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祖国我的家】
圆月高悬,又是一年中秋节,我和我的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美味可口的月饼,仰望着美丽动人的月亮,一家人沉静在幸福的思绪当中……
爷爷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对着我感叹道:“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呀!在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住的是茅草房,一下雨,那就遭了秧,外面下大雨,屋里就要下小雨,接雨水的工具琳琅满目,脸盆呀,桶子呀,碗呀都用上了。那时普通人家没有车,连自行车都是奢侈品,去近点地方,就靠两条腿,去远点地方,也要走到县城,再挤上大客车,那时哪有柏油路呀,大客车走在路上,就像是坐过山车,颠簸很厉害。”
奶奶接着说:“除了出门不方便,那时连吃的、穿的都很困难,吃肉要肉票,换件新衣服也要凭布票,你爸爸上小学以前都是捡大伯穿小了的衣服。”
这时爸爸从屋子里走出来,说:“是呀!30年前,家里连收音机都没有,更别说电脑、手机了。虽然我生在新中国,但那时国家还不富裕。居住的还是简陋的砖瓦房,房子也很小,只有现在房子客厅一样大。房子虽然不漏水了,但睡的是木板床,枕的是米糠枕,哪像现在有乳胶枕、乳胶垫。你看你妈妈,穿的是丝绸,那时只有粗布衣。”
原来我们的国家这些年变化这么大呀!我也感慨道:“生长在现在真是幸福呀!现在有的同学家住上了别墅,差一点的也是公寓房了,有的上学有私家车接送,节假日一家人开着车去旅游。现在上学是义务教育,书本不要钱,学费不用交,全是国家出了。学校建的像花园,上课用上了多媒体,同学们都戴上了电话手表。现在妈妈购物都不用出门了,网上买东西很方便。”
妈妈说:“这样的幸福、和谐、美好的生活都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富裕了,国富才能民强,只有祖国繁荣昌盛,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报效国家,为祖国的富裕强盛多作贡献。”
我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建设好我们美丽的祖国学好本领,将来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爱我的祖国我的家!
【篇二:我愿与孤独相伴】
金色的原野,阳光染出金色的流光,在一望无垠的天地交际之处点缀出零零星星的赤红色。风止住脚步,唯见云卷云舒。完美的霞光中,散出暖人的气息,却唯有我孤独在走。
孤独,最纯粹的孤独,洒遍我心中的一方赤田,将我包裹在原野的孤寂之中。抬头仰望天空,奶奶婆娑的影子又一次浮现在眼前。还记得当年明月高挂的夜吗?我半卧在床头,脑袋伸出奶奶家并不高的窗,繁星点点碎光中映出奶奶更显柔和的脸。她张开双手,谜一般得变出几颗花生,粗糙的指尖剥开果壳。她将珍珠似的花生放入我的口中。
“奶奶,你不吃吗?”那是我儿时常含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记忆中,那位可亲可敬的人儿却微笑不语,停下手中的动作,用手指指指自己的肚子说:“吃了,早吃了,奶奶咋会苦了自己呢?”说完,她仍将手中仅有的吃的塞入我的口中。
一晃十年,再次漫步于奶奶家旁的柏油路,却早已沧海桑田,白驹过隙般物是人非。曾经的温暖已冷却。奶奶,你曾经朝夕的陪伴,却在离去后给你深爱的人带来无尽的孤独。我从口袋中摸出几颗东西,垂眸看去,竟是曾经宝贝似的花生。粗糙的外衣褪尽,里面却是鲜美饱满的果实,白嫩的,褪下了粗布衣,换上的却是素白的羽衣。
花生,落华生。
它的果实扎入深深的泥土中,与大地沉眠在一起,在孤寂的岁月中固执的等待,却结出了最美的精华。忽得记起曾经读过的一段话:用寂寞来浇灌,用孤独来沉淀,从而,我心悠然。
用孤独来沉淀。我一遍遍地默念这句话。手中的花生被我紧紧地攥着。
最后,在孤独中吸取繁华。
人的一生,没有谁会永远的陪伴你,更没有长久的热闹,安抚你的不安与寂寞。人生路上,更不会有一个人永远为你披荆斩棘,留下的,只有你自己手持斧柄,在孤独中、不甘中,缓慢地开拓你人生漫长的路。如同花生,只有历经泥土中深深地沉淀,与黑夜相守,才能待破土一刻,献出最美的果实。少年时谁不会有迷茫,青春张扬的时代谁又能耐得住孤独等待?唯有孤独,一路引航。
孤独,并不代表懦弱,而是代表坚强与成长。
奶奶,谢谢你曾经在我生命中短暂的几年里与我相伴,但此刻,我却愿与孤独相伴。
在孤独中吸取繁华。
【篇三:论节约】
“节约”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现在人人都提倡要节约,可又谁可以自豪地举起手说自己处处都在节约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把节约放在心上呢?
