着的一大团草,这就是爷爷的坟墓。墓碑上刻着的是爷爷的直系后代,不过没有我——那时我还未出生。每年,城里的大伯或外地的姑姑们回来,都要买鞭炮去上坟。逢年过节,我们这些子孙也一定要去上坟,而奶奶却从未去过——也许只去过一次,在爷爷出殡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在农村里,是忌讳奶奶作为一个死去老者的妻子去上坟的。只是每次我去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去了,多给你爷爷磕两个头。
印象中,奶奶也不只是一直在笑。当她的话对顽固暴躁的爸爸失去效力时,她会很无助,很难过的叹气。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时,当奶奶问三婶要月粮而三婶不给时,奶奶坐在路口的大青石上,看着三叔家的门,很难过地骂儿不孝,娶了媳妇忘了娘。那时的奶奶的脸上会流出几行浊泪。而那时的奶奶在我眼中是那么矮小、无助。我知道,奶奶会想起他已死去多年的老伴,如果他还在,至少还有个诉苦的人。
现在的奶奶喜欢在有夕阳的时候,拿一把椅子坐在院中的某个阴凉的地方,执一把蒲扇在手中安详地扇着。奶奶说,如果你爷爷能多活几年,就能多享几年清福。说到这,我心中掠过一丝难过。我知道,奶奶在想爷爷了。
我愿意相信奶奶和爷爷之间有爱情。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一部分,默默地关爱对方,默默地经营他们共同的家。
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爱情。这也是从古而今,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爱情,婚姻,家庭。
爸爸是爱喝茶的。我没问过奶奶,爷爷喝茶不喝。我想,爷爷是不喝茶的,因为喝不起。但我知道爷爷也能泡茶,他那发黄的手茧,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就像他留给奶奶的感情一样,醇厚、悠远……
【篇五:家乡的春节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