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们却逐渐淡忘了节约,其实节约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中: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人类,想要生存,想要发展都离不开节约两个字。国家主席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一个贵为一国之尊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俗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同学们,我们要学会节约,让每一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节约不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节约的模范。
【篇四:心有阳光何惧阴暗】
窗外天阴沉一片,苍茫地伸展着,雨从四窗来叩,声声落在试卷上,滴滴答答,不停,不休。
期中考试并没有考好,我拖着沉重的脚,在家中漫无目的地踱着步。晒台上,雨中,一抹亮粉忽而闯入我的眼帘。我一时为之惊鄂驻足,是它,桃蛋?可它一周前不还是如此平凡普通吗?像个灰姑娘穿着一身厚重的粗布衣,在艳丽的身着盛装的虹之玉和小米星之间垂着头,黯然无光。如今,还是它,却粉黛倾城,遥遥地朝我笑着,艳压群芳。
我情不自禁地走近一点,它小小的,但叶却饱满地精致,新生的挺立中间,大的稳稳托住上方,交错着展开,一一露出,每一片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模样。浑圆的雨滴静静地卧在桃蛋中间,一颗、两颗,如珍珠,明艳的颜色从中折射,像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梦,含着努力的泪,饱含艰辛却又有着成功后微笑的释怀。那粉明艳地逼着我的眼,在无边无际的灰中成了一抹最明的亮色。粉又粉的那么透,是发自内心的甜,可几经回味,可反复咀嚼,自难相忘。我的视线依旧定格那粉红之上,它由花心散开,渲染开,越来越浓,愈而愈艳,像一罐正倾泼的颜色,奔腾流淌热情似火,注入我黑白的世界,打破愁苦的格调,为我填涂新的色彩。良久未语,我可是被粉红深深地腻住了?
它暖暖地朝我笑着,像有阳光在它的内心。它为了改变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那浓浓的粉中,我相信我能看到晨曦中万道金光驱散黑暗,圆圆的红日悄然升起,伴着婉转缠绵的鸟鸣,红一点,再红一点。而当黄昏来临,我也确信夕阳最深情的回眸一定是留给它的。因为它要饱吸阳光的甘霖,这样它才能独自挺过自己最黑暗的时期。
雨渐渐停了,我的心也释怀了。我仿佛走了一段很长的路,路上阴暗一片,偶遇桃蛋内心便才有了一抹阳光,坚持着咬牙走到终点。
我想,之后还会有这样的路吧!即使没人伴我,但倘若心有阳光,我又何惧阴暗!
【篇五:醒悟——青春经不起等待】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生活就是这样,有人在埋怨老天的不公、社会的险恶、人心的毒辣,而有些人则很享受,并且认为这样的人生才充实、才用奔头、才能充分展现自己,活出精彩。
曾几何时,还在抱怨家庭的平庸,出身的平淡,生活的艰辛。
曾几何时,还在埋怨身上的粗布衣,脚下的平板鞋,满头的自然卷。
曾几何时,还在怨天尤人,还在不停的诉说自己的不满,为自己的平庸的出身、家室、生活,感到欲哭无泪。
即便如此,那又能怎样,也许是该醒悟了。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以后的人生,不要等到错过了所有,就连自己的人生也要掌握在别人手中。不要等到自己年华消逝后,还在抱怨人生的种种,直到老去,病死。那样的人生,无疑是无味的,失败的。
在留言簿上,有这样一句话:青春易逝,不要给青春留下的除了回忆就只剩遗憾。是呀,是该醒悟了,是该去寻找自己那最初的梦想了。趁年华还在,趁阳光正好,趁年轻,给自己一个去拼、去博、去探索、去认知、去感受年青、感受美好的理由。
醒悟,让自己去更高的天空,更阔的海洋,不用去想是否会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要再做巢中的燕雀,不要再抱怨那所谓的不公,人生总是要面对的,与其安静的做一颗小草,不如做一只翱翔于天际的自由鸟,去领略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世界。不要因自己一时的想法而左右了一切,也许仅仅换一个思维,就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结果。青春经不起等待。
希望现在的醒悟不会太晚,希望人生路上能多点自己的选择,想人生的画卷中,能有更多的色彩点缀。
【篇六:台阶】
那条街上,有家餐馆。
餐馆不大,但生意挺兴隆,店门口每到饭点就停满了车辆。餐馆建的比地高出一截,所以门前修了两级台阶。没客人时,老板娘就揣着一袋瓜子站在台阶上,倚着门框,一边嗑瓜子一边和过往的老顾客随口唠两句。或是午后几个系着围裙的后厨大妈,端着一盆子菜,围坐在台阶上择菜。
老板娘三四十岁的样子。一头焗了油的小卷短发,犀利的眼神若有若无地瞟着每一个在店门口欲走还留的过客,抹得鲜红的嘴唇翻动起来快得叫人听不清。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殷勤的笑容,仿佛每一位顾客都是相见恨晚的老友。
日复一日,不觉已是秋末冬初。
一天夜晚,老板娘清完账本,对着不小的数字笑了笑,准备关门上楼。这时。
“请问……”一声沙哑从门口传来。“我们打烊了。”老板娘头也不回地答着。“我只讨口剩饭剩菜吃。”那人没走,声音再一次传入耳中。老板娘手头的活停下了,她听出那是一个要饭的乞丐。她回头望去,来者蓬头垢面,浑浊的眼球渗出哀求,一身脏兮兮的粗布麻衣,脚上还蹬着一双不知从哪儿捡来的球鞋。
天哪!他的脚还跨在门槛里!
老板娘浓密的眉毛拧成了一股,嫌弃地朝他喊:“脚收到台阶下去。”粗布衣一怔,战战兢兢地缩回了脚。老板娘走到台阶上,双手叉腰“我这没吃的了!不说过别再来了吗,怎么屡教不改!不准再有下次!”
“给半拉馒头也行……”他的喉咙像是含了一口水。
“没有!”
老板娘指着粗布衣的鼻子,说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大概内容是他的社会地位和自家的餐馆档次相比。一连串的钢珠从老板娘的嘴里吐出,重重地砸在他心上。粗布衣听着听着,头越埋越低。“砰!”老板娘演说完,插上了门闩,拍拍手上楼睡觉了。
粗布衣看着餐馆里最后一丝灯熄灭,用衣袖抹了抹眼角的晶莹,瘫坐在了台阶上。转而却又想起些什么,叹了口气,起身走了。黄晕的灯光下,他的影子孤苦无依。
后来再没见过粗布衣的身影,也许是饿死了,也许是找到了一家肯分一碗羹的酒楼,对于他的记忆,也一点一点模糊。
深深的夜,空荡荡的台阶